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8 08:01: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 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总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 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

  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

  (二)分层性目标

  上限:1. 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

  2. 能仿写文章。

  下限:1. 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 词语的意思。

  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理念

  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 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

  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教法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

  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五)作业

  这五大版块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第二、三大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第三版块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说说具体的设计内容: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然后出示课题。

  导入的文字选自课前提示语。

  (二)自学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老规矩,以同学们自学为主。赶快看看课文的导语部分,划出关键词。

  课前提示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2、学生交流后,输理出本篇文章的学习任务:

  ⑴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回忆一下,概括文章有哪几种方法?

  ⑴课题扩充法

  ⑵段意合并法

  ⑶要素串连法

  ⑷句子摘录法

  ⑸重点突出法

  4、认真默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

  主要内容

  运用的概括方法

  “打扫”森林

  段意合并法

  人类的老师

  句子摘录法

  5、展示学生的练习,通过评议、比较,帮助下限的学生学习运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1、解决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再看第二个任务。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到什么?

  (1)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一起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

  内容

  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语

  我们的体会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

  (2)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可补充。

  (参考句式: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是 ,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 ,我们的体会是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是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是 )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用学习单的形式来突破。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词语、句子、体会、受到的启发,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而这份学习单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下限的学生在上限学生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一个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预设的重点句一: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语是“一切”、“生态平衡”,感受让学生自己谈,不注重答案对与否,能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一切事物”具体指哪些?(枯枝烂叶、杂草、灌木、橡树、菩提树、昆虫、鸟类、兽类)这些事物原本都在森林里自由生长,可是自从灌木被——(砍了),杂草被(锄了),枯枝烂叶被——(学生自由说,只要恰当就行。),橡树、菩提树变得——,害虫变得——益虫、鸟类、兽类变得——

  预设的重点句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关键词语“异想天开”、“灾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异想天开”的意思,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命令是异想天开的?(了解初衷:为了让森林更加漂亮。 结果:毁坏了森林)

  预设的重点句三: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关键词是“吃”“咬”“钻”三个动词,引导理解这些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害虫“逞凶”的意思。

  预设的重点句四: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预设的重点句五: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不强求学生一定按照我预设的句子来说,只要是言之有理都可以。

  到这里为止,课前提示语中要求的学习任务已完成。但我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还要注重语言形式。下面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二个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课文我们是不是学完了呢?请快速跳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仔细阅读第二段,探究课文第二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二段写法,你可以改写自己课外搜集到的“生物老师”,也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资料,改写课文第一段:

  最早的的飞机,( )。而长着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却能平稳地飞行在空中。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后来,工程师( ),有效避免了飞机因机翼颤动而机毁人亡的悲剧。

  二选一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一种来写。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我想精神素养其他学科也培养,而语言素养才是语文课上所特有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怎么写,也就知道写的文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了,这体现出的正是由重内容到重形式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可以是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写法上的提升感悟,主要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货比三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的《购物小窍门》中的第一个话题,本主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 学会独立地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围绕怎么买这个主题,本主题呈现了以下内容:“货比三家”、“购物进行中……”、“我去商店买东西”、“购物中的自我保 护”。我主要讲的是“货比三家”,这课的内容通过对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同学们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会卖得贵些,有的地方会买的便宜 些,告诉同学们购买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价格。通过填写生活中有关购物方面的俗语,引导学生由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关注;同时也告诉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要 注意商品的质量,并介绍了判断商品质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细看商品标签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人终生都是消费者,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的已经有过一些买、卖的'行为,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不理性,主要表现在,不太清楚自己所需的商品应到何处买,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缺乏必要的关注等,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会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三、学习目标

  1、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2、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3、了解基本的消费常识,增强消费意识,懂得商品质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影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五、教法学法

  1、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2、通过调查、比较同样的商品,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了解一些购物窍门,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体验活动中掌握一些购物的窍门。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

  七、设计理念

  新课改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在喜欢的并乐于参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要让孩子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中。

  八、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式,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小学生期盼的“六一”活动要买服饰这一激动人心的事情,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下去的愿望。接下来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活动环节完成本课教学:活动一:找一找,价格中的秘密;活动二:聊一聊,有趣的俗语;活动三:说一说,商品的质量;活动四:演一演,窍门大放送。

  (一)在实践中了解生活——价格中的秘密

  《品 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其基本内容,说的是儿童自己的事、他的生活、以及他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他想了解的事和物,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教学 时空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尽可能向家庭、社会延伸,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以合作地探究问题。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布置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让大 家任选一件商品,查一查在你们家附近不同的商店它的价格是否不同并做好记载。于是第一个活动环节,我就要求同学们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这些学生们亲身经历后 所得的结果,总结出:同样的商品价格不同。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要求同学们边讨论边完成调查表: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最后根据各个小组汇报得出1、商店所在地段;2、商品的式样包装;3.进货渠道;4、销售季节;5、质量;6、天气变化;7、商店的附加费用等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增强。

