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6 14:33: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胡杨赞》,我的说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说农村远程资源的应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胡杨赞》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赞扬了胡杨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让人感到震撼,更赞扬了如胡杨这般可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无比敬佩之情。全文既有蓬勃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文笔,二者相得益彰,非常适合朗读,诵读训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探究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文本的描写,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与感悟。②通过自己的语言赞美胡杨,进而升华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②探究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编辑文字、图像、音乐等,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语文的良好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景,引入文眼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孩子们猜猜: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关于胡杨,许多人留下了赞美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揭示课题。师板书、,生齐读)此时出示胡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第一眼看到胡杨,给你的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这种方式引入,目的是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①生自主渡课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⑵同桌读(齐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⑶自主默读,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②汇报初读情况。

  ⑴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⑵问: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师相机板演: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设计理念: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自主品读,披文入情

  1、过渡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胡杨,粗茶淡饭胡杨,默默奉献胡杨,读了课文,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把你动情的原因写下来,在动情地读一读。

  2、生自主阅读,勾画、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同桌交流感受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进入五年级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段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把所想所感旁批在书上,让学生亲近文本。

  (四)、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⑴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自然段)

  也许是由于胡杨的“眼泪”吧?据说千百年来胡杨都是无人关照、自生自灭的。有人伤害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眼泪”;有人把它锯断,它就从被锯断的地方喷射出一米多高的黄水,据说这黄水同样是“眼泪”。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⑵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自然段)

  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长相吧?有人说它长得不好看,有人甚至说它“惨不忍睹”。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在默默黄沙之上。

  可从“惨不忍睹”“嶙峋”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的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理解“嶙峋”,想想嶙峋的老人是什么样子?嶙峋的胡杨树长什么样?体会胡杨弓腰驼背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长着这么一副丑样子的胡杨却被维吾尔族人称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出示胡杨树图片)

  ⑶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自然段)

  更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吧?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它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读: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看图片引读(出示图片)

  胡杨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为了抵御呼呼怒号的风沙,胡杨只能把根扎得深之又深,只能弯下腰身,所以(导读: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为了节约那极其有限的水,它只能适应环境,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⑷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自然段)

  但就是这样长成起来的胡杨,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彻底的:它的树干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爱吃的佳肴;更有它流出的眼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被人们用来食用、洗衣、制肥皂……它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①“彻底”说明了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②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③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这些词语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

  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屹立酷暑,笑傲风霜,胡杨每一根扭曲的枝杈都露出成长的艰辛,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无声的呐喊,所以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生长。

  ④问: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这些关键性语句,正确把握这些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对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领悟表达方法,落实单元重点

  ①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胡杨树吗?你从文中哪里读出来的?(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具有胡杨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你想到了哪些具有胡杨精神的人?(板演:生命赞)

  ③这种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含义的手法叫做象征。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象征”这个词,其实“象征”这种表达手法我们接触过很多,这里有些词语,你能说出他们的象征意义吗?

  蜡烛——()五星红旗——()橄榄枝——()

  梅花——()玫瑰——()百合花——()

  ④除了象征这种表达手法,文章中还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学习,你能找出来吗?

  (夸张、比喻、排比、拟人、设问)

  (六)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过渡: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要说,一句话,几句话或者试着写这样一首小诗抒发你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吧!

  2、自填出示小诗:

  胡杨赞

  这就是胡杨,

  它(),

  它(),

  它(),

  怎不叫人动心?

