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9-03 09:52: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

  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2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本课以聆听《阳光下的孩子》作为导入,本课新授的内容是演唱少儿合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中以歌曲的情绪变化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听、唱、奏、创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对歌曲的初步演唱为主。最后的归纳总结环节让学生观看校园生活花絮背景音乐为《阳光牵着我的手》让学生在重温美好的校园时光同时考虑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团结友爱的阳光少年既是对整堂课的一个提炼也体现了音乐课是生命快乐成长的摇篮。

  二 、 学情分析:

  农村小学中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方面,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基本掌握基础识读乐谱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看谱吹奏口琴,但在听辨单音及旋律音程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而且大部分同学缺乏初步的合唱经验,因此合唱教学上多采用律动、音乐游戏、歌唱表演等活动以及与 他人进行合作演唱二声部。以逐步增强孩子的合唱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领唱形式的童声合唱曲。歌曲短小精悍、亲切活泼充满了活力和朝气表现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真挚感情。歌曲为2/4拍、2段体结构, 共分为二部分,前半部分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后半部分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 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最后结束在高音“do”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四 、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合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歌曲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及情绪特点。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运用聆听、模唱、口琴吹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欣赏、体验和表现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3、在表演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合唱,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五 、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是:欣赏感受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情绪特点和二声部的合唱;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强调音准和声音的和谐度。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等。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钢琴。

  八、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 聆听《阳光下的孩子》导入新课(借助课件播放学生快乐的成长在祖国阳光下的情景,并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及表演创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在歌声中使学生进入学习音乐的佳境。)

  (1) 听范唱,感知音乐。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2.看谱听教师弹琴范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引导学生自学。

  (1) 学生学唱,教师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2) 找出曲调中的“do”音,听琴模唱。

  (3)重点指导唱好

  (4)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加歌词完整齐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分别听琴视唱两声部,教师可弹奏低声部,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师生相互配合。

  (3)学生独立唱好第二乐段的二声部曲调。

  (4)学生加入第二乐段歌词,并在教师在引导下,共同配合试着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可先分声部练习)

  5.加入口琴的二声部合奏,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充满活力地吹奏和演唱全曲。

  7.归纳总结,情感提升。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七、儿”两个字。学会竖弯钩一种笔画,认识雨字头、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机选择的两个小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部分内容,感受其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七、儿”两个字。学会竖弯钩一种笔画,认识雨字头、月字旁。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部分内容,感受其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爱读。

  2、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我以“朴实”为基本出发点,在提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的时候,直接进入课题,简洁、明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就采用了自读、同桌互读的方式,并对每一次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把课文读通,圈出生字;互读,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打破了一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地教学传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孩子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三)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地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把生字的新授放在了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先对生字有个初步的.认识,再认识生字,以利于更好地朗读。在教授生字的时候,采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认识这些生字,记住这些生字,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朗读,体会含义。

  通过前面的自己练读过程,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怎样引领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这里,我采用了指名读、教师范读、表演读等方式来训练学生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草芽”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小草很青、很嫩的感觉,所以就知道读起来声音要轻一点。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读?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动作,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

  (五)拓展想象,开阔思维。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开放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编儿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巩固复习。

  一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把今天学得几个生字复习了一遍。同时新课标语文学习非常注重孩子词语的积累,因此我还放了一个词语积累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词语。

  (七)指导书写,学会观察

  一节课有读的,有说的,有背的,那写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在指导书写的时候,我希望孩子们自己能发现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因为只有教师单纯性的讲解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那印象才会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八)小结

  如同揭题的简洁,我的结尾依然精悍。“通过这一节的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问题是那么的简单,但却是对学生最实惠的问题。

  五、不足之处。

  1、上课过程中还是比较紧张的,有时候动作太过僵硬,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时间控制得不够好,造成复习环节没有时间上,后面书写指导也比较仓促,学生写字的时间太少了。

  2、这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读的太少了,而且读得形式也比较单一,齐读放得太多了,学生个别读的机会太少,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也没有很好地达到。

  3、在学生看图仿说的时候,这个难度放得有点大,我只出示了一个句式,———,他对———说:“我是冬天。”就让学生来说,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因此说的时候也没有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应该在出示句式的时候,再出示一句例句,让学生明白;哦!应该是这样说的。

