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4-02 23:02: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

  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是基本篇目、讲读课文,是高一新生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因此,本文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在文言文中达到“双重结构”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以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

  ①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语法现象;其二故事性强、篇幅长,叙述和描写技艺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伟大,令人景仰。

  ②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了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点。

  ③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蔺相如这一大智大勇的形象所表达出的先进史学思想——鸿雁“匹夫精神”。

  二、教学目标

  ⒈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⒉体会本文把任务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近世境界的写法。

  ⒊掌握“负” “幸” “引” “顾”等多义词及“以” “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 “怀” “归” “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三、教材设想

  ⒈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⒉教法和学法: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教法:循序渐进,分布进行——先辨清词义,再翻译句子;先引导讨论“写什么”,再引导讨论“怎么写”。

  (此教法设计意图: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②体现教师教学策略上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即先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整体把握“写什么”,再从“理解”层面通过局部分析学习“怎么写”,以突出整体。)

  学法:熟读课文,统观全篇;瞻前顾后,首尾相联;抓住关键,举一反三。

  (此学法设计意图: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并提高其阅读能力,达到“学会怎样学习”的目的。饱罗·郎格朗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终极关怀。②突出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联系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即既注重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雕虫”莫忘“雕龙”;又坚持认清主旨,把握读物思想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在“雕龙”的前提下“雕虫”。)

  ⒊电教手段:投影、观看CSC朗读音像。

  ⒋课时安排:4教时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情分析:

  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

  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 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9)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们要上好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做好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例如:在课前我们需要好课本插图,制作生字卡片等,有准备的教学,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 识记生字,感悟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巩固,指导书写。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认识一位非常美丽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四季》,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拟人化的导语使学生产生了对四季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的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四季》课题并相机出示课题。

  (二)分层学习,激趣识字

  1、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本插图)你能分辨出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谁能按照四季的顺序把它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还有四个字,你能把它贴在对应图的下面吗?(春、夏、秋、冬)

  谁想当小老师,领同学读读这些字,并组一个词。

  2、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四个字,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出示课本生字卡片,以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习生字,在识字过程中交流识字方法(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并认识偏旁:月字旁、口字旁、禾字旁和雨字头。

  3、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把这两个生字宝宝送回家,学写生字“口”,并学习新笔画“横折”,注意写口时要上宽下窄。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学习11个生字,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把生字分成两步来学习。让学生以个人读、互相读、小组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既使学生读准了字音,又使老师检查到学生掌握的程度。

  (三)诵读课文文中感悟

  (一) 学习春天部分

  A: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察

  1、师:同学们四季的景色很美,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老师最喜欢春天,你们看(师指春季图),图上画了哪些景物?(相机指导“草芽”这个词,因为春天,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冒出尖尖的小芽,这叫做草芽,可以让学生做做草芽的动作)

  (课件出示春天的图片)

  2、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谁能读读这段。

  B:抓住美的语言,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草芽刚长出地面尖尖的、嫩嫩的,我们的声音要读的轻一些、细一些,表现出草芽的柔嫩。(各种方式读)

  2、师:要想更加读好课文,我们要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谁能加上动作演一演这段。(各种方式演)

  C:抓住季节的特点,学生仿写

  师:同学们,春天除了草芽、小鸟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春天”。老师先说一个“桃花红红,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学生自由说)

  (二)总结学法,自学夏、秋、冬部分

  1、师:同学们,老师领着你们学习了春天,回忆一下,咱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学法指导:

  看一看(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段)

  演一演(分角色加动作表演这段内容)

  说一说(说一说这个季节还有哪些小伙伴,它会怎样介绍)

  2、现在请你们前后桌为一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按照我们这四步学法,自学春、夏、秋、冬。

  设计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抓住低段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春天”。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样,语文教学与舞蹈、生活等学科自然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汇报:

  秋天:

  (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相机指导谷穗为什么弯了?做一下鞠躬动作。

  (2)读这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多种形式的读)

  (3)加动作演一演这段

  (4)除了谷穗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秋天”。

  (夏天和冬天都用以上方法分四步汇报。)

  设计理念:

  学生掌握了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自主学习。

  (四)拓展延伸情感延伸

  1、刚才我们共同走进了四季,感受了四季,感觉四季的景色太美了,你们喜不喜欢四季的景色?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达你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学生唱歌《春天在哪里》、背诗《江雪》、《小池》、《春晓》、儿歌、欣赏图片)

  2、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寻找到了四季,同时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我们要想把这美丽的四季永远保存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护环境,学生联系实际再说说。)

  3、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可以发表几句感想、可以自己创作小儿歌。(教师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七彩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理念:

  注重知识的整合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追求言简意赅,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中快乐学习。

  在本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锲而不舍地奋斗。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像……”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为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遮屏)

