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2 09:36: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詹天佑》。

  站在那巍巍的八达岭上,看着纵横的铁路,我们会不由自主想起詹天佑,这位中国的铁路之父。正是他,这个杰出的工程师,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考虑到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采用“激趣促读,直扑重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以此在学生了解詹天佑事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詹天佑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本课为2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知内容,了解詹天佑的事迹。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分组合作,在读中领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让学生交流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求学事迹等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对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大业绩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点部分,即介绍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占据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练笔的机会。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当学生迫切想学习第三段,感悟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才干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兴趣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画、写等语文活动中去。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如:勘测线路部分,学生们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并体会到他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动力源于他深深的爱国热情。

  开凿隧道部分,学生通过画示意图,体会詹天佑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不同工作方法,从而感悟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这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有效利用美术教学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学生除了画示意图,还演示火车走人字形线路的原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意开挖学生的创造潜能,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又让学生分析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代替人字形线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之字形线路,螺旋形线路,折回线路等。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和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做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方案可行性不足。然后再观察动画,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三、 结合自身感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很强的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感受的詹天佑的杰出才干,为了强化学生感受,引导学生研读第二段,观看悬崖峭壁图片,了解施工难度,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克服重重困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干,国人为之振奋骄傲。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顺势安排了一个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夸夸詹天佑。给学生留出情感发挥的空间。

  五、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詹天佑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总要为后代留下点什么。我詹天佑只想为后代留下几条铁路。”是啊,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留下点什么呢?构建主义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培养他们全面的人文素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设计思路:

  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做正反口令辨认方向的游戏,运用游戏让学生复习空间方位及地图上东西南北方位。然后我创设了带领学生参观凤凰村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这一活动情景的创设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联系,让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更深刻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例,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经历观察、操作、合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1、老师喊出:“向西转,向北转”的口令让学生做出动作。

  2、同样的游戏正令反做

  3、快速说出地图上的东西南北的方位。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老师放了学想去你们家作客,你能告诉我你们家怎么走吗?

  (多找几名学生说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接下来

  师:“通过刚才的谈话,看来咱们同学的方向感非常强,出去旅游肯定不会迷路。诶,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十一黄金周想出去旅游的同学请举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去旅游,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去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呢?嗯,老师去的地方叫凤凰村,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凤凰村的村口

  师:在我们熟悉环境里知道了东西南北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当我们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当中还可以怎样去辨别方向呢?(看地图)

  三、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初步感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试着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从内化到外显,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牡丹亭为中心,依次贴出凤凰村的其他景点,通过贴的过程探究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几个方位。

  (1)师:“现在老师隆重推出凤凰村的一个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牡丹亭,它在村口的北边,也在村子的中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2)师:“在牡丹亭的北面是规划整齐的住宅区,同学们看这就是美丽的住宅区,谁愿意帮助老师把它贴上去?”

  (3)师:“在凤凰村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风景区,它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哪位同学帮老师在黑板上找到它的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就是在它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4)师:“在牡丹亭的西北面是以娱乐、学习为主的文化中心,里面有凤凰村的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我们很有必要去看一看,同学们看这就是文化中心。好,谁能在黑板上贴出它的准确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而不贴在别的地方?”

  “对,因为它在牡丹亭的西北面,应该在西面和北面之间。”

  (5)师:“在凤凰村的西南面是誉满中外的饮料加工厂,它应该贴在牡丹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它在牡丹亭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要贴在这里。”

  (6)师:“凤凰村还有最后一个景点,那就是以村子的名字命名的凤凰塔,它在牡丹亭的东南面,一起说应该贴在哪里?”

  “对,应该在牡丹亭的东面和南面之间,贴在这里。”

  2、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凤凰村,最后选出一名导游员起来交流,说出你们小组是按什么路线游览凤凰村,要求从村口出发。

  师:“凤凰村的所有景点已经全部出示在黑板上,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游览凤凰村,

  3、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探究的知识在纸上制作一个平面方向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感性认识。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感知材料则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学生构件准确概念提供支撑。

  四、拓展应用

  1、第2题

  出示:省地图(1)、先向学生介绍我省有17个主要城市。(2)、师生共同做第(1)小题后,再自己作其它小题,填在书上。(3)、集体纠正。

  2、请你当小导游

  :出示第4题(仔细看图后,完成填空题)师:谁有勇气带领大家游览整个公园?要求不走弯路,不漏景点。

  3、小游戏:8人站在八个方向,1人在中间说:“我的朋友在西南。”请这位同学快举手,同时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4、一展所长: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回家地图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的自己表现的怎么样?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在教学中,唤起并激活了学生的已知,自然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生活经验转变为数学现实,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使学生亲其所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有机地融合,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的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产生了“数学很有趣,我喜欢学数学”的情感。

