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1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议题、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部门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他年龄虽小,但少年老成,不苟言笑。
C.张成同志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坚持不懈的努力,_______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②_______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_______不可能勤奋地去探索和实践,_______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
B.只要 就 如果 就 也
C.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
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战不殆 没齿不忘 前途缈茫
B.责无旁代 一张一弛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如嚼腊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真谛 孝悌 有的放矢
B.包庇 媲美 刚愎自用
C.后裔 臆断 自怨自艾
D.对峙 吞噬 舐犊情深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痕迹的研究目前正在逐渐形成一门科学。在痕迹的应用上,用来侦破案件大概是最常见的事。一个罪犯无意间在茶杯上留下指纹,他很快就成为了瓮中之鳖。间谍用显影药水书写密信,不管隐蔽多巧妙,一经特别显影就“真相大白”。最近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侦破新技术——头发分析,可测出一百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克的微量元素,头发中的十种元素,铝、钠、铁、氯……尽管微乎其微,仍会留下“影子”,这对于鉴别罪犯无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人类巧妙地利用痕迹的例子有不少。例如我们祖先留下的劳动工具,出土的石斧、石刀,其中有磨损的印迹,虽然岁月使之模糊,但通过某些“蛛丝马迹”,还可以给我们补充有关原始人的种种知识——他们双手和手指的结构特点、操作方法和技能。
一块薄薄的石头,上面带有许多清晰的花纹,仔细一瞧,酷似张开两翼的小蝙蝠,翩翩欲飞,这就是“蝙蝠石”,学名叫“三叶虫”。通过这个“痕迹”,人们就很容易断定地层的形成年代,三叶虫也就成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标志了。
月球表面平均每小时每平方公里受到三块拳头大的陨石冲击,每一次冲击都会留下痕迹——环形山。对于这一痕迹的统计和研究,可以判断出月球表面各部分的大约年龄。
物理学是利用痕迹的广阔天地,正是痕迹第一次为人类打开感官无法涉及的世界。威尔逊创造观测微观粒子痕迹的“云室”,是科学史上最惊人最奇特的“武器”。它的原理是让带电粒子经过气体饱和的云室,形成“雾痕”,从而使人们得以利用普通气体就能看见或拍摄接近光速运动的粒子,再根据其行径的长短、浓淡、弯曲等分析出粒子的种类、质量、能量。感谢威尔逊先生,他把人类利用痕迹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7.下面的说法不属于“痕迹的应用”的一项是()
A.利用茶杯上留下的指纹来侦破案件
B.间谍用显影药水书写密信
C.分析头发中的微量元素
D.通过“三叶虫”断定地层的形成年代
8.文中的“蛛丝马迹”所指的一项是()
A.与磨损印迹有联系的历史资料
B.磨损印迹中所包含的线索、迹象
C.分析磨损印迹的手段
D.对磨损印迹分析的结果
9.下面关于痕迹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痕迹学是刑侦破案最常用的手段
B.痕迹学在考古发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C.科学家可以利用痕迹学判断三叶虫的寿命
D.人们对痕迹学应用的未来方向在物理学领域
10.依据全文,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痕迹学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B.前人对痕迹的研究已取得辉煌的成就
C.目前,我们研究痕迹的手段还很落后
D.现在,痕迹学的应用已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
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从未免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蝾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快活热闹。
“我在开花!”她们在笑。
“我在开花!”她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开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零落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落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到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了生命的佳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成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1.文章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分)
答: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手法。
其好处是:
12.根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不幸”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生命的长河“无止境”是什么意思?(4分)
答:
13.如果全文分为四个层次,该如何划分?(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7分)
答:
四、(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行,回车结圜阵,弓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在山中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馀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净。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胡以为前所与豫物显露,不如持金。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豫从之,胡因跪曰:“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1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文字。(4分)
答:
16.田豫为南阳太守时,是怎样解决当地的盗匪问题的?(6分)
答:
17.田豫是如何对待鲜卑来使的?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6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8~19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8.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大雪的?(4分)
答:
19.诗的最后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
五、作文(60分)
20.“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
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经历,以“时尚”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或者________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3.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4. 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3分)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5. 下面文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项)
A.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 领:领导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进学解》韩愈) 捐:舍弃
C.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教战守策》苏轼) 微:衰弱
D.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韩愈) 轻:宽容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吾衍传
宋濂
吾衍,字子行,杭州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候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则止之,通姓名,使其登乃登,廉访吏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使节!”琰素重衍,笑而去。生徒从衍游者,常十数百人,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濡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搂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为逮女母。母死,复逮母后夫。夫来主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识之,叱曰:“是不知情,何摄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以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
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发濡酒中为戏 濡:浸渍
B.夫来主衍家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摄也 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 尚:推祟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通姓名,使其登乃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而去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官为逮女母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卫天隐以六壬筮之 以乱易整,不武
8.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⑴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滕王高阁临江渚,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王勃)
⑵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⑶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___。(《燕歌行》高适)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⑸___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⑹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欧阳修)
⑺___________________,俯冯夷之幽宫。(《后赤壁赋》苏轼)
⑻___________________,绿柳才黄半未匀(《城东早春》杨巨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 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6.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有一个人买了一栋带有花园的房子。一搬进去,他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将杂草、杂树一律清除干净,改种上自己新买的花卉。有一天,原来的房主来做客,进门大吃一惊,问道:“那些牡丹哪里去了?”这个人这才知道,他居然把名贵的牡丹当杂草给清除了。后来,这个人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花园更为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一树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植物,夏天却鲜花怒放;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叶灿烂……一年过去了,他才完全认清了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09-25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6-16
高二语文工作计划01-09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01-28
高二语文工作总结05-23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05-16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02-23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02-0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