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一、重点段落赏析
《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来准确表达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态度的。
在这篇寓言故事中,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刻画了寓言故事中的形象。铁罐是狂傲、无理的,藐视陶罐的,而陶罐是谦虚、克制的。
作者在表现两个形象特征的时候,用了情感色彩非常鲜明的对比词语来写铁罐和陶罐对话时各自的神情语气。老师都会注意到陶罐的“谦虚”“争辩”;铁罐的“骄傲”“傲慢”“轻蔑”。我认为,单从这些词语本身,很难透彻地去理解事物形象。所以作者用对话的方式具体表现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形象个性。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怎么叫奚落?奚落就是专门说人家的短处,取笑对方。“你敢吗?”不是铁罐不知道对方敢不敢,而是明知对方不敢而故意发问,其实是在揭短啊。这就是奚落。而且,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加上一个“子”跟“陶罐”,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而陶罐呢?“不敢,铁罐兄弟。”什么叫谦虚?实事求是,承认自己有短处。但是,并不失人格魅力──“铁罐兄弟”它将对方称之为兄弟,不为你的人格低下而发怒、气氛,这是一个怎样宽宏大度啊!铁罐“更加轻蔑”,“我就知道”跟“我知道”,语气是不一样的。“就知道”,是原本的,而不是刚知道的,“就知道”将原本轻蔑的语气加重了。所以作者说“更加轻蔑”,在这里,作者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句子,表现铁罐的人格特点──不单单是瞧不起、揭短了,他开始羞辱对方。
陶罐在这时候还是不亢不卑地“争辩”。为什么要争辩?陶罐想告诉对方:承认短处,不是懦弱。我也有自己的长处。他本来要告诉铁罐道理的。但是。铁罐听了陶罐的争辩,竟然“愤怒”了,因为什么愤怒,因为陶罐想说他自己也有长处,铁罐不能容忍陶罐有一点长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嘲讽、羞辱辩解,这是何等霸道啊!在这里,铁罐的傲慢、无理在升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消失掉。”看不起对方到什么程度?盼着你赶快消失──连在一起相处都不愿意。陶罐则继续克制“何必这样说呢?”面对对方的羞辱,陶罐仍然大度,“何必”在这里充分的传递出了这样的意思。
铁罐的傲慢则继续升级:“和你在一起都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这里,铁罐不再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而改成了“你算什么东西!”“算”这个词用得好啊,你的身份地位跟“我”并不平等,怎么能跟你相处呢?而且不再是“盼望”对方消失,改为:“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简直就是欺负人,在用自己的长处对比别人短处的时候,横行霸道到了极致!
而陶罐呢,知道这样的人不可理喻,干脆不再理会。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表现了人物的特征的。其中,对于铁罐的刻画,尤其是通过用词的变化,来使其性格特征更加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未必引导学生去体会“对比”的方式,但是教学中,要结合形象的对比,来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不同事物所选用的不同词语,进行对比分析;不要讲述词语感情色彩的知识,但应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在情感上的鲜明对比。
二、教学目标
1.字词。认识10个生字,要求会写14个字。练习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争辩、恼怒、羞耻、轻蔑、和睦相处、朴素、陶、流逝、宫殿、掘等字词的意思,读懂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学习,读懂这些词语表达出来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练习抓住重点复述课文,能够比较详细地复述课文中两个人争吵的部分,简要复述结果部分。
3.通过读课文体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做人应该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友好相处”的道理。
4.首先,体会对比的写法,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其次,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导入:我们家乡有句俗语“没有勺子不碰锅的”,意思是人们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就吵起来没完没了,应该和睦相处。但是,在国王家的厨房里,两个罐子却无缘无故地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大声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生子的`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一)自学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并结合课后要求,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对要求会认的字的认读情况。前后桌交流哪些字音比较难读难记。
3.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难读难记的字音做记录。
4.指导学生分组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朴素的意思,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再读词语的同时,顺便引导其理解争辩、恼怒、羞耻几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
5.读课文,随着将课文读的通顺,顺便读懂陶、宫殿、流逝、掘的意思。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指导要点:把争吵的过程讲清楚,把故事的结果和陶罐的表现讲清楚。
(三)交流读故事的感受
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陶罐和铁罐分别有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欺负人、蛮横、瞧不起人。
陶罐:谦虚、温和、忍让、期待和睦相处。
2.体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四)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抓住作者对两个角色对比鲜明的行为、语言描写,体会对比的写法,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读后,要求学生勾画出写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在突出表现了铁罐态度的词语下面画线。
