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2 23:01: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1、地位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2、作用

  本部分教材内容是继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的又一分数运算,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熟练掌握它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导入问题,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利用课堂习题练习和闯关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理解和掌握其运算法则,以及熟练计算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故事进入课堂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会在计算题中加以运用。

  难点:在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中,涉及约分与化简的计算题的运算。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准备了线段单位“1”纸和PPT两种教具。在整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创设问题情境,由一个关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

  2、演示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袋鼠与人速度问题。

  3、讨论法:让学生们根据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自己总结计算法则,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法:在随堂练习的习题中,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从而熟练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解题和做到举一反三以强化新知。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打算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计算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和讨论总结概括出分数计算的运算法则。

  2、运用讨论法、练习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际习题中掌握知识,把文字知识运用于解题中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和板书设计。

  (一)问题导入

  通过讲动物世界中的袋鼠速度与人的速度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分数乘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如下: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三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计算出过程和结果,发现用学过的知识不能计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式子时,从而引出本节课新内容——分数乘以整数。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步走:

  1、总结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

  从日常的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课件展示袋鼠与人速度问题图,带领学生们一起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将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黑板上的分数相加以及分数乘以整数的两个式子,讨论总结出计算法则。接着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书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意义。

  在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观察两个式子,找出区别,然后总结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意义为:运用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会使得计算更为简洁和准确快速。

  3、随堂练习引出约分和化简计算题。

  在学习了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将进行随堂练习,进而巩固知识,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涉及约分和化简的计算做铺垫。我将展示以下练习题:

  前两道题为基础分数乘以整数练习,后两道题会涉及约分,在由学生们自己的计算中总结出与前面习题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将顺势指出其特别的计算,这道题与前三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涉及约分,这是本节课又一知识点,即: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学生们自己在实际计算中总结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题中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认知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整节课上我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在基本练习中,一共涉及四道题,分别是一道不涉及任何约分的计算题、涉及直接约分的计算题以及最简结果为整数和最简结果为带分数的两道计算题。

  2、提高练习

  在提高练习中,我将用一道应用题来进行巩固练习,应用题是六年级的学生常见的题型,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引出延伸知识,即:在分数与多个整数相乘的计算中,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

  这些练习题难度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习题的掌握,也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课堂内容为:

  1、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涉及能约分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中,要先约分,最后结果为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题第二题

  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于实际解题中,做到学以致用。

  2、预习教材第10页的内容——分数乘以分数。

  让学生们由今天所学知识联系下节课新内容,即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也能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

  课标要求: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选用教材: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3节。课题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时为1课时。

  主要内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教材地位:本课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对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基础作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杨辉三角等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能够按步骤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中的问题的探索,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归纳的过程;

  2、通过整体处理,再利用分配律的结果与几何图形面积的结果进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的意识;

  3、通过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借助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索法则和拓展探索等的学习活动,领悟转化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4、教学难点: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防止漏乘、重复乘和看错符号。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因此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旧知上,而是让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新知。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总结规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选配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学法

  1、自主学习归纳

  2、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活动说明

  一、复习铺垫

  1、 计算

  回答

  抽潜能生回答

  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2、问题

  观察羽毛球场地,是如图所示的形状吗?为了知道其大小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需测算它面积,现量得羽毛球场地一边如图所示,那么,你有几种计算这个场地的面积的途径,可有几种不同的算式呢?他们间有什么联系吗?

  根据左图列出表示这个图形的总面积的代数式,能列几个就列几个。

  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考角度,引导学生得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

  (a+b)(m+n)=am+an+bm+bn

  用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再利用分配律的结果与几何图形面积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提醒学生多x多可以将其中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转化成单x多,再单x单,分步走。也可一步到位,用法则直接计算

  三、新知运用

  3、计算

  尝试练习(由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尝试练习)信息反馈,突出计算过程的注意事项尝试练习,在于发现应用新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四、反馈练习自主练习,形成技能着重关注后进生。通过反馈训练,让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同时形成技能;关注后进生,是为了让后进生获得成功。而在例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例题的配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字母和因式由少到多,体现出梯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五、拓展探索。

  5、在一张长a厘米、宽b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因为设计的需要,需裁剪掉多余部分,要求长剪去m厘米,宽剪去n厘米,请问剩下部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6、小东找来一张挂历画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厘米,宽b厘米,厚c厘米,小东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厘米。问小东应在挂历画上裁下一块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1、画出示意图,并用阴影表示剩下部分;