说课稿 篇3

  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设计及设计的原因依据

  一、首先来说教材和学生特点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四课, 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意象明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鉴赏的最好的文本。

  而我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能够理解简单诗歌的表面内容,不能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和关键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这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同时结合高考中对古典时能鉴赏能力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激起沉郁顿挫的诗风(诵读感悟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走进作者)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与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知识和能力目标意在巩固复习知人论世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因为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杜甫的大我精神可以幡然学生,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依据具体词句把握诗歌主旨、分析诗歌写作技巧,上、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而对高二学生来说通过具体词语深入体味暗含在诗歌内部的深沉情感较难,因此将这点设计为教学重难点

  三、四、教法及学法

  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了一个概念——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大意是说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我的教学思路是:导入激发兴趣——走进作者熟悉知人论世——诵读做到整体把握——探究明确主旨——能力拓展做到知识迁移——

  1、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和认识,我以描绘杜甫一生式的语言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测描述的人物是谁?意在巩固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面的“知人论世”做准备

  2、走进作者部分,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杜甫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 歌打下良好基础。“含英咀华,吾知汝心”,这样设计意在加深杜甫在学生心中的深刻印象。 从课堂学生反映来看,效果很好。

  3、诵读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诵读体味”这一环节。

  首先学生结合课后诵读指导自读感知,然后我播放视频朗读,创设情境,录音之后学生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在通过反复诵读,加之视频展示,学生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4、知人论世 探究主旨

  对诗歌的语言、形象、主旨情感、技巧进行探究,主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设立情境将学生引入具体情境之中,让学生与诗人杜甫展开对话,与诗人杜甫换位思考从而准确的体味本诗的内在韵味,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如下几个问题的探究来完成

  在进入合作探究之前,我用如下几个问题进行点拨。

  1、 你能将作者寻到的景物联想成一幅画面并描述出来吗?同学们能猜测一下在这满眼春色之中的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吗?依据是什么?

  (由这个问题的设计导入对具体词语“自”、“空”的品味,从语言的品味中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插入本诗的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对杜甫当时心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与杜甫换位思考,感受诗人内心的寂寞苍凉同时引出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的运用即本诗的写作技巧一 ④ 读后两联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生依据后两联的具体词句展开探究

  5、吟咏体味:全班齐诵本诗再次感受,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

  6、拓展延伸:

  我选择的篇目依然是杜甫的诗歌,难度略有提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五)板书设计

  学生先做小结教师打出板书,意在巩固本课内容使学生对本课有个整体的回顾,同时查缺补漏弥补听课时的漏洞。

  (四)作业设计 《书愤》让学生对比鉴赏,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作业能够反应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总结十年心酸欢乐,收获桃李芬芳

  离开校园,走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十年。回首十年树人路,除了些许的眼泪心酸,更多的是欢声笑语,桃李芬芳。

  其实,生活本就不容易,作为被人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更加的不容易。因为它要忍受学生的不理解、顶撞和家长的无理取闹,要承受成绩高低比较的压力,还要接受工资待遇不高的生活现状。

  在座的各位老师,当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是否有想过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呢?我有过,而且有过很强烈的冲动,但是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又回到了这三尺讲台。如今时过境迁,少了20几岁的年轻冲动,多了30来岁的心境平和,知道了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果你不学会接受和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接受是一种态度,原谅是一种风度。

  我们在付出青春韶华、汗水心血的'同时,也收获了一路的欢声笑语、桃李芬芳。校园整洁了,教室明亮了,设备先进了,学生听话了。当你走进校园,所教的学生面带微笑地和你打招呼,你的心是否如阳光灿烂?当你说出我们班要争得某某活动第一,学生便卯足了劲去拼搏时,你是否会由衷地感动?当节假日来临,你收到多少年前教过却想不起来名字学生的电话问候时,你是否有置身满园春色之感,没有后悔做一名老师呢?

