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15 12:55: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教学设计

《摆》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直尺、线若干、钢球、塑料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认识摆。

  1、 (课件出示摆钟的图片)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谈话: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

  2、 学生回答

  3、 (课件出示动态摆的装置)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讲述: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钟表,因为在我的肚子里有一个来回摆动的装置,叫做摆。所以大家又叫我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摆。(板书课题:摆)

  4、 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认识摆:(教师拿出一个用线系着钢球的摆,边演示边说)成的,底下挂的钢球叫做“摆锤”,摆锤可重可轻,可用垫圈、螺帽来做。上面挂的线叫做“摆线”,摆线可长可短。若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这个角度叫做“摆角”,摆角可大可小。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出示:动态小女孩荡秋千的图片)谈话:你们玩过荡秋千吗?你有办法让这位小朋友荡得更快些吗?

  2.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及时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

  大致有以下几种假设:

  (1).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2).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系

  (3).摆的快慢可能与摆角的大小有关系

  4、谈话: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怎么做实验呢?大家先来设计一下实验。

  5、学生设计实验

  6、评价指导设计方案

  师:我们先看第一小组的设计方案,有请一位同学说出你们组的设计意图

  生:学生回答

  师:很好,你们组的同学思维敏捷,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你们的设计很快就会引起一场战争。

  生:学生话剧表演

  师:有智慧的人是不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我说一个方案你们感觉如何?

  师:我就用第一个假设举例: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吗 ?

  摆锤、摆角你俩保持不变,先让摆线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摆线你变吧,你一会变长,一会变短,我们记录15秒内摆的次数,用数据来说话。

  7、学生分组实验并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方案如何,我们开始实验,全班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摆线长,另一个小组的摆线短。)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1号负责摆线,2号负责摆角,3号负责摆锤,4号负责计数,小组要注意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实验中要轻声交流。

  (2)、在按下秒表的同时要放摆锤,放摆锤时,不能给他任何外力。

  (3) 老师计时15秒,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数准自己的摆摆动的次数。

《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真正摆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统一使用秒表计时(教师)(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3个钩码、一长一短两个铁管,分别在中间及一端用等长的摆线悬挂、一组不同的摆(演示导入用)等硬纸板20cm、30cm各一个以磁铁当作摆锤,(延伸演示用)。 为可能的生成而准备:圆柱形塑料盒子内可装两个钩码,盖上带挂钩或铁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几个单摆使他们逐个摆动起来,问:摆的快慢一样吗?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讨论: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4.集体汇报。

  5.小结: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

  6.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注意:钩码的挂法,要按老师的演示去做】

  7.学生分工负责计时、计数、记录。

  8.集体汇报。

  9.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过渡: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们能否回答如下问题: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2.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摆角顶点(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回顾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把钩码这样挂吗?教师演示:钩码垂直挂接。

  说说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组合成一个摆,并演示它的摆动,问你怎样使它摆动加快?下节课,需要准备20、30cm的两片硬纸片、大头钉、两块磁石,我们将要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运用本课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摆的研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动幅度大小对摆动快慢影响不大轻摆锤 摆动的快慢没有改变长,摆动慢;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的长度 = 摆绳的长度,

《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2、进一步熟练flash中的绘画功能

  3、使学生了解图层、帧、关键帧、普通帧和空白关键帧等常用概念

  4、熟悉制作逐帧动画的思路,并学会制作摇摆的企鹅

  5、学会熟练使用“任意变形工具”中的旋转与调整大小的功能

  6、学会插入新的场景

  7、学会测试场景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和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文明操作电脑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学重点:制作逐帧动画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资源:

  1、电子教学软件

  2、计算机及网络

  3、教学课件——自制的flash课件、屏幕录制文件——企鹅摇摆(逐帧动画)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教学软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二、欣赏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三、导入课题——逐帧动画的制作

  1、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并思考要让企鹅摇摆一周最少需要几个画面。

  (两个画面,一个左侧,一个右侧)

