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20:26: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说课稿 篇1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引起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不易,生命的珍贵,从而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由对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不易,生命的珍贵,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是教学难点。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我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并运用音乐烘托、画面渲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1)复习导入

  真爱无言,大爱无疆。走进第四单元,让我们一次次感受着爱的沐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那对母子,感受他们那催人泪下的爱。(这时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归纳总结出: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和母亲的临终嘱托四件事。

  (2)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多少年过去了,儿子和女儿终于懂得了母亲临终那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

  (3)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结尾就落在: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该怎么活才是好好儿活吗?请同学们再读描写菊花的话!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

  因为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

  现在的史铁生,坐在窗前,看着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再暴怒无常了,他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

  他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勤奋写作,并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活出了精彩的人生。史铁生用他的笔在书写着“好好儿活”。

  越是这样,他越是深深地怀念着他的母亲!

  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老师想问:

  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

  (4)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老师还有几句话送给大家。

  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儿活”,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却是我们的心里残疾!

  或许是呵护,或许是指责,甚至还可能是怒打,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是不是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父母说?回家后为你的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倒一杯热茶,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

  《它的名字叫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7单元“读课文摘录词句”的第2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写了历代为文人雅士所赞美的莲。课文一开始以四则围绕莲的谜语展开,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第6节主要以优美的语句描绘了莲的美。第7-9小节介绍了莲的其它部分,使学生对莲有更多的了解。

  2、说学情

  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识字能力已经比较成熟,能在生活中、阅读中自主、有效地识字。另外,他们已经能阅读较多且较长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也有了一些阅读技巧,已较能读懂、读好,如何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还需继续在平时教学中指导、渗透。

  3、说教学目标

  本着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定位,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因为本课中四字组成的好词语较多,优美的语句也比比皆是,我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课文摘录词句”,教学中帮助学生如何摘录这些好词好句,并积累内化。另外,本文知识性也较强,进行交流拓展,让学生更加了解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间是2课时,所以,进行教学时内容相对可以安排得更加丰富,训练更加到位一些。

  我紧紧围绕识字和阅读展开教学,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会、感悟。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在多法品读中有所理解与感悟。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

  课文主要以抒情为主,为了营造一个优美抒情的课堂氛围,我的课堂用语也力求优美、丰富。我还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采取多种教学,创设生动情境,营造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每时每刻都主动投入在学习活动中。

  5、说学法

  二期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6、说实施

  我把本文分为了三个部分实施教学,首先是一开始的四则谜语,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上本课前几天就在班级中进行了为期几天的猜谜活动,学生一能在比喻、拟人、压韵等手法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趣,二又为本课顺利有效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对第6小节的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学,感受莲的美,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学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从学生喜欢的句子出发随机学习课文句子。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朗读中多角度体验文本,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最后,第7-9小节的学习侧重在莲的知识的拓展方面,让学生多了解莲的特点、习性等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册30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整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这样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说教法】

  我考虑到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是为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鼓励欣赏法。

  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了他们的兴趣。所以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然后从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这个话题引出“有个朋友也会变,想知道他是谁吗?谜底就在30课《我是什么》这篇课文里。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然后将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全班交流,之后我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指导书写三个生字。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我初步设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向小组的别的同学提问。但是,提问的学生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

  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当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问答时,我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一句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我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睡、跑、跳↖↗汽

  ?→云

  利与弊↙↘雨、雹子、雪

  节约水源,注意环保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

  我所执教的课文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画鸡蛋》。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开始学画时,苦练基本功的事。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达。芬奇是个著名画家。第二部分具体介绍达。芬奇开始学画时,老师对他的教育。这部分是全文重点,先讲述了达。芬奇开始学画时,对老师反复让他画鸡蛋的意图不理解,向老师提出了疑问。接着讲老师达。芬奇的教育。老师首先指出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很容易是不对的;接着说明这种看法错误的原因;最后点明老师让达。芬奇画鸡蛋是训练他的眼力和绘画技巧。第三部分写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画鸡蛋的目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到文本内容,理解达·芬奇老师的话。