  3、把你的赞美向着无人关照的胡杨说,向着弓腰驼背的胡杨,向着以粗茶淡饭为生的胡杨说。(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写的感受或小诗。

  总结:(出示图片)

  让我们记住胡杨,记住那“无人关照弯腰驼背粗茶淡饭”却能(导读:“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胡杨);让我们记住具有胡杨精神的生命,它们因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所以在我们心目中像胡杨一样(导读:“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胡杨赞》不仅是在赞颂胡杨,还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对,这就是生命,(导读: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胡杨赞无人关照

  弓腰驼背默默奉献

  生命赞顽强的生命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农村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在我本课讲读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并做批注”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抓住兴趣点和疑点相机指导,挖掘课文内涵。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里的资源,制作了符合教学所需的课件,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最后他们都能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思考,去接受接受新的知识。

   在我本课教学中,对文本的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深化主题,升华认识,丰富情感,丰厚积淀,我利用农远资源上的图片、文字资料给学生开启了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如:如何让学生明白“象征”这一手法,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把这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在教学中,我还利用了资源中的“扩展资料”、“习题精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迸发出了灿烂的光芒。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一定要用好这份资源,并努力研究应用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农村远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第50、5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算理,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算理,正确解答。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苹果图和梨图、白兔和黑兔图、两个娃娃、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白色、绿色、蓝色棋子若干、黑白反映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看图

  (1)

  师: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

  生:有3个苹果,有3个梨。

  师:梨和苹果相比,数目怎么样?

  生:梨和苹果同样多。

  (2)(再摆2个梨)

  师:现在梨比苹果怎么样?

  生:梨比苹果多2个。

  师:梨比苹果多2个,还可以怎么说?

  生:苹果比梨少2个。

  (3)比较数的大小。

  师:谁多?谁少?

  生:梨多,苹果少。

  师:多的数我们叫较大数,少的数我们叫较小数。

  梨和苹果比,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梨的个数是较大数,苹果的个数是较小数。

  (4)分析相差的部分。

  师:我把较大数(指梨)分成两部分(用一竖线隔开)这部分和苹果比怎么样?(指和苹果同样多的3个梨)

  生:这部分和苹果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师:这部分是什么?(指比苹果多的2个梨)

  生:这部分是比苹果多的部分。(板书:多的)

  师:梨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梨是由和苹果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苹果多的部分组成的。

  师:梨比苹果多的部分就是梨和苹果相差的部分。

  2.动手摆

  师:请你在数学盘的第一排摆4个白棋子,第二排摆5个绿棋子。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比,白棋子比绿棋子怎么样?

  生:白棋子比绿棋子少1个。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绿棋子比白棋子多1个。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几个?

  生: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1个。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绿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白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把较大数的两部分用小棍隔开。绿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说。

  师:谁说说?

  师:把棋子放回去。

  师:接着摆。第一排摆6个蓝棋子,第二排摆4个黄棋子。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蓝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黄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想一想,蓝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隔开。

  师:把蓝棋子和黄棋子同样多的部分用纸条盖住。

  师:你盖住了几个蓝棋子?

  生:我盖住了4个蓝棋子。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的部分在哪儿?互相指一指。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几个?

  生: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是什么意思?

  生:蓝棋子比黄棋子多2个,黄棋子比蓝棋子少2个。

  师:把棋子放回去。

  (二)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较大数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

  下面我们用刚才学的知识,学习应用题。

  一、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2)讨论算理。

  师:为了帮助分析这道题,我们在数学盘中用11个白色的码表示白兔,用7个黑色码表示黑兔,迅速摆好。(教师贴白兔、黑兔图)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你想一想:谁和谁比?谁的只数是较大数?较大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把两部分隔开。

  师:把小棍放在哪儿了?谁来指一指?

  生:我把小棍放在这儿了。(教师贴一纸条)

  师:哪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谁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板书:多?只)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办?两人讨论。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想呢?

  生: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我想: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要去掉7只白兔,而不是7只黑兔呢?

  生:因为11只白兔里有7只白兔和黑兔同样多,所以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了。

  师:从11只白兔里(板书:11只)去掉7只白兔(用纸条盖住7只白兔),这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了。对不对?

  生:对!

  师:算式是什么?

  生:11-7=4(只)〔板书;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板书: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

  师:“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还可以怎么问?

  生: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教师予以肯定)

  二、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哪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互相指一指。

  谁上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板书:少?只)

  师:要求“黑兔比白兔少几只,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都是求白兔和黑兔相差的部分。

  师:怎么列式?

