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1 19:28: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天净沙 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组元,通过对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远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点。结合单元要求和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元曲的认知感悟能力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收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元曲一些文学常识。

  2、提高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背诵并默写课文。

  3、通过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并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是: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古典诗词苑的一朵奇葩,可采用下列赏读古典诗词的途径来感悟堪称一绝的意境美:

  (一)情景设置激兴趣。

  (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三)品词析句求深入。

  (四)以诗作画入意境。

  (五)联想想象促感悟。

  (六)知人论世探根源。

  (七)联类比照寻互证。

  具体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

  2、情景设置法。

  3、知人论世法。

  4、化诗入文法。

  5、点拨法。

  以上教法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营造氛围,用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可高质量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兼容并举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积累法

  2、情感体验法。

  3、朗读感悟法。

  4、自主探究法。

  5、联想想象法。

  6、讨论交流法。

  以上学法,能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

  1、掌握小令的朗读技巧。 (课件:课文内容)

  2、老师范读,学生仿读。

  3、师生挑战赛。

  4、背诵小令,默写小令,同桌订正。

  5、自主质疑,合作释疑,描述内容。

  (二) 美读想象——感悟意境美。

  1、美读课文。

  2、找出小令中流露诗人情感的关键语句。

  3、找出帮助表现作者情感的景物。

  4、以诗作画,把独立的景物、人物组成一幅画。(课件:背景音乐)

  5、赏析诗画合一的意境美。

  (三) 品味延伸—赏析情感美

  1、联类比照,感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之美。(课件:《寿阳曲》、《四块玉》)

  2、积累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

  (五)欣赏歌曲—感受永恒美。

  1、欣赏歌曲《游子吟》。

  2、师生深情诵读小令。

  3、课堂结语。

  五、说板书。

  用黑板上的简笔画加上点睛之笔“深秋晚景图,天涯游子悲”作诗情画意的板书。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教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第(3)题是为例3学习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作准备,并通过四分之三和六分之五的比较,设置悬念,引出今天的内容。

  (二)引导探索

  1、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四分之三和六分之五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4和6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采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3、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试一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的是练习十二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二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二第1题,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通分。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二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是我对这部分内容初浅的理解也预设,不足指出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的耐心倾听!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两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本课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反映这一初步发展时期的特征。本课之前,学过两汉的主要统治政策,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课之后,将要学习两汉的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文化情况,而这些都深深受到经济的影响。所以学好本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内容,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本课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豪强地主的田庄。本课以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为主线索。以经济为核心,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1)经济发展的政治上一个重要原因:即两汉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

  (2)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的变化渗透在这一部分。

  (3)经济发展对政治的一个重要影响: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重农抑商政策;以犁壁、耧车、二牛抬杠法、温室栽培、水排、提花机危代表的新技术;水利的兴修;小麦、水稻和桑麻的种植情况;冶铜、冶铁、纺织业,长安和洛阳的繁荣;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从思想上认识:

  ①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②通过学习两汉时期世界领先的技术发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这些新技术是当时人们对前人成果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培养创新意识;

  ③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3.能力培养:

  ①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在读图和讨论中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②通过引导分析两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③通过“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有哪些?”讨论回答,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革新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挖掘历史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多媒体演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图片等资料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演示、讲解过程中,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积极地进行讨论。师生平等的交流,就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本课,还要较多地运用比较法,比如在讲到犁壁、二牛抬杠等问题时。

  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的学法指导主要是:

  1.联想记忆法:让学生联想农耕过程主要是耕地、播种、灌溉,从而全面掌握农业的成就;

  2.总结我国两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成就,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归纳方法,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怎样继承和创新;

  3.引导学生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时代特征;

  4.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的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从考古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指导朗读。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现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构思及其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共有两目,第一目:认识自我的潜能,第二目: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重新审视。如:我是谁?我怎样适应社会?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等等。认识潜能是认识自我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而我所任教班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我确定这一重点的理论依据是:我校部分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自信,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2、教学难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我确定这一难点的理论依据是: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可塑性强,所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潜能的巨大性,并能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要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实处又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三)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三、说教法

  (一)讲解法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潜能这一话题太抽象,通过讲解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去发掘自己的潜能。

  (二)游戏操作法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受到教育。另外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发掘潜能的成功与喜悦。

  (三)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和他人的潜能。

  四、说学法

  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

  新课标新教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事例分析、集体讨论和让学生参与游戏,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团队精神的体现。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那里发现自己的潜能。

  (三)探究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学生探究问题:我真的有潜能吗?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 “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要善于发掘自己的潜能”。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3分钟)

  本节课,我用“笑话一则”及“暴走妈妈”两个故事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潜能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利用真人真事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更直观感受到人的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2分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讲清两个知识点。

  1、认识自我的潜能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大脑

  出示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观看并相互讨论观看的感受。通过具有权威性资料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游戏—测试你的记忆能力(记数字、π)

  活动二、智能猜猜看

  出示“发挥七种潜能佼佼者”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并思考,然后概括人所具有的七个方面的智能。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所具有的七大智能。

  活动三:SHOW SHOW 你的特长

  先让学生对照上述7个方面的智能,填写书上52页的填空

  自己的特长表现在-- 自己可能有--的潜能

  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展示特长,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会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待学生展示完后,要求学生思考并感悟:特长不等于潜能,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但不等于潜能的全部。还有许多潜能还没开发,我们要做有心人,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如何发掘潜能?引出第二个知识点。

