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21:30: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汇总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 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为初二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从“抓住特点”角度去分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学会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需相应地采用演示、投影、讲解、谈话、讨论等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说课前准备:

  1.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洨河 张 匀称

  2.解词:惟妙惟肖 绝伦 古朴 奇观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阅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2、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总──分”写法,

  4、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5、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明确: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明确:注意词句顺序,合理周密。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和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它是电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 ,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体会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对科学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

  2、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但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不会灵活的运用,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三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实验法。由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采用这方法有利于建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因而在本节课教学中设置一个实验 ,目的是促使学生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2)分析法。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因而本节课的电路分析中采用了本法。

  (3)讲授法。讲授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极为重要,也是教学工作者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法之一。

  2、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没有生机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作用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在上述教学法的正确实施下,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概括归纳法、练习法等。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一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测未知导体的电阻

  ①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②实验步骤:

  a.先将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测得R0两端的电压为U0,则电流为Ix=I0=

  b.再将电压表改接在a′和b′两端时,测得Rx两端的电压为Ux,则待测电阻为 Rx= R0=

  2、 新课学习:

  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1)例题:

  例题1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 =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例题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9V,R1的阻值是12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V,试问(1)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R2的阻值和电路中的总电阻各是多少?

  解析:电路中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题中已知电源的电压U为9V,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6V,即R2两端的电压U2为6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1+U2,可得电阻R1两端电压U1=U-U2,已知电阻R1=12Ω,将U1、R1代入欧姆定律公式,便可求得电阻R1中的电流I1,又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I1=I2可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I1,再将U2、U1代入公式中,可求得电阻R2,同理可求得总电阻R。

  五、巩固练习

  ①R1和R2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 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② R1和R2串联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连接在R1两端的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③R1和R2并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④电路中电阻R和灯L2并联,已知干路上电流表的示数为 0.8A,R=5Ω,流过L2的电流为 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 :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

说课稿 篇3

  一、说设计意图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音乐活动《大风和落叶》。

  “大风和落叶”是我设计的小班音乐活动,活动源于我和孩子们的一次户外散步活动。一天,我带着孩子沿着曲曲的小道散步,孩子们发现了红红的落在小道上的树叶。不知是谁先开始捡树叶的,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们都开始了捡起了树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树叶掉地上呀?”“叶子真漂亮,像小手。”“这棵树的叶子是红色的。”“老师,还有绿色的。”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当时我即兴创编了一个大风和落叶的简单小律动并和孩子们舞了起来。后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小班幼儿年龄以及感知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让小朋友在音乐声中,体会秋风落叶所营造的音乐美。活动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声势、肢体律动等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为主,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即兴创造,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表露真情实感,让幼儿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快乐。

  二、说目标定位

  有了内容如何来确定目标呢?我以新《纲要》的理念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新《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在音乐游戏中训练幼儿听觉灵敏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由此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制定了我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美丽景色的情感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情感目标)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飞舞飘落的情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力目标)

  3、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应。(认知目标)

  三、说动活重点、难点

  确定了目标后我确定本次活动重点:能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应。活动难点:能用歌声和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在边唱歌曲同时,要孩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飘落动作,并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这对小班孩子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生成课程的教育观指出:“调动幼儿积极性,要创设一个轻松,能使幼儿接纳的良好环境。”为此,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前期准备:

  ① 观察秋天的落叶,知道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都落下来了。

  ② 幼儿事先会演唱歌曲《秋天》。

  前期准备是让幼儿知道秋天风吹树叶飘落的情景,并为幼儿能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树叶飘落而作铺垫。

  2、物质准备:

  ①小树叶胸饰每人一片

  ②用乐器演奏的刮风声音(钢琴刮奏的声音)

  ③《秋天》课件制作。

  ④录音机、磁带。

  制作树叶胸饰、制作课件、模拟风声,目的是让幼儿能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又为感受、表现音乐服务。

