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5 08:33: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锦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集锦4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鸿门宴》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三、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一)翻译理解部分。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

  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

  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

  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

  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黔之驴》是语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挖掘老虎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的寓意,学习本文言简意赅的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本文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和本文启发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寓意。

  3.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学会翻译文言文并理解本文寓意.

  确立依据:课文篇幅短小,句式紧凑,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浓,多次诵读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本文启发了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所以把诵读和理解寓意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方法.理解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

  确立依据: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是学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时,词汇的积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对成语的理解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教学媒体的运用及对解决本课重难点方面的作用我将在以下教学具体环节中逐一说明。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媒体的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实词的含义,自主翻译全文。体会文中描写老虎心理的词语,理解寓意。为此我设计的主要学习活动有:

  1. flash跟读,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进入文章的意境。

  2. 圈划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 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老虎心理活动变化的三阶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寓言的寓意,体会老虎和驴各自的象征意义。

  四.说教学程序:

  1. 导人新课

  出示驴的图片,回忆生活中人们提到的跟这个动物有关的话语,引导学生思考对驴的性情的认识,导入课文。

  结合图片,再联系现实,从而导入对驴的介绍,紧接着考考大家对驴子性情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给出答案,如:温顺,老实,甚至有点笨。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其中也出现了一头驴子,这头驴是不是正如刚才大家所说呢?那就让作者柳宗元告诉我们吧。

  2. 作者简介

  出示柳宗元的基本情况,圈划重要信息,提问学生对唐宋八大家的了解情况。

  唐宋八大家的情况属于课外知识,多媒体特别显示,表示区别于课内知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获取知识。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flash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跟读。

  把课文全文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学生看着屏幕,欣赏画面,感受音乐,跟随朗读,同时锻炼了听,读,联想等能力。

  4. 师生合作,正音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让学生来注音,教师及时批改,强调个别字词。

  5. 自主学习,掌握词语

  请一到两位同学上前把词语对应的解释放进相应的括号内,其他同学指出读不对的地方并修改。

  这一环节又不同于上一环节,上一环节的拼音比较简短,可以迅速写出,而这一环节共有20个字词的解释,写起来太费时间,所以我把字词的解释打乱顺序放在旁边,请学生上前把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

  6. 自由朗读,理清思路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用课文中的三个动词完成表格。明确惧驴,识驴和吃驴的过程。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思路这个环节中,我事先隐藏了三个词语,待学生来发现,而且,不一定按着顺序来,学生最先找出的,极有可能是最后一个“吃”,所以,完全不用费尽心机引导他们死板地按顺序说。如果学生说了别的动词,可能先写在下面,等揭开最佳答案时比较一下。或者抛弃预设,启用学生的答案,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受鼓舞。

  7. 研读各段,品味词语

  出示各部分原文,请学生来圈点出各部分中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使用的妙处。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说心理描写的词语,一组说动词。

  惧驴:以为神(心理),蔽 窥 近(动作)

  写出了老虎最初对驴的恐惧心理。

  识驴:大骇 以为且噬己也 恐 觉无异能者 不敢搏(心理),遁 往来视之 益习其声 近出前后 荡倚冲冒(动作)

  写出了老虎慢慢接近驴,研究驴的习性的过程。

  吃驴:因喜 计之(心理), 跳踉大阚 断其喉 尽其肉 乃去(动作)

  写出了老虎一鼓作气把驴消灭的情景。

  分别请学生背诵各部分,加深印象。

  既然本文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体会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词语,先让学生在自己书本上划,然后请同学说一说他划的这些词语的作用,最后明确。如果别的同学要补充,可以相互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事实证明,普通中学的学生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8. 合作探究文中动物形象,明确寓意

  请学生思考:文中老虎的形象是怎样的?

  归纳总结出:勇敢,机智等。

  相比较而言:驴又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对比得出:懦弱,无能,徒有其表。

  那么,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归纳:貌似强大的事物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总结形象,明确寓意也是我们学习寓言必不可少的环节,先说老虎,再说驴,为的是突出老虎的形象,我用了三张图片,先是老虎,紧接着是驴,然后是老虎和驴的对峙图,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出寓言教给我们的道理。

  9. 提炼成语

  提问学生:你知道从本课演化出的成语是什么?

  请学生上前把成语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成语的引申意义。

  学习古文,就要重视听,说,读,还有写,在教学媒体的辅助下,学生的这四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写写成语,说说含义。他们被课堂多元化所深深吸引,有了兴趣,自然学得更好了。

  10. 欣赏成语故事,再次感悟

  欣赏“黔驴之技”的flash,通过形象的画面加深对成语及课文内涵的领悟。

  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重温成语的意义,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原来他们一直不太喜欢的成语竟能演化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真正喜爱文学。

  11. 拓展延伸

  出示寓言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掌握的寓言,看图片说出寓意。

  轻松有趣的课堂拓展部分,寓言中可笑的一个个人物曾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请你再来谈谈这些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先隐藏寓言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写也可以使用事先设置好的功能。

  12. 发挥想象,补充结局

  请学生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充完整相应的内容。

  把学生优秀的语句写在横线上。在学生自己动手写作,小组评优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好的语句,写在屏幕上,利用白板的拍照功能保存下来,互相欣赏,使各组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反思略谈:古文,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往往是写上一黑板的词语注释,拼音,翻译,学生看得头疼,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高。而教学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我选择了这一课古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充满互动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有所突破。作为一个老师,我也体会到了:传统和现代确实能有机结合。

