说课稿

时间:2021-05-22 13:29: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生理与适应》是河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奇妙的人体》单元中的一课。

  学生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对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结构与力的关系等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学习了分析一个系统层次构成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

  本单元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编排各课,“人体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人体的构成,此后3课则分别侧重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从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卫生与保健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本单元的结束课,与“人体的组成”一课相呼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应平衡、稳定的状态,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进入人生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期。

  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基础上,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学情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重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法、学法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科学证实------解释现象(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整个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相关:适应现象图片,错觉图片

  2、小棒

  3、P38游戏记录表

  4、实物500克铁和500克棉花

  (二)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体验刺激与反应;认识适应现象;体验错觉;教师小结四个板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体验刺激与反应

  ①激趣导入

  这一课的教学,如何导入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最终我选择了这样的导入方式:“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一幕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起立的动作却有快有慢,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寻找答案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因而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做游戏体验刺激与反应

  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以“做一个快速抓棒游戏,来考考你的反应能力”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活动。“请四位同学到讲台前做游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下面的同学对游戏进程也很关注。

  ③ 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游戏中的现象展开研究,交流游戏中的发现:有的同学抓住小棒了,有的没有抓住小棒,掉到地上了;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中间部分;有的同学快,有的同学慢。“三位同学都抓住小棒了,如何区分谁快谁慢呢?”我适时发问,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有的同学说:“可以从抓棒的位置来判断速度的快慢。”有的同学说:“小棒抓得越靠上,速度越慢,抓得越靠下,速度越快。”“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过程中,为什么大家抓住的位置会不同呢?你能试着说说其中原因呢?”我再次发问,同学们有的在回忆游戏过程,寻找答案;有的则几个同学凑在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猜想结果:有的说动作越快抓小棒就越快,位置就越靠上;动作慢抓棒就慢,位置就靠下;有的说反应快抓棒就快,反应慢抓棒就慢。

  ④应用科学解释现象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我给予大家充分的鼓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大家刚才亲身体验了一下科学家探索奥秘的过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学的理论依据,那我们离真正的科学家就越来越近了。打开课本38页,认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阅读之后,鼓励学生再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课前的现象以及游戏中的现象。教师适时小结并示范填表。

  ⑤ 合作探究

  初次体验之后,学生自选喜欢的刺激——反应游戏:正说反做游戏、指认五官游戏、逃避打手游戏、快速抓棒游戏等等, 再次体验刺激与反应,游戏之后小组讨论整理填表,并展示学生作业。

  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探究前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而设计的。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考虑问题缺乏周密性和严谨性,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在游戏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在游戏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示范填表。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大胆猜想之后的科学知识学习,让学生对“反应时”这一概念有了深刻记忆,再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刚才的现象,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的人体对某些刺激反应很敏捷,但对于某些刺激却不那么敏捷,甚至感觉不到。我发现咱们班好多同学都戴着手表,谁想说说你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觉?”科学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首先我以“第一次戴手表的感受”为话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进行科学探究。学生交流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受,教师适时小结。

  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感觉上的适应现象,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适应现象的实例,并试着分析每一适应现象的刺激物、所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什么。这些图片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同学说爸爸爱打呼噜,一开始和父母在一起睡时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就慢慢适应了;有的同学说老是吃糖就感觉不出甜来了;有的同学说刚一上课时觉得老师的声音很小,可是上到现在已经感觉不出声音小了。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适应我了!”

