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5 17:28: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说课稿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③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分析,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词的代表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把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深刻的人生哲学蕴含在完美的文学意境中,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在诗词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词中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对正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塑形期的中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很生动的教育素材。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接触过诗词,能够理解词的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能力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可以利用电脑、网络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为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背诵本词,读出词的韵律美;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丰富的情感;品味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感悟、品读、讨论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能理出欣赏诗词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四、重点、难点:教学中根据目标,把教学重点置于读、品之间,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去品味语言和词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这样才能将诗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但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这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理解内涵、把握情感、感悟意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五、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分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是我们的目的。

  课堂上我首先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主动质疑,必要时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讨论探究。我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拨的任务,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具体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提问点拨法。

  学生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知觉器官,听说读写结合,通过诵读、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我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手段,采用网页制作形式,便于学生学习。

  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阶段:

  展示明月图,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思考:歌曲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歌曲和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2、初读感知阶段:

  学生戴耳机自选配乐,自由朗诵,媒体提供多曲可选择音乐

  这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能直接感受作品,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自选乐曲强调个性化理解,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做的个性化配乐朗读,给了学生更大的情绪体验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为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作铺垫。

  3、理解赏析阶段

  ⑴读词前序言,找出本词写作的缘由之一,并设置疑问:另一个写作缘由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本词。

  这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动,激发探究愿望和热情。

  ⑵引导学生发现序言与词的内容方面的不符之处并提出质疑:是错误还是有意为之?学生自主研读,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合作讨论探究,得出对词的内涵的深刻理解,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归纳。

  这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这一环节环环相扣,在解决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一方面揭示了词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整个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考虑到诗词教学易流于肤浅的背诵,本节课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电脑,查找作者生平事迹、词的创作背景等,弥补了学生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不能深刻理解词的内涵的缺憾,优化了教学时效。同时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把教的内容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获得满足感。

  本环节重点解决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

  ⑶师生共同评点本词妙处,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地归纳,便于学生记忆,便于能力有层级的提高,便于今后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本环节重点解决本课难点之二。

  4、品味背诵阶段

  ⑴教师提供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学生再次戴耳机配乐朗读,细细品味词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朗读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网页中的flash朗读来欣赏感受。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在反复的诵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朗读不太好的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网络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段有了不同的选择和收获,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

  ⑵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flash动画,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环节将枯燥的背诵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学唱歌曲,在记住歌词的同时顺利达到背诵的目的。

  5、练习检测阶段

  教师提供一组比较阅读题,学生在媒体环境中完成。

  这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人机互动,反馈矫正能及时有效,且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练习要“少而精” 的改革精神。

  6、能力延伸阶段

  ⑴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点击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如苏轼与月,咏月的诗词,月亮文化等。

  这能够很好的扩大本课的外延,横向拓展学生的视野,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⑵选做作业:

  ①结合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写一段对苏轼的简介。

  ②根据自己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为本词配一幅插图。

  作业的设置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继续纵向加深对词的理解,作业1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2的实施,画图时,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可以用电脑中的画图工具,不会画的同学可以用电脑中的金山画王等软件拼图。这样就使加深理解的环节不具有强加性,把阅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色,融入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以达到“触文生情”的效果。

  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生们独立探究能力和与他人协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习的方法,收获了一种正确面对人生的态度。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风格流派、文体。

  ③名句填空。

  ④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背诵本词。

  ⑵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3、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4、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5、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6、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的是玲玲收 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从而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课题

  (二)初读学字词

  (三)通读理课文

  (四)指导写生字

  五、教后反思:

  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对这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清清楚楚抓主线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的三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

  (二)扎扎实实教字词

  因为这是第一课时,字词教学无疑是一个重点,因此,我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化在了这个环节上。其实,上课伊始从导入部分就开始了生字教学,在与新朋友玲玲认识的过程中,既完成了生字“玲”的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其余的生字我采用了从词、句到字的教学模式。即先让生字宝宝出现在具体的词语、句子环境中与小朋友见面,再单独认读。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种模式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记得更快更牢。又因为二年级小朋友已有一定的识字经验,因此各个生字的教学又各有侧重,如“催”侧重于形象记忆字形;“筋、收拾”重点正音;“脏”通过看偏旁猜一猜引出它的另一个读音;而重中之重是“叭” 与“趴”的区分,不但在字音上重点指导,而且通过演示、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理解。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教学,既便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同时对这些长句先行进行朗读指导,又可以为后面学生读通课文扫除障碍,何乐而不为。我觉得这样的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有效的。

  (三)认认真真读文本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活动主题就是“重视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与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当然,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也暴露了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为课堂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

  (点课件)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点课件)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点课件)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点课件)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点课件)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文中的生字较多,我主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分散到两课时或三课时中识字。识字方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

  2、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

  3、根据反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净、生”等。

  4、进行识字方法指导。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例如:争取的争加两点水变成了干净的净。汽车的车加上两只的两变成了车辆的辆。形近字比较法识字,如:堆积的堆和推开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净的干。反义词比较法识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较法识字,如:九个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鸡的鸡和积极的积。

  5、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点课件)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故事的趣味性,而且要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推荐】说课稿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

2.【推荐】说课稿集合6篇

3.【推荐】说课稿集合8篇

4.【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5.【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6.【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7.【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8.【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