  在flash动画制作中时间轴上的每个帧就是用来放每一时刻的图形画面的。

  2、返回到场景中并插入一个新场景,在新场景中制作企鹅摇摆

  a让学生观察第一个帧和其它帧有什么不同(圆圈——空白关键帧)

  b选中第一帧将企鹅元件拖入到场景中,让学生观察第一个帧有什么变化。(圆点——关键帧)

  c现在只有一个画面,如何在再增加一个画面呢?这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命令——插入关键帧

  在第二帧上右击,插入关键帧。现在两个画面都一样企鹅能动起来吗?

  d用“任意变形工具”将两个关键帧上的图形进行旋转。然后用“测试场景”命令看一下效果。

  e动画播放时1秒中默认可以播放12帧的画面,我制作的企鹅摇摆只用了2帧,也就是说1秒中企鹅就摇摆6次,同学们说可能吗?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思考)

  解决思路:让两个画面持续一段时间。怎样让画面持续呢?这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讲的第二个命令——插入帧

  调整企鹅摇摆的速度:在第一个关键帧上插入帧,重复几次,然后将第二个关键帧也插入几帧。

  (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关键帧与普通帧的区别)

  关键帧中是主要的画面。普通帧是前一个图形画面的持续。

  注意:我们在制作时可以直接考虑到企鹅的摇摆速度,并在相应的帧上直接插入关键帧。第二个关键帧的帧数必须和第一个关键帧的帧数要一致。否则动画不美观。

  我们刚才在场景中制作了一个企鹅的摇摆,但是如果我们要在整个舞台中放入无数个摇摆的企鹅,用刚才这种方法就比较难实现了,下面我们再一次借助于元件来完成。元件不光是可以绘制图形,它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类型的动画。

  3、插入一个企鹅动的元件,在这个元件中制作逐帧动画。

  a将企鹅元件拖入到元件的编辑区

  b我们想让企鹅1秒中摇摆一周,那么第二个画面应该放在第几帧?(学生思考)

  c在第7帧上插入关键帧

  d在12帧上插入帧

  e观看动画效果

  在元件中想看一下动画的效果必须用“播放”命令。 (选择循环播放)

  f返回到场景中将企鹅动元件拖入到舞台中(多拖入几个)

  g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企鹅的大小,使企鹅千姿百态。

  三、布置学生操作内容

  1、新建一个元件——企鹅动。

  2、在这个元件中用逐帧动画制作企鹅的摇摆

  3、完成的同学思考如何让鸽子的翅膀动起来,可以试着制作一下

  4、参考课件——“在元件中制作企鹅摇摆”。课件的存放位置在每台电脑的“E:五年级”文件夹中

  四、学生练习——制作逐帧动画

  五、老师巡视辅导

  六、小结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七、展示学生部分作品

  八、总结逐帧动画的制作思路及它应用

  制作鸽子翅膀动思路

  九、学生巩固练习

  十、布置课外作业

  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可以将你们创作的动画形象加上一些分解动作,让它动起来。

  家中没有电脑的同学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你们创作的动画形象的动作在电脑制作一下。

  十一、结束课堂教学,让学生将键盘与椅子放回原处,并检查周围的卫生情况及时清除。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机房

《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

  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难点:相同时间间隔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大摆钟,数据汇总表,课件

  小组:螺帽一个,摆绳一根,铁架台一个,记录单,秒表

  一、引入

  1、故事导入:老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16世纪的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叫伽利略,在他17岁也就是1583年,有一次他在教堂里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天花板上挂着一盏吊灯,在微风的吹拂下,吊灯左右摇晃,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伽利略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实验,有了惊人的发现。你们想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回到1583年,跟着伽利略一起去研究这个现象。

  2、展示一个摆,并介绍摆的结构:摆锤,摆绳,摆角,与当时的现象对应,并引出摆的概念。

  3、演示摆的运动,让学生上台示范,并进行点评。

  二、观察我们的摆

  1、制作一个摆:发放相关材料,强调一些注意点。

  2、仔细观察摆的摆动,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摆的幅度越来越小,方向有所偏离,摆动次数减慢等)

  3、什么叫摆动一次?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摆动次数减慢了?