  最后我指导学生用左手写自己名字,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五个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换左手写。一开始写时,左手很别扭,后边几个越写越顺手,逐渐适应了写字这个动作。比较5个名字,左手写出的第一个名字越看越难看,而后面的几个名字越来越顺眼,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像右手写出来的。活动之后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写字时的感受。

  此环节又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再次亲历科学。

  3、体验错觉

  第三板块“体验错觉”是本课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人体对刺激的感觉。科学课不但要动脑、动手,还有手脑并用。下面来考考你的眼力和手的感觉。

  ①考考你

  看看老师准备的这俩样东西棉花和铁,给你的第一感觉哪个重?学生抢答,“谁想来用手掂一掂,分辨一下轻重?”学生踊跃来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铁重,有的同学说好像棉花重,还有的同学说好像一样重。听到这里,我笑着说:“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块铁和棉花都是500克,所以它们应该是——一样重!你眼睛看到的,身体感觉到的和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接着出示几幅错觉现象的图片,先让学生判断。

  ②眼睛也骗人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之后,再让他们实际量一量,才发现自己的的判断与实际并不相符,这是我及时解释“这就是错觉”,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深刻了。

  ③巧用错觉

  这时教师启发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寻找错觉现象以及巧妙运用错觉的事例,没想到学生的观察力是如此敏锐,知识面是如此广阔:有的同学说利用镜子来装饰房间可以增大面积;有的同学说老师你比较适合穿横条的衣服,因为你很瘦,横条会让你看上去胖一些;还有一个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有名的《老妇与少女》图画,来和大家分享。这些实例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4、教师小结

  这节课的最后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认识了生活中的错觉和适应现象。原来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突出了以下几点:1、充分体现了科学要以探究为中心。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自身能力。2、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其实,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学知识,是不恰当的。因此这节课我在学生充分体验游戏之后再阅读“科学在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3、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等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评价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因为前面游戏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后面错觉部分没有充分展开,有些前松后紧了。以后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要在科学一些。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编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良好品质的孩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向学生阐明从小应刻苦学习本领,不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熟悉,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说的练习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狮、整、练、习、滚、扑、咬、苦、懒、洋、吞、将、靠、应”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教法学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爱好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识字写字、铺垫学文——研读课文、体验乐趣——发散思维、升华乐趣——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 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以谈话,多媒体录像形式,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接下来播放一分钟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了解了狮子一家人生动形象的生活。这种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初步对狮子有一个了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内容。

  (二) 识字写字、铺垫学文

  识字教学主要是从音、形、意入手。本课我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接着是带拼音的生字、最后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先读读准字音,接着是说识字的方法,记住字形,最后是组词,其间适时引导学生说句子理解字词意思。在识字的最后,指导一个苦字的写法。识字写字的教学,要做到扎实有效,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因为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时断失,下面的学文环节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怎样能让原本枯燥的识字、写字吸引学生。只有靠教师的语言,以及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赋予挑战性的语言,激励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如你会读了吗?谁能勇敢地读一读?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好吗?的一系列的教学语言。

  (三)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受好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说理由,深入研读。

  1、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两个小狮子的什么事?说一说它们的表现一样吗?师生共同给小狮子起名字。

  2、 说理由,深入研读。

  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将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这个问题为学文的主线,始终贯穿在学文的始终。小组讨论,在课文中找到画出来。渗透学法,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说明理由的同时适时的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练习朗读。如为什么一只小狮子起名叫勤勤。学生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于是课件出示这句话。再抓住滚、扑、撕、咬这几个表示动作的字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朗读时抓住整天、非常两个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主体会学习朗读。

  感情朗读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学生能很轻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轻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还是让同学做动作,体会懒狮子懒惰的表现。再通过表演读来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及依靠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在研读过成中把第三自然段的问句,以及第四自然段的感叹句放到课件中加以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鼓励学生做动作,扮演角色的方式鼓励学生反复读,读好。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穿插在理解慢吞吞地说这个短语处。同时拓展了用ABB式的词语说话。

  (四) 发散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想想懒狮子的做法。先让学生读狮子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抓重点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让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再次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起飞,享受升华的乐趣。

  (五)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出色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积累,和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作业。积累关于勤学的名句。作业是1. 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2. 编故事,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八版块中的《秋天的怀念》。

  关注教材:

  1、内容与主题

  2、文本特点

  3、编排意图

  4、板块特点

  内容与主题: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怀念,讲述了母亲在病重期间细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文本特点:

  情感真挚

  借用平常的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

  利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母子之间深厚的爱

  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对比中体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四件小事

