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16:55: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习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习,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本课《课程标准》要求:

  5-1 根据个人家庭理财经验,领会合理安排收入、支出的意义。

  5-4 列举个人储蓄、保险等经济行为,领会它们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

  2、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妈妈的账本》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 本课从家庭账本入手,把抽象的经济概念寓于生动、具体的事物中,渗透理财观念,既是前面消费与创业内容的深入与拓展,又为下一课讲述国家财政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据课前调查,我们南联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对家庭预算问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对于储蓄、国债和保险等投资手段,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家庭收支情况并不了解,对如何更好地规划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问题,也很少考虑。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意图,关键是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观念,从而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关注自己的消费状况,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聪明花钱的消费观念,崇尚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家庭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体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3)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预算等。掌握储蓄、保险、国债等投资方式的相关知识,初步形成家庭理财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合理安排家庭预算、科学规划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生活。

  2、教学难点: 储蓄、保险等专业理财方法的讲述。

  五、 说教学方式

  本课我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法、角色体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方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多了解有关投资理财的知识。

  (2)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总体收支状况如何?父母是否有做家庭收支预算的习惯?

  (3)按调查的内容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储蓄、国债、保险和其他四大小组,并指导学生按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到银行网站上搜索相关信息,或向保险销售代表了解相关知识,或直接到银行、保险公司实地调查。

  (4)课前把课桌分投资小组成品字型摆放,课室中间留出空地,便于师生同台演出。

  七、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程序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们称它是月“光”家庭!如果这户人家注意合理安排支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做到天天都吃饱吃好。那如何科学地理财呢?

  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了解家庭理财是我们在座每一个同学的必修课,让我们从调查妈妈的账本开始吧。

  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家庭理财三大招:

  招:进行家庭预算。

  活动一:智力体操

  我的调查报告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向父母亲做一个关于家庭收支状况的调查,通过这次调查你们有什么收获呢?(生答,教师点评)

  然后出示教师本人的家庭账本,请学生找出:账本中哪些是属于收入,哪些是属于开支?

  请观察8月份的账本,算一算,发现什么?

  找一找:观察9月份的账本,你

  有什么新发现?

  请比较这两个月的收支状况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顺藤摸瓜,通过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出家庭理财的第一招:进行家庭预算。其主要表现是:开源节流。

  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及对账本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预算等,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符合认识新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对比事物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招:进行合理投资。

  活动二:模拟公关

  活动内容:赛一赛——谁能打动我的心?

  学生分成四大组:储蓄组、国债组、保险组和其他组。

  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先分组讨论本组投资方式的优越性和风险性,然后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投资代理人,接受教师的咨询。

  在这个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看似一个咨询者,实质是学生的引导者。

  通过咨询,让学生明白各种投资方式在收益与风险方面的不同,并且能够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就是收益越高,风险越高。从而告诫投资者,在选择任何一种投资的时候,都要考虑规避风险的原则,做到合理地投资,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家庭理财的第二招:进行合理投资。

  这是本课的一个高潮,通过师生同台演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高潮,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轻松地使本课的难点得以突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招:学会聪明花钱

  家庭理财第三招:学会如何聪明花钱。

  生活大比拼: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聪明花钱小窍门吧!

  问:如果这个月父母给你100元零用钱,你打算怎么处理?

  学生活动:我的打算是

  本环节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尊重学生的经验,结合实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主题。并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崇尚勤俭节约的美德。

  通过这一环节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重点。

  家庭理财的重要性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引用古人的一句话:财者,家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学会理财,是现代人生存的必备能力。

  鼓励学生争取做一个理财小能手。

  通过学生对古文的分析,更加认识到家庭理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争做理财小能手。

  课堂自我评价

  通过课堂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对学生给予寄语。

  评价是巩固课堂知识、反馈学习效果、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评价更是可以起到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拓展延伸

  拓展体验——帮妈妈管管钱

  “帮妈妈做一个日常支出的周计划,并说说你在这一周将如何从自身做起帮家庭节约开支?”