  回首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我不再后悔做一名教师。爱因斯坦说:能让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与才。这次说课,我更能体会这句话的真谛。“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这10年来,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认真学习PPT、白板等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技术,认真做好每一次培训的记录,做到学有所用。十年耕耘,在校领导和语文组同仁的帮助下,我在教学方面也有了进步,课堂教学得到认可,班级成绩较为突出,个人论文做过交流,课堂实录获过奖项,尤其是在今年东三省的说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教育上我也收获很多:办公桌上“排队”站立的南果梨、教师节的蛋糕和鲜花,升旗冻手时送来的爱心手套,伤心委屈时的一个拥抱,运动场上夺冠时的尖叫,点点滴滴,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虽有学生的不理解,但那是少数;虽有成绩比较的压力,更有学生勇夺第一的斗志;我虽生活清贫,但我精神却富有,我有那么多的学生的关心和祝福,我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最后,我想把自己的一点心得感悟与在座各位领导老师分享:

  幸福,是要脚踏实地;快乐,是不要攀比炫耀!珍惜所选择的,爱自己所爱的,水中月,镜中花,未必就好看!深秋落木一点绿,初冬白雪沁心脾。谁说生活多磨难,不过是修行未断!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1-23页)

  2、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地位、作用:

  (1)、编排意图是通过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地位及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展开的,以引出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4、教学重点:

  (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5、教学难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6、①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框架一个、三角板一套。②学具准备:三角板一套、一张长方形纸。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的认知背景分析。《相交与垂直》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也觉得比较陌生,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技能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⑵使学生学会手、口、脑、眼并用,善于通过有序观察、归纳、总结理解新知的方法。

  ⑶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理念:

  首先,力求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学内容为基准,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其次,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第三,在实践应用知识上,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分五个层次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知道相交。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呢?再看这里的两条线,它们互相平行吗?(不平行,它们相交了。)

  2、引入课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板书:相交与垂直)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实践探究,建立概念,认识 "互相垂直"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摆出来。 然后汇报

  2、刚才许多同学说了自己的摆法。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

  3、老师用两条直线代替小棒,表示出你们摆的直角(课件出示)。在直角上还要标上直角符号"┐".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用字母O表示垂足)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5、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 (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6、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7、(出示长方体铁框架)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两三名学生说)

  打开电脑找到这个立体图形,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三)、学生动手尝试,

  1、折一折,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 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互相垂直。

  2、画一画,画垂线

  师指导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又体验到数学的基本实用性。

  3、做中得

  (1)、综合练习(出示课件)

  判断对错。(用手势来表示)

  ① 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②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③ 下面图中的AC线段最短。( )

  (2)、实践应用

  完成教科书23页小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体会点与线段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四)、再次观察教室,发现教室里互相垂直现象到处都是。

  师小结:互相垂直是一种很常见,又很实用的现象,在我们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同学们想亲自验证一下我们身边的互相垂直现象吗?请同学们在课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测量,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跨越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真正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五)、归纳整理,概括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注意点,加深对互相垂直的理解、巩固、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甘罗》是《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话 题是“面对现实的智慧”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 巧妙的方式 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 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 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的《甘罗》 《淳于髡》 《范 蠡》 《毛遂自荐》等四篇文章中的人物都以各自的方式赢得 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为学生。 本文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生动记述了一位少年政 治家的事迹,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即能洞察时局,利用人 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城乡吕不韦解决不了的问 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数座城池,从而被封 为秦国上卿。学生学习本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 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 思想倾向。 这是《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 ” 学目标的规定。所以文本知识的教学应该也必须是文言文教 学的重点。所以,本课的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 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请、相、难”和虚词“与、之、其” 等。

  能力目标是:

  教学程序:

  一、课前练字

课前,利用预备铃响后五分钟时间,学生临摹印发的“现代 诗歌字帖” ,并用1 分钟朗诵诗歌。 写字,是语文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到 了高中,仍然不能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实际上,并不 是学生意识不到字的重要性,只是缺乏练字的恒心,不能忍 受练字过程中的枯燥而长期坚持下来。所以,我们就给他规 定可以监督的时间,给他提供文学性最浓诗歌作为字帖,虽 然现代诗歌的水平不高,但正因其水平不高才易于被水平不 高的学生理解、喜爱并模仿。而诗歌的朗诵,既可调动学生 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案纠错

  1、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学案中错误集中的句子。学生小组讨 论研究解决学案中的疑难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能很好地完成学案,但 并不能真正掌握学案上的知识,而许多知识学生通过组内讨 论可以解决。特别是许多学生

  2、展示讨论结果

  3、提问学案出错较多学生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三、分析文本对话

  1、直译对话中的重点句子。 在考试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考生能够翻译出文言语句的大 意,却没有按照“直译为主”的原则进行翻译,因漏掉得分点 而失分。

  2、总结文本对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由于学生都有辅导书,所以多数学生都能总结出具体的作 用。