  (二)从生活中获得真知——有趣的俗语

  “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知道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

  品 德与社会课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在第二环节我让学生们回忆和大人们购物时的情境,他们或多或少会接触俗语,知道一些 约定俗成的俗语,如物以稀为贵、货比三家不吃亏等,有的孩子可能接触过一些商家经营的策略俗语,如薄利多销等,理解它们的含义。同时我用自己买衣服用信用 卡这一事例简单地介绍“货币演变”,让学生明白现代科技的进步。

  (三)在情境中体验生活——窍门大放送

  “货 比三家,不仅要比价格,还要比质量哦!”如何比较商品的质量呢?这就是我安排的第三个环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认识商标”是重点,我用实物图片介绍商 标小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提醒他们不要购买“三无”食品。最后一环节让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创设的购物情境中表演,讲述自己在选购商品时的小窍门 以及简单了解《质量法》的部分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找一找 说一说

  价格的变化 商品的质量

  ↘ ↙

  演一演

  窍门大放送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 业。”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根据教学环节,我设计出这样简洁清晰明了的板书。

  教学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 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探究,去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真知”和“在情境中体验生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领悟,去感受、去体验、去发展,从而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5页内容。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生算、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②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中,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有独立活动、分小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刚开始上课,我设计了两个三角形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用什么方法知道谁大谁小呢{设疑},这样的问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

  2、验证自主探索:

  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把放开和引导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3、巩固内化: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练习题的设计有易到难,使学生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4、拓展创新: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你知道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图形求内角和。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事例来引出相关知识的。而且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们容易理解。本节课以课标为依据减少了一些名词术语。例举了“望梅止渴”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这些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的将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我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够举例说出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3、简单说出反射弧的构成。

  (二)技能性目标:本节课推出了一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这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来理解知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此,确定能力目标如下:

  1、模仿教师的演示,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有限,通过学习、做实验和参与探究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教材教法:教师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预设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容量和参考书的要求,我将本课课时预定为2课时。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活动预设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

  以小实验活动进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个小实验:一名学生被蒙住眼睛,教师用一个牙签刺其手指,其他学生观察该学生做出的反应。只是该名学生感受到了,为了让其他学生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我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一个小活动——打手板:甲学生去打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每位学生进行十次,看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学生做完小活动之后,给学生设立一个问题:这两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又继续设疑: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展示出本课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很自然的引出新课。

  由亲身感受实验和对事例的分析,总结出反射的概念。 师说“面对课题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反射!什么是反射呀?先不急于知道,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该实验是医学上常用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情况的,这就是——膝跳反射”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出“膝跳反射”的实验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请一位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演示。由两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去进行该实验。实验后请学生分别来谈谈感受,并继续又举出排尿反射和课上的缩手反射,请学生们以前后两人为一个讨论小组进行分析:这几个活动都称之为“反射”,那么反射是由人体的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自己来总结、归纳出反射的定义,最后由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出反射的定义,这样使得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二)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事例,突破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如果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不能将它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遗憾。通过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整理归纳的能力。

  运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一些人的活动,从而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反射的定义,那么谁还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呢?并说明为什么这些事例是属于反射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这样不但是学以致用,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事例,找出本质上的区别,识别出哪些是简单的反射,哪些是复杂的反射,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对方才大家所举出的例子,我们来分析以下,看哪些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呢?哪些又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呢?”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又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

  (三)学科整合、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现学科整合的教育机制,使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在前面所举出的例子都是人类的一些反射的例子,那么动物是否也具有反射活动呢?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后,教师设问“人和动物都具有反射活动,哪些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呢?”进而引出“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这一知识点,对于该知识点除了教材中的“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教师又用计算机展示出“画饼充饥”和“杯弓蛇影”成语典故的例子,让学生来进行翻译和分析。又加进了“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小游戏。

  (四)以问题的形式,为下一课留下伏笔,设置铺垫

  “方才我们在做听口令的游戏的时候,,有的同学做的快一些,有的同学慢一些,有的做得正确,有的做得有些失误,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教师“有的同学说到反应速度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大家在课下阅读104页的探究活动方案,复习一下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你能否将书中的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这一部分填完整,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计划呢?如果有的同学认为你的小组还有其它较好可行的方法也能“测定反应速度”的快慢,请你写出你的探究计划,在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后并去实施。”