  通过学生的活动,既起到了评价作用,又理论联系了实际,扩大了教学目标,使课堂得以延伸。

  八、说板书设计

  遵循板书设计的实用性、直观性、艺术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板书时做到在体系中表现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把握和理解知识点。

  妈妈的账本

  一、 家庭理财三大招

  第一招:进行家庭预算

  第二招:进行合理投资

  第三招:学会如何聪明花钱

  二、家庭理财的重要性——争做理财小能手

  九、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题是理财。让学生了解理财知识,树立起科学理财的意识、家庭主人翁的意识是本节课的落脚点。课前的调查是本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孩子园领域活动课程新编,大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有趣的汉字》。

  一、 活动来源:

  孩子园活动是从孩子的生活中积累,是根据孩子的反应随即得来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以次为骄傲。进入大班后,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我接住这个球后,就把这个抛给全班孩子。这一下有个别孩子回家询问,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及时给了孩子,还拿出“牛 ”、“羊 ”,这两个象形字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蔓延,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孩子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帮助孩子认读:日、月、水、山、牛、羊、人、口。

  3、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

  三、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饱满的情绪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的教学法有:引导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孩子获得对象性字的理解,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学法

  以孩子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活动,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法新《纲要》在总则里非常明确地重申:“孩子园教育应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孩子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孩子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孩子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自由尝试法尝试和探索是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

  中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孩子自由探索和尽

  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

  孩子天性。

  五、活动准备:

  自制挂图1幅,汉字卡片一套。

  六、活动程序:

  (一) 1、 出示“山”字的象形字,你认识它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你们想的真好,这个是古代的山字,(出示图画山)你们看象不象啊?

  哦,真的很象,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

  2、 孩子感知象形字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古代字宝宝,具体说说 月 日 人 水口 牛 羊。

  3、 游戏:“我是谁?”

  将八个现代的字贴在活动室不同的角落里,教师让孩子拿着古代汉字,然后孩子们去找相应的现代汉字。

  4、 老师小结:现在我们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因为古代的人把它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字就象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很多年以后,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就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的简单了,变成了现在的字,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 游戏《找朋友》

  孩子分成八组,合作完成古代字宝宝与现代字宝宝的配对。

  1、 通过观察分析,帮助孩子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

  (1)教师出示挂图一部分,指导孩子观察图片,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就“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的图画演变过来的。

  (2)以看图猜字的形式启发孩子认识象形字。鼓励孩子为象形字配上对应的现代汉字,知道“日、月、水、山、牛、羊、人、口”这几个字是由象形字变形演化而来的。

  2、 引导孩子认读汉字并理解字义。

  在孩子认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

  3、 组织孩子围绕认读重点展开讨论。

  (1)找出:“日”和“口”、“牛”和“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帮助孩子区别和掌握这几个字。

  (2)用“日、月、水、山、牛、羊、人、口”,这些字进行词组练习,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

  4、 组织孩子进行读字、举字卡的游戏,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活动反思:

  我认为这三个程序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较好地把握了《纲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动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则。活动以孩子的直接经验为主,让孩子带着问题的悬念,采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学习方式进行思考,并尽可能给孩子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讲述经验,充满自信,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说课稿 篇4

  一、依标据本说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章讲述了我国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晰流畅。

  教学目标:

  基于对新课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认知,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三方面: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竺可桢话的深刻含义。

  3.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竺可桢话的深刻含义。

  难点: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二、结合学情说策略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够逐步感受到文章人物形象的鲜明、语言的优美。可以较清楚、较积极的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节课,我将以“读”贯穿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语言迁移,将学生引入“愿学——活学——乐学——会学”的境界。

  三、提纲挈领说流程

  (一)检查预习,构建课堂阅读话题。

  首先我将指导学生通过书空的方式跟随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找出文中新字生词;然后让学生说说在预习中做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由此产生课文阅读话题。

  (二)以读为本,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1.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第二次看杏花,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从而在读中感受竺可桢爷爷激动、兴奋的心情。