  生: 11-7=4(只)[板书: 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板书: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小结:

  师: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黑兔比白兔少几只,也就是白兔和黑兔相差几只。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两个数不同样多时,必然有一个较大数,一个较小数,可以求出两个数相差多少。怎么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呢?

  生:用较大数减较小数。

  师:用较大数减较小数,就得出两个数相差多少了。

  (三)练习(投影)

  师:做两道题,做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l)去年夏天,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同学们积极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有这样一道题:

  少先队员给灾区小朋友捐文具,第一小队捐53支铅笔,第二小队捐40支,第一小队比第二小队多捐多少支?

  (2)教师节时,同学们做大红花献给辛勤的园丁。

  同学们做大红花,五年级做了30朵,六年级做了52朵,五年级比六年级少做多少朵?

  师:老师说一道题,请你们回答。(老师拿出一个大娃娃,一个小娃娃)

  师:男娃娃身高50厘米,女娃娃身高80厘米,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

  生:女娃娃比男娃娃高30厘米。

  师:算式是什么?

  生:80-50=30(厘米)

  师: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还可以怎么问?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师: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30厘米。

  师:回答得很好,老师再提一个新问题,看谁会回答。(教师拿出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

  师:要求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

  生:必须已知钢笔多少钱,圆珠笔多少钱。

  师:这支钢笔10元钱,这支圆珠笔3元钱,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

  生:圆珠笔比钢笔便宜7元钱。

  师:钢笔比圆珠笔贵多少钱?

  生:钢笔比圆珠笔贵7元钱。

  师: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都用减法计算。

  总结:

  师: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结合实际可以问“高多少”、“贵多少”。还可以怎么问,也是“多多少”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生:长多少、快多少、重多少……

  师:“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也可以问“矮多少”、“便宜多少”。还可以怎么问,也是“少多少”的意思?

  生:矮多少、慢多少、轻多少……

  师:从较大数中去掉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两个数相差的部分。

  五、思考题:(投影)

  第一个篮子里有27个苹果,第二个篮子里有20个苹果,第一个篮子里比第二个篮子里多多少个苹果?

  谁能不改变问题的意思,再至少想出五种问法。

  (1)第二个篮子里比第一个篮子里少多少个苹果?

  (2)第一个篮子里去掉几个苹果就和第二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3)第二个篮子里添上几个苹果,就和第一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4)第一个篮子里和第二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5)第二个篮子里和第一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板书安排:

  应用题

  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 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11-7=4(只) 11-7=4(只)

  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 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小羊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这是一节绘画课,是一节集欣赏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艺术课。教材要求用泥塑或绘画的形式表现“羊”这一主题,这节课我将在上节课的泥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羊”。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十二生肖》的系列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传说的绘画形式表现“羊”这个可爱的动物,在绘画中鼓励学生运用夸张的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绘画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艺术学习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作,寓教于乐。

  3、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二生肖羊》的动画片,欣赏羊的图片,羊的不同形式艺术作品,增加学生对羊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2)学生用绘画和形式表现羊。

  4、说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羊的结构、羊的生活环境等,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二、 说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羊的结构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只有做好、做足了这项工作,本节课的难点就可解决,目标就可顺利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欣赏为主,贯穿整个课堂的始末。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解决难点,并教会了学生画羊和表现羊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谈话式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即总结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又直接引入新课,节省了时间。

  (二)播放动画片《十二生肖羊》

  师生共同欣赏

  通过观看动画片,同学们对十二生肖羊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羊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一个过渡。接下来在师生讨论交流过程中 ,更是一个升华。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的教育:羊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 播放课件,欣赏有关不同羊的图片。

  欣赏图片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更多有关羊的知识,最主要的是通过师生一起分析羊的结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为后面的课堂任务做了很好的铺垫。

