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17:02: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的作文评讲。

  一、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写一件童年时有情有趣的事;

  二、注意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针对以上要求,我觉得上好作文评讲课,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上好作文指导课,帮助学生回忆童年,选择素材,指导学生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让学生享受“拾贝”的快乐;二、上好作文修改课,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自己二次修改定稿;三、批改作文,对所有作文进行题材、内容、表达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两篇相对写得好的作文,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还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一找出来,归类整理,选一篇写作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以供课堂上学生修改。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年珍藏着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每个人忆及童年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乐趣。而本次习作要求之一是“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因此,我把这堂作文评讲课的情感目标定为享受童年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快乐。

  技能目标为

  1、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弄清修改的理由和方式,培养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以往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对作文评讲课,或不重视,或先念一两篇优秀作文,再不点名地批评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今后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

  殊不知,作文评讲课其实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指导,是以学生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习作案例为出发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好比教练在实际操作中现身说法,是最具人性化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容轻视的。

  因此我决定对作文评讲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作文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而不只是“写作尖子”频频亮相;作文评讲课充满民主气息,面对作文,师生平等对话,其至可以争鸣;作文评讲课在形式上新颖生动活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赏析”与“修改”,具体分为五大板块:一、榜上有名;二、佳作亮相;三、精彩片段;四、咬文嚼字;五、七嘴八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播放乐曲《童年趣事》,教师谈话创设情境:童年,

  2、回忆本次习作要求。(即评价作文的标准)

  (二)、佳作亮相,体验成功

  1、学生陈铭朗

  《逞强喝酒记》。师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写的事情有趣吗?你觉得他那里写得最好?”教师及时地随机地点拨、总结。

  2、“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有趣?”马上采访陈铭,教师归纳总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有效提炼素材。

  3、学生吴晨阳朗读《童年趣事——拔毛记》。采访吴晨阳:“在这篇作文,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觉得哪里还有缺憾?”

  4、教师总结:刚才的两篇文章,当然不能说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们之所以认为陈铭和吴晨阳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内容真实、表达自然、有趣。这是这两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而且两位同学所写的事都是生活中极普通、极细微的小事,这也很值得表扬。当然,还有不少同学的作文也有这个特点。比如说,汪贝同学写的抓鸡的经过也是情节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徐乐同学写他去抱小猪而被猪妈妈追得狼狈不堪;刘强同学写他为了不让妈妈把压岁钱收走而挖空心思藏钱;徐蕾同学写自己偷学妈妈化妆;袁昌瑞同学写自己被狗追;梅子莹同学写的抓小老鹰等等,这些同学的文章都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们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份童趣!”

  (三)、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十几位同学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四)、七嘴八舌,评中导改

  根据学生事情写不具体的问题,找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屏幕出示。

  病文:

  一天,妈妈硬要我去上幼儿园。我死死地抓住床单不放,还大吵着:“我不去,我不去!”豆大的泪珠划过脸颊,落到了床单上。“你为什么不去幼儿园呀?”妈妈用温和的语气问我。我一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突然,我灵机一动,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耷拉着脑袋,眼睛都快闭上了,只张开了一条小缝,然后用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今天不舒服,你不要送我去上学好不好?”妈妈一听,急了,马上改变了主意,说:“那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

  学生讨论,并修改片段。教师相机点拨。

  (六)、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

  2、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不少,但都没有让我们从立体上去真正了解鲁迅这个人,这篇文章恰是让学生去了解鲁迅思想感情,性格品行的好契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了解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3)品味语言,理解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 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

  (3)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语言中的寓意,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

  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了解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而把领会作者对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作为本堂课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我试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 初步感知 品读探究 提练主旨 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音乐《我爱你,塞北的雪》

  雪,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以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博得了许多人的钟爱,一代文坛巨匠鲁迅也是十分爱雪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去领略鲁迅笔下独特的雪。(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复习鲁迅的文学常识

  2、自读课文,点拨字词。

  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语速、重音、语调,老师点拨。

  4、介绍文体

  学习散文诗的最好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圈点出的生字词,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指正。老师再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最后由教师范读,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一幅幅真切的画面将学生代入了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互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品读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阅读1—3段,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描写江南的雪的?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作者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谓滋润美艳之至,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孕育生命,富有生机。“蜜蜂们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他明描绘了一幅“冬花雪野”图,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

  教师:作者对江南的冬天是有着深深情意和美好回忆的,在这幅冬花雪野图中,有了孩子的欢笑就显得更纯洁,更富有生机了。然而作者花这么大的力气,精心描绘儿童塑雪罗汉的情景仅只表现雪的生机吗?看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点拨】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晕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神、热闹、有趣。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急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感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2、作者是如何描写北方的雪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睛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是烂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访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放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难,渴望战斗的豪情。

