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9 16:32: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论读书》,它是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的一篇随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关于“读书妙悟”的,而《论读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传世佳作,是一篇精美的思辨文,对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理论与时践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语言洗练,善于修辞,条理清楚,节奏分明,读之朗朗上口。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的设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据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读书观。

  3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重点:

  1体会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体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作用。

  难点: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这篇思辨文的精美,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卡片法等。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培根大师对话。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 卡片 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式导入,其目的是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时大约2分钟。

  2、掌握培根的有关文学常识,让同学们自主交流搜集的资料,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用时约3分钟。

  3、整体感知,先是让学身在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体会诵读中的语气、情感,再是分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思考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用时约15分钟。

  4、品味欣赏,让学生边读边体会经典格言,感受哲学家敏锐、精辟、深刻的见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用时约10分钟。

  5、拓展阅读,通过让学生试着写一段读书的感悟或体会,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思维来驾驭语言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用时约8分钟。

  6、结束语,其目的是为了再次激励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用时约2分钟。

  附板书设计

  目的 比喻论证

  论读书 方法 对比论证

  作用 归纳论证

  说明: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

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简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分享到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归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法与学法】

  采用的是我们学校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内心深处点燃希望的火花,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小组合作以及教师的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铅笔(学生)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勾起同学们对打电话的回忆,适时进行电话礼仪教育,既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一些生活技能,初步感知“打电话”的方式有多样性,唤起优化意识。

  再次,通过创设某地发生泥石流的教学情境: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需要用打电话的方式尽快通知15名村民。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这个数据太大,难度较大,以“前置作业”的形式,提前让学生探究方案,突破难点。

  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10分钟能让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及最短需要多少时间可以通知到50人等问题,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体验到n个2相乘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

  3. 多样练习,渗透“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可以理解为转化和归结的意思,一般我们都理解为“转化”思想。理论上理解为“化归”方法是指数学家们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简单地说,化归就是问题的规范化、模式化。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练习中,我呈现的是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快乐传递”这一游戏的练习以及阿凡提的故事,将这几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办法通知15名村民,情况危急,赶紧撤离。教师就提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通知,而且每分钟可通知1人,一共需要几分钟呢?怎样通知呢?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设计电话通知的方案。在教学时我考虑到让学生理解这个内容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采用前置作业,让学生对新知识的难点部分做了一些铺垫,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有了一定的学习准备。

  【评析:让学生置身一个真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很好,但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前置小研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时教师再去放视频,提出问题似乎觉得有些晚矣,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是很大,相反可能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不如简单的导入,板书课题即可。】

  二、小组交流(互学)

  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可能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诸如小组交流学习中问题设计不当、小组交流学习中交流效率不高、小组交流学习中学生探究乏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去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交流学习的实效性呢?我在进行小组交流时,是这样做的:

  第一,交流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的材料,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确立对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起导向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思维方向,诱发探究欲望,产生思维动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在学生交流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见解进行综合、归纳,提出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讨论表现出来的典型思路给予评价,来提高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既能优化探究过程,又能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

  第三,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为小组探究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要指导学生专心听别人发言、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要让他们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这个发言有没有道理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

  第四,教师对交流成果要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由于探究交流学习是学生自已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的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的前置小研究完成的很好,所以学生进行交流的很积极,参与率高;如果教师在进行交流前再和学生明确一下交流的要求和交流的重点的话会更有针对性,如:你是怎样打电话的?用什么方式表示的?用了多长时间?】

  三、汇报展示(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无论是组内交流还是班内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前置作业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组内交流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习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班内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教师在展示过程中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学生交流的很积极,能进行相应的补充,其实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认真倾听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迅速的思考,将学生引向问题的核心、知识的重点;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提醒学生交流时的语速和交流的方式,这一节课上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就表现的语速过快,展示模糊,使得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把表格的完成也在课下完成,会更省时。】

  四、知识达标

  在练习中,我呈现的是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快乐传递”这一游戏的练习以及阿凡提的故事,将这几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设计基本练习、重点练习、拓展练习等几种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练习题的设计突出了针对性、层次性和实际性,学生能针对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时简洁概括,突出重点,同时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说课稿 篇3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2、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因此,我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学习一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声音优质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应从小培养幼儿习惯于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而练声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一定的放松及锻炼。

  4、教唱新歌曲《颠倒歌》

  (1)、设疑、提问

  老师说:“森林仙女告诉小动物们,今天森林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请小动物仔细听,你们能不能听出哪些地方发生奇怪的事。”老师范唱,幼儿回答。激起幼儿听歌曲的情趣,启动幼儿的思维。

  (2)、视听结合,观察对比,加强感知出示贴绒教具,老师将大狮子与小老鼠,大象和蚂蚁的力气进行比较,然后范唱第一段歌曲,再将小鱼与小鸟,母鸡和公鸡的特点进行比较,并范唱第二段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3)、幼儿学唱歌曲老师通过整体教唱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记忆,学会唱整首歌曲。