2.学生交流文中具体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行为。
3.提示学生再次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陶罐的谦虚、忍让、希望和睦相处的特点的,边读边勾画出具体表现陶罐特点的词语。
4.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作者笔下,故事中铁罐和陶罐的态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体会:
(1)铁罐:奚落。
(一)自学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并结合课后要求,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对要求会认的字的认读情况。前后桌交流哪些字音比较难读难记。
3.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难读难记的字音做记录。
4.指导学生分组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朴素的意思,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再读词语的同时,顺便引导其理解争辩、恼怒、羞耻几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5.读课文,随着将课文读的通顺,顺便读懂陶、宫殿、流逝、掘的意思。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指导要点:把争吵的过程讲清楚,把故事的结果和陶罐的表现讲清楚。
(三)交流读故事的感受
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陶罐和铁罐分别有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欺负人、蛮横、瞧不起人。
陶罐:谦虚、温和、忍让、期待和睦相处。
2.体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四)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抓住作者对两个角色对比鲜明的行为、语言描写,体会对比的写法,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读后,要求学生勾画出写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在突出表现了铁罐态度的词语下面画线。
2.学生交流文中具体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行为。
3.提示学生再次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陶罐的谦虚、忍让、希望和睦相处的特点的,边读边勾画出具体表现陶罐特点的词语。
4.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作者笔下,故事中铁罐和陶罐的态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体会:
(1)铁罐:奚落。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引导思考句子的意思,抓住“敢”“子”来体会铁罐的轻蔑不尊敬。(奚落就是专门说人家的短处,取笑对方。“你敢吗?”不是铁罐不知道对方敢不敢,而是明知对方不敢而故意发问,其实是在揭短啊。这就是奚落。而且,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加上一个“子”跟“陶罐”,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在表达着对对方的极度瞧不起、不尊敬对方啊。这是对铁罐人格的入骨刻画。)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引导学生抓住“不管、兄弟”来体会谦虚、和气的特征。(什么叫谦虚?实事求是,承认自己有短处。但是,并不失人格魅力──“铁罐兄弟。”他将对方称之为兄弟,不为你的人格低下而发怒、气氛,这是一个怎样宽宏大度啊!)
(2)铁罐:轻蔑。
“我就知道”跟“我知道”,体会两句话语气是不一样的。(“就知道”是原本的,而不是刚知道的,“就知道”将原本轻蔑的语气加重了。所以作者说“更加轻蔑”,在这里,作者用了“懦弱的东西!”这样的句子,表现铁罐的人格特点──不单单是瞧不起、揭短了,他开始羞辱对方。)陶罐在这时候还是不亢不卑,为什么要争辩?陶罐想告诉对方:承认短处,不是懦弱。我也有自己的长处。
(3)铁罐:恼怒。
抓住铁罐听了陶罐的争辩,竟然“愤怒”了,引导学生体会:因为什么愤怒,陶罐想说他自己也有长处,铁罐竟然不能容忍陶罐有一点长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嘲讽、羞辱辩解,这是何等霸道啊!在这里,铁罐的傲慢、无理在升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消失掉。”看不起对方到什么程度?盼着你赶快消失──连在一起相处都不愿意。陶罐:则继续克制。“何必这样说呢?”面对对方的羞辱,陶罐仍然大度,“何必”在这里充分的传递出了这样的意思。
(4)铁罐的傲慢则继续升级。
抓住“和你在一起都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引导学生体会:这里,铁罐不再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而改成了“你算什么东西!”“算”这个词用得好啊,你的身份地位跟我并不平等,怎么能跟你相处呢?而且,不再是“盼望”对方消失,而改为:“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简直就是欺负人,在用自己的长处对比别人短处的时候,横行霸道到了极致!陶罐知道这样的人不可理喻,干脆不再理会。
随着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
(五)深入体会文本主旨
文章的结尾令人可笑,同时也是令人惋惜的。谈一谈,最后的结局可笑在哪里?令人惋惜在哪里?给人启示在哪里?
(六)总结写法
人物的一个特点,通过写他与其他人互动、对话过程中的态度变化,就能够写得非常具体。就本课而言,就是写他变化着的神态、语气和话语内容。
(七)小练笔
观察一段人物对话,将人物对话内容和对话时神态语气的变化观察细致,说一说,再写下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相提并论”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导入
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的时候,读chéng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
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
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
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
2、读1~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态度的词语。表示表情和态度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赶快度1~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交流(板书)傲慢、轻蔑、恼怒
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
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谦虚、争辩、理会)
9、陶罐争辩什么?他懦弱吗?