  (五)表达交流,畅谈心得

  “在本节课中我们做了许多活动,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形散而神不散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1、认识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4、社会目标:培养学生群体意识以及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价值。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最常用的主要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垫球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的课余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年。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是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阶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自由创编“玩”排球的球性练习,来激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往,以及合作进取,快乐学练,主动积极参与,融趣味和兴趣为一体,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感受在快乐中练习的乐趣。教师通过引导、语言激励,等手段使学生对排球的自编、自创练习,形成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兴趣,展示个人、小组、集体之间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主动参与学练、积极进取。同时在欢快、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使身体各关节得到全面锻炼。既表现出师生友情,又体现出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主题,又起到热身健体,益智育心的真正目的。组织形式为自主练习和分组讨论。

  (二)学习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怎样才能把球垫好,垫球的要领是什么。老师把各小组的意见进行综合点评整理和归纳,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正确的垫球姿势、手形、要领。

  2、自由组合,自由练习:

  经过教师点评后学生自由体验垫球的方法,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师通过引导和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主动发现垫球的多种练习方法,如:一人双手持球固定于小腹前,另一人做双手垫固定球练习;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和多人组合垫球等练习方法。组织为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并通过练习逐步熟练掌握垫球的方法。使学生在体验、尝试、学练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教、学、练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而神不散”。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不足,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小型比赛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垫球技术,因此安排了小型教学比赛。

  学生自己设计比赛场地和比赛规则。比如:学生自己画出场地,在没有球网的情况下以中线为界进行对垫比赛,可以允许连续击球或者四次将球击到对方场地等等。随着比赛的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则上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学生按自身能力自由分组,可以采用互帮互带等多种组合办法进行比赛。

  通过小型教学比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练习氛围,积极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恢复整理阶段

  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已的练习成果,尽情去展示自我,了解自我,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促进肢体进一步的放松,同时消除了激烈运动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对展示的动作做出评价,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本课,强化所学的知识,诱发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学情

  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游乐场门口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很多气球,通过观察,你能把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让学生拿出学具进行小组合作把气球分一分,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请同学们按形状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得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展示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按颜色分你是怎么分的?动手操作并记录结果。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教材上练习的第二题。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体验到分类与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为《长长和圆圆》。我的教育对象是小小班小朋友。小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近幼儿的生活。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服务幼儿的生活。我在“长长和圆圆”这个大主题的背景下,选择了“长长和圆圆的蔬菜”这个小主题。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种非常的多,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外形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对于小小班的幼儿,他们的熟悉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差别事物,蔬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引导幼儿熟悉蔬菜的明显的外形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蔬菜的名称,熟悉蔬菜某一明显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某一特征归类。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一些蔬菜的名称,熟悉蔬菜某一明显的外形特征。难点是: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某一特征归类。

  三、说教学预备

  1、各种长长的和圆圆的菜,如:胡萝卜、芹菜、洋葱、花菜、黄瓜、番茄、土豆、竹笋、大蒜、蒜头、辣椒等各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萝卜娃娃和南瓜娃娃(在萝卜和南瓜上分别粘贴纽扣做眼睛、红色玻璃纸做嘴巴)

  3、长方形的盒子和圆形的盒子,各贴有长形和圆形的标记。

  4、两位老师同时参与游戏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一)新《纲要》提出: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根据小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蔬菜娃娃形象,引起幼儿的注重。引发幼儿融入到说蔬菜名称、熟悉蔬菜外形、给蔬菜分类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爱好,积极思考,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2、直观法: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轻易引起幼儿的爱好,集中幼儿的注重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爱好盎然。

  3、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成果。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另外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说出一种蔬菜名称和它做好朋友。第三个环节,把蔬菜宝贝送回家,我采取了尝试法,引导幼儿大胆表示。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爱好

  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的爱好:“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萝卜娃娃和南瓜娃娃,通过回答蔬菜宝贝的问题:“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引发幼儿的观察。托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肯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呈现,如长长的、圆圆的,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如教师以蔬菜宝贝的口吻,鼓励幼儿和它们一起念:萝卜娃娃,长又长,南瓜娃娃,圆溜溜。过渡到下一环节,此环节为目标1服务。

  (二)熟悉蔬菜。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多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介绍及幼儿指认说说它们的名称、外形,小朋友结合以往经验大胆表达。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是引导者,在轻松的活动氛围当中,幼儿摸摸、看看、说说。此环节是为目标1服务的。

  (三)蔬菜分类。

  小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熟悉很大的水平依靠于行动。“蔬菜分类”的游戏,就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本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强调营造一个愉快、欢喜、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有充分表示自我的机会。此环节是重点、难点的聚集之处,难点的解决主要是采取游戏操作法、尝试法。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蔬菜展开的,以充分展现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熟悉蔬菜的爱好。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并帮助胆小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游戏,去表示;也要保护敢说敢做的孩子的积极性,并给予肯定;还要注重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

【【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集合九篇

2.【实用】说课稿集合10篇

3.【实用】说课稿集合八篇

4.【实用】说课稿集合7篇

5.【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6.【实用】说课稿集合5篇

7.【实用】说课稿集合9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