  五、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是确定教法和学法,我确定的教法是谈话法、游戏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是实践法。我确定的教法和学法的依据是现代心理学家指出: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并不在意音调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正确。动作是否优美,而是感兴趣活动中新鲜的刺激、浓烈的活动气氛和种种有趣的情景,并把这些作为最大的满足。下面来看:

  谈话法:我用谈话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老师的问题与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有效地互动,特别是老师好的提问能起到好的导向。

  游戏法: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我以游戏为主,创设有趣的情景,使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启发引导法:老师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感染力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正如《新纲要》中所指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学法是实践法,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是最重要的,而比音乐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让孩子孩子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在活动中,孩子一直在看、在想、在做,在“玩”“乐”“动”中轻松地学、快乐的学。

  六、说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启发引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引起幼儿兴趣并进行谈话。设计了二个层次的提问:

  第一个层次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刚才你看见了什么?”这个层次提问主要是引导幼儿说出秋风吹落叶的情景。

  第二个层次提问:“树叶从树枝上飘下来象什么?”这个层次提问主要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第二环节:幼儿创编

  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幼儿听音乐,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创编:

  第一层次创编:以简单动作表现,启发为主。

  1、小树叶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的动作,这里也是活动的难点,幼儿可能会想出动作,比如可以用上下舞动的手表现树叶飘落。

  2、落叶飘下来时不停地被风吹得转啊转的动作?”幼儿马上会明白不仅用手可以表示落叶,加上转圈会更好!

  3、落叶飘在地上的动作。比如有的孩子会用蹲在地上,双手合掌贴在脸的一边来表示树叶在地上睡觉,还有的孩子会躺在地上作树叶睡觉状。

  这个层次创编我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尽量让幼儿去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虽然动作会稚嫩一些,但情感目标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然这个环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在这里我与孩子们一起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活动,用身体动作表现秋叶飘落的情景,以自己的感染力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让孩子体验快乐。

  第二层次的创编:动作的提升。

  将幼儿稚嫩的动作进行提升,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而且引导每个幼儿参与表演,用各种肢体语言:双手舞动、转圈舞动、躺在地上表现秋叶飘落的情景。

  第三环节:《大风和落叶》的游戏

  本游戏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简单游戏。是每个孩子带上胸饰,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小树叶,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落叶。

  第二层次:增加难度,主要是加进用乐器的刮风声音,重点突破目标: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作出反应。这个层次可通过三次的重点练习,幼儿在反复认知、练习才能中得到提高。

  第三层次:这个环节寓教于乐,也是重点的突破,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小树叶,较好的把音乐与动作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玩乐中轻松、自然地学会分辨音的不同,并根据音乐信号的不同作出相应动作,愉快地投入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高潮。

  第四环节:活动结束

  最后在幼儿情绪高涨的时候,我给予幼儿充分地肯定。在《秋天》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次活动。

  第五环节:活动延伸

  在音乐表演区投放《秋天》的音乐和小树叶的头饰、胸饰,供幼儿表演。起到加强、巩固作用,提供给幼儿自我展示的舞台,继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作协调能力。

  七、说活动特色

  总之,本活动从设计意图到目标定位到教学方法、学法及五个活动流程都体现一个鲜明地特色,那就是:整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始终围绕音乐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让幼儿充分地融入游戏,全身心的投入音乐,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

  各位领导老师!这是一次生成活动的设计尝试,我坚信:“在一旁站一会儿,给学习挪出一些空地,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而后,如果你能很好地领悟些什么,教学可能就不同于往常。即使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是一名学习者,探索者和成长者。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西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鳟鱼》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 说教材

  该教材出自西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所作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歌曲,三段式,降D大调,中速欢快地,表达的是“鳟鱼在清澈的河里欢快地的游来游去,后来不幸补一个冷酷无情的渔夫把水搅浑,使小鳟鱼上了钩”这样一个情景。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孩童时代像鳟鱼一样在水里自在的快乐。

  2.能力目标:带着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作曲家舒伯特以及懂得弱起小节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体会每一段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及作者的心情,我将采用分段聆听让学生来感受。