  “我”的表现

  母亲的做法

  “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安慰。

  暴怒:1、突然砸碎2、猛地摔向3、狠命捶打,喊着

  安慰:1、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2、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3、说要推我看花4、她的花都死了5扑过来,抓住手,“咱娘俩,好好儿活”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我”

  一直都不知道,后来妹妹告诉了“我”

  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我回答:“什么时候?”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

  母亲临终嘱托

  背着“我”去看她

  艰难地呼吸着。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借景色表达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转变:

  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杨氏之子》。

  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一户人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和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我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学生与教师读的不同处,探究停顿,读懂课文,掌握学法。

  3.通过朗读品悟“未闻”、“应声答曰”等词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4.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不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我始终把本篇课文定位为一篇小故事,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鉴于文本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预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品读重点词“未闻”、“应声答曰”等,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吃空,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读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具体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起学文兴趣,走近古文。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你能把话说好吗?这就得我们好好思考一番了,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人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把话说好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是谁呢?引出文章,揭示课题意思。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方式将自己介绍给别人。

  (本环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既为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又在迁移运用中,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感)。

  环节二、初读古文,领悟文意,归纳学法。

  鲁迅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兴趣的延续是重要的,建立在兴趣之上的探索更是难能可贵的。因而本环节分三个步骤展开教学。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达到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

  2、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在反馈交流时以文章朗读时为什么这样停顿来检查,进而达到初步理解古文的目的。

  3、通过探究停顿和结合注释的方法,采用对学、群学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并归纳出文言文的四种学习方法(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变通)

  环节三、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也是故事的感情升华之处,这一环节我立足语言文字,将读懂内容、理解词句、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3个教学板块。

  板块1、品读孔君平的话:

  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②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板块2.感受杨氏之子对答之巧妙。

  出示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感悟对答之巧。利用对对子的方法,老师说孔君平的话,学生用杨氏子的话来对。如,果——禽。君家——夫子家。君家果——夫子家禽。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杨氏子对答妙在以对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②品读“未闻”之妙。通过朗读比较:孔雀是父子家禽。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读出“未闻”隐含的礼貌与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学文至此,我问“孩子们,此时你感觉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感悟出“聪慧”,然后齐读课文第一句理解句中的“惠”。

  A.随即我又问:那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慧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应声答曰”,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学生可能会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思维敏捷…….)

  B.随后师生合作演绎这两句对话:(我说孔君平话,生答杨氏之子的话。)

  板块3.回归整体,品味文本。(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最后熟读成诵)?

  环节四:课外延伸,巩固全文,拓宽视野。

  1.迁移该文:这样一个聪慧过人的杨氏子,同学们想去会会他吗?如姓柳,姓梅的去拜访该怎么说。(我与学生以姓柳的为例来演绎)

  模拟训练: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时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2、其实,我们平常说话也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禁止践踏草坪”—多么生硬,“芳草依依,大家怜惜!”——多么充满关怀。请同学们也给大家写些警示语吧!

  3、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

  10、杨氏之子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孔 君 平 杨氏之子 1、参看注释

  ↓ ↓ 2、查工具书

  孔 雀 杨 梅 3、联系上下文

  4、变通

  这样的设计,纵行对应,横行对比,突出重点,结构明晰,文字简约。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穿越时空隧道》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二的第四课。本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示了不同的商业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认识。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商业街、集市、超市等购物场所,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购物场所,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过去时代和国外的购物场所及其特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鉴于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学生的搜查资料、讨论、交流等,帮助学生提升原有认识,知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购物场所各具风情特色。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商业街、集市、超市等购物场所。知道了购物场所的种类及分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作用。但过去时代和国外的购物场所及其特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陌生。本次教学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异国风情购物场所的资料,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购物场所,以及从购物场所中表现的文化特色。重点引导学生知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购物场所各具风情特色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作用。

  三、说目标

  1、 简单了解我国购物场所演变的历史及原因。

  2、 初步了解世界各地购物场所的风情特色。

  3、 初步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重、难点:简单了解我国购物场所的演变历史及世界各地购物场所的风情特色。