  4、整堂课还是不够开放,教师扶得太牢,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理解、升华。

  5、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说课稿 篇5

  一、说 课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本节课是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自行开发的内容。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由大量的字、词积累逐步向句、段的认识过度,在此阶段,许多同学因对句子的形态认识模糊 ,常常使自己的表达和习作出现障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二年级学生应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学科知识性很强的句子形态这一知识,单凭说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的设计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句子的形态有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段、篇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合作意识、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正确看待他人和积极面对挫折的品质得以提升。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育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正确看待他人和积极面对挫折的好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表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对句子有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在游戏的参与中,使学生对句子有清晰的认识。

  教学难点:游戏中所蕴涵的道理。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在开课之初,我由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引入,抓住“童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谈游戏中,身不由己地参与到语言文字的表述训练中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 主体参与

  参与是学生获得感悟的基础。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设计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们潜意识中的句子形态呈现出来,为正确认识句子形态做了铺垫,也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为总结游戏所蕴涵的道理奠定基础。

  三、组织研究 提高认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对学生平等相待,循循善诱,那么,学生就会非常乐意和教师接近,充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总结评价句子的标准,共同改正句子,结合现场说句子,提高学生对句子形态的认识,促进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我课堂关注的焦点。我力争让全体学生在激烈、有趣的组句游戏的参与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在师生学习的交往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表述能力、合作意识和正确评价他人、积极面对失败的好品质;使这节课成为师生共同感受生命愉悦的难忘历程。

  二、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我们齐齐哈尔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在上课前,老师有个小调查:在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中,有的是我们自学获得的;有的是我们与老师、同学合作获得的;还有的是我们在玩中获得的……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你喜欢哪一种?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喜欢什么学习方式,是因为什么。

  生:我喜欢玩中学,是因为我们不但玩的高兴,而且还学到了知识。

  生:我也喜欢玩中学,因为这样学得很轻松。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采取玩中学的方式来学习。在没学习之前,能把你们玩过的游戏介绍给老师吗?日常生活中你们玩哪些游戏,怎么玩的,注意什么,有什么意义?

  生1:我喜欢玩摸瞎,一个同学蒙上眼睛去摸别人,摸到谁,谁为败。

  师:玩这个游戏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意义?

  生2:玩这个游戏要动作快,不能溜号。这个游戏可以训练我们的反应能力。

  师:真了不起,你能把游戏的意义概括得这么准确。

  生3:我喜欢玩踩影子,当鬼的同学踩到谁的影子,谁就去当鬼,玩这个游戏时,我们要看住当鬼的同学,看住他怎样行动,这个游戏也可以训练我们的反应能力。

  师:你表述得非常清晰,层次感很强。

  师:通过这几名同学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他们游戏的名称、玩法、注意事项和游戏的意义。下面老师就陪大家做游戏,这个游戏是我与佳木斯的小朋友做过的游戏,名字叫组句游戏。

  二、创设情境 主体参与

  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这个游戏的玩法、注意事项、玩的意义是什么?

  师:你很会学习,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来提问。老师一项一项地解答。游戏的玩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句话,不许商量。注意事项是每人只许写一个字,并且要小组的成员人人都要参与。至于玩这个游戏有什么意义?玩过后你们就会知道了。

  师:没有问题了吧?我们的游戏现在开始,在游戏前老师有个小建议说给大家:玩虽然高兴,但不要忘记约束自己呀!

  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全体参与活动。

  三、组织研究 提高认识

  师:游戏结束了,我们也该决出本次比赛的胜负,你觉得什么是好句子?

  生1:我认为字要好,这样句子才好。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

  生2:我认为要看句子是否通顺。

  师:句子通顺是评价句子的重要标志。

  生3:我认为要看是否表达了一个意思。

  师:也就是说,句子要表述清晰。

  生4:句子要有标点。

  师:这就是我们说的完整。

  生5:标点、字要正确。

  师:你的意思是句子要正确。

  师:我们这些小裁判们总结出评价句子的标准是完整、通顺、正确、清晰。

  师:我们先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读读自己的句子。

  生1:美好的人生

  生2:你们好吗我也很好

  生3:羊年里快乐

  生4:大人他是的

  生5:快乐的同伴

  生6:我的家真漂亮啊!

  师:你觉得哪一小组的句子满足了我们总结出的好句子的标准。

  生1:我认为是第一组。

  生2:我认为是第六组。

  生3:我认为是第五组,因为他们写出了许多人需要有快乐的同伴。

  师:你在发言时,不但能说明自己的见解,还能表白自己的理由,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也是裁判员,我也可以说说我的评价标准,我觉得在大家说的标准以外还应加上游戏的规则——每人写一个字,人人都要参与。

  师:第一组有6个人,他们的句子是5个字可以吗?为小组做贡献人人有责,可不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呀!