  (预设:分别测量0—10秒之间、10—20秒、20—30秒、30—40秒摆摆动的次数)。

  4、学生实验

  我们小组的单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第 组)

  预测: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 。(变快、变慢、不变)

  摆动次数

  0~10秒    次

  10~20秒    次

  20~30秒    次

  30~40秒    次

  我们小组的发现:

  5、学生交流汇报: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变—摆的等时性。

  三、观察摆钟

  1、人们根据摆的等时性制造了摆钟,观察摆钟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

  2、比较摆钟相对于其它计时工具的优越性。

  3、比较摆钟的摆动次数和我们自己做的摆的摆动次数,继而进行课外的延伸—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老师也来做一个摆,把线的一端系在螺帽上,另一端系在铁架台上,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摆,这个摆每分钟也会摆动60次吗?我们来测一下,测得时候要注意,摆线自然拉直,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千万不能推一把;摆的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我请一个同学来帮忙计时,其余同学自己在心里默数。我们发现这个摆一分钟摆了( )次,说明不是每一个摆都是一秒钟摆一次的。

  (这一步需要吗?因为通过后面的实验也是能够得出不是每一个摆都是一秒钟摆动一次的,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摆在摆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但通过这一次我觉得和上一个环节过渡的更加合理一点。)

  2、同学们,为了准确,我们再测一次,这次在数的过程中要求仔细观察一下摆在摆动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预设: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了,摆的方向偏了,摆的速度越来越慢或快了。)

  同学们发现的真不少,是不是在摆动过程中,摆真得摆得越来越慢了呢?你有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我觉得这里让学生说方法有点难的,该如何引导,需不需要让学生进行讨论)

  3、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分别测量0——10秒之间、10——20秒、20——30秒、30——40秒摆摆动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以吗?

  (中间不间断的测量数数对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是否可以在自由摆动的过程中自由选择,只要求是10秒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似乎可以降低操作上的难度。但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摆时间长了会停下来,该如何处理?)

  4、实验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课件温馨提示:1、这个实验的时间把握很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2、如何记时和分工比较好?组内讨论好之后来领器材。

  3、实验完成之后把数据拿上来汇总。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同时在投影仪下的记录单上填写。

《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多次观测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和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深入理解摆的等时性。

  3.理解重复多次实验的意义,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理解摆的等时性。

  2.难点:相同时间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秒表、铁架台、棉线、螺帽、记录单各一份

  2.其他材料:摆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呢?(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

  3.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摆钟。(揭示课题:摆钟)

  二、认识摆钟

  1.介绍摆钟的组成。

  2.初步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补充课题:机械摆钟)

  三、观察钟摆

  1.集体测量,摆钟的钟摆一分钟摆动几次?

  2.重复测量,分析实验数据。

  3.小结: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四、“我们的摆”探究活动

  1.活动一:“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次数

  (1)出示一个摆,问: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相同呢?

  (2)了解注意事项:摆绳一定要拉直;自由摆动不能推;摆动角度不能大;往返一次算一次;出现问题重新做。

  (3)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猜想: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

  (4)交流反馈:通过观测,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活动二:同一个摆不同时段摆动次数的观察

  (1)过渡:同一个摆,多次摆动,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那么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时,相同时间摆动次数会不会变?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同一个摆不同时段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猜想: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 (会变或不变)。

  (3)汇报交流,小结: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叫单摆的等时性。

  五、机动拓展

  1.阅读书上68-69页《教堂里的“摆”》。

  2.关于摆,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单摆:等时性

《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控制摆长,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或任意次)的单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活动过程,经历对摆长不断调整直至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为能测量到一个精确的实验结果而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

  不断调整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教学准备:每组铁架台、夹子、钩码、尺子、计时器、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摆。)这是一个简单的摆。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线长短。)

  2、摆线长短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摆线长的摆的慢(摆动的次数少)、摆线短的摆的快(摆动的次数多)。教师板书。

  二、摆长影响摆动次数实验

  1、出示30厘米和15厘米的摆。猜测:根据这种关系大家猜测一下摆长分别为15厘米和30厘米时摆每分钟能摆几次?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这数据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猜的准不准或和实际相差多少,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

