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5-01-13 14:57: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美术说课稿4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画扇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以学生熟知的扇子艺术作为课程资源,把中国古代传统的扇面工艺美术精华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制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识,掌握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以前面两个学段中学习的水墨绘画方法为基础所进行的综合运用。学习具有中国传统扇面艺术形式作品——扇面画创作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对以前学段中水墨画知识分类学习的延续性总结。

  2、学情分析:

  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以前几个学段中对以下几个课题《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画山水画》《画水墨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国画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的方法,并能够创作一些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设计这一课题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段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扇面画工艺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创作完整的国画作品。感悟国画的魅力和扇面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价值。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的具体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扇面文化,感受扇面艺术形式美的特点。这一目标是从对传统扇面艺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的的角度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特点。2。运用中国画水墨形式的表现方法,巧妙构图,构思创作山水,花鸟等形式的扇面作品。这一目标从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能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技能性学习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的思想情感。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体现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因此以上目标的制定是基于三维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经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为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部分作为教学重点:

  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其历史文化及扇面的不同艺术形式。

  2、理解扇面画的构图布局的方法,创作扇面画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为更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技能掌握并重的特点,注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示范演示,启发探究,评价激励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中参与,创作实践中体验,欣赏评述中感悟,思考探究中创造。

  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扇面画的扇子和独幅的扇面画作品(圆形,芭蕉形、折叠形)及图片资料,教师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搜集的各种扇子,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说教学流程。

  为能够使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学习行为的环节中能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既:激趣导入,启发思考——欣赏作品,理解知识——学习技能,创作体验——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一)激趣导入,启发思考。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老师手持一把折扇,潇洒甩开扇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吟诵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老师用颇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跟着老师朗诵古诗。让一位学生到前台体验一下持扇吟诗的感受。这时提出问题:思考手中没有扇子吟诗和持有扇子吟诗会有什么不同?说说扇子此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思考总结出扇子不仅仅是纳凉工具,而且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艺术作品。老师展示手中的扇子,让学生观察这把扇子与普通的扇子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欣赏扇子上的绘画作品,导入本课课题。

  (二)欣赏作品,理解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扇面作品,了解有关扇面文化发展的知识,扇面的各种形式和体会扇面的实用价值与工艺装饰的艺术价值。

  先让学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见过执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见过哪些用扇子形状做的装饰物品?电影电视,古代绘画,舞蹈表演,休闲娱乐,居室装饰,挂饰图案……课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现象。通过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和对烘托环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结:基本功能—纳凉,附加功能—装饰。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绍扇子的分类(从样式和材质方面的不同分类)和扇面画形式的分类(团扇和折扇)。

  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面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件展示:《洛神赋》顾恺之 (东晋)、《簪花仕女图》周昉(唐)、《瑶宫秋扇图》任熊(清)三幅图讲述我国扇文化的渊源。讲述《题扇桥》的故事。提问:为什么开始扇子卖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却能高价买出?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书法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此设计是为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扇面画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学习技能,创作体验。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的方式。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樱桃与小鸡》(唐云),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充满生活情趣。运用墨色和红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构图与题款根据扇面的形状进行取势安排成弧线形。画面布局两端紧密,中间疏松。有疏有密,变化而统一,活泼而均衡。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了扇面构图布局的知识。展示几个扇面作品让学生自由分析,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我通过演示扇面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易于掌握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

  1、折纸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状。

  2、构图布局。对画面结构作精心安排。

  3、落墨绘制。画出画面中的形象。

  4、题款盖章。根据扇面的形式选择题款方式:(依斜线写或依曲线写),加盖名章,完成作品。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学生创作实践时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欣赏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作画做到学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通过设计一次扇面艺术作品展示和捐赠会,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用艺术作品美化生活和帮助别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到展板上,作介绍和推介。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选出自己喜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课件展示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和那里的孩子,建议大家捐赠自己的作品装饰美化他们的大家庭的环境。对捐赠的同学颁发捐赠纪念证书。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去帮助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题,主要知识点,示范作品。要求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一)画扇面。

  1、基本功能——扇风纳凉。

  2、制作步骤:

  (1)折纸剪裁。(扇子功能)

  (2)构图布局。(附加功能——工艺装饰)

  (3)落墨绘制。

  (4)题款盖章。

  (二)扇子分类:

  1、材质: 纸扇、羽毛扇、木扇 芭蕉扇等。

  2、示范范作。

  (三)形式: 折扇、团扇。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注重兴趣培养。不仅关注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识。而且关注学生表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扇面的知识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教师的示范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绘画的表现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作品。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美术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具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油画棒、水彩笔,或水粉颜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课本小朋友的作品,你觉得漂亮吗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工具完成的你知道那些画材可以使用(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

  二、感受: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例如蒙德里安、米罗,重点分析一个作品。教师“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2、“除了艺术家表现的笔触与线条,你还能使线条和色彩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体验:从看一看、调一调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观察色彩的变化,对水粉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蜡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这些画材的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提供工具,让学生试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很均匀地去涂色某一个笔触,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

  了解: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油画棒粗力,水彩笔柔和匀净。

  三、创作: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合作创造出最多种涂色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四、欣赏:举起来,欣赏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评论交流自己的绘画体验。联想“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五、小结: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所带来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上一课小组合作的同学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业:并且请这些同学上来介绍自己创造的涂色方法,说说“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

  二、感受:

  1、欣赏画作,体会色彩的感情,说明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

  2、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三、创作:以个人为单位,比比看谁涂得更好看:创作一幅自由的色彩画。

  教师辅导: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相比较而言,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四、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画中采用的涂色工具和方法,选出好看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鼓励同学回家后与父母家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 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材把目标分成三个进行教学。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公益招贴画的概念,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画,初步学会合理选择图形,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二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主题的关系。

  难点:招贴画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美伊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学生准备:图画本、彩色笔、油画棒等。

  四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内容,我以欣赏,提问,分析引导,启发,交流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意识的形成。本课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及优秀作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作业评价——课后小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和平为主题,联系事实,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

  (2)讲授新课:教师讲述 和平鸽的由来小故事,通过欣赏和平鸽的绘画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表达你对和平的热爱。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介绍招贴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招贴画,招贴画的要素及特点,注意图形选择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之间的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

  (3)学生活动:由和平题材的招贴画拓展到其他公益招贴画,让学生多个角度去思考,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富有创意的构思,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4)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尊重学生,以鼓励为主)

  (5)课堂小结:本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学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本课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交流,以愉快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习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12-14

美术说课稿06-07

美术说课稿模板09-27

美术说课稿范文11-25

美术欣赏说课稿09-15

美术活动的说课稿1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12-18

小学美术说课稿11-07

中班美术说课稿06-09

美术说课稿模板[经典]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