  四、说过程

  在20xx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更加强调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与实践体验。因此,我在实践中尝试构建“快乐探源三色卡”的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快乐探源三色卡”,是指以三色卡为教学媒介,以道德问题和社会生活为基点,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教学方法,最终实现让学生快乐学习与幸福生活的教学模式。“三色卡”包括了预设卡(课前)、分享卡(课堂)以及拓展卡(课后)。依托三色卡的教学模式,关注品德课的课前导学、课中指导以及课后延伸,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一) 预设卡:关注学情,课前导学

  “导”是教学的前提、是过程,“入”是结果、是目的,“探源”则是在教师引导前提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基于此,课前导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进度,精选相关自学资料,精心设计,优化学生前置性学习作业,从而更深入具体地把握学情。教师通过发放预设卡(见表1)来组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课前学习文本时,或者从题目入手,或者从文本中的活动、资料、留白等入手,在“预设卡”的提示下学习相关的资料,归纳学习收获,提出学习疑问。

  教师收回预设卡,了解学生在预习文本中的疑问,梳理归纳出共同关注的问题,如“课题《穿越时空隧道》的意思”,“什么是以物易物”,“供销合作社是什么”“荷兰的花卉市场是怎样的?和广州的一样吗?”等。

  表1 快乐探源预设卡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科 课题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我学习时最想问

  我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

  自我评价 善于提问( )☆☆☆☆☆

  老师对我说

  (二)分享卡:关注过程,合作探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在精选“探源点”之后,教师运用分享卡(见表2)来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源。

  1、情境探源

  本课,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和场景呈现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板书课题),模拟穿梭时空的感觉,让学生回到中国的古代,体验古人购物的情境,还去到外国体验一番异国购物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融入情境。

  2、现象探源

  由一种社会现象开始,寻找产生原因,进而理解这一现象。如在奴隶社会,货币还未出现,人们就根据自己的需要以物易物(板书:以物易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货币,人们可以拿着货币到集市上购买东西。到了宋代的集市已经很热闹了,卖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到集市上购物(板书:按需购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物资缺乏,买东西需要凭票证去购买(板书:凭票购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物资越来越丰富,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就买到了,不再需要票证了(板书:自由买卖)。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追问,了解我国购物场所演变的历史及原因,推动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3、比较探源

  在教学国外的购物场所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人文特点,了解世界各地购物场所的风情特色(板书:先进)。

  在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以观察和思考为主,同时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就结合教学重难点引导和点评。

  表2 快乐探源分享卡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科 课题

  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 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合作中的收获

  自我评价 分享合作( )☆☆☆☆☆

  老师、同学

  对我说

  (三)拓展卡:关注践行,课后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是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延伸和丰富学生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认知,检测生活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品德课程的课后拓展探源可以沿着两条线展开,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情况,设计出拓展探源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源;另一条线是学生根据当堂学习情况,课后积极行动,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卡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鼓励学生谈学习后对于探源的过程思考;可以谈对问题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继续质疑;也可以引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检视自己的道德行为。(见表3)

  本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又带领学生坐上时空穿梭机,去看看未来的购物场所会是怎样的,小组一起来讨论设计未来的购物场所。让学生明白到通过穿越这一情景,体验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购物场所的异象纷呈,是和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科学技术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树立未来由我创的信心(板书:未来由我创)。

  表3 快乐探源拓展卡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科 课题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通过学习我还想知道……

  我解决了吗?