  3、选取班内朗诵水平较高的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中的一 段对话。

  4、 展示话剧 《甘罗十二为使臣》 的片段, 引导学生模仿剧本, 为课文人物对话的“曰”前加上表示说话人心理变化或情感 态度的修饰词。

  四、作业 将文本改变成话剧剧本。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产生在战国期间,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办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奇策,和群众一起排除迷信,兴修水利,动员本地经济生长的汗青故事,描画了一个为老黎民做功德、办实事的古代父母官的形象,歌颂了他阻挡迷信、恭敬科学的品格。

  课文根据事变产生生长的次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观察研究,弄清这里贫苦的缘故原由;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奇妙排除迷信的;末了略写西门豹发动老黎民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获。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人烟稀少、眼睁睁、提心吊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和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的巧妙方法。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西门豹来对话,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又让学生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情节;品读1-9小节;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10-16自然段,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惩治巫婆的。下面我就详细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的教学共分5个板块:第一板块——复习引入,确定专题;第二板块——梳理内容,指导方法;第三板块——品读语言,体会巧妙;第四板块——学习解决天灾。第五板块——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确定专题:上一节课我们和西门豹一起到了民间去调查,从老大爷处我们了解到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谁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发言,回顾上堂课探讨过的内容,板书:人祸天灾)这主谋我们也找出来了,西门豹准备如何去应对的,他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官绅、巫婆,为民除害的,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引入新课。【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研究专题,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探究性学习变得更加实在。同时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概括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板块——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自由读课文,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投影提示交流要求: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谁能读出这句话的巧妙?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本环节,我采用“想、议、赛”的研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

  第三板块——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长文短教。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抓以下三句话来组织教学。

  1、在上一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馈:你是从哪体会西门豹的做法很妙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由于句子较长,这里不一一来读。

  2、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课件出示句子:“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首先: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预设学生能说出:

  这是西门豹救出姑娘的一个借口。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学生一定会说:当然不客气。)我再问: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 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估计学生无法一下子就体会出来,我会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学生肯定能说出:是在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对方也是可以拒绝的。我顺势引导: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相信引到这儿,学生一定恍然大悟,原来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这正是他将计就计,惩治巫婆的巧妙所在。(板书:将计就计)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3、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课件出示:“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是这样引导的: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再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预计学生可能会说:(①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老师小结:原来,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指导朗读:把你的巧妙读出来吧!朗读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

  4、学习教育官绅和百姓,体会西门豹得饶人处且饶人。

  老师导语: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份子。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学生说: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为什么面对漳何站了很久?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句子: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板书:破除迷信)

  【给每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对话的机会,大胆引导学生捕捉西门豹的语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进行着平等的、个性化的对话,构建起一个立体型的交流网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理解文本,丰富了文本,体现出研读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高效率。】

  5、分角色朗读。

  (课堂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充分展开,层层深入,又回到人物的语言,感悟语言的巧妙,理解语言重话轻说,急话缓说、假话真说、直话曲说的表达方法,领悟语言的艺术,形成了从“语言———情感———语言”的循环,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6、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本训练将以往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第四板块——学习解决天灾。

  老师引导: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巧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引读最后一段……(板书:兴修水利)

  小结: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五板块——你以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敬佩他的什么?

  引导门生自由谈领会。

  总结:这个故事固然产生在两千多年前,可传播至今,人们会永久记着这个乐成治邺的县官—门生齐读课题——西门豹。

  四、说板书计划

  西门豹

  奇妙

  人祸————→将计就计排除迷信

  天灾————→兴修水利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来自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本章从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既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又强调了人体通过神经等调节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之路更加合理地学习。

  教材图文并茂,设计了“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弧示意图分析等,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标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

  在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了解反射弧的组成。第二课时了解反射的类型及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今天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等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想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3)认同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唯物观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

  (三)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

  (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2、难点:

  (1)“膝跳反射”实验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3、确立的依据: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判断一种反应是否为反射需要借助概念,概念理解不透,就无法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实验成功与否关联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学生理解神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媒体辅助,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或能突破,故确立上述重难点。

  二、说学情

  以《三峡学典高效课堂作业》为依托,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探索,虽然各校模式各有特色,但大同小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高效课堂模式即课堂程序比较熟悉,能够按部就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跟着课堂程序走。同时,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认知与经验、方法与能力和心理水平,如: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已有的与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基本实验和探究能力;好学、兴趣易激发等。