10、读出谦虚但并不懦弱、坚定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只要根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一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讽刺别人)相提并论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
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板书:盛气凌人、傲慢无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谦虚有礼、坚定、有志气、据理力争)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变化
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变化?读第10段。
2、覆灭是什么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
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
1、一只骄傲的、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谦虚有礼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17段。
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现,仍然光洁、美观、朴素,很有价值,被当成了宝贝;铁罐却不见了。
3、铁罐哪里去了?(生锈腐烂了)
4、上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对话的秘诀,怎样才能读好对话?
5、马上边读边找到神态的词语(惊讶、兴奋、高兴)
6、表演
7、读好对话。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五、作业
1、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耐心、语重心长、亲切……)
3、看图,编写童话。
4、基础练习。
【板书】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争辩、理会
铁罐: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恼怒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
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
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
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
一、故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的御厨,相当派头!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不过,看完后要马上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你们看!(屏幕出示国王御厨图片)
生:哇!好美!好豪华!
师:再看!(屏幕出示御厨房里的精美瓷盘)看到什么了?
生:很多美丽的盘子。
师:(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位是?
生:陶罐!
师:这一天,国王的御厨里又来了一位?(屏幕出示铁罐图片)?
生:铁罐!
师:自从这个铁罐来了,故事便发生了。让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吧!不过,读故事前,请大家先看这道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
师:(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师手指题,谁来读一读?
生读题。
师:请大家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师:大家看黑板,这是你们刚才找到的词语,大家一起把它们读一读吧!
生读词语,师纠正“恼怒”读音,师范读,生跟读。
师:(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看这三个词语,“傲慢”读,生接读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谈一谈你找到的例子?
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铁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陶罐很容易碎,是很低*的东西,甚至不把它当东西看。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是一种羞耻。这里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你从“羞耻”这个词语感受到铁罐把陶罐当成很卑微的东西,铁罐的确傲慢!
生:我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看出铁罐很傲慢,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这是很不礼貌的。
师:很好,你还能从称呼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生:“你敢碰我吗?”我从“敢”字,感受到铁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是最坚硬的,陶罐肯定不敢来碰它,还要向人家发起挑战。
师:你能抓住文中的字眼来感受,很棒!
生:铁罐还说陶罐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
师:什么是“相提并论”?
生:两样东西根本不能相比较。铁罐说陶罐很容易破,根本不能和他相比较。
师:是啊!一个“相提并论”也看出了铁罐的傲慢。
生:铁罐嘲笑陶罐很懦弱,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还嘲笑别人懦弱。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生读。
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神态、语气不同。
师:意思有没有不同?
生:轻蔑意思是瞧不起人。
师:你做个轻蔑的样子给我看看。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
师: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好一副轻蔑样。“恼怒”呢?
生:“恼怒”就是非常生气。
三、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韵味。
(屏幕出示三句话: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这样看来,铁罐在说这三句话时,一定有不同的神态、动作,请你们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读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来找一找!(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是傲慢的铁罐?
生读这一句。
师:你的语气能再傲慢点吗?
生再读。
师:嗯!你的语气傲慢了,我还想从你的神态中感受到傲慢,可以吗?
生带着傲慢的神态又读一次。
师:真聪明,一点就会。现在我不仅想从语言、神态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我还想从铁罐的动作中看到傲慢!谁还想当这个傲慢的铁罐?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铁罐在哪里?
生带着轻蔑的语气读。
师:刚才说了,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瞧不起人。
师:做个瞧不起的样子。
生用眼神表示。
师:就是这个味道,再读。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读。
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带着恼怒的语气读。
师:你可真是盛气凌人啊!谁还想当这个恼怒的铁罐?
生读。
师:这真是一个不可一世的铁罐!
师:(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生:我填“大发雷霆”。
师:好,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铁罐大发雷霆了!
生:我填“怒不可遏”。
师:好,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好一个怒不可遏的铁罐!
生:我填“怒气冲冲”
师:把怒气冲冲的.铁罐表现出来。
生读。
师:我看到你浑身仿佛要冒火啦。
四、交流,感受陶罐的傲慢。
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大家一起读,纠正读音。我们来看看辞海中的解释。谁读?