  生:到我写时已经没什么可写了。

  师:事情虽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灵活运用。

  师:第五组的句子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吗?

  师:最满足要求的是第六组。

  生1:他们组8个人,可写了7个字。

  生2: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也占一个格,所以,我认为他们没有犯规。

  师:你们的知识点掌握得很扎实。我们一起来读读正确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句子末尾是什么号?

  生:叹号!

  师:这一次我们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师:通过交流,我们对句子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共同把没有写好的句子改正过来。我们先来帮第一组。

  生:美好的人生真幸福。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你的帮助表示感谢。我们接着来帮第二组。

  生:在“你们好吗”后面加问号。

  师:你很灵活,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第三组该怎样改呢?

  生:羊年里快乐万家。

  师:你真有爱心,希望家家都快乐。下面看第四组。

  生1:第四组写的是什么意思,他们组的人能介绍一下吗?

  生2:我一着急就写了个“他”字。

  师:你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写的时候,写完句子觉得还可以,可是一读发现有错误,这样的句子叫病句。发现病句要及时改过来。

  生:我祝大家新年好。

  师:感谢你提前把祝福送给大家。只剩下最后一句,我们帮他们该过来。

  生:我们有快乐同伴。

  师: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运用知识也是一种快乐。请同学们结合现场说一

  句话。

  生1:我祝福在场的老师工作顺利。

  生2:我祝福在场的老师快乐每一天。

  师:你们两个虽然都是祝福,但表示的方式不一样。

  生3:我祝福天下的老师快乐,每一天都有好心情。

  生4:我祝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幸福。

  师:你真有胸怀,能想到世界上所有的人。

  师:句子是改正过来了,我们刚才或输或赢的原因是什么,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集体把大家的意思说一说。

  生1:我们小组获胜是因为我们合作了。

  生2:我们小组写句子时不灵活。

  生3:我们小组落后,因为我很紧张,没有想好就写,我以后做事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

  师总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这就是我们游戏的意义,这个意义还可以推广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老师愿意随时与你们交流。

  板书设计:

  组 句 游 戏

  合作 认真 灵活 自信 谦虚

  (学生合作写成的句子)

  完整 名称

  通顺 玩法

  正确 注意

  具体 意义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他们活泼,对此非常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处于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数量词的掌握、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数量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的语言领域目标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

  2、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3、引导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这三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上,”从第一、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活动将难点定在“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以下几点突破:

  1、让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讨论图片上物品名称。

  2、做游戏“玩转盘”“造火车”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吸收,我整合了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了:美工区:投放白纸、彩笔。阅读区:投放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的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利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丰富词汇和生活经验。

  (三)、物质准备:

  1、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物品名称图片布置一个“物品展览馆”

  2、转盘,上面贴有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

  3、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反贴在黑板上。

  这些准备,一是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便于幼儿在和同伴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难点,便于幼儿理解。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

  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游戏的活动价值,采用游戏组织教学,运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将各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领域中渗透社会领域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玩转盘和造火车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量的概念,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数量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

  与活动的兴趣(6分种)

  带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启发幼儿相互讨论,图片上都有什么?

  此环节中,教师为

  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游戏:玩转盘(8分钟)

  转盘上是一些图片、上面分别画着数量不等的苹果、书本、眼镜、尺子、树、电视机等物品,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张图片,幼儿就说出它的名称并在前面加上数目和单位,如:一辆汽车等。

  此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转盘,尽量让每个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参与活动,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三)、游戏:造火车(8分钟)

  一名幼儿做“火车头”,“火车头”拍手念儿歌“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朋友就问“哪里开?”

  火车头回答“***小朋友那里开”,被“火车头”点到名字的幼儿到黑板前翻一张图片并快速说出图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数量和单位,如:五头牛等,说对的幼儿站在“火车头”后做一节车厢,说错了,坐回座位,“火车头”重新寻找车厢。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运用数量词,并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四)、听游戏音乐“开火车”(3分钟)

  幼儿随音乐自由组成几节火车做动作,并随音乐将火车开出活动室。

  五、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数量词。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所熟悉的,“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的玩法,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幼儿在“玩”中获得经验,在“玩”中获得展。

  二、说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我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目标是:

  1、大胆探索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办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乐发挥想象,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已有经验,体会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塑料袋若干

  2、用于律动表演的音乐《洗澡》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

  此外,本活动还采用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使幼儿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二)、学法

  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到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2、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主动、快乐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3、体验法:幼儿时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在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一、会变魔术的塑料袋

  1、教师: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你看看它是谁?(塑料袋宝宝)

  教师:塑料袋宝宝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塑料袋不但可以装东西,还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塑料袋变成了什么?(教师一一演示塑料袋变魔术,幼儿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2、教师: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塑料袋宝宝,请你们跟它一起变魔术。

  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变魔术。

  3、幼儿集体交流

  教师:你用塑料袋变出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长条,变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来像气球。

  幼:像榔头。

  幼:来回折就像折扇子。

  二、会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塑料袋不但会变魔术,还会唱歌呢!

