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7 23:00: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北师大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上下》,它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及“方向与路线”做好铺垫。

  2、教材处理:我选取了P62和P63页这部分内容(课件)在这一课时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参加生日派对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难点是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

  2、观察发现

  3、游戏激趣

  4、指导实践

  5、引导反思

  三、说学法

  1、在活动中学

  2、活动中巩固

  3、活动中反馈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主题,探索新知

  课件先出示两只小动物,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用“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话。由于上下关系具有相对性,当出现三只小动物时,学生可能就不会准确描述它们的位置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接着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当小松鼠跟小兔比时,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当小松鼠跟小鸟比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这样就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对性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说,如果三只小动物比时,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反馈,我把小鸟与小松鼠位置调换,再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当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要清楚它是跟谁比,在说的时候应该具体说出它在谁的上面,或者它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先解决小鸟和小兔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解决小鸟、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派对的第二个节目“我能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就地取材,先根据我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好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并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第三个节目是开心做游戏:小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点脸谱的游戏,用一首儿歌:“点子点兵点到谁就是大兵”跟学生一起做,然后随机选择脸上的一个器官,让学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来说说刚才点中那个器官在脸上的位置。

  以上两个节目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维习惯。

  接下来第四个节目:送礼物,固新知

  我扮演小白兔先送上一只小船(放在最下面),然后,指名学生扮演小动物到教坛上拖动课件的小礼物,并要用“上下”说出礼物的位置关系。由于小礼物的摆法是多种多样,我不拘泥于课本的摆法,给出更多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理解,最后,为了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让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的练习。

  第五个节目是:开心寻宝,新知更牢

  我把解题的各个步骤设计成锦囊,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的思维方式解开谜团。

  首先第一锦囊;(课件出示)这样学生排除了1号盒;然后(课件出示)第二个锦囊:最终让学生找到宝物。

  设计意图:用寻宝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寻宝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知识

  (四)学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后一个节目是快乐分房,拓展提升;这一活动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都在早已准备好的“房子”上贴上动物的头像,在小组内先用“上下”练习说说动物的位置关系以及这样安排的理由,接着,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体验,完善认识

  学会总结与反思是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结束前,我设计这样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总结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明白要养成待人有礼热情好客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六、 评价方式

  最后让我说说本课的评价方式和板书设计,整节课我采用了师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师评上我设计一棵爱心圣诞树,在树上挂满礼物,因为众多的的礼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关系,我让表现好的的同学摘下指定礼物上面或下面的礼物,如我会对孩子们说:“请你摘下这个圣诞老人下面的一个礼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 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力求简洁明了,把知识的重点展示给学生。

  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会学、乐学,寓学习于活动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中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好。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舍、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拴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剪纸的作品,办一期剪纸展示会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活动内容、讲理念:

  植树去(7的分合)》选自于世界图书出版社做中学1下册。这节活动位于《多角度分类》之后,意在进一步丰富幼儿按特征分类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作为本节活动,旨在通过植树这一生活情境,探索7的分合,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涵盖多方面的知识。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本节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我对活动内容的理解,结合《指南》中对5—6岁幼儿数学认知活动的相关要求,我将本节活动目标定位为: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情感目标)

  2、探索7的组成,知道7有6种分法。(知识目标)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能力目标)

  其中活动的重点为探索7的组成,知道7有6种分法。活动的难点为

  三、说教法: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7的分合的正确认识,顺利达成活动目标,突出活动重点,克服活动难点,本节活动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创设了“熊大熊二参加植树活动,遇到了要将7棵树分别种在两块地里”的情境,借用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引领幼儿快乐参与活动。

  2、操作交流法:在活动中,为每组幼儿都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分一分,栽一栽,说一说的活动,形成了对7的组成的较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3、游戏教学法:活动中,通过种树游戏建立对7的分合的初步概念,紧接着通过“碰碰碰”的游戏形成对7的分合的正确认识,最后通过乘坐火车的游戏再巩固。