  (三)教学难点:表情及音准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

  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 说教学手段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 导入

  首先我采用的是欣赏法:以欣赏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为切入点导入本课的学习。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首旋律,是学生对这首旋律产生疑问,从中发现不同之处。

  (二) 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 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给同学们少许时间讨论各自对舒伯特的了解,然后综合学生的回答讲解舒伯特的有关信息。

  2. 分段学习歌曲,感受每段作者不同的心情。

  3.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降D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然后播放歌曲《鳟鱼》,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的难点句是: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 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在这里,通过对《鳟鱼》的学习,我将播放《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给他们讲解这首交响

  乐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体材,《鳟鱼五重奏》(1819年)是舒伯特进入创作成熟时期最早产生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在此前两年,他写了一首后来成为德国民歌的《鳟鱼》,舒伯特把这首歌曲的曲调用作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运用了各种技巧和手法,使每段变奏形成不同的画面和性格,更丰富了歌曲原有的戏剧性。整个作品清新、明快、形象生动,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体裁:小行板,降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

  (四) 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鳟鱼》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鳟鱼无忧无虑的快乐,就像儿童时代一样没烦恼,告诉学生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珍惜现在的每件事,每个朋友以及每份快乐。

  (五) 结束

  在最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激动的时刻,全体师生富有表情的齐唱《鳟鱼》这首歌结束本课。

  五、 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上,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认识14个生字,正确流利认读词语,朗读儿歌。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本班差生较多,上课的效率较低。所以要想办法,把他们引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主动来参与到学习中。

  三、说教法

  1、根据插图看图说图意,出现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识字。

  2、认儿歌中的生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画出五个生字,在引导学生识字。

  3、学儿歌时,各种形式读儿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

  四、说学法

  学生借助图、借助拼音学习词语、生字、儿歌,感受运动的快乐。

  五、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 。

  2、正确流利认读词语,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认识活动,认读词语,归类识字。

  2、借助拼音,独立阅读,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文识字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感受运动的快乐。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6个词语,识记14个生字,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牢记14个生字。

  七、说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生字卡片。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喜欢在操场上活动吗?(喜欢)那你们来说说你们喜欢在操场上做哪些活动?(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特别喜欢在操场上活动。可同学们知道吗?和我们一样喜欢在操场上活动的小朋友可多拉!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操场上看看吧!出示课题 《操场上》

  2、请同学们齐声读课题吧。《操场上》

  二、看图学习六个词语,九个生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出词语。

  (1)、看,操场上多热闹啊!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生: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球……)

  (2)、练习说话。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同学在( ) ,有的同学在 ( ),有的同学在( ) ,有的同学在( ),还有的同学在( )。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2、师课件逐个出示词语让生认读。

  (1)操场上有六个词语宝宝,我们跟着一起读读吧!(学生跟着读)

  (2) 二人小组,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3) 开火车检查读词情况。(出示课件,点击词语,学生读词语)

  (4)各种形式读。

  3、师课件逐个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1)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从这些词语宝宝中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

  (2)二人小组,借助拼音、自主认字。

  (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点击生字,学生读生字)

  4、归类识字,复习提手旁和认识足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

  (1)、师出示三个字:打拔 拍。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复习已学过的偏旁提手旁,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都带提手旁。

  (2)、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3)、出示2个字:跳 跑 。让学生做“跑”、“跳”的动作,找出这二个字的共同点,引出足字旁。与足字做比较,引出口字旁。

  (4)、出示课件开小火车读这六个动词,再全班齐读。

  (5)、学习生字“球”。用组词的方法记“步”和“高”两个字。(猜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

  三、学儿歌

  (一)、 初学儿歌

  1、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宝宝都是从操场上来的,这里有一首儿歌也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看到操场上热闹的情景,还把它编写成了一首儿歌呢。想不想听听?(课件朗读)

  2、好听吗?想不想学?打开课本自己借拼音读一读。

  3、生自由读、齐读、各种形式读。

  (二)、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前面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娃娃,还有5个生字娃娃藏在了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1、课件—出示儿歌,听儿歌,找生字娃娃。请同学们在自己书上儿歌中找出这5个生字,一边找,一边喊出他们的名字。

  2、 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点击生字,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读儿歌(齐读、指名读)

  2、学生说说,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健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大啦,大家认识了六个词语宝宝,认识了14个生字宝宝,学习了儿歌,知道了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更健康。现在,又下课了,赶紧到操场上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吧!