  2、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剩下部分的面积。

  3、将书展开实践观察、发现挂历的长、宽,然后表示。

  1、交待活动要求;

  2、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道探索、实践;

  以设计问题作为背景,在于触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实践中发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探索与创新。(学生任选一组题计算,然后分组讨论探索规律。)

  7、计算

  ① (x+3)(x+4)

  ② (x+4)(x+8)

  ③ (x-2)(x-3)

  ④(x-4)(x-6)

  ⑤(x+5)(x-9)

  ⑥(x+3)(x-8)

  ⑦ (x-3)(x+10)

  ⑧ (x-1)(x+7)

  问题:你在计算时都用到了哪些知识?你发现其中的x的一次项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在什么情况下,一次项x的系数才有这样的规律?

  1、探索思考设计的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引导、发现并提炼

  借助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品质。

  (x+p)(x+q)=x2 +(p+q)x+pq

  七、综合运用

  ①(2a-1)2

  ②(x+y+z)(x+y-z)

  ③(x-y)(2x+y)-(x+y)(x-y)

  师生一起探索谈论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的整体的思想,综合应用一个多项式乘多项式减去另一个多项式乘多项式而是一个整体减去另一个整体,而出现忘记变号的现象.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应用不受多项式项数的限制,结果要化为最简形式

  八、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谈谈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强调一些注意点,

  1、解题前先确定多项式的每一项

  2、防止漏乘;

  3、注意符号问题;

  4、同类项需要合并

  最后结果应化成最简形式。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九、作业设计

  1、教材第80页习题14.2第6、7题。2、教学设计的6、7如果不能完成可作为课外作业。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每个例题后均配有相应的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多项式乘多项式

  1. 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

  2. 重点: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理解及应用

  3. 难点:漏乘、重复乘、看错符号

  4. 注意事项: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却有这样一端美妙的经历。作品把我们带进了有风、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曲中,而这只是因为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故事充满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结尾处才解决了一开始便出现的悬念。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以下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画面。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像、创造的习惯。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故事中的对话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演故事。

  说教学方法:

  从幼儿兴趣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为幼儿制作的可操作的教具,形象生动,幼儿可以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积极的说、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说学法指导:

  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欣赏、提问、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运用操作教具,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练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说、大胆想像,可以分组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区域活动里,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各种游戏方法,在轻松的环境里,来表现自己,使幼儿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讲述、讨论、表演、及操作活动,激起幼儿续编故事的愿望,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房子会动吗”?但是,小松鼠却盖了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吗?引出故事。

  (二)活动展开: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象声词。幼儿讨论:故事说的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和乌龟?教育幼儿做事情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要学习乌龟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幼儿利用操作教具,(一只方便面碗做的小乌龟、纸盒做的小房子和乌龟或卡片),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表演时,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想像。

  (三)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会动的房子又来到哪儿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像中画面内容。并运用象声词编进自己的故事里,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会动的房子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构区——幼儿利用各种类型的积塑材料动手拼插各种不同的房子。

  评价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说课稿 篇4

  1、学习内容分析:

  《零点降生的女孩》一课,是京版第12册教材中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从有点迷信而自暴自弃,到树立了自信,并靠自己的努力,得了成功的转变过程。说明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课文紧紧围绕我的变化展开,母亲的谎言对我的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事实证明了————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不是零点降生的女孩也会获得成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要重视重点语句的教学,要注重引领学生体会句子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理解的方法。”在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中学生已经了解父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所以对于本篇课文的内容学生不难掌握。

  2、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要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比较阅读,抓住课文的情感线,引领学生体会重点语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3)、通过本单元课文异同点的对比,学习文章写法。

  (4)、能够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围绕“零点降生”这个问题思想的变化及表现。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中学生已经了解父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所以对于本篇课文的内容学生不难掌握。学生大部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能通过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有能力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会做简单批注,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会合作学习,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但由于我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6、教学方法及策略

  以文中的话题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为理解文本中心和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做铺垫。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感悟我的态度变化,然后细读品味,领悟成功的关键。最后,升华情感,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比较本单元课文的异同,学习写法。

  7、教学过程

  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深入情境,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比较异同,总结写法

  一、导入:

  (谈话导入)有人说,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可是,零点降生,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所要经历的漫漫人生之路真的是凭借何时降生来决定的吗?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经历一段耐人寻味的心路历程。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同伴学习解决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怎样一个故事(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检查预习情况

  三、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我对零点降生的看法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深入品位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题:

  默读课文思考:我对零点降生的看法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加以体会。

  (一)在乎时:

  表现一“自暴自弃”:

  1.“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非常不自信)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在我看来,任何事都是成败在天,与个人努力无关。)

  “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甚至有一次还蛮不讲理的顶撞了母亲。

  2.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过渡:当我得知自己是零点降生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具体表现?