  (4)、歌曲表演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唱歌的经验,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讲讲为什么自己这么唱,这一首歌自己想怎么唱,这样会使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同时也注意到音色的

  变化。老师说:“这首歌王老师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所以在唱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不能太慢,要轻快活拨,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呢?”引导幼儿用幽默、风趣的歌声及表情来表达。5、复习舞蹈《猜拳游戏舞》利用舞蹈结束自然又轻松,可以让整节课推向高潮,令人意犹未尽。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小草和大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教材,与本单位的其他两篇文章一样,都是写人励志的文章,本文报告的是《简爱》作者英国闻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两个妹妹在生活艰苦、写诗受到讽刺讥笑、颁发寥若晨星、出书失败的环境下,仍旧不放弃文学,以刚强的毅力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乐成。报告我们:面临窘境,只有怀着抱负,具备刚强的意志和伶俐的人,才大概拥有精美的人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笔墨体会夏洛蒂怎样在窘境中艰巨进步的精力毅力和大胆寻求的品德气力,得到生活中的很多感悟。

  说目的:

  学生由于思索而质疑,因质疑而思索,从而明白课文。捉住文章要害语句品读感悟,体验文章主人公的生活,体察她的心绪;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绪,体悟表达的精妙。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换、伶俐碰撞中,读懂课文,使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心灵贴近,受到震撼,孕育发生共鸣,得到启示。据此,我将教学目的设定如下:

  1、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小草’是怎样成为‘大树’的?”为目标,从中心句入手,以“逆”为线索精读课文,理解的“小草”“大树”和课后两个比喻句的含义,并组织语言恰当表达出来。

  4、能组织书面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夏洛缔取得成功给自己的启示:在逆境中,只有怀着理想,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机智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自主阅读、情境感受、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练习等方法。另外,高年级课文比较长,我注意取舍,将重点段落拿出来反复读,非重点的段落用引读一带而过,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帮助学生明确了重点,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节奏感强。具体来说: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积极参与,体现阅读个性。

  4、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5、感悟朗读——学生品读,感受形象。

  其中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朗读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说学法:

  通过分析、自读、汇报交流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教育的目的。

  说设计:

  一、直现比喻,进入中心

  课伊始,出示沙漠图片,将沙漠的恶劣环境与怒放的仙人掌花进行直观对比,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并且直接导入:仙人掌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绽放着惊人的美丽,而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如仙人掌花一般的勇者,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直接引出中心句:夏洛蒂勃朗特看成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激发学生走进夏洛蒂姐妹的愿望。

  二、围绕逆境,展开教学

  1、首先整体阅读,划出描写逆境的句子以及主人公面对逆境时的表现。语文阅读活动论认为,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才能对其进行艺术地深层性解析,领略文章风光旖旎的内部世界,揭示文章的艺术真谛。在这一环节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整体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并理清文章条理。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有序的、丰富的表象。

  2、分层递进,整理汇报

  分别围绕“童年不幸”“偶像打击”“出版失败”三部分进行探究、汇报、研讨,于层层递进中感受夏洛蒂姐妹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围绕中心句“夏洛蒂勃朗特看成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循环往复地朗读,于不知不觉中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

  三、追寻成功,书写感悟

  1、探究——文末这一段中“小草”和“大树”究竟指的是什么?

  2、书写人生启示

  夏洛缔姐妹取得乐成,给我们什么开辟?

  课堂尾声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开辟。这是学生与文本人物的直接对话。学生走进了夏洛蒂,亲身感

  觉到她不平的魂魄,从而孕育发生深深的震撼,此时将其诉诸笔端,完成了文本与学生的终极对接。

  四、保举册本,延伸拓展

  1.出示《简爱》,诵读经典片断。

  2.勉励学生阅读,继承与夏洛蒂面临面交换。

  课内向课外延伸,这种一线牵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劳绩将更大。不外,必要老师点燃他的阅读欲望,无穷精美必在辽阔的课外阅读中。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2、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内涵。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帮助学生建立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抒情性比较强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手段,音乐、图片在视觉与听觉上给学生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文章时,采取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的方法

  三:说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感情朗读的方法,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词语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而且也对本课的词语进行了梳理,便于学生积累。

  (二)、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3、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4、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5、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6、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四、拓展整合

  课文快结束时,我采用看插图,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个问题再次激发孩子的情感,在感受母爱伟大的同时,也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对全文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五、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采用了分层作业,而必做作业,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在感受深深母爱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美丽:眼睛 眉毛 脸

  妈妈睡了 温柔:嘴巴 眼角 母子情深

  好累:呼吸 头发 额头

【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2.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3.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4.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5.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三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