  2、运用综合识字法识字。

  四、教学设想。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1、本课虽然是一篇记叙文,但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文只是我们学习生字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时间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言,更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中强化感知,积累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我的每一个句子、每一幅画面的出现都是为识字、巩固识字服务。如在学生找到最明显的形声字后我出示了既含有这些生字又与课文稍有改变的句子,“这幅达。芬奇《蒙娜。丽莎》中的微笑到现在仍是一个谜。”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生字。课文学习中表面看我是在领学生分析句子,实际也是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再次对必须掌握的生字进行巩固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2、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即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小手来做,所以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在家进行简单的预习,在课堂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环节。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如在读文识字后让小组长先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卡片纸用学生用过的本的背面一分四份即可)来检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这样既切实把握了学生学习情况,又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这次别人都认下来了自己没认全,他在下次预习时一定会更认真,更努力。这样又促进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如在理解“就是同一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也不一样”这个句子时,教师拿鸡蛋实物让学生从前后、左右等方向观察,由于角度不同,看起来形状也不一样。教师要他们说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鸡蛋形状有何不同。如:从左边看是圆的,从右边看也是圆的,但大小不一样;从前后看都像椭圆,但是大头和小头的位置不一样……最后,再看这只鸡蛋的投影,请左右及中间座位的学生分别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引导学生弄明白,他们看到的鸡蛋形状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角度不同。进而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话明白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4、渗透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想有想,课文讲了达。芬奇的什么事?在学生回答出课文是讲达·芬奇画鸡蛋的事后,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说:“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教学中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感悟语言。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简单的积累。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由于学生小,所以我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把某些重点词加重语气的读法引导和渗透。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在句子训练中,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这样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都注意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体现公平施教的原则。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当今社会处于商品经济大潮中,金钱、利益被人们看得很重,与此同时,诚信被悄然淡化,这一负面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社会各行各业也都打出诚信的口号,可见,诚信是人心所向。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篇课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把别人停在路边的车撞坏了,因找不到车主,主动留下字条,许诺为车主赔偿。事隔三天却接到了车主的电话,并没有向“我”索要修车的费用,而是对我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极为朴实,鲜有辞藻堆砌,但人物形象鲜明,人物言行感人至深。尤其是课文的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感悟,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阅读部分。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品悟其中的语气和所包含的人物感情。。

  3、情感目标:体会“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语言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与小红车主人 “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朗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在操作过程中打算采用“读、划、写、演、品、议”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重视语文人文性的同时,绝不忽视工具性。

  三、说学法:

  为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虽然倡导学生个性阅读与独特感悟,但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还是教学的本分。我在教学中力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与思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并存关系,读就必须思。本节课中注重引领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如: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读促悟,以情促读。本节课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教给学生读进去,联想;走出来,内化。

  为此,我的课前准备是制作有效的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畅谈课题,导入新课

  由于课题中的三个关键词:诚实、信任、金钱,都是生活中比较敏感的词汇,涉及到人的生观、价值观,所以,我先板书这三个词,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对这三个词的认识,并进行比较,导入本课的学习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三读三思,读通课文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惘”。为了在读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采用了有层次的三读三思,读思兼容的方法。一读,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标段;二读,师范读。生自检自查,划出疑难的词句;三读,指名分段读。不用生硬的交流,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确了自己标段是否准确,同时思考每一段话的意思,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2、引导连词,了解大意

  出示词语:深夜 驱车 碰坏 许诺 赔偿 联系 陌生 道歉 诚实 信任

  学生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事故发生了,“我”是怎样认定责任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中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负责任。

  (四)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让学生经历思想的洗礼。

  2、勾画重点,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五)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交流语言,就是在交流思想,交流情感,语气也就形于神色,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联想人物的语气、神情,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并讨论得到别人信任是什么样的感觉。

  (六)总结延伸,导行内化

  1、齐读最后一段话,师提出一个讨论话题:这里的金钱具体指的是什么?城市与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就不重要吗?

  讨论后总结:到底是金钱重要还是诚实和信任重要?分开来说,诚实信任和金钱都重要,但诚实和信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能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友好、更宽容,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2、鼓励实践: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五、说板书设计:

  16、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无人知晓…………………………诚实

  事出有因…………………………责任

  写条许诺…………………………信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咬文嚼字地读与悟,入情入境地感知体验,读进去,走出来,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文 章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扇形统计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扇形统计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课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本节内容和以后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图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力目标: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五、教法、学法: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致力与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获取新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更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由现实生活的饮食引入:课前和学生进行谈话,说说你家里一天主要吃些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课件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并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后展示,学生评价。

  3、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表格数据,要求算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后让学生思考: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由此引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

  (这一环节由生活中最平常的饮食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扇形统计图有个初步的了解)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后与同学交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并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对比。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即时练习。

  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课件呈现课后的"说一说".让学生读一读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课后的"试一试".

  (1)一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据统计图用计算器算出他们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时间。

  2、课件呈现本班同学某次测验的分数段,让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再次体会数学与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说说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与目标

  幼儿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要求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纲要中要求我们"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育幼儿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而《奇妙商店》这一教材既是通过讲述动物们之间发生的变废为宝的故事,达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它的内容深动形象,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共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对于教育幼儿爱护环境,扩展幼儿想象力,尝试变废为宝不显得枯燥,而十分自然和有趣,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精美"。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或得成功的感受。

  (3)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其中,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新词;难点为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

  一、说活动准备

  依据幼儿园活动的特点,为了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动准备:

  1、情景设置:设置商店情景,摆放故事中由废物变成的宝。

  2、材料准备:大象伯伯及各角色的木偶;幼儿收集的废物;小推车一部;剪刀、浆糊、透明胶等材料;人手一份评比表。

  二、说教法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1、情景参与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置了商店情景,并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以此达到目标中理解故事的目的。

  2、讨论法: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讨论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活动开展时的对废旧物品处理的讨论到故事中废物能变成什么,变废为宝的价值及活动后讨论如何让人们都参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整个过程体现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形成探究式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表演法:表演在此活动中应用于对故事的完整了解环节,是通过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自由表演来体会故事中表达的"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等角色动态,达到更好地了解把握故事内容的目的。