  (三)圈画批注,感受文本语言魅力。

  当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知课文,去寻求文本语言的魅力。

  本环节做这几件事: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如:“精确”“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并交流读完后的感受。

  3.总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经历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深入探寻语言之后,学生关于课文的主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此刻,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感受用笔写出来,以自己的“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练笔开始时,强调写字的姿势,并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

  四、画龙点睛说板书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我设计了直观,明了的板书:

  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

  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说:“语文教学就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所以,良好的语文课堂状态就应该是书声琅琅、写写画画。而我的课堂也在努力践行张老的教学主张。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小草和大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有三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它们围绕人生和奋斗这个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

  《小草和大树》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巨大打击。后来自费出版诗集,却几乎无人问津。但她没有失去信心,最后改写小说,最终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故事折射出主人公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夏洛蒂的成长史,一条是以夏洛蒂与保守偏见抗争为线索。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若以主人公的成长史为线索展开教学,势必很难取舍。例如第二小节生活的坎坷和不顺。这一部分,学生在以往学段的学习中有多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应作为重点。况且这类“逆境成才”的励志性文章,学生在不同年级段都有接触,我们应该大胆舍弃这部分。作为六年级的教材,我们教者要善于挖掘出相同中的不同?如何做呢?我觉得要抓住以夏洛蒂与保守偏见抗争这条线索展开教学。要想做到这点我觉得首先应该从题目着手。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回信中的“小草”和“大树”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真正的植物,另一方面“小草”也暗含着指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面对如此残酷的回复,面对如此强大的社会偏见,夏洛蒂的羞惭痛苦愤怒非常值得我们同情。要做生活的强者,一定要首先战胜自己。夏洛蒂在锥心的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耻辱化作向上的动力。由于学生对这种社会背景缺乏认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这一部分应该成为教学指导的难点。

  文末的“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题目的深刻含义应是教学中的重点。

  文章还有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一句是“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将小草浇灌成大树”,理解朗读感悟着两句话这也是课后的作业要求。因而这也将成为教学的重点。

  基于这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学习课文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其次,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第三,品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他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将小草浇灌成大树”。

  第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指导,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积极参与,体现阅读个性。

  4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5感悟朗读——学生品读,感受形象。

  其中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朗读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以上目标、方法的指导下,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首先,我出示《简爱》这本书,然后简介小说的内容和情节,接着问学生“你想了解什么”以此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疑,思之始,学之端。”接着可以对学生发问:通过预习,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惴惴不安、桂冠、撇下。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同时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三: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首先,我出示要求,让学生找出文中几处出现小草和大树?接着首先围绕第一处引导学生感悟“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我还适时出示当时的历史背景,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从骚塞的话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感受骚塞的讽刺,挖苦,以及对当时妇女的歧视和偏见。接着问“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除了失望,还有什么?”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要求,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接着通过“骚塞的信无疑是一盆冷水,让夏洛蒂从头凉到脚,无疑是一把利剑,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过渡到“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的品读中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没有自己提问,而是问学生“那个词让你心灵为之一震?”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收获。这样的设置,更能体现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接着,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处。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精神才称得上是“钢铁般的意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问“夏洛蒂有吗”,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从而过渡到全文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既没有面面俱到之嫌,又让教学回归到整体。既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取舍,又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当然,此处的“小草”“大树”指什么,也就跃然脑中。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品析也就顺理成章,艰辛、壮丽、傲、风沙背后的东西也就不言而喻。

  环节四:总结课文,深化情感。课堂尾声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启示。这是学生与文本人物的直接对话。最后,我出示一首赞美夏洛蒂的小诗“你是一棵大树,我们心中的大树。虽生活艰苦,但不弃学习;虽谋生艰难,但不停写作;虽遇冷酷偏见,但昂起头来……无数次追问,你的生命为何如此壮丽?现在,我终于明白:生命因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而壮丽!”诗意般的语言让学生的心灵再次激起层层波澜。

  环节五:布置课后作业。以《读〈小草和大树〉》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便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作文类)

  以上,我从教材、目的、教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2.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3.地理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4.【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6.【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