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1-04-27 11:37: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音乐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八篇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阐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bB调,4/4拍,旋律自由舒缓,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西北民歌“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作品表达对爱情向往的情感,从而获得民歌审美体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增强对西北民歌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歌曲分段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了解“花儿”这一民歌类别,并能够感受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情绪,增强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并欣赏音乐内涵并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难点是体会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分段聆听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方式进行导入,播放歌曲《西部放歌》,与歌曲建立联系,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也更好的完成从课下到课上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属于那种民歌体裁,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并详细解释“花儿”的特点;其次,我会再次播放整曲,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所表达是怎样的情感,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我总结这首歌曲表达的是男子对心爱女子的追求、爱慕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歌曲体裁有详细的认识,并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并提问学生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修而生通过聆听自由回答,由我来总结出乐句悠杨,起伏较大,多以四度跳进与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欣赏第一段歌曲,并提问学生在歌词的表达有何寓意,学生仔细聆听并自由发言,最后由我总结出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山高地广的景色,用了很多衬词衬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爱的女子比喻成牡丹;然后,我会播放歌曲第二段,请学生聆听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的歌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聆听并思考进行自由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二段歌词承接第一段歌词,依旧把心爱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达了想摘却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之情;最后,我会带领学生完整聆听,并提问学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出西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而当地人民经常站在山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为此,他们会把声音拉得很长,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并且当地人民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是抒发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由部分到整体的对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并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蒙古族歌曲《嘎达梅林,并请学生对两首歌曲进行对比欣赏。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节奏十分自由,情绪上是高亢、明亮;《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节奏舒缓,情绪是十分悲壮的。两首歌曲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却都是富有当地民族地区特色的优秀作品。

  这样做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民族地区民歌的区别,从而对“花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学生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节课一起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西北民歌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内容来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三单元《浪漫旋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是舒伯特在1819年根据他创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改编的,它也是舒伯特最著名,最成功的室内乐作品。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结构上他采用的是主题+五次变奏+结束段

  的变奏曲式,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奸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于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说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懂得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2、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能初步了解室内乐、变奏曲式的音乐知识,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运用所学变奏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编创。

  三、说教法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喜欢流行音乐,而对古典音乐却不知如何去欣赏,所以教师的引领很重要。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作品,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变奏曲、五重奏的知识,在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实行五多,即多听、多看、多唱、多思、多辨。具体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展示五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些乐器有初步的印象,熟悉各乐器的音色,为后边的听辨音乐作好铺垫。

  2、多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变奏曲的了解与记忆,我利用电脑课件和教学平台,把几个变奏分别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们讨论其变奏手法,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后边加入听辨音乐的环节,打乱变奏顺序,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

  四、说学法

  本课为专题欣赏课《鳟鱼》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歌曲之王—舒伯特,了解什么叫艺术歌曲,学唱歌曲《鳟鱼》。本节课作为第一节课的延伸,重点是了解室内乐及变奏曲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去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并能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五、教学程序

  一、首先,教师弹奏钢琴变奏曲《卡农》导入:

  提问: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称么?你能听出它采用的什么曲式结构么?

  用这首曲子导入是因为它是一首通俗的钢琴曲,大家较熟悉,能够拉进古典音乐与学生间得距离。同时它也是一首变奏曲,能为后边变奏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首先复习歌曲《鳟鱼》,让学生随伴奏唱词,引出课题。熟悉音乐的旋律,为后边听辨几个变奏作准备。

  2、介绍室内乐的音乐知识并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钢琴五重奏里的五样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解其声音特征。

  (室内乐:又称之为重奏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3、简介作品后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自完成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问题提前下发)

  教师作为向导提示引领学生欣赏,听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教师提示: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阴沉、有些压抑)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低音提琴)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是钢琴,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ff的强音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五:说说你此刻的心情,音乐是怎么告诉你的?(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5、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1)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主题移高八度、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

  (2)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强力度,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6、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1+A2+A3+…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7、完整欣赏由巴伦博伊姆——帕尔曼——祖克曼——杜普蕾——梅塔五位大师演绎的全曲。(出生在以色列的帕尔曼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是被公认为“小提琴的帕瓦罗蒂”、“轮椅上的小提琴家”,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正是帕尔曼配乐的。)

  三、学习检测

  师打乱顺序播放《鳟鱼》的五个变奏片段,让学生判断当前播放的音乐是变奏几,考察学生的记忆力。

  四、实践与创作

  学习了变奏曲,你能用改变节奏、节拍的方法将下面的旋律写成一条变奏曲吗?试试吧。(学生提前分好的五个小组创编两个小变奏,学生写完后教师作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以便以后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C

  115 5│665—│

  五、小结:

  先请学生自由发言谈本课的收获。

  教师:舒伯特—音乐是生命之声,音乐是生活之源。

  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如果说舒伯特总是带给我们幻想,那么这些神奇的变奏则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实践丰满你的羽翼,我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

  2,了解风笛、萧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

  风笛.