生读解释。
师: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生:不能(齐)
师: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生:他是很容易破,可是铁罐也有缺点,铁罐放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没了。而陶罐放在土里无论多久都不会坏。他不懦弱。
师:陶罐容易破是他的?生接:短处。师:不会氧化是他?生接:长处。你既看到了他的长处也看到了他的短促,陶罐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盛东西,它盛东西不比铁罐差。他不懦弱。
师:哦,他也能为人们服务,也是有用的,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装东西,而且不容易氧化,容易碎只是他的缺点。
师:说得好,易碎只是陶罐的缺点,并不代表他性格懦弱。
师:这是同学们认识到的一点,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生接: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吗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生:陶罐知道自己的确容易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他不想和铁罐吵。
师:哦,铁罐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和他吵。
生:陶罐懂得“能谦让三分,就能海阔天宽”的道理,所以不和铁罐吵。
师:你真棒,还懂得这句名言,并把它用在陶罐身上。
生:陶罐他知道他们的任务都是装东西,觉得没有什么好吵的,他这是彬彬有礼,不是懦弱。
师:“彬彬有礼”这个词你用得好。
师: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屏幕上的“懦弱”消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
五、配音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发现什么了?
生:没有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声音。
师:对了,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好开始排练。
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师:有情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生配音!
六、领会故事寓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演的很精彩。现在陈老师如果要把这个童话故事改写成剧本,要编排几幕?
生:两幕!
师:好!我们先看第一幕(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生读,(屏幕出示:地点:国王御厨)生读,(屏幕出示:人物:陶罐和铁罐)生读。(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那第二幕又该怎么填呢?
生:时间:现代,地点:荒凉的场地,人物:人们和陶罐。
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生接神态。
师:好!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生:能!
师:好,先不急,先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
生默读。
师:手指板书,人们下面填什么呢?
生:惊讶(师板书:惊讶)高兴(师板书:高兴)
师:陶罐下面又该填什么呢?
生:兴奋(师板书:兴奋)
师:找得很准确!现在人们的这幕戏要开演了。(屏幕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这句谁来读?
生平淡地读。
师:(屏幕补充出示:一个人惊讶地说。)这个人是?生接:惊讶地说。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带着惊讶的语气读。
师:那其他人呢?(屏幕出示:“真的,一个陶罐!”)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其他人可是高兴地?生接:叫起来。
师:你们再来一遍!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真的,一个陶罐!”)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第一句一个人读,第二句全班读。
生配合读。
师:(屏幕出示:“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还有一个人怎么说的呢?
生读句子。师:你刚才好像读得特别?生接:小心。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是古董,很值钱,要把它保护好。所以要小心。
师:那我还想问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那么惊讶?
生:因为在废墟中发现了陶罐很不容易,所以惊讶。
师:那高兴又是为什么呢?
生:陶罐是个古董,非常有价值,值很多钱,所以高兴。
师:同学们,陶罐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喜爱和保护!而铁罐呢?我们去关心关心铁罐吧!铁罐怎样了?
生:铁罐埋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
生:铁罐生锈了,最后氧化没了。
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这又该填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我知道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生:我明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正确理解“骄傲、奚落、谦虚、相提并论、神气、恼怒、理会”等词语,2、过程和方法: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小组合作表演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谦虚、自信的`心理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特点,从而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陶罐和铁罐》。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2、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读这个故事你们读了吗?你是怎么读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1、(播放课件)欣赏这个童话故事。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说明理由。
3、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
①找出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傲慢。轻蔑。的语气。
相机理解“奚落”“相提并论”等词语。
②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板书:坚固长处易碎短处)
③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找出陶罐的话和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④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谦虚。平和的语气。
⑤欣赏对话课件,分角色朗读,说说人物性格特点。(板书:谦虚友善傲慢无礼)
4、许多年过去了,它们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句子读一读。(板书:很有价值无影无踪)
5、看板书,小结课文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寓意
1、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2、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联系日常生活中你的表现,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3、台下的小观众,你们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上要谦虚,对待同学要宽容友善,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童话,要先想好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再创编这个童话故事,要说明道理,给人以启迪。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
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
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ū nǎo nù jià zhí pǔ sù
( ) ( ) ( ) ( ) ( ) ( )
(2)我会读
陶罐 奚落 轻蔑 无影无踪 覆灭 争辩 挖掘 羞耻 翻来覆去
合作探究:
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
(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
铁罐: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拓展延伸: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
1、 想一想,选一选
争 (辨 辩) (骄 娇) 傲
惊 (荒 慌)
(恼 脑) 怒
价 (值 植) (朴 扑) 素
2、 想一想,连一连
老爷爷高兴极了 他那两道浓眉紧锁
爸爸在思索 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
那个人在生气 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
弟弟在听故事 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⑴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⑵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⑶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4、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1、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听写。订正。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正确书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3.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件准备:陶罐、铁罐动画
生字、词语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说说他们质地、特点。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会生锈;铁罐用铁做,不易碎,但是会生锈。
3.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名读题)。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自学了生字等。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哪位同学学习的自觉性最高,预习课文最认真)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汇报
(1)认读生字——个人、小组、比赛。
(2)易错的字让学生分析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如:谦、虚、荒、捧、值
(3)四人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各个字
(4)让生一字组多词(口头)
(过渡语:同学们对生字的学习真不错,看来预习下了功夫了,下面老师再考考你词语读得怎样)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或生字卡片形式出示)
(1)自由读
(2)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流逝、倒塌、覆盖、荒凉、惊讶、光洁、朴素、翻来覆去、掘开
(3)指名读。(师注意使用激励语:读得真好;读得真准)
(4)熟读
(过渡:这些生字、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试试同桌读文)
4.初读文(先标出自然段)
(1)指名开火车读。读完正音
(2)默读,想想,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懂?画出来,想办法解决。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4)需要帮助吗?(词语方面)
5.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概即可)
(2)这个故事有趣吗?主要人物是?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谁来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第二课时
目标:
1.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生字
2.上节课,老师曾说过: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让人明白某些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到课文中去探索好吗?