  羊的结构:头——身躯——四肢

  (四)继续播放课件,欣赏有关羊的不同形式艺术作品。

  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

  (五)学生创作有关羊的绘画作品,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把课堂的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教师巡视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绘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

  三、 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本组教材,都充满童真童趣。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字。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本文赋予乌鸦以人的思维,因此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三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识字方法多样: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归类识字法、形近字比较法、猜谜语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实验演示法:在教学“渐渐”一词时,为了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乌鸦喝水的过程,我采用实验演示法,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到课堂上,便于学生理解。

  5.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说学生: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课文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写字和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教学准备】课件、装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篇课文的导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问:1.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乌鸦)他在干什么?(乌鸦喝水)然后进行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课题)谁愿意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课题)通过图片学习两个生字“乌、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乌鸦的图片,形象地记忆“乌鸦”,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再由“乌”“鸟”两个象形字的对比以及教师就这两字造字法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学习“鸦”的时候,联系以前学过的“鸡、鸭、鹅”等字,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

  在课题中还有一个生字“喝”,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字的结构、形状进行自主识记,看谁的方法好。(左右结构,“口“字旁)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非常善于模仿,在之前的识字教学中,已经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过一些生字,因此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二、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上课伊始,我通过给孩子们播放《乌鸦喝水》的歌曲,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环节中,除了上述方法,我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使学生识记生字。

  1、形近字比较识字。“喝”和“渴”、“办”和“为”都适合这种方法。

  出示“喝”和“渴”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谁能帮老师认识区别一下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总结) 师: 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因为喝水用嘴巴)师:为什么“口渴”的“渴”是三点水?(因为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另外,老师可以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加以区分,也可让学生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办法”的“办”和“因为”的“为”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观察点的不同位置,加以区别。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教学中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对于易混的字能很好的区别记忆。另外,老师通过做动作、表情,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

  2.猜谜语识字:猜谜语一直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方式,教师把编好的谜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猜:瓦片层层并一起,水车千斤重。学生很容易猜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乐学、愿学,学会自主识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猜谜语是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谜识字,并自己创编谜语。】

  3.看口形猜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你们看生字摆口形或者做动作演示,老师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积累都不一样,因此,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的识字方法,可以更好地尊重每个孩子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实践以学定教的原则。游戏活动的设置,师生全员参与互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4.在教学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适时出示要求会写生字“石”、“办”,通过观察、交流、教师板书、书空、描红、练写、作业展示等活动,巩固所学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指导→描红→仿写→展示→讲评指导学生书写,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适时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眼、口、手、心并用,有力提高写字指导。】

  三、朗读感悟:

  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现在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玩累了,咱们让他们“回家”吧。刚才老师接到电话,说有四个词语宝宝连自己的家都忘了,你们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帮他们找到家呢?看谁的速度最快!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三个重点句。

  3.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情。

  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初读:谁找到了“口渴”的家?试着读一读。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初读:谁能找到“喝不着”的家?试着一读。

  (2)理解: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了吗?(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心情怎么样呀?(体会乌鸦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3)说一说,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比赛读,评点读)

  (4)创设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会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乌鸦知难不退,不怕困难的精神)

  灯片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初读:谁能找到“一个一个的”和 “渐渐”的家?试着读一读。

  (2)实验演示: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大家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学生再读句子,找到一个一个的放)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瓶子和石子演示实验。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你能用“渐渐”说一个句子吗?

  教师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3)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4)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设计意图: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13 乌鸦喝水

  乌鸦到处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

  说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资源,让孩子们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在这样“有谜语、有动画片、有音乐…”的一个整合的课堂中上课,学生应该是一种享受,这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限制,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在这样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正是素质教育下的新课堂的体现。

【【必备】说课稿5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三篇

2.【必备】说课稿四篇

3.【必备】说课稿6篇

4.【必备】说课稿3篇

5.【必备】说课稿4篇

6.【必备】说课稿10篇

7.【必备】说课稿7篇

8.【必备】说课稿八篇

9.【必备】说课稿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