  表现二“发誓努力”:

  1.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2.是呀,听了母亲的话,我哭了。投影出示:我哭了,我为自己曾经()而哭,为了今晚()而哭。

  3.听了母亲的话,我一夜无眠,并在心里暗暗发誓(引读)——今后绝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4.母亲究竟是以怎样一番话语打动了我?投影出示母亲的话

  默读母亲的话,想一想,母亲想告诉我什么?指名读并回答

  带着你的理解与感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母亲的这段话。

  5.小结:

  我是那么强烈地在乎“零点降生”的问题,因为自己不是诞生在那个幸运的时刻,我甚至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把自己一切行为都归咎于妈妈:

  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我是那么强烈地在乎“零点降生”的问题,因为自己是零点降生,所以我发誓努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只为了:

  投影出示:“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二)不在乎

  表现—“泪如泉涌”:

  1.过渡:8年后,我成为村里第一个正式的大学生,临行前,我得知了自己不是零点降生的。当妈妈还在为自己当初对女儿的欺骗而感到愧疚不安的时候,她不知道,其实,我早已不在乎了。此时我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2.指名读句子,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次次地想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感受“我”此时的心情。

  3.角色体验:孩子,还记得八年前的那个夜晚,为你曾辜负了零点降生的幸运,你哭了,此时此刻,你为什么又流泪呢?

  指名答。(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相应的投影)

  流泪原因一——为自己对零点降生的'迷信。

  (投影出示对比句:“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绝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当我十分在乎零点降生的时候,在“我”的心中,非零点降生+努力=成功零点降生+努力=成功,

  两句话,两个公式,表明了我对零点降生的近乎愚蠢的在乎,这怎不令我愧疚不安,泪如泉涌?

  流泪原因二——为母亲的话语:

  投影出示母亲的话,默读这段话,特别是划线的句子,想一想,你能从中品味出什么?指名答。

  投影出示:即使你不是(),也并不是()。

  你要是(),将来照样()。

  指名与划线的句子对比读。

  妈妈其实就是在告诉我重要的是努力,再有感情的读读妈妈的话,体会妈妈话中的含义。

  过渡:此时此刻,愧疚不安的我彻底觉悟了:从最早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到后来的发誓努力不吝血汗,其实,都在被“零点降生”这四个字所左右,可是,如果一个人——引读(投影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默读这一段话,标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读句子,谈谈理解。

  此时此刻,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新的公式?

  投影出示:努力+()=成功

  带着自己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提供抒发感受的机会,联系写作。

  总结(配乐至结束):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心路历程。作者对零点降生态度的变化,乃至于最后的彻底觉悟,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此时此刻,你又有些什么感受要与大家交流呢?

  在书上用一两句话写出你此时的感受。

  自由谈感受

  过渡:同学们谈得都非常真诚,看得出,你们感受很深,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倾听作者内心的感悟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比较异同,总结写法

  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在内容与写法上有哪些异同呢?

  主题相同:亲人的关爱

  写法不同:体现在文章结尾的表现手法。

  (意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学习写法)

  六、课外延伸:

  积累语言

  朗读并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本课以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和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健康和谐的运动中,主动创新和学习,创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而体前换手运球初中水平四的内容,是篮球的基本技能,是摆脱防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技能。授课班级为初二(2)班,40人,班级学生身体素质较好,篮球基本功也较好,对篮球基本技能--直线运球能熟练掌握,再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好动,好学、求知欲强、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选择体前换手运球为教材,并将课的重点定为按拍球的部位,难点定为体前换手的时机。游戏中,我设计了篮球投准的练习,即发挥了创新意识,又可提高学生的新鲜感,能够使学生对已学的篮球的基本投篮动作进行巩固,并能提高学生对投篮的兴趣。游戏的重点定为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根据以上特点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了解体前换手运球动作要领,区分直线运球和体前换手运球的不同之处,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了解。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80%学生能掌握体前换手运球动作,20%学生能较好的运用体前换手运球,并能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体前还手运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层次教学法,主要在体前换手运球教学过程中体现。采用游戏竞赛法,主要在篮球投准中体现。学生则主要有在运球练习中的自我创新学习,在体前换手运球的模仿练习及探究性学习,在游戏中的合作性学习。