  四、说学法:

  在本节活动中,主要向幼儿渗透如下学法:

  1、观察记录法:通过幼儿对栽树游戏中两块中树的数量的观察,引导幼儿运用数字记录自己的发现。

  2、通过幼儿亲身的游戏实践,真实操作中掌握7的分合知识。

  3、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内、班级幼儿之间,以及师幼的合作交流,形成对7的分合的完整的概念。

  五、说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的导入:

  以幼儿喜欢的《熊出没》的主题曲导入,创设熊大熊二参加植树活动,遇到要将7棵树分别种在两块地里的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忙种树这一情境。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

  主要引导幼儿运用教师准备的材料,通过分一分,栽一栽,记一记,说一说的游戏操作活动,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形成对7的分合的认识和经验。

  (三)游戏活动的过程:

  通过幼儿与教师扮演的数字精灵7的碰碰对的游戏,巩固幼儿对7的分合的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四)游戏活动的拓展:

  1、通过去雪岭乘坐7号列车的乘车游戏,再次巩固幼儿对于7的分合的完整的经验。

  2、鼓励幼儿探索再添一棵树,8棵树该怎么分。

  3、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4-95页,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从表面上看这部分知识虽然简单,但一年级的学生能在统计的过程中,不重复、不遗漏是统计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整理,表面上是在整理几种图形,实质上是在整理几组数据,这一概念的转变对学生来的说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身边具体事例、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统计的初步概念。学好这部分内容,更为学生以后续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依据“新课标”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规律,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及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有趣、音乐(小列兵)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统计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学生对它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本课设计理念,力求体现学习是“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学法上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本课学习活动,从学生的感性出发,通过“乐”中学,“动”中思,“比”中悟,体验统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含义。教师创设了“统计参加鼓号队人数、统计获奖情况、统计早餐”三个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环境,使教法与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设置疑问、体验统计的产生

  教育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根据这一点我借用歌曲(小列兵)引入本节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教学,再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对乐器的认识选择那一种自己鼓掌喜欢的乐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新课标”的学科整合。引用“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喜欢那一种乐器的人最多”启发学生体验统计的产生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动手操作、引发争论、初步掌握统计的意义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要经过一个积累、沉淀和深化的过程。教材的重点,往往就是学生认识上的转折。就本节课而言,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于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第一层:收集数据:制作小组统计图。

  1、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在小组内贴上自己喜欢的乐器) 合作要求:(1)每人只能选择一种乐器 (2)贴好的小组请各组小朋友数-数各在多少个?

  小组统计表

  小号

  长笛

  小鼓

  口琴

  小提琴

  2、汇报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完整的描述。 (如;我们组有10个人,参加指挥捧的有2人,参加小号的有1人,参加大鼓的有2人,参加镲有4人,参加小鼓的有1人)这样一方面是有意识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述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确保统计的准确性。

  第二层:整理数据:制作全班统计图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1、认识统计图各小组长完成全班的统计图,通过表格的谁多?谁少?陈述表格好处引导学生小结:这样的图都叫统计图。 全班统计最喜欢的乐器

  小号

  长笛

  长笛

  口琴

  小提琴

  2、认识统计表全班互相交流数一数统计图中每种乐器各有多少的过程中寻找一种记录的方法引出“统计表”。、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完成统计表让他们介绍数数方法集体纠正,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并及时表扬。

  名 称

  小号

  长笛

  长笛

  口琴

  小提琴

  数量

  第三层:根据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品行教育。

  引导学生 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如:生1:__最多,__最少。生2:__比__多__个 生3:__比__少__个。并让学生互动解答根据计算结果的揭示板书课题“统计最多的乐器”通过你想对我们的辅导员说些什么,渗透尊敬师长的品行教育。

  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对统计意识理解经历一个逐步丰富的认知过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以上一步一步的铺垫,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将更深刻,更透彻,学生能将数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统计的应用将更得心应手。