  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

  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

  (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六、总结

  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本课是《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96年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第二节器乐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乐课本》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其他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1)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

  为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音乐,落实德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A、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B、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确立依据:《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通过一把琵琶把战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非常形象。从列营、吹打到得胜回营每一情节都极具写实性。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感官上的欣赏,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变化。此曲为标题性音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参与。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 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材的加工重组及补充拓展:

  A.重点难点的调整:

  重点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内容以外,又增加了一点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曲作者爱国之情、思乡之切

  的可贵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正符合我校德育实验四情之一的爱国情教育。

  B.补充、拓展教材:

  《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甚至乐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作主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首歌作为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一个手段,即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查找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记者答辩会的形式来介绍曲作者的生平,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三、说教学目标:

  2、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__体验的教学模式。程序是: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理论分析: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协调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音乐欣赏法;(2)演示法;(3)练习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拿一把小提琴。设置的问题是谁愿意上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持琴、演奏? (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放一段音乐。问题是听了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区不同,力度不同,听后会有何 感受?学生反馈。

  (4)教师运用力度对比演唱此旋律会产生什么样 的联想。师声互动。

  (5)点出课题《思乡曲》以上部分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的机会。

  (6)简介作品:1)乐曲以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为基本素材 ,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

  2)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可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

  (7)学习小提琴。由学生结合实际介绍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点。教师归纳补充。

  (8)学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知识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9)介绍曲作者;先由一位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学生介绍,然后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来介绍马思聪,教师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0)完整欣赏《思乡曲》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学生用手势(食指)表示第一变奏,用两个手指表示第二变奏, 用三个手指表示第三变奏,学生专着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最终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乐曲的曲式。

  五、说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手段将采用课件和录像。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 空间、 宏观 、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使音乐教育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

  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的第二节《悲剧美》,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在创造历史,开辟未来的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先进人物为探索真理而经受磨难,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捐躯,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这一切都是悲剧美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它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音乐不同于文学和戏剧,它在表现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然而它却能以特别强大的力量表现悲剧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现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情感。

  通过对《悲剧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于1936年,“西安事变”前,词曲作者张寒晖正在西安二中教书。当时呈现在西安街头的东北军官兵和大批东北逃亡者的惨痛的景象,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他们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提示出当时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心声,所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3、教学目的

  ①在音乐欣赏中,能够随老师琴声哼唱有关悲剧美的音乐片断。

  ②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探讨悲剧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在倾听悲剧美的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

  ②理解悲剧美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悲剧美作品的认识和看法,并举例说出几部了解的悲剧美的作品(如歌剧、戏曲、舞剧、歌曲等体裁的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完后:教师播放课外补充作品《等爱的人》,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剧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近年来小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和层出不穷,在资源开采暴利的贪欲驱使之下,忽视矿工生命安全。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或警号长鸣,这些都对于渲染悲剧美的氛围,增强悲剧美感人的力量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欣赏《松花江上》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泪写下具有浓郁悲剧美风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经传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先让我们将这首歌完整欣赏一遍。并思考: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3、分段欣赏

  这首歌采用bE大调,3/4拍,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两个长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二乐句的结尾;旋律以“ ”下行级进到“ ”,加强了歌曲悲痛的情绪,表现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惨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前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在绪尾的三个高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

  ③当尾声“爹娘啊……”的呼于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4、浏览性的聆听欣赏《光荣牺牲》、《英勇就义》、《一个华沙幸存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7

  一、 对大纲、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重在启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要达到这些目标,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须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构建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

  二、教法设计概要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为此,本课教学将结合运用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

  三、学法设计概要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教学过程概要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1.课题引入:

  ⑴.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选出内容表达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 ⑵请同学选出《第23钢琴奏鸣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巴赫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⑴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⑵刚才在“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说他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等。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什么是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这三个问题,集体探讨一下并掌握概念。

  [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

  ⑶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的音乐知识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合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⑹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

  3.拓展与研究

  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片段,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的共同特征及三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九单元的一节鉴赏课,该单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别为《魔王》《鳟鱼》《菩提树》,其中《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绘了,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

  整首歌曲的发展里,钢琴自始至终疾快的三连音,营造出一种紧张、危极的情绪基调。第二首作品《鳟鱼》,取材于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音乐轻松、活泼,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下的弱者的同情。第三首作品《菩提树》选词于缪勒的诗歌,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流浪汉,看到门前的“菩提树”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表达力主人公期盼能够回到安宁的生活的心境。

  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艺术歌曲的定义,以及“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总结归纳。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运用感受、体验、合作、表现等方法,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了解国外艺术歌曲及我国的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欣赏《魔王》《鳟鱼》,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风格特征。难点为掌握艺术歌曲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听赏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深入探究——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在上课前我会弹唱《摇篮曲》,引导同学们在听赏的过程中说出歌曲的名字,顺势引出作者舒伯特,简要介绍作者,由此导入本课的主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二环节是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的环节,我共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我会引导同学们听赏《魔王》,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又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作答,而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的情绪是紧张的、不安的,其主要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的故事情节。随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听赏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唱方式,学生不难发现,该作品的演唱方式为男生独唱,由一个男演员扮演父亲、儿子、魔王、叙事者四个角色,而后引导学生感受伴随着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愈加激动,演唱者的声音也愈发变高,以此感受到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高超,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真正的参与音乐当中,成为音乐的主人。

  探究学习的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聆听《鳟鱼》,交流歌曲的主题及人物,简介作品、了解作品的故事内涵、分析歌曲的情绪。

  《鳟鱼》主要讲述了鳟鱼与渔夫的事。作品开始音乐轻松活泼,表达了天真的鳟鱼自由自在的欢快的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了危险。

  最后绝望了。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的歌词选自舒巴尔特的诗,因为政治的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了许多抒情诗。《鳟鱼》,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在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切身演唱乐曲。

  深入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一同总结艺术歌曲。

  概括出艺术歌曲的特点为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

  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旋律表现力强;

  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

  对演唱技巧要求高;

  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习歌曲、了解歌曲。

  第三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

  我会引导同学们聆听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中国艺术歌曲的博大精深。

  这样做不仅能深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还能在了解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的艺术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新学又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

【高中音乐说课稿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高中音乐说课稿4篇

2.【推荐】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

3.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5篇

4.有关高中音乐说课稿合集9篇

5.高中音乐说课稿模板七篇

6.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汇编九篇

7.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8.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