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8-03 10:19: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赛龙夺锦》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

  内容。本课文的学习适逢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课文选取赛龙舟这一题材,意在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社会文化生活和儿童的观察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的培养与激励儿童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进取。

  2、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课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着眼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科学有趣。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如课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脚底生风”的游戏,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引用了关于团结合作的儿歌,调用学生以往的知识体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思品科与语文科之间的整合。

  三、说教法:

  整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时机选择得当,学生参与全面主动,活动过程真实高效。体现了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了课程的体验性、活动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本节课我先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进行教学。课堂上我运用了谜语激趣法、情境渲染法、动手实践法、

  游戏激趣法、直观形象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顺

  学而导,顺学而教,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做“折筷子”

  的实验,学生踊跃参与,通过一根筷子,两根筷子……一把筷子,随

  着数量的增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让他

  们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让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还特意引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逛动物王国”的情境,让他

  们看到大雁和蚂蚁的团结,天鹅、梭子鱼、螃蟹的不团结,

  并给天鹅、梭子鱼和螃蟹出谋献策。

  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后再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呢?交流完毕后还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说学法:

  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实验体验法、故

  事领悟法、直观法、表演法、联系旧知法。

  整节课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主题贯穿整体教学。如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可以问家长,可以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以请家长帮忙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分小组合作编成小报,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团结合作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通过看赛龙舟的录像、创设去森林动物王国参观的情境、做折筷子的实验、 看“脚底生风”的实录、玩“笔下生花”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倡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倡导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开放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了要团结合作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说教学过程:

  a)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直入课题。

  b)认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c)明理,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导行,游戏中体会团结合作无处不在

  e)小节,升华主题。

  教学是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在品德课中得到体验,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与分享,让孩子的喜怒哀乐能够自然地流露,我们行走在前进的路上。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首先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三个:

  1、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究学习中,体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和公式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会根据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楚为什么除以2.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他们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体现自主性教学原则。

  学法:根据本课可操作性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三角形3个),剪刀一把。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二)合作探究,寻找方法(三)实践应运,拓展延伸(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引入新课。课件演示:秋天来了,森林的小动物可高兴了,这一天,小狗、小猫、和大公鸡聚到了一起。,它们都认为自己的三角形最大,可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什么呢?"学生会很轻松地回答"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计算,并板书课题。)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可能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有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可能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系。由此复习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此方法不仅很好的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寻找方法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4个小环节:

  第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奥苏伯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里,我没有采用传统"省时高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材料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

  第二环节汇报交流在小组充分操作、讨论、交流后,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高。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三环节精讲,再次提出挑战性问题:那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来验证一下?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边演示边汇报探究结果。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他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清楚的认识到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从而突破难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拼摆过程中进行转化很自然地渗透"旋转""平移"的思想。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用课件演示方法,通过演示,使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会感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在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增强。学生动手操作,不仅仅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数学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第四环节质疑,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突破难点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三)实践应运,拓展延伸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下面几组练习:

  (1)基本练习,检测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情况,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2)综合练习,深化对推导原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公式特征的认识。

  (3)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回想这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一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谈收获谈体会,及时评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既整理了本课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重点清晰,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正比例》,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期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节课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说教材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通过具体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和自学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内在的规律。

  (二)自主建构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

  (1)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在这一环节,我展示了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图表,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并观察其变化规律。

  像这样同时出现正面与反面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正比例量的本质特征。引入图像进行比较,是为了让学生对正比例的特征有更形象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更丰富的表象,达到数形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2)从正面初步感受, 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让同学们观察、比较,并发现其变化规律。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模仿前面找规律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3)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三)分层提高

  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在这一练习中,正比例的量不止一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小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主要是借助板书,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两道拓展题,让学生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对于本节课我就先说到这里,由于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部分环节可能会稍作改动,另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空间的平行关系》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必修2必修第二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线与面,面与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对线与面,面与面平行内容进行梳理,结合立体几何的典型模型正方体,强化学生对空间平行关系的认识和证明题格式的规范。

  1、 认知目标:熟知空间中关于平行关系的公理定理,能流利第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出线与面、面与面平行的相互转化。

  2、能力目标:能从空间图形中正确识别出线与面的平行关系,并能依照相关公理定理进行证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相关题目训练,对数学公理、定理等相关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有所认识,学会数学证明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逻辑美。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空间平行关系的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证明的卷面落实

  四、 说教法

  借助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清空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公理定理,规范书写证明过程。例题最为模板,练习作为反馈。

  五、说学法

  要求学生通过认真听讲,掌握分析空间平行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通过模仿教师证明过程,能熟练地按照定理,规范第写出证明过程。

  六、说学生:

  学生有A、B两层,程度不一样,变式一和练习以B层学生为主,变式二和思考以A层学生为主.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课堂模式,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公理定理,整理出解决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一般思路(10分钟);例题演示证明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5分钟);将题目变式,进行模式化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10);做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请学生板演(10分钟)。进一步提升,思考题(5),学生课堂小结(5分钟)。

  八、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课本知识比较分散,课时较为紧张,本节课目的就是将所有空间的平行关系统一起来,从整体高度重新组织这部分内容。

  2、教学策略的选用

  先将所有相关知识做一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通过具体题目,演示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证明过程的正确书写,以期使学生彻底会处理空间关于平行关系的问题。

  先讲再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根据情况进行增减,确定学生练习的方向。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悟性较好,针对这些心理和生理特征。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质。本课以创设“二七班的音乐会”的情景来贯穿整合教学内容,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主线;以“即兴创作”为抓手;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设计本课教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系列地音乐体验活动中,快乐自主的学习。

  二、说教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四二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节奏方整,其中前十六后八节奏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唱歌。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对位、听辨、模仿,掌握口琴中135三音的吹奏方法,并能为歌曲做简单伴奏。

  2、通过感受、学习歌曲,能掌握歌曲节奏及情绪,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模仿,能够达到歌唱表演,以此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表情演唱、表演,并且进行简单的舞蹈创作

  2、难点: 运用口琴中135音为歌曲做简单的伴奏

  五、教法、学法:

  听辨、模仿、视听结合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琴、鼓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礼仪,运用口琴进行吹奏,师生问好。

  (二)点题开音乐会,并通过音乐会学生应该学会——出示学习目标

  1、邀请的合作伙伴小熊

  听到老师鼓点节奏即用口琴来模仿小熊的步伐节奏

  2、邀请的合作伙伴洋娃

  听到老师的鼓点节奏即用口琴来模仿洋娃娃的步伐节奏

  3、评价小熊队和洋娃娃队哪一组节奏步伐最整齐

  4、教师用口琴示范,邀请学生口琴吹奏135,即歌曲中一二一的部分

  5、学生掌握吹奏135的方法

  6、同桌互评

  7、两小队用135为歌曲一二一的部分进行伴奏

  8、师评价

  9、学唱歌曲,学生共同把歌词读一读,按节奏

  10、师生共同指出歌谱中相同的旋律,指导八分休止符的难点唱法。

  11、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连贯的和跳跃地演唱方法。

  12、分角色演唱整首歌曲,互相评价。

  13、教师示范舞蹈动作,邀请学生加入舞会行列。

  14、学生练习并加以创编,师提供小乐器播放背景音乐并巡视。

  15、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16、小结。总结小组评价结果并加以肯定及鼓励。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0-27

匆匆说课稿11-09

分式说课稿11-06

故乡说课稿11-06

歌声说课稿11-06

跳水说课稿11-06

气温说课稿11-07

绝招说课稿11-07

蝴蝶说课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