  板书设计:

  4、操场上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提手旁)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足字旁) 足 口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打 拔 拍 跳 跑 踢


说课稿 篇6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从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有中国龙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龙的形象和寓意是本课的重点。抓住龙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并添加适当的北京市本课的难点。

  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填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同时也让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下去。然后就是主要通过PPT想同学展示图片和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认识不同的形象的中国龙,同时也学习龙的寓意和特点。最后是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猜一猜 填成语 引出课题

  三、新授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龙吗?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龙的样子。讲解为什么说龙是中国的和龙的起源。

  2、分析龙的特征,都和哪些动物有着共同的特点。

  3、出示绘画作品《洛神赋》和《云中君》,和学生一同分析绘画中龙的形象,并且讲解龙的象征意义。

  4、在生活中你还在那里见到过龙的图案吗?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说一说。

  四、欣赏学生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其他同学已经画好的作品,你们觉得他们画的怎么样?哪里比较好,哪里还需要修改?

  五、学生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在刮画纸上进行创作,刻画出龙的特征。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欣赏展示

  你们看,我们同学的作品,欣赏一下你们觉得哪个同学画的好,为什么??

  七、课外拓展

  出示图片,分析东西方龙的不同形象和寓意。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作为“融入民族文化”的第二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因此本课时在第二课的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难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践行民族精神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

  思品课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由于这一框的内容多而庞杂,对学生的知识累积和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能力与我们的预期有较大差距。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将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完成相关知识,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甄别与筛选。

  我的具体教学流程是: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间:MV《青花瓷》——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小切入点。学生对周杰伦的《青花瓷》熟悉和喜欢,青花瓷器—中国文化的喜欢就是认同,为导入渲染情景做铺垫,学生易投入。

  2、导入:新近热点材料(图片)——12.16,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8日今天闭幕。这座中国江南水乡,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药学奖。——设计意图:中国文化被世界认同。

  (二)体验感悟,达成目标

  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预习检测平台:(分组展示)——填空、判断、搜集

  二、感悟交流平台:(突破重难点)

  1、追踪探究一:(视频材料)12月10日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和引发国内媒体及公众关注;(图片材料)微信和网民刷屏、演讲题《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请你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感悟文化认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生:小组合作完成—交流;

  师:归纳并展示学生找到的4点重要性;

  师:请生列举所知道的“情为祖国动”的事例并谈自己的感受)

  2、追踪探究二:材料:东晋药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古籍中得到启发,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后,她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获奖后,她在采访中说道:“没有我的团队,我什么也做不出来,这个荣誉属于我、我的团队和整个国家。”

  头脑风暴:(1)结合材料说说屠呦呦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3、追踪探究三:材料:12月12日,屠呦呦在瑞典领奖时的演讲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做结,并“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并说:“我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是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难得机遇,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加强中医药界和世界各国高水平学术交流,增进国际科学界对中医药的了解。”

  (1)反思行动:结合材料,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办?(国家;公民)(2)思辨比拼:“直面外来文化” (分组抢答)

  ●七嘴八舌:列举你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设疑导思: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些外来的文化?

  ●联合对抗:有些同学认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多学点本国传统文化知识好;有的同学却说:过分依重传统中医学,不利于学习外来文化。

  (做一做)针对以上同学的讨论,请运用《融入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对发展中国医学合理措施写出相关理由(依据)。(请分组合作探究,谈谈你的看法。)

  措施

  理由(依据)

  突出中医传统学习

  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赏心悦目:MV《青花瓷》片段欣赏

  (选一选)“天正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优美的中国传统诗词的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同时又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周杰伦的《青花瓷》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为传唱。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B.既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要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C.既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又要直面外来文化D.既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

  4、追踪探究四:材料:屠呦呦在采访中说道:“这次获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同时12日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希望各界给予中国传统医药持续的关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在招待会上说,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科学发现“书写了世界医学史的重要一页”。

  (议一议):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功给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以怎样的启示?