  三、巩固提高-----应用体验、梳理知识

  活动1:欣赏比赛实录完成统计表

  通过播放CD我校鼓号队市区特等奖比赛实录,出示图表数一数近几年的获奖情况请学生完成统计表(学生上台扳演,集体订正)。这个教学活动不但学生能学以致用,还有意识让学了解我校鼓号队的发展历程及取了得的辉煌的成绩,发散思维让学看统计表情况说一句话。这一环节主要激发学生拿省级,国家级的长远目标,从而渗透爱国、爱校、学家的思想教育。

  活动2:统计最喜欢的早餐

  通过出示学生熟悉早餐图片(面条、面包、鸡蛋、牛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统计最喜欢的早餐、完成统计表,再让小组汇报统计情况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老师通过多媒体现场制作全班的统计图,再一次掀起学习的热潮,根据统计结果教育孩子平时注意饮食均蘅,使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舞台。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

  四、对照目标-----评价整理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对照学习前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说一说:学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这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后,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张你一家人的.“年龄统计图”吗?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始终贯穿于参加鼓号队为主线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认知的规律,让学生在自已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教师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体验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

  最后,为较好的突出本课的重难点,设计本课板书如下:

  统计最喜欢的乐器

  名 称

  小号

  长笛

  长笛

  口琴

  小提琴

  数量

  指挥棒最多 大鼓最少。

  指挥棒比大鼓多多少个 ?

  21-9=12(个)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在身患绝症后不向残酷的命运低头,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向我们展示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文章的脉络层次比较清晰:先是介绍了霍金的基本情况与取得的成就,接着写了命运对他十分残酷,而他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不断求索,研究宇宙的奥秘,最后写了他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回答的女记者的问题,展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教材一共给我们提供了四个习题,一是描红练习,二是抄写词语,理解词语,三是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而霍金是怎么认为,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四是说说哪些地方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读了全文,我领悟到霍金的成就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他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是面对残酷的命运,他不但没有抱怨还充满了感恩之心。而全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体会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学习这种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七个一类字与两个二类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到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二、 说教学思路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如下设想:

  一介绍霍金

  通过预习或教师讲述使学生对霍金有一个大概地了解,为阅读文章奠定情感基础。在介绍时可以重点介绍霍金在早年遇到的不幸与他取得的非凡成就。这样能使学生对霍金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那么认真地朗读课文也就水道渠成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以问题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霍金吗?导入课文的学习。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其次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课文中的第8自然段为一个过渡段,引导学生找到这个段落,并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使学生了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文章的主要内容便能了然于心了。

  三、 以读代讲,感受霍金的不幸遭遇

  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是学习语文的重点,因此这一段的教学我以朗读与感悟为主

  课后习题的第三题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将以女记者的这个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全文

  1、 设计问题:霍金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家,有一个女记者曾问过霍金这样一个问题: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可用投影出示)女记者口中的失去太多指什么呢?、

  2、 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找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的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一段的阅读。

  3、 特别关注像不幸,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彻底剥夺,彻底变形标志型形象这些词语,也能通过观察霍金的照片加深印象。

  4、 通过个别读,齐读,老师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想象他写字看书的艰难,为读好下文做铺垫。

  四、 认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4-7自然段)

  1、 创设情境:普通人遇到霍金这样的事会怎么样呢?而霍金却没有放弃,(引读第四自然段)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设计问题: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2、 学生默读课文4-7自然段

  通过默读课文找到这一部分的重点段落第4自然段,并用幻灯片出示这段内容。文中虽然但是,几个飞出,飞向,想象着,论证着,思考着这些词语都要经过反复朗读,同时也要关注霍金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体会到霍金虽然坐在轮椅上却想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远及他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体会到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知识英雄。

  五、感受霍金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1、设计问题:当女记者问出这个唐突而又尖锐的问题时,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你们想知道霍金是怎样回答她的吗?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很快找到这一段文字:(投影出示)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了这段话以后有什么感想,从而体会霍金面对不幸命运而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

  3、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霍金的人格力量。

  六: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 总结:我们的心灵也被震颤了,我想说,霍金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知识英雄,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

  2、 再次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并朗读第8自然段。

  3、 拓展延伸:提出要求: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身残志坚的人,你们了解他们吗?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课后可以找一些他们的传记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如果要为霍金颁奖,你能为他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颁奖词吗?