  自我评价 探索发现( )☆☆☆☆☆

  老师对我说

  总而言之,学生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源”,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问题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开展快乐的探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激活课堂,提高实效,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的《合作!竞争!》。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理念:

  1、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回归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个生活指的是社会生活,要做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点拨讲解疑难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教师决不代办,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说教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是对第一框《竞争?合作?》的继续和深化,是第八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主要阐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与要求。本课对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做人等具有重要作用。

  2、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合作中竞争”,二是“在竞争中合作”。

  3、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地位、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特征,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内涵与要求;提高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合作等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通过活动促成学生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合作中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尝试在竞争中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并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教学难点: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三、说学情:

  本册课本的主要内容是讲交往与沟通,一到六课主要讲了家庭交往、学校交往、文化交往、网络交往,七至十课主要讲述交往的品质,所以,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在交往与沟通中能积极竞争,善于合作。

  四、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视频、案例、创设教学情景,实现直观教学、兴趣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领悟知识,感悟道理,升华境界。

  (2)、启发式教学法:以案例呈现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说学法:

  (1)、阅读教学法: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2)、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五、 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导入→自学→合作→解疑→演练

  2、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金融危机下的中美关系是敌友关系”片段。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播放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与思考中感悟道理,从而引出课题)

  3、自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知识脉络,勾画知识要点。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

  ①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②在合作中竞争内涵及重要性

  ③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④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设计意图: 新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学,学生可以以主人翁姿态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合作:

  【合作分析知识点①、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内涵及重要性。

  强调各小组通过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例,联系自己实践进行分析。

  (活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实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解疑:

  【分析知识点③】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1、出示阅读材料《如此竞争?》:

  小明和小李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一般,成绩上每次小李都比小明好一点。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找到小明,对他说:“考虑到你和小李成绩差不多,我想让你和他在学习上结成一对竞争对手,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希望你能超越自我,战胜自己懒惰的坏习惯,在竞争中获胜。”小明表态说:“好的!从今天起小李就是我的竞争对手!我会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以此来激励自己在竞争中战胜他。”

  2、小组讨论

  ①、你觉得小明的说法对吗?老师的用意是什么?

  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竞争对手?

  ③、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④、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设计意图:在前面几个环节活动铺垫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在锤炼竞争本领的同时,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以实现“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结果。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有利于学生“懂”且“信”,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分析知识点④】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课堂实验:

  桌上放着两个容器,每个容器里放着几个假人,假人用细线拴着,容器的口很细,每次只能通过一个假人。每组选出两位代表,分别组成两个临时小组,每组的每个人手持细线。 实验开始后就往容器里注水,10秒钟会注满。在这段时间内能把假人全部拉出即“逃生”成功。

  2、设计“逃生”方案:指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逃生”方案。

  3、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4、现场采访:

  ①.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逃生”方案?

  ②.在临时小组内谁是真正的“赢家”?

  ③.临时小组实验的成功或失败,对你有什么启发?

  总结、1、应体现“双赢”或“多赢”原则;

  2、需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学会欣赏别人;

  3、需要形成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实验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6、演练:

  1、讨论:假如遇到以下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①、你有一本很好的数学参考复习用书,同学向你借这本书。

  ②、期中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有同学经常让你给他解答问题。

  ③、班级要选出1名学生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参加这次竞赛的最佳人选。你特别想参加,可名额只有一个,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7、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走上社会,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共享,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归纳,形成由实践到理论再得出结论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合作!竞争!是什么 在合作中竞争内涵

  为什么 在合作中竞争重要性

  怎么办 怎样在合作中竞争?怎样在竞争中合作?

  七、说教学效果

  本课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

  但教学中应注意:

  1、材料的运用和实验让学生的兴趣很大,但要注意课堂的驾驭;

  2、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3、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事先预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

  这就是我对本框教学中的肤浅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y=kx ,ky= , k0)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0)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 y=x(20/2-x)=x(10-x)=-x2+10x (0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解: y=100(1+x)2

  =100(x2+2x+1)

  = 100x2+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3(x-1)2+1 (2)

  (3)s=3-2t2 (4)y=(x+3)2- x2

  (5) s=10r2 (6) y=22+2x

  (8)y=x4+2x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四)巩固练习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

  (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

  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它的表面积为Scm2,体积为Vcm3。

  (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

  (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设圆柱的高为h(cm)是常量,底面半径为rcm,底面周长为Ccm,圆柱的体积为Vcm3

  (1)分别写出C关于r;V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

  (2)两个函数中,都是二次函数吗?