  小朋友,你们喜欢晴朗的夜空吗?那你们知道夜空有什么呢?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播放课件)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坐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到诗文的意境。

  第二步:理解课文、阅读课文

  1、自由读: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自找学习伙伴,同桌读、组成小组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朗读:(批注)

  这篇韵文用不少叠词描写形状和色彩。朗读时,可先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描绘的画面,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月儿的可爱、想象的美妙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朗读:(批注)

  低年级学生容易唱读,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让学生读中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个别读、分组读、评比读。听听谁读得最美。

  4、范读课文:(媒体链接)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评价。

  5、学生单独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第三步:练习:(批注)

  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1、填空:

  弯弯的( )

  闪闪的( )

  ( )的船

  ( )的天

  2、弯弯的月亮像______ 。(批注)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 。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 。

  —————像——— 。

  “我会说”的练习,通过把句子补充完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学习打比方的说法。如“弯弯的月亮”可从形状上想象,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本题可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和肯定合理的想象,鼓励与别的同学想的说的不一样。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可提供一些形象鲜明的事物(如,西瓜、云朵、柳枝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像”说话。生:圆圆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第四步:背诵表演(媒体链接)

  画美,歌更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出示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全班演读。更好的表达诗的意境,

  第五步:拓展延伸(聚光灯)

  1、假如你是飞行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你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已经飞上蓝天,看,蓝蓝的天空许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睛。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给学生以自信,展示的机会。

  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生活中,到处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在大自然中,到处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我们应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后不断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这样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

  教学板书: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 像———

语文说课稿 篇5

  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艺术构思极佳,表现手法清新畅达,辞简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觉晓”,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春”与“晓”。在浓郁的春光中,诗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诉人们,明媚的春光让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还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通过听觉来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鸟儿婉啭的`啼鸣声唤醒了沉睡中的诗人,当他张开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处处”都能闻听到小鸟的喧鸣,给人春色无边无际的联想,鸟语花香,春光绚丽,美好的春色令人赞叹。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是诗人醒来之后的联想,而这对于“夜”的联想,是因为“晓”而引发的。置身于春天的早晨,在赞赏明媚的春光之余,诗人因珍春而转为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声声风雨,会有什么样的担忧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因回想起昨夜风雨交加,不知遭受风雨侵袭的似锦繁花,一夜之间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晓》一诗字简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前二句描绘出盎然春意,通过“不觉晓”反衬出睡之深,诗人是因为陶醉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色而沉沉入睡,当他被“处处”的鸟鸣声唤醒,刚醒来那一刹那间的感觉是“啼鸟”衬托出的鸟语花香。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然而当他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短暂的喜悦就被深沉的忧虑所替代,无情的风雨在一夜之间不知又摧毁了多少如同花儿般美丽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早年隐居襄阳附近鹿门山,后游学吴越。年四十游京师长安,曾于太学赋诗,满座皆惊叹嗟服,无敢与其争锋,应试进士未被录取。

  王维赏识孟浩然才华,私自邀请孟浩然入内署,适逢唐玄宗至,慌乱中孟浩然藏匿于床下,唐玄宗有所觉察,王维实话实说,唐玄宗闻言甚喜,说:“朕闻其人未见也,何惧而匿?”诏命孟浩然出见,问其诗,孟浩然自诵《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听到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怫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嘱其回乡,孟浩然怅然而归。张九龄主政荆州时期,曾召孟浩然为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辞世。

  纵观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所以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居多,并以其见长,形成清新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同时代的李白,对他评价甚高,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李白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邓老师很好地把握住诗人笔下的明媚春意结构课堂教学环节,一组写春的诗句配于漂亮的图画,虽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课堂春意却温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浓春(睡)不消残酒,春正浓,人先醉。一年级的小朋友被老师的一组描写春天的图画和诗句陶醉。课堂入情入景,师生(也包括观课老师们)融入春的氛围,开始书空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师生合作,读悟结合。孩子们对诗句的理解非常准确,一年级学生那么稚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颔首”与惊叹!你看,孩子们能够说出眠就是睡觉,不觉就是不知不觉,晓是天刚亮,朋友们,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气说出这几个字的意思吗?课堂中像这样的场面还不止于此,更有同学对诗句意境的感悟,如,诗人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刚刚起床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鸟叫声感动了,于是脱口而出这首诗,这是一幅好美的闹春图啊!

  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把诗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读、唱、赏、背,训练的形式多样,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能够在整堂课中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可见老师的课堂设计之精妙,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强,老师的基本素养之全面!