  4、操作法:教育提倡应材施教的开展,在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能力与经验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尝试通过制作来实现自己的设想,既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是对活动教育意义的一次提升,变"知"为"行"。

  5、评价展示法: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的教师印花评价及成果展示,既是对幼儿这种需要的满足,又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使之更乐于参与这一有意义的"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中。

  三、说活动过程

  (一)讨论废物的处理,激发活动兴趣。

  在此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手推废物车入场,讨论里面装了什么?小朋友们要把这些废物怎么处理?从而肯定幼儿可行性的初步构想,又为故事的引出埋下铺垫。

  (二)理解故事。

  在此环节中,我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述故事,提问幼儿回答的单一、呆板的形式,而是让幼儿参与故事的发展,具体即通过间断性启发插问,引导观察"谁来到奇妙商店?他们带来了什么?",想像猜测"大象伯伯会把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各色废纸变成什么?",及把小马的问题"用漂亮的礼物换取一堆废物值得吗?"抛给幼儿讨论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了解幼儿的价值观。再引出大象伯伯的回答,借此纠正和教育幼儿,让幼儿知道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是一种崇高无私的行为。让幼儿在形成对大象伯伯尊敬的同时,把这一观念转化为自己言行的榜样。

  通过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幼儿已获得对故事初步的认识,但这时的认识是片断的。因此,我在幼儿参与故事发展讨论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与老师一同来完整地讲述故事,在讲述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借此体验故事角色神态,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又达到学习应用新词的目的,完成教学的重点。

  (三)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以"小动物们都把废物交到了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过来了,请小朋友帮忙"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变废为宝"的行动中,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材料,想象制作,实现自己的设想。大胆寻求帮助,通过相互协作及教师给予合适的引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

  而在制作后,鼓励幼儿分享与交流"我用什么废物变成什么礼物",让听课老师协助用画红花的形式,对幼儿的作品从选择材料是否合适、变出的东西是否有创意、制作牢固、美砚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既发展了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付出劳动的一种肯定,体现生生、师生间的知识与互动。

  (四)结束环节,延伸教育目的,使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成为幼儿自觉自律的行为,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不对幼儿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而是让幼儿参与"怎样让大家都参与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这一讨论中,引伸出如:设计宣传大海报、进行环境评比、举办变废为宝义卖活动等延伸性活动。使活动不停留在单一的一堂课上,而成为系统连续性的实践活动,以真正达到让幼儿自觉自律,做好环境小卫士的目的。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第三单元为“有志竟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人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二、说教法

  语文课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运用朗读,让学生品味语句,领会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进人物。

  三、说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主体参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教学生运用“默读—批注”法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说话,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读书: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在继续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读一句话。“人能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读这句话呢?用一个词说说海伦成功的原因——“不屈不挠”。请同学们读课后第四题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学习中。

  (二)走进文本,深入对话。

  接着让孩子默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抓住课文中两段最能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句子,渗透领悟。分别是“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和“为使我的伙伴……练习、练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想象等体验方法,让学生尝试走进海伦的世界,感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受到情感的熏陶,并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三)引导体悟,升华认识。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交流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爱给了海伦力量,海伦又把爱无私奉献给他人。接着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介绍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小结后,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最后齐读“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首尾呼应,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能呈现文章的线索,突出文章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8 海伦·凯勒

  不分昼夜

  不屈不挠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并利用这个科学成果造 福人类的事实。这篇课文是本册第四单元“探索与发现”的典型例文,课文条理清晰,语 言通俗易懂。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 、 “穿透” 、 “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 号的用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激发学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 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在突破认知目标时,我采用自学检测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些学困生适时点 拨,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及查字典的方式来解决,生字回忆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来 比较学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学法:六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和《精读 和略读》 ,初步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通过读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突破能力目标时,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分自然段轮流读读自己喜欢的 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提问题,小组内探讨,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分项读书收获。 对 于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就采用自读自悟法及互动式教学法,全 班同学交流讨论后,由教师布置新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 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话说科学,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你们知道科学的任何一次发明、发现都是从哪儿开始的吗?

  2、师: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另外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二)、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词,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准生字词,相机正音。

  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找出本篇文章的关键词。

  (板书:蝙蝠 斯帕拉捷 超声波等)

  能不能根据这几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轻声读课文,弄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四)、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2、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默读课文第一段口头回答:斯帕拉捷看到 产生的好奇

  3、蝙蝠在夜间的飞行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

  (引领学生理解“自由自在”这个词语的意思)

  4、找出蝙蝠飞行这个特点的句子来。

  很多蝙蝠灵活的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5、 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怎么就单单引起了他的好奇呢?

  (因为他平时注意观察,凡事爱动脑筋,善于思考)

  6、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7、指导朗读——突出句中重点词语,读好疑问的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蝙蝠为什么能够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2.【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3.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4.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5.【精选】说课稿汇编4篇

6.精选说课稿汇编4篇

7.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

8.【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