  (教师示范搓袋子,发出“沙沙”声)

  教师:好听吗?我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动脑筋想一想,看谁让塑料袋唱歌的办法最多。

  (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

  2.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教师: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会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会发出声音。

  幼:像妈妈洗衣服那样搓一搓。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用塑料袋给音乐伴奏。

  教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塑料袋变成了小乐器。下面我们听着音乐用各种办法让塑料袋有节奏地唱歌吧。

  三、给塑料袋洗澡

  教师:塑料袋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都脏成了小花脸,怎么办?

  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带着塑料袋跳进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儿随音乐舞动,教师用语言加以引导。如:“一、二、三,跳进浴缸洗澡了。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边洗洗,右边洗洗,打个滚儿洗一洗,再翻个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来了,转个圈儿洗一洗。洗干净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清洗和晾晒塑料袋的过程。)

  四、带着塑料袋回家

  教师:塑料袋洗完澡,想睡觉了,让我们把它送回家睡觉吧。

  以有趣的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一个高个子,变成一个矮个子,回到小床睡觉咯)

  指导幼儿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结束活动。

说课稿 篇8

  《明天要远足》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9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构思:

  【说教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包含童真,凝练、传神。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比较适合低学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

  【说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学要求、本课内容和课型,以及学情,我拟定了如下几点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木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和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

  其中识字读文是本课重点,体验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是本文难点。

  【说学生】

  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识字和阅读能力。但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识字、读文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两方面的练习。

  【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引导感受期盼的心情。让学生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过程】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这一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本课我以儿歌《一同去郊游》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远足”的含义。

  (二)、识字读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然后进行识字教学,认识木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利用送字宝宝回家、摘水果,开火车等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指导书写“才”、“明”等四个字,动画展示拼音、笔顺,指导学生书写、临摹,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在识字的基础上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诗歌,通过指导“唉”的朗读,体会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这里我预备结合生活体验,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后进行朗读,降低了学生对远足前期盼心情理解的难度。

  (四)、拓展延伸,争做“小诗人”,模仿课文让孩子进行说话练习同时尝试“写诗”。

  (五)、作业布置。作业我设计让孩子继续写诗,并把写好的诗读给家人听,从而增加成功的体验,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本课板书我将按课文内容和孩子们的想象内容依次板书,简洁、条理清晰,为孩子们最后的“写诗”做提示。

说课稿 篇9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达到老课新教的效果,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读题激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速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穷人”之间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为了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这个意思,旨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奔文章重点,同时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第二步,深层研读。对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并把特别想读给大家听的话划下来,看看能从中读懂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落实课标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读书方式的要求,促使学生从自读中获得感悟。在交流这一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想把第九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对这一段朗读的指导,我要求学生自己先试读再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再让学生汇报朗读,汇报体会。我相机指导学生用“你想对桑娜说些什么”进行表达训练,激发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感受”的要求。指导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是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要求。在课文其他几处朗读体验中,我同样贯穿这一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到渔夫、桑娜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第二大问题是就这部分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此题设计的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以前的阅读教学是老师只管问学生只管答,问题问光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在自读中边读边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则悟,不能悟则生疑,能生疑则质疑,能质疑则解疑。第二大问题正是基于前面自读自悟的前提下产生的,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老师扮演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鼓励者、讨论探究的合作着者及孩子发表独特见解的支持者这一应有的角色。

  对整个重点部分的学习,是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交流的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具有弹性,旨在适应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特点。

  第三步,深化主题。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老师作为平等参与者与学习者,身体力行,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同时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我首先以一种非常焦急的心情描述了这样一段话: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意在唤起学生的共鸣。此时出示插图并布置续写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01-13

匆匆说课稿11-09

分式说课稿11-06

故乡说课稿11-06

歌声说课稿11-06

跳水说课稿11-06

气温说课稿11-07

绝招说课稿11-07

蝴蝶说课稿11-07

景阳冈说课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