  另外,生字识记环节设计扎实、有效。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拼音读,自由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书写生字等,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掌握程度高。在识记生字中,教师还注重采用形式不同的识字方法,效果较好。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闻”字时,采用编写识字歌“门中有耳做什么,闻字有耳门中听”,学生接受快,记忆牢,还能在识记汉字时了解字义,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邓老师在开课时,采用诗配画创设学习氛围,如果不是老师读一遍,可能效果会更好些。课后拓展的《草》是学生已学过的诗句,让这节课的收官不够充实,显得有些粗浅,使这么好的一节课打了折扣,着实遗憾!

  另外,生字的书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进行训练。由于老师的疏忽,让人觉得这节课在标高上有拔高之嫌。但总的说,这是一节优秀的阅读指导课!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经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

  (2)理解“碧玉盘、北斗星、北极星、刻苦钻研、著名”等词语,并初步掌握比喻句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1、3、5自然段,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和爷爷说的话。

  (2)了解有关星星的知识。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词句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学生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利的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朗读也有可能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也是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课文,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自然科学常识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电教演示法”和“朗读法”来教学本课时。

  四、说学法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说说、读读、议议、写写、操作等学习方法,用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刻苦钻研的精神,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程序

  (一)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先读课题,提出问题: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课文哪段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张衡 著名的天文学家)

  2、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后,问:“刻苦钻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联系?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

  (二)抓住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首先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星空图)提问:晚上,张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1)师:闪闪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这美好的夜晚,一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呢?

  (2)让学生找出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且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即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3)从朗读入手。我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来体会张衡数星星的困难。联系课文的第1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分布不均匀”是张衡数星星的困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2、在教学2、3、4、5自然段时,运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方法让学生来读懂“奶奶、张衡、爷爷对星星是否数清有什么看法?他们说的话各有什么依据?”

  (1)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再进行扩展训练。

  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奶奶、张衡的看法。如:张衡说星星能数得清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找出句子用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因为星星在动,可不是乱动,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那么远。)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张衡平时认真观察的精神。

  (2)为了让学生理解爷爷的话,运用课件来解决“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提出问题:北斗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绕着北极星转的?指名学生上来连接北斗星图。指图: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还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一组一组”是怎样分的,利用幻灯举几组根据它们的样子起名星座的名字。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常识。

  (3)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张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没睡好 几次看清楚 果然”,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个不怕苦、不怕累,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弄明白是决不罢休的。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顾全文,看板书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对照板书,指名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张衡是怎样的孩子,我们大家要不要向他学习。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注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所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略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三课时,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二.媒体设计

  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广玉兰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广玉兰,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广玉兰花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广玉兰的幽香是吸引我观察的原因。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如果我是广玉兰”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如果我是广玉兰”的情景。我先设问,如果你是广玉兰你愿做会散发出阵阵幽香的关广玉兰花呢,还是愿意做绿油油并富有光泽的绿叶呢?说说你的理由。然后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如果是花的话,则要进一步问他们愿做那种形态的花)。最后布置一个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的作业。

  第三课时:复习词语并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最后让学生根据第三自然段练习写一个片段。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设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一种从广州一带传过来的植物——广玉兰,你能回想一下,香幽说说对它的了解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花)作者正是闻到了广玉兰叶

  那淡淡的幽香才认识了它,也让他以后每次散步都要去观赏一下。那么除了广玉兰的花香吸引作者,还有什么让他对广玉兰情有独钟呢?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课文、学习课文好吗?

  第二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疑问是思维最好的导火索。”通过问学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广玉兰,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质感、形态、叶片)于是我再问学生“你觉得广玉兰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广玉兰的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在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和终年不败的叶子时,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广玉兰的纯洁及旺盛的生命力,也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广玉兰吸引了作者的原因,后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第三步:拓展练习:如果我是广玉兰。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第三步中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说话训练。在学习完文章的重点段落后,对学生说:广玉兰就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如果你是广玉兰,你愿意做会散发出阵阵幽香的关广玉兰花呢,还是愿意做绿油油并富有光泽的绿叶呢?让学生根据兴趣回答。于是我再激发他们的兴趣,问道:那你能来介绍一下自己吗?介绍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是广玉兰家族中的那一成员。

  2.接着进行合理的想象重点介绍自己,也可介绍一下你的其它兄弟姐妹伙伴,要尽量用上书上的课文中的词语。

  3.可以说说自己的美好祝愿。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练习说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既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可让他们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除了给予点评、帮助外,只要学生敢于想象或只用了书上的原句,教师都要以肯定、表扬为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

  最后,教师趁热打铁,在学生情绪高昂时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再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读完后让学生想想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总结作者是一个观察仔细、热爱生活的人,也希望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2.【精品】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3.【热门】语文说课稿汇总10篇

4.【精选】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

5.【实用】语文说课稿汇总6篇

6.有关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

7.【推荐】语文说课稿汇总8篇

8.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