  但是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依托,在抽象问题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实验往往也只看到了实验现象而疏于思考实验实质,因而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作为章重点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科学概念变得易学易懂。针对教材中涉及的概念较多,知识较专业的背景,本节课以高效课堂模式: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展示点评→测评反馈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利用反射弧结构培养学生唯物观,通过神经调节适应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观。具体过程如下:

  利用学生熟悉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引入新课,结合《高效课堂作业》先独立完成自主预习,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体验后,各小组展示对不同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或补充或点评进行再巩固,教师适当强调部分内容。最后通过习题测评反馈,查缺补漏。

  教师课前准备:自制PPT课件,收集《猫和老鼠》动画片、反射弧Flash动画、酸梅若干

  2、说学法

  利用《高效课堂作业》中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视频资料领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听取别的小组的展示或点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有动有静,有观有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在轻松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从学生和小动物的反应引入。

  (二)引导学习下列“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等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三)学生自主预习。结合《高效课堂作业》P50的“预习感知”或白板上展示的下列内容。将重点内容和关键词在教材中勾画出来或在教材中作适当的记录。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4.反射弧的组成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白板上展示的下列问题,先完成1、2题的讨论,再完成第3题的实验及“讨论”。记录部分交流结果在《高效课堂作业》P50页的“合作探究”1-3题的相应位置上。

  1.什么是反射?举1-2个实例说明。

  2.分析“松开烫手馒头的反射弧的示意图”,讨论:

  (1)什么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3)简述从接触烫馒头到松手的传导过程。 (4)松手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5)在这个反射中会先松手再感觉到烫,这是为什么?

  3.“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试着完成该反射及有关“讨论”。

  (五)展示点评:

  围绕“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反射弧”三个内容开展“展示点评”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问题,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其它小组或补充或点评。教师点评强调。

  (六)测评反馈:

  利用《高效课堂作业》P51的“当堂演练”及教材P105“练习”进行,用白板展示结果。

  最后盘点小组风采,以食品“酸梅”奖励,思考“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的区别,为下一节课设下悬念。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点评学习等环节,结合膝跳反射实验,媒体资源展示的动画片视频和FLASH动画资料,以及对病例分析,教师适时点拨,能较好的达成各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及本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重点及难点

  《生命的药方》讲述了14岁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输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10岁男孩德诺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伙伴之间,纯真、善良的友谊。正是有了朋友之间的关爱与生命的呵护,有了这份不离不弃,才给了生活在无助、孤独世界里的德诺送去了快乐与内心的安慰。

  通过学文,达成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理解“生命的药方”的真正含义。

  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理解课题的含义,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说意图

  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和同学们分享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呢?面面俱到的作法可能会顾此失彼吧,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在本堂课中有所得,便是我这堂课的教学中力求达成的。这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课文,因此,对于文章主旨的解读,这份感悟孩子们是会有的,只是这份感悟因人而议,多些或少些、深入些或肤浅些吧。如何通过文本的细读,把孩子们的这份感悟导向深入,追求有冲突的课堂是我本堂课的教法体现。我认为,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都能积极地被一次次唤醒,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有所收获吧。同时,力争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三、说设计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药方 孩子们,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药方?

  2、板书:生命的 读到这样的一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对于这些问题,不做深入的理解,在之后的教学中涉及,在此,只是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激发想读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带走你心中的疑问,还能给你留下更多的思考。

  【设计意图: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方向作出指引。】

  2、(打开课本)通过预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个故事了。但是,孩子们,我想告诉大家,当老师读完这个故事时,内心很不平静,有许多的感受就变成了一个个词语在我的心中一一闪现。接下来,我想请大家默读这个故事,等会,你们也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好吗?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美丽温暖 心酸 感动……)

  3、孩子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的每一次阅读都能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

  【设计意图:注重、珍视孩子们的阅读体验,让孩子们明白阅读需要心灵的共鸣,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我想,此时,这两个名字,你们一定不会陌生!板书:德诺 艾迪

  读着这两个名字,你是否可以告诉我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他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吗?(德诺得了艾滋病,艾迪为他寻找药方。)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阅读体验,再接触这两个名字时,孩子们一定有话可说,也为孩子们概括课文大意做了一个有效铺垫。用人名将故事情节串联,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水到渠成。】

【关于说课稿汇总8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汇总九篇

2.关于说课稿汇总10篇

3.关于说课稿汇总5篇

4.关于说课稿汇总八篇

5.关于说课稿汇总6篇

6.关于说课稿汇总4篇

7.关于说课稿汇总7篇

8.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