  (变式:在当代,我们要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传承中创新?

  5、直击中考平台:视频材料《中而新、苏而新》

  关注生活: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他坚持“苏而新,中而新”的设计理念,即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既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和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并借鉴西方博物馆建筑艺术的优秀成果。独具特色,无与伦比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融入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苏州博物馆新馆“苏而新,中而新”设计理念的正确性。(3分)

  (2)请你自己命题,将第(1)问变式为一道演绎题,并自己完成。

  (3)对此,有人认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只需“寻根”、继承就行。请你运用“融入民族文化”有关知识加以评析。(5分)

  三、学习收获平台(课堂总结):学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之后,我想同学们必然有很多的肺腑之言……同学们,请听我说: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板书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奇妙的撕纸添画》。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材来看;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且绘画的生动性。本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学习各种想象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我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能关注撕出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过程、方法方面: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情感,积极和同学交流,克服畏难情绪,大胆想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随意撕纸、积极的就形联想、有意图的用线添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就撕出的纸片进行思考和交流,大胆联想。

  4、说教学课时按排,教具准备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小纸片、一些撕纸添画作品、水彩笔等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胜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

  美术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所以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设置了一个“云朵变成形象”的环节,天空飘荡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人物,一会儿又变成了汽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路。

  2、观察法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就不可能有效的进行美术教学。在引导学生撕纸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的方式,认知撕纸的多种方法。还有在引导学生就形联想的环节,要学生转动撕下来的小纸片,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根据色彩和形状再进行联想。

  3、演示法

  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手工制作中,适当的演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根据教学情况和一些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小结性的示范和个别示范。

  4、小组合作交流法

  在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活动后,让学生分小组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行交流,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现,说出自己的联想。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将本课安排为一个课时,我现在就说说整个教学程序。记得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不仅动手参与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设置了一个“云朵变成形象”的环节,天空飘荡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人物,一会儿又变成了汽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路。这时教师再展示几幅事先准备好的根据刚才的“云朵变成形象”而设计的撕纸添画,这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有没有尝试过根据小纸片进行联想添画,这时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进行随意撕纸活动

  教师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注意过是怎样撕纸的吗?请几个学生上台来随意撕纸,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方式,再演示完善多种撕纸方式,激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学生依经验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的活动。在这个撕纸环节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

  (三)、引导学生根据撕下的碎纸片进行联想漫谈的活动

  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行联想漫谈活动的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出示经过挑选的的小纸片,在展示仪上随意转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就形联想,一块纸片会有很多种答案,提示学生在联想时还可将纸片有意再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换刚才有意再撕的小纸片,自由发现,再相互交流,说出自己不同的联想。

  3、当全班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后,及时引导个别学生当众在教师准备的纸片形状上添画表达自己的联想,将学习活动过渡到粘贴、添画的学习环节。

  (四)、师生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学生的添画,师生共同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教师适当示范,说明根据联想、粘贴好纸片,在形状上添画成形的方法。提示添画能使形象更加完整,使一些畏难的学生明了添画该从何入手,从而大胆添画,提高组织线条表现形象的能力。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撕下来的几张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几个人或物,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再说说自己的添画意图。

  2、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教师适当指导。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撕纸添画的方法,在保护儿童富有个性的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启发和提示胆小的儿童,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的情绪。

  (六)、展评作业

  1、自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是如何联想、如何形象再现的意图。

  2、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说课稿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总三篇

2.说课稿汇总九篇

3.说课稿汇总五篇

4.说课稿汇总4篇

5.说课稿汇总9篇

6.说课稿汇总7篇

7.说课稿汇总6篇

8.说课稿汇总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