  3、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通过此环节,学生领会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对文章的语言有了深入的感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我特意准备了鲁迅作品中一些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的作品比如他的诗《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野草 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以及《<华盖集>题记》“我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有了这些文字,同学们对鲁迅倔强不屈的性格,对于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精神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四、提炼主旨: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表现作者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学生有了上面的讨论分析,对主旨已有领会,学生完全能够独立提炼主旨, 最后,教师点拨,这种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绘寄寓作者某种的情感的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

  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

  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

  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

  二、学习第三段

  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三、总结

  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2)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诵读法和引导法,以词语复习感知内容为切入点,然后学生通过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词悟文

  1、认读本课文生字、词。

  2、选词说理解。

  3、用以上词语中的几个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理解,如事情发生在哪里?开始怎么样?并随机诵读、示例解词,渗透学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一句话理由】顺学生的常态学习习惯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学法。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那么,这堂课上,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过渡: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已经意识到的东西又是什么?

  【一句话理由】带着问题默读,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最近发展区,呈现当下任务。

  (三)深入学习,感悟情感

  1、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这堂课中,孩子们在情绪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课堂经历了那几种气氛?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各自读读,还可以做上批注。

  交流。

  预设:热闹——沉默——热闹

  2、课堂出现了两次热闹的场面,他们所体现的情感是一样的吗?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内容,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人物神态、动作的理解。

  随机指导朗读(分角色、师范读、男女生分读),重点指导9、14自然段。

  3、是什么让这两次热闹的场面有不同之处的?学习沉默的相关内容。

  感受“霎时”“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他们在想什么?

  随机诵读,读出静、思(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4、这沉默产生了什么效果?

  (引导:对父母?对老师?对课文的学生们?)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

  【一句话理由】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课文情感,通过诵读来提升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可使学生加深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强化收获

  1、学了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各抒己见

  2、学完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怎么样?选择下

  的一题,说说你学本文的收获:

  ①最让你喜欢难忘的是()。

  ②最让你感受深刻的是()。

  ③最让你()的是()。

  3、孩子们在这一阵可贵的沉默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东西,意识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为他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一句话理由】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收获,不仅是深化文本人文情感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文化品质的有效策略。

  (五)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文章《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

  2、摘抄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小作文《的爱》。

  【一句话理由】在广泛阅读、积累了词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练笔,体现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兴奋讨论

  实际行动

  感受爱回报爱

  【一句话理由】这一板书,既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说课稿 篇5

  一、本人简历

  二、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学练结合,合理的搭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更使有技术特长的学生张扬其个性,满足其展示自我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行进间三步上篮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建立“一跨、二迈、三高跳”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使学生领会行进间三步上篮的动作技术,并能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我校篮球课程初级阶段中进行(16—7),学生为高二男生,前六课中,学生分别学习了原地及行进间的左右手运球和原地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技术。行进间三步低手上篮在本阶段中分三课进行,本课为第一堂课,教师要使学生对行进间三步低手上篮动作技术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并能进一步了解和规范这一技术动作,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三步上篮中的脚下动作,并能通过学习,提高了整个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为“最后出手”动作技术作好必要的铺垫。教学中,教师分别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纠正等方式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并在学生练习中仔细观察练习和掌握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五、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深受男同学喜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本课是一堂新授课,教师要将行进间三步上篮的种类和用途大致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从理论上进一步的了解它,新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对已经养成错误习惯和多余动作的部分学生进行技术动作上的改正和规范。如:起跳不充分、和篮圈的距离掌握不好、最后出手时的手臂、手指、手腕位置动作等,教学方法从基本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的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好个别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效果。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接球与跨步动作相结合

  (2)本课教学难点:脚步动作的节奏感与协调性

  七、教法

  1、讲解法

  基本部分中,教师将行进间三步上篮结合比赛中的作用概括的介绍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技术动作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使学生看、听、想、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预计的课堂效果。

  2、示范法

  本课教师的示范动作要突出三步上篮整个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作到熟练、轻松、优美。

  3、分解练习法:

  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将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技术逐步提高,从手指手腕拨球动作练习、徒手的脚步动作练习、抛接球动作练习、抛接球结合脚步动作练习,到最后的完整练习。

  4、指导、纠正法: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针对错误,选择有效的手段及时纠正错误,并检验纠正后的效果。

  八、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直观法、. 循序渐进法、尝试学习法、互教互评法进行教学。

  教师的示范动作给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并引导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尝试学习行进间三步低手上篮的动作技术环节,在分组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九、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三段式教学结构

  (一) 开始及准备部分

  上课常规、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并提出有关要求,学生通慢跑、听哨声反方向跑、助跑摸高、徒手操的形式进行热身。.