  2、你认为实验时我们要用到哪些材料?学生提到30厘米、15厘米的摆。师问:摆怎么做?A、提示“量”、“挂”的方法。怎么量?(请一生与老师合作演示。)尺子“0”刻度线对准摆绳开端,往上量准需要的长度用水笔作记号。怎么挂?挂的时候夹子边缘对准记号点,多余的部分在杆上绕一圈。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提到秒表。师问:计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B、温馨提示:a) “量”、“挂”要尽量准确(难度最大,不准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b) 计时一分钟 c) 及时记录 d) 重复几次 e)

  注意:计时与放摆要同时开始,数数与计时要同时结束

  3、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建议大家把摆长30厘米的和15厘米的同时进行实验。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及时指导(建议5分钟内得出数据)

  探究活动一: 我们的摆一分钟摆几次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30厘米










大约( )次







摆绳长15厘米










大约( )次







  4、汇报A、各组汇报:摆绳长30厘米和15厘米时各摆几次。(师板书。)B、综合分析:总结次数,分析误差原因。(可能量的时候有误差,可能测得时候有误差。)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测量要仔细,尽量减少误差)

  5、小结:根据各组实验数据你觉得摆线的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摆的快了,摆动次数增加了。) 反过来呢?摆线的加长会引起摆动次数的减少。

  三、做个“钟摆”

  1、摆长30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50次,摆长15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70次,根据这两组数据,(投影出示问题讨论。)要求以最快速度制作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该怎样调整?第一次调整的长度该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你们组准备怎样调整?你是怎样想的?(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如果按第一次调整的长度测出每分钟并不是60次,怎么办?(还要继续不断的调整。)如果调整后测出是59次或61次,比较接近60次了怎么办?(调整的范围要小一点。)

  4、学生实验,过程纪录 探究活动二 : 我们制作“钟摆”的过程记录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我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结论是:当摆线长___厘米时,我的钟摆每分钟摆60次。

  5、实验汇报:方法与结论汇报。

  6、小结:通过调整钟摆的摆长,我们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

  四、生活运用生活中,摆钟有时走快了有时走慢了,你觉得该怎么办啊?(调整摆线的长度。)

《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 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 3 3=1 2 3=2 1 3=3 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圆片个数 摆出的数 数的个数

  1 1、10 2

  2 2、11、20 3

  3 3、12、21、30 4

  4 4、13、22、31、40 5

  5 5、14、23、32、41、50 6

  6 6、15、24、33、42、51、60 7

  7 7、16、25、34、43、52、61、70 8

  8 8、17、26、35、44、53、62、71、80 9

  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

《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1页“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奇妙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个位和十位上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规律直接写出7、8、9颗棋子所表示的数,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讲故事《神奇的1》。

  2.引入:把1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用棋子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摆一摆 想一想

  二、初次探索,感悟有序

  1.请一位同学上台拿3颗棋子摆一个数。

  2.同桌2人合作,用3颗棋子摆数,一人摆一人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对比几种摆法,体会“有序”的好处。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自选“1颗”、“2颗”、“4颗”、“5颗”棋子中的一种,用自己认为最有序的方法去摆,把摆出的数有顺序的记录在纸上。

  2.全班汇报交流。

  3.检验用6颗棋子摆的数是否正确:6、24、15、34、33、42、51、60。

  4.同桌讨论,寻找规律。

  小结:无论怎样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棋子的个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棋子数多1。

  5.猜想并验证用7颗、8颗、9颗棋子摆数。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猜年龄:老师和小朋友的年龄都可以用8颗棋子摆出来,猜猜老师和小朋友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五、用百数表,体验规律

  师:其实,刚才用棋子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的规律,在百数表中就有体现。你能找找2颗棋子摆的数在哪里吗?1颗?3颗?8颗?

  六、拓展延伸,辩证思维

  1.猜一猜:10颗棋子可能摆出多少个数?说一说怎么摆出最小的数?

  2.小结:并不是珠子越多,组成的数就越。规律有时是一段的,并不适用于全部。

  七、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学生谈收获。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将会有更神奇的发现。

  2.作业:用11——18颗棋子摆一摆,看看有什么规律。

  八、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十位

  个位

  从小到大 3,12,21,30

  从大到小 30,21,12,3

  3,30,12,21

【《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2.举你的右手摆一摆中班教案

3.《素描》教学设计

4.《买菜》教学设计

5.《种子》教学设计

6.翠鸟教学设计

7.养花教学设计

8.《枣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