  2、课后可以读一读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的人物传记,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通过积累内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物理天才

  轮椅上的霍金 非凡的科学家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an en in un ǚ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an en in un ǚ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

  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

  (1)声母与an en in un ǚ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

  (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ǚ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三、教学难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制造》。

  一、说教材

  《中国制造》是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第三块的内容,从中国商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视角,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懂得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链上的重要一环,从而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国制造》这一活动主题是在本单元中“商品的故事”、“寻找商标的国籍”基础上从经济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二、说学生

  经济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国内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不深入,有的受到家长的观念影响也缺乏对我国经济的一种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对国内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了解不够,因此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但不够强烈。

  三、说设计理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认为设计时应体现出以下几点: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标指出“品德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中国制造》的学习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唤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更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明确自己身为中国的子民,将要为将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努力方向,增强民族责任感。

  2.自主参与,自我提高。课标提出“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我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导他们感受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调查了解,感受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用两种眼光看待“中国制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经济的民展和腾飞,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看待中国制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在教学设计中能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1.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查阅和收集“中国制造”的名牌商标,寻找相关故事,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调查和了解“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的销售情况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建立跨国公司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种民族自豪的情感体验,为课堂上交流体验作好感情积垫,便于在课上形成认知的共鸣。

  2. 课中引导: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填写调查表格、阅读小资料、现场采访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感受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同时能客观地看待中国制造,增强民族责任感。

  3. 课后延伸:

  为了避免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我会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后安排“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或创作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制造’产品模型,配上相关的商标和说明”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课堂体验认知转化为平时生活的一种责任行为。

  六、说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思考,我大体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块:

  (一) 趣闻导入,了解“中国制造”的意思

  (二) 调查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意义

  (三) 现场采访,为“中国制造”规划未来

  (四) 小组畅想,我将来的“中国制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趣闻导入,知道“中国制造”

  1.出示商品图片,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商品的共同点:MADE IN CHINA。

  2.出示放大英文语句,指名说说该英文句子的意思,并说说还从哪些地方看到过这句话。

  3.出示生活小趣闻,大概内容:表姐去日本务工,因想念家人,特从日本购买了许多小商品作为小礼物邮寄回国送给亲友,说是日本的东西真是又好又便宜。我欣然前往,发现多是手表、袜子、小玩具之类的小玩意儿,虽国内多见,但毕竟是日本货,感觉很新鲜。可谁知一细看商标,不是“MADE IN JAPAN”。同学们,你来猜猜这些产品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哎,真是中国人到外国去买中国货,你说有趣不有趣!

  (二)调查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之多,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大

  1.简单交流听生活小趣闻后的想法,初步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之多。

  2.小组活动,填写调查表格。

  (1)在国外买到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哪些?

  (2)“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3.全班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真得很多。

  4.出示短片:国外用的钻头,每五个中就有一个来自丹阳后巷的飞达集团。看短片后说说感受,为家乡的制造业而自豪。

  5.出示教材上的“小资料”: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产品利用率中所占的比例等数据。看数据后说感受,为中国的制造业而自豪。

  6.老师小结,情感升华:“MADE IN CHINA”这个标记已经出现在从玩具到家电,乃至大型机械等出口商品上面,“MADE IN CHINA”渐渐让全世界瞩目,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当你看到这句英文出现在我国制造的商品上时,你会怎样念?指名念,全班念。

  (三)现场采访,为“中国制造”出谋划策

  1.现场采访从美国归来的黄校长。黄校长和学生交流,大概内容:我在美国看到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很是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生产的服装、拖鞋、小家电遍布国外市场,好像把他们的市场征服了,但细细想来,“中国制造”都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人家买我们的产品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多好,而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便宜,不是人家不会生产,而是嫌利润太低,不愿生产。实际上,“中国制造”的增多只是代表中国生产力的提高。那同学们,你们来讨论讨论,对于我们“中国制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真正促进中国的强大,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

  2.小组讨论,出谋划策。

  3.全班交流,规划“中国制造”的未来

  4.小结:如果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那才是真正的骄傲呀!