  2、发掘自己的潜能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讲解、集体讨论、游戏操作等方法,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首先出示幻灯片:林丹的成长经历,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发掘潜能的方法。(目标、兴趣、坚持、心理暗示、实践……)通过举例说明、讨论、讲解分析,能增强问题的说服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接着让学生做课堂小游戏:“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汉字?至少写出12个。这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

  环节三:总结归纳(3分钟)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总体概括,从而促进学生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哪些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潜能?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梦想,但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不仅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掘自己的潜能,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

  环节四:作业布置

  参照教材内容(教材P53),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设计一个发掘潜能的计划。根据教育回归生活以及课内知识向课后延伸的理念,我设计了此课后作业。以达到德育目的。

  附:板书设计

  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认识自我的潜能

  1、人的潜能是巨大,有待开发

  2、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七大潜能)

  二、发掘自己的潜能

  1、积极心理暗示法

  2、设定更好的“自我”形象,目标设定法

  3、通过实践激发潜能

  提纲式板书简洁明了,更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我的感悟:

  初一部分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限,对自己缺乏自信。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潜能的角度来展望潜在的自己,进一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进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说课稿 篇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习: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是人教新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旨,而数万年之前称霸地球的恐龙为什么会在一夕之间灭绝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有限的珍贵化石和无数的未解之迷,这无疑是会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恐龙的灭绝》一课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开课文,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课文走进中生代时期,与作者一起去探寻恐龙灭绝的未解之迷。课文中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可能性,并且指出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却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这就更为我们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生字识记上已经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这个年段的孩子理解力还不强,有待于老师的引导,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时候,对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们大多有一种求新猎异的心理。平时的电视电影和动画片让孩子对于恐龙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知半解和求奇猎新的心理,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讨论,让孩子对恐龙灭绝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们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除了达到识字十五个,会写九个生字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合作交往学习中互相启发,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并且对恐龙的灭绝之迷产生深厚的探索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渴望,也许有一天,恐龙灭绝的未解之迷就会被现在正在捧书乐读的孩子们解开了呢。本课涉及的词语很多,如:“庞大、躲避、枯萎、信服、尘埃”等。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读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词语的意思。

  四、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课文所引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五、 教学准备

  二年级的孩子,形像记忆远比抽象记忆记孩子记得牢固,理解更透彻。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准备一些恐龙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形像直观的让孩子感受恐龙的有趣,加深孩子对恐龙的认识。

  六、 教法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作交流,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七、 流程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课件出示恐龙视频。提问: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这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比较感兴趣,也会愿意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在交流的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提问:这么庞大的恐龙我们的地球上现在还存在嘛?引出课题《恐龙的灭绝》,利用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复习生词,初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巩固孩子的生字认读情况,为细读,理解课文做准备。

  (三)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这样处理可以较好的顺应学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的心情。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恐龙的存在时间,对于“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这样比较大的数字,孩子们

  是很陌生的,教师可以将这些数字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了。

  3、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四)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龙灭绝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并且和同桌进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几种说法。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一种说法是……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另一种说法是……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五)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在上一环节初读课文之后,就顺理成章的进入到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中来了,老师可以很自然地过渡: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A、“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B、“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3、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这一段中关于恐龙灭绝的关键句子: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课文,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4、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 ]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C、其他说法

  1、自由读读第4小节,说说介绍了几种说法。(学生可能产生分歧)

  2、分别请3位学生读读三种说法。

  3、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龙灭绝的说法。

  (1)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

  (2)突然流行传染病

  (3)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D、分析几种说法

  课文中列举的几种说法也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还不能完全证实,你觉得那种说法最合理?说说你认为合理的理由。你认为不合理的也请说说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质疑。对课文提出的几种说法,不但要让学生读懂,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通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既然课文列举的是还不能完全证实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赞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说充分点,你不赞同的请你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能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全班公开辩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要能自圆其说。并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

  (六)拓展知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号”知道还有很多说法。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说法或者自己想到的自己觉得更合理的想法。

  3、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现在孩子们都了解了那么多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真可谓是一个个小博士了!现在我就要来采访采访我们的小博士,看看小博士们都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知识呢!

  采访:XX博士,听说您对恐龙很有研究,请您谈谈,目前,人类对恐龙灭绝之谜都有哪些说法?您认为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您打算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吗?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激起学生继续去关注恐龙灭绝之迷,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介绍相关网站、资料。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灭绝的知识,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八、 板书

  恐龙的灭绝

  地球变寒冷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龙蛋流行传染病

  气温下降……

  板书完成可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只需板书课题,后面的内容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

  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说学情: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说教法:

  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 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 ,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纠正并提问:

  (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 最后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题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06,0.4,1.8,2.45,1.465, 归纳:(学生为主,教师点拨)

  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和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四、学会运用,巩固新知 例题3,将 ,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今天学过的内容如何应用,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好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好呢?最后回到今天刚开始的问题能解决吗?哪个行星的直径最大?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开拓学生的思路。

  反馈练习:

  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48、1.05、3.24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留三位小数)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以及总结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学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作准备.本课首先从问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从数据中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出发点,调动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从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的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在学生参与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集合6篇

2.【推荐】说课稿集合六篇

3.【推荐】说课稿集合8篇

4.【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5.【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6.【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7.【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8.【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