  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为给学生满桶水,多为自己桶里加加水。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我的电子相册》,本课基于长春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第二章《制作我的班级网站》第四节插入图片修饰页面。FrontPage插入图片及相关功能是进一步美化完善网页的重要内容,我设计三课时完成,本节为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及设置缩略图效果。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过两遍word和powerpoint软件,同样作为微软办公软件的FrontPage对于学生可以说似曾相识,其中一些操作三个软件几乎完全一致,因此这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好机会,并且学生刚刚学习过了浏览网页等网络基础知识,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我采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制作缩略图及设置缩略图效果。

  过程与方法: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驱动教学,在用中学。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约束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过去美好瞬间的回忆,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缩略图

  教学难点:学会设置缩略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样例导入:我用自己的相册作为样例并展示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二)学法指导:向学生介绍全程辅助本节课学习的学案,其中包括上课的各个环节及资源,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探究方法。

  (三)探究方法:共分三个从易到难的探究任务,每个任务都对应有样例和提示的链接,在提示页中提供进一步帮助的链接,如:第一个任务,请选择一幅照片插入在网页中,样例,很多学生能够联想到在其他office软件中学过的方法,提示没想到的学生,并提醒完成后保存,如果仍然有困难,可以点击帮助链接,有插入图片的具体步骤,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这种方式解决了演示教学中只能满足中间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很多学生能够完成探究任务。再经过小组交流,学生演示讲解,教师补充,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自主设计

  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及样例,反复应用学到的方法,最终完成设计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同步的网站制作教程,包括制作素材及前面学过的内容教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欣赏作品,然后推荐展示。

  (五)自我评价

  评价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分别对应教学目标,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进行选择提交,教师可以知道选择各选项的人数,学生还可以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的自评结果为我的教学反思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反思,并为今后学习起了导向作用。

  (六)课堂小结

  与学生共同分析自评结果,总结学习情况。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这样几点思考:

  回顾思考:

  这节课利用技术和资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是学生亲生体验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1.设计怎样的方法途径,是文本说明还是演示视频,后者学生学得会更快,遇到的问题会更少,但软件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准确无误的操作软件,而更重要是培养其学习软件的能力,及操作出现问题时分析解决的能力。而文本说明有助于学生自学软件能力的形成。

  2. 同步教程用于本章学习的全过程,对于初学者忘记学过的操作是很正常的,设计与教学同步的教程很好的解决了每节课的衔接和学生随时可能的需要。还给学生提供了网上的两个完整教程,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也是对有限的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㈠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和一个相关链接,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三部分的内容。

  ㈡单元的编排体例

  从编排体例上看,编写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结合实际,促进理解。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编排了一些图文并茂,版式活泼、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到新知识。二是引导迁移,自主探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教材出示例题后,为学生创设了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究的过程来明确百分数读、写方法的环节。三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百分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的问题可以用百分数知识来表示,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四是精心设计,促进理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情境图片,有调查操作、有归纳概括,内容之间的知识链接紧密,成为有机整体,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中还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

  ㈢单元知识的立体整合

  下面说一下单元知识的立体整合。本单元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整数的知识我们一直在学习,除此之外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分数,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加减法,五年级又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知识,六年级开始学习分数乘除法,而百分数(一)这个单元则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的,为六年级下册学习百分数(二)打基础。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清晰明了。

  在本单元中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认识了百分数,理解并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及其和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后、就要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这实际是对分数应用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

  二、说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先来说一下课程目标。我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来说明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探索理解百分数,能用百分数表达、交流信息,建立百分数概念。在“问题解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会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具体到单元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感受为什么会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在“问题解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在用百分数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以上目标的分析,我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说教学:

  ㈠教学建议

  先说一下课时分配。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2课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2课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百分率的问题教学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下面具体说一下每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及达成策略。

  第一部分:百分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

  3、结合相关信息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区别。

  达成策略: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本节课的导入选择学生的亲身体验——体检,提出问题:哪个学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好一些?在学生交流思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思路,要比较哪个学校的视力情况好一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学生体验到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便于统计和比较。关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小组共同探讨不断完善。有了这样的基础再来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资源,说它的意义,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喜欢百分数?引导学生来探讨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尊重学生,注重课堂生成。

  最后是巩固练习,课堂练习部分依据书中练习题稍作调整,实现练习题的坡度性、趣味性以及并以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和说理都有据可依,有根可寻。让学生在开放的习题中巩固和拓展新知,以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抛出一个问题:有一类百分数总不大于1,找一找、说一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使课堂中所学内容得到延伸,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部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达成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适时引导,通过学生不断的猜想和实践,找寻到学习数学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在玩中,在猜想中学习到新知识。通过与教师的合作交流,真正找寻和总结出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对练习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分数与百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数、百分数、小数混合的题目来巩固学生的新知。

  第三部分:百分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沟通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体会数学知识在数学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达成策略

  教学前,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已有经验独立解决,列出算式21÷24,在计算出结果。最后向学生说明,87.5%在这里就是男生体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合格率是87.5%。

  接着提出问题六年级三班有42人,今天到校42人,出勤率是多少,请学生说说它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㈡评价建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

  2、知识掌握 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

  3、应用能力 关注对学生应用问题能力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㈢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教材中的插图是经过认真筛选的,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真实例子,如班级学生的出勤率、考试的及格率等各方面的实际实例来帮助教学。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教学,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外资源的开发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说课稿集锦4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锦8篇

2.说课稿集锦九篇

3.说课稿集锦八篇

4.说课稿集锦五篇

5.说课稿集锦六篇

6.说课稿集锦10篇

7.说课稿集锦6篇

8.说课稿集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