  (二) 基本部分

  1、 半场内运球,相互间进行打、躲避球练习

  此练习的目的意义:利用半个篮球场地,加强学生的运球、和保护球的能力,基本动作和自身习惯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达到练习的目的。

  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分组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要求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传球时注意持球动作、手臂跟进动作、球的落点,并在传球时体会手指手腕的拨球动作,接球时注意对球的缓冲,学生通过复习,动作技术上得以规范与提高。

  3、 行进间三步低手上篮

  教师先把整个动作完整地示范给学生,(以右手为例)此时教师示范动作的重点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上。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概念。其次,强调接球和跨步要结合在一起(“接球同时跨步”与“接球后再跨步”是两个技术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解示范法、讲解与口令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方法如下:

  A、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原地的单手托举球及拨球练习,让学生体会单手低手投篮中的手指手腕拨球技术动作。

  B、学生徒手在教师的示范和口令下练习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一跨、二迈、三高跳)。

  C、原地抛接球练习,主要是为行进间三步上篮的第一步做引导练习,要求学生接球和跨步动作同时进行,重心随脚步前移,此动作环节是本课重点部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D、学生将抛接球与上篮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要求学生提高脚步的节奏感和整个动作的协调性,并作好充分的起跳准备。

  E、分组后,结合篮圈,半场内45°三分线内,抛接球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此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评价、共同探讨的学习空间。教师进行巡回观察与指导。

  F、集合学生,每组选出一名动作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和教师对其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讨论与评价。

  4、游戏“橄榄球”

  游戏方法:利用篮球场地,学生运用橄榄球抱球跑的方式,进行攻防转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配合意识、并提高了学生传接球、控制球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部分

  常规的方式进行放松。并对学生的练习和掌握情况进行总结,收拾器材、师生再见、结束本课。

  七、运动负荷

  本节课预计学生的生理负荷最高心率——165次/分;平均心率120——130次/分,练习密度:48%—50%。

说课稿 篇6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开始以谈话的方式切入学生生活,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那么谁是你的伙伴,你们在一起相处的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并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出课题。

  二、 范读

  承接导入,师范读,并提出问题。想一想:故事中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两方面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救助乌鸦;二是乌鸦和猎人救助猎狗。

  三、 自读课文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伙伴”是理解课文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因此,学生在自由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以“伙伴”为中心,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各自为自己的伙伴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时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说,也可以按照其他顺序来讲。

  四、 细读课文 交流感动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关键之处,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感悟故事的人文内涵。该环节要加强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使“勾画、说体会、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感动”一词对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极为重要,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并说出为什么感动,从而体会文中伙伴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之情。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对“日志过得很有诗意”等句子重在理解,不易讲得过于真白。

  五 、拓展

  从课文故事引发开去,理解“伙伴”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和生活中的伙伴相处?作为朋友你为你的伙伴做过什么?

  这样的话题利于使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会和伙伴和睦相处,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六、板书设计

  以“伙伴”为中心的图表法是教学过程更加顺畅,也有利于学生读懂全文。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习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习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老鼠和钟》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一个有趣好玩的体育活动。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小班幼儿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可是它摆脱了以往死板的“老师讲规则,幼儿遵守规则”的模式。把一个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都隐含在一个故事里,创设出一个故事情景,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很快的理解并接受。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 感受故事情境,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

  B。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的能力。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老鼠和钟”的游戏,让幼儿学习学习慢走、快跑、侧身滚等能力。。

  难点: 锻炼幼儿迅速反应能力。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反应能力并不是很好,本次游戏最主要是通过听信号,做出反应,以快跑、侧身滚等形式逃回老鼠洞,不被猫吃掉。所以本次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有极大的帮助。

  4。活动准备

  A :老鼠头饰人手一个

  B。活动场地布置。

  C :录有“滴答”和“当、当”的钟声磁带,

  D 用积木搭建的房子。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老鼠跑、老鼠吃东西等动作进入活动室。让“鼠宝宝”们围坐在妈妈身边。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幼儿能及早的进入游戏中去。

  基本部分 :教师通过肚子饿,要找东西吃引出故事,然后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轻轻的慢走,什么时候应该快跑,什么时候应该侧身滚。然后再进行游戏,游戏进行两遍,在第一遍游戏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来作出适当的提醒或者指导。为幼儿更好的进行下一次游戏做好准备。

  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游戏,“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到外面找食物去,自然而然的结束活动。让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并完成。。

  三。设计亮点

  1、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的。

  从开始到结束,教师都是在老鼠妈妈和老鼠宝宝找食物的故事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设计适合小班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抛弃了以往“老师教,幼儿学”的教学形式。

  2、配上形象生动的“滴答”“当、当”音乐声。渲染了活动的气氛。

  “滴答”和“当、当”是游戏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游戏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我在网上找到了真实的钟声将它录制下来,非常的真实,给游戏的整个氛围增添了亮点。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锦集9篇

2.【精选】说课稿锦集9篇

3.精选说课稿锦集五篇

4.【精选】说课稿锦集六篇

5.精选说课稿锦集九篇

6.【精选】说课稿锦集7篇

7.精选说课稿锦集5篇

8.【精选】说课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