  【设计意图】此题要求学生熟记圆柱体积和底面周长公式,在这儿相当于做了一次复习,并与今天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4. 篱笆墙长30m,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写出花坛面积y(m2)与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此题较前面几题稍微复杂些,旨在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

  (五)拓展延伸

  1.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 x=0时,y=0;x=1时,y=2;x= -1时,y=1.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在此稍微渗透简单的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个铺垫。

  2.确定下列函数中k的值

  (1)如果函数y= xk^2-3k+2 +kx+1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一定是______

  (2)如果函数y=(k-3)xk^2-3k+2+kx+1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一定是______

  【设计意图】此题着重复习二次函数的特征: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次,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

  (六) 小结思考: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

  (七) 作业布置:

  必做题:

  1. 正方形的边长为4,如果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y,求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

  2. 在长20cm,宽15cm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y(cm2)与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选做题:

  1.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2.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y=x2和y=-x2图象

  【设计意图】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补充第4题,旨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的兴趣。

  五、教学设计思考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

  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地位作用与结构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本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本节内容是上承《影响价格的因素》下接《多彩的消费》的部分,因此,在本单元内容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本节结构内容简析:本节课在结构上有两个目题:“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第一个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要让学生清楚:一般性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须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是怎样的;在互为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在对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阐明理解透价格变动的影响不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个人的生活、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价格与供求的曲线图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2)运用嘉祥县20xx年---20xx年蒜薹价格的变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有关价格的知识,与案例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理解和分析问题。(3)结合三鹿集团破产倒闭的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尤其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学习了这些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还是本课的难点,这里要讲清楚价格的变动究竟是怎么样来调节生产、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以及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

  四、 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具体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在总体上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参与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并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对于本课我认为依然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是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除了自主学习以外还要学会合作探究,

  确定探究主题:①嘉祥县服务行业的价格变动状况及影响;

  ②嘉祥镇五千亩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及效益状况调查。

  分组合作探究

  得出探究结论

  六、 课后作业的布置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既要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出一个材料而有多个设问。

  我为本节课出的作业是: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汽车价格的下降对汽油会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一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的例子,并分析其中一中商品的价格上升,另外一中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且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较容易得出结论并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思维程序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先通过两个小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再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并且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一只吹风机、两个乒乓球、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机翼模型

  2、多媒体准备:两船相撞的flash;飞机飞行的影片,机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事先让同学猜想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实验,让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探究

  (1)教师引导:

  首先对前面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球为什么始终悬在上方不会被吹开呢?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究竟是什么力使得球不被吹开和不会掉下来?”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再详细分析:没吹气时乒乓球是会怎样?吹气后改变了什么条件?(学生会想到吹了气,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乒乓球周围是不是每个位置的空气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学生会想到对着气流的这边空气流速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会被压向空气流速大的这边,这说明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压强有什么不同?由此学生想到在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尽可能多的设置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加以解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现象两张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两支圆株笔上,使两个乒乓球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球向中间靠拢。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纸条旁边向下喷出水流,发现纸条会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球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球会向中间靠拢。

  (3)得出结论:前面四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五个很多同学会认为是水流的速度快压强小而造成纸条被压向水流,要纠正这其实是水流带动了纸条与水流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产生的。最后一个实验是液体在流动产生的,得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此我让学生说出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可流动,因此把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所以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知识应用:为了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和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科技现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如:

  (1)为什么两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对两船行驶有什么规则?

  (2)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3)龙卷风为什么会将屋顶掀起?怎样防止这种灾害产生?通过这些可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4、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实物图片,学生兴致会很高。教师指导学生做机翼模型实验。(“机翼”是让学生在课后做好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吹气表演。然后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再结合自制机翼模型的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

  再通过动画演示,师生讨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空气流速大,机翼下方压强比上方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作用在飞机的向上的升力。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真正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继而拓展到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在教学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会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更会合理的利用这知识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5、课后练习: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二题,和对杯子向上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2.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3.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5.有关物理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6.有关化学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7.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8.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