  三.说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收心热身、愉悦心身” (10分)

  1. 上课开始,学生整队,师生问好,我用激励性语言导入教学

  “谁能讲出自己熟悉的篮球明星” 如:姚明 易建联 科比 麦蒂 保罗等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当篮球明星吗” -------愿意、想

  我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心理,告诉学生每一位篮球明星都要通过艰苦长期的训练,要想成为一名篮球明星必须练好基本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心理。

  2. 个性练习。学生每人一球在篮球场内做各种运球练习,包括学过的和看到过的。如: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换手运球、跨下运球、后转身运球、背后运球等等。要求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教师积极参与,形成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运球游戏,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让学生在篮球场内随意运球,在自己不失球的情况下,争取打掉别人的球,看谁打掉对方的次数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球性,在自己保护好球的情况下,眼睛看其他同学。

  4. 学生散点站立面对老师练习球操:体转、俯背、压腿、腕踝关节、弹拨球、绕环、抛球击掌等。

  第二阶段:“育心强体、增智促技” (30分)

  (一) 体前换手运球 (18分)

  用途:在快速运球行进中,当对手堵截运球前进的路线时,突然向左或向右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

  动作要领:运球前进中,右手拍击球的右外侧面,使球从体前弹向左侧,同时右脚内侧迅速登地,向左侧跨出,并立即改用左手拍球的后上方,迅速向前推进。

  1.复习直线运球,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后上方)

  2.学生分四组尝试练习过障碍物,如:单手变向、后转身、体前变向等

  3.教师讲解示范本课所要学习的过障碍物的动作即体前换手运球动作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物,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右外侧)

  巡回指导纠正,优秀学生示范。学生自我评价。

  4.尝试在不同速度中的换手运球,以解决、提高学生对体前换手运球的时机判断。

  5.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障碍物间隔距离和数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换手运球技术动作

  6.在有防守情况下练习体前换手运球,教师先示范,使学生对由固定障碍到有人防守的技术动作形成动作表象,学生试探练习。

  7.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由选组、换组。分4个难度:

  a.慢速过障碍物2个的练习

  b.快速过障碍物2个的练习

  c.过障碍物多个的练习

  d.过有防守队员的练习

  (二) 游戏——投准 (12分)

  说明:用篮球投向地面划的圆圈,以第1接触点为准,取规定的分值。男生5米线,女生4米线。同圆心,1分圈半径80cm,2分圈半径50cm,3分圈半径20cm。

  1. 尝试各种方法投准。 如:单手、双手、前抛、后抛、仍等等

  带着问题,得出结论:哪种方法最容易得分

  2. 投准比赛:分4组,每组10人,5男5女,每人轮流3次,看哪组累计得分最多,多者为胜。(2次)

  第三阶段:“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5分)

  学生成4队做放松练习(瑜枷),配音乐,以达到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的目的。最后进行小结,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四.场地器材

  一个篮球场 41个篮球 录音机一台 障碍物(标志杆)12个

  五、课的预计

  本课平均心率大概在 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40%左右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亿有多大,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课题,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节课呢?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的确新课程第一次将“一亿有多大”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必有它的理由。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及我的设计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计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二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以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如:“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的。

  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既我的教法和学法学法)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大米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

  2、学科知识综合化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而数学应体现综合的思想。我们应用“大数学观”的理念将数学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数学与学校生活、自然、社会、常识、人文地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人文理念。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4、学习过程体验化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活动一

  情境引入,发展数感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凸显生活实际,力图给学生创造一个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

  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四人小组的活动估算出1亿粒大米有多重,使学生从质量的角度初步感受1亿有多大。我大致把它分成6步:第一步:老师提出问题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接着老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第二步:教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第三步: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第四步:学生分组计算。第五步: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第六步: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去建构知识而形成“知识链”的过程。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开放化的教学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三

  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因为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各种有关1亿的问题。并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数一数和排一排这两个环节1、数一数。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2、排一排。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2)列表进行推算。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指名说说计算结果。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四

  联系实际,深入认识

  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如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xx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xx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设计意图: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六,说预设实施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认识,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2.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3.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5.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6.有关小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7.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8.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