  (四)小组畅想,我将来的“中国制造”

  1.学生是未来的生力军,作为小学生,现在可以做些什么?生交流。

  2.畅想一下:20年后,“中国制造”的哪些产品大受欢迎?小组交流。

  3.奇思妙想话“中国制造”,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或创作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制造’产品模型,配上相关的商标和说明。

  各位评委老师,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学生在听、看、说、议的过程中能对我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能因经济的腾飞而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增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的孩子,能为将来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的一种责任意识。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个人与集体》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课《小驳论两则》的第二则。

  第四册是整套教材“总-分-总”的最后一册“分”,侧重于议论文的教学。第四册相对集中地编排了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一、三单元。第三单元从议论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议论的主要方式和议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听说读写中初步学会运用。该单元的第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是立论,了解立论的特点、立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本文是驳论,要求在学习立论的基础上了解驳论的特点、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因本课处于小驳论的第二则,要求巩固驳论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并区别立论和驳论的差异。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错误,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二、回顾驳论的特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形式新颖的批驳方法。本则小驳论的作者别出心裁,借鉴数学公式,验算数学题的方式批驳错误观点。文章活泼多姿,用语幽默生动。因这种写法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故把它定为难点。

  二、学情学法: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接触过不少议论文,但大多学的是立论文,即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对驳论文还是初次接触,虽在前一则已学过驳论的概念,初步了解了驳论文的结构及简单的批驳方法,对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有所了解。但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课可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通过与第一则比较的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这样既可降低教学难度,也巩固了前一则学过的方法,又学会了本篇课文的批驳方法。最后通过与立论文的比较,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教学本课宜采用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驳论文“树靶--批驳--结论”的基本结构,复习驳论文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补充介绍驳论的另外两种方法--驳论据、驳论证。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另外,复习上篇的内容使学习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导,为本课的比较分析作了铺垫。

  2、分析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⑴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持这一论点的人有什么理由?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⑵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注意与上文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驳论据这个驳论方法,进一步掌握驳论文的结构,落实教学目标。

  3、讨论本文的批驳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三的第1和第3小题。第1小题,用什么方法批驳错误观点的?第3小题,本文批驳的形式很新颖,作者是借鉴什么方法写的?

  讨论时,让学生联系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借用数学中的等式求证的方法,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概念的本质更为明确,暗示出论据的荒谬性,讲解归谬法。检验“公式”时用了假设的三个典型事例,讲解例证法,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批驳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小结时,将本文与《驳“实惠”论》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驳论文的批驳方法有个全面的了解。

  4、总结课文。总结的内容分两个方面:⑴驳论文的结构和批驳方法;⑵与《反对自由主义》比较,明确立论与驳论的区别,完成课后练习四。

  课文总结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使整节课内容统一,结构完整。另外,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及方法,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5、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六。可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后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结构方法和批驳方法。

  布置的作业紧扣教学目标,巩固了课文的内容,深化了课文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论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论据: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为集体做了事(×)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民族危亡时……

  假定人民挣扎呻吟时……

  人民生命财产危险时……

  结论(13):人人为自己=害大家(√)

【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合集6篇

2.关于说课稿合集九篇

3.关于说课稿合集4篇

4.关于说课稿合集9篇

5.关于说课稿合集10篇

6.关于说课稿合集7篇

7.关于说课稿合集5篇

8.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