二.探讨新知
(一)学文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提示:2句话,哪句更重要?)(板书:奚落)
2.质疑、探疑(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骄傲、奚落”色突出显示)读这句话,读这两个词,你会提问题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a.“奚落”是什么意思?
b、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c、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3.探疑、解惑
过渡: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1.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2.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我们先看第一处描写作者着重于哪方面的描写(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语言、神态)(语言“”神态“△”画出
3.作者正是从语言和神态方面来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请你们继续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神态词画出来,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找,并划词句)
4.交流所画的句子和神态词。(铁罐神态词:书:傲慢、轻蔑、恼怒)
5.谁来读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边读边根据神态词评议读的感情、语气)
6.从这些语言和形态描写,你看出铁罐是个什么样的罐子?(傲慢、蛮横、强辞夺理)
7.根据语言、神态、叙述语分角色练习读文(女:叙述语;男:铁罐)
过渡: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
9.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用“~~~”和“△”分别画出语言和神态。
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10.指名分角色读文,评议。(师读叙述语)
11.与铁罐相比较,读文后你发现陶罐有什么特点?(谦虚、谦让友善)
7.陶罐有如此好的品德,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讨论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铁罐凭什么看不起陶罐?)
(铁罐很坚硬,陶罐很容易碎
8.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正是仗着自己的坚硬这一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师:许多年过去了,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笔勾画有关的句子(生默读课文)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以后,陶罐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3.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也可提示:人们发现陶罐时,神态、语言是怎样的——惊讶、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
(生: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有价值的古董。
师:陶罐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生:(齐)影子也没有了(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生:(齐)有趣!
6.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对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师:学完了课文,你又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出示名言警句),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抄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骄傲()懦弱()轻蔑()羞耻()
兴奋()美观()
3.把课文读几遍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谦虚陶罐和铁罐傲慢
(短处)易碎坚硬(长处)
奚落
长处)光洁如新的文物无踪无影(短处)
第三课时
目标:
学习写法,练习写作
过程:
一.引入:读全文
二.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三.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四、请将故事编写好。
五、读给同学听,听别人评一评自己的习作,再修改。
六、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9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通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图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课文以对话展开情节,用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了铁罐傲慢、蛮横无理的形象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课外阅读量也比较大,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学生一般都会提前预习课文,自主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以及朗读课文3遍以上,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鉴赏陶罐和铁罐动作、神态等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深刻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主人公是两个罐子,一个是看起来很容易就会备摔坏的陶罐,一个是看起来坚硬的铁罐。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引导学生把故事内容复述一遍,把细节填充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跟着老师检查预习情况
3、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铁罐、陶罐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分析。有理有据。
4、抓住关键词语,挖掘词语背后的意义,初步教会学生如何透过文字挖掘更深层的意义的方法。
5、引导学生关注前后的命运变化,归纳这种变化起来。
(三)归纳故事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转述。
(四)角色朗读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落实好神态、动作的表演。可以进行角色交换两次。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很具品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2、各组的标志牌。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读)
2、王老师知道,我们三(1)班的'同学最喜欢挑战难题是吗?谁愿意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明朗读——学生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
(三)探究感悟:
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欢研究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欢研究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研究)
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朗读研究,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周围和你研究同一对象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自由交流)
3、集体反馈:
(1)谁能把你的研究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呢?先请研究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研究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配合研究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的态度变化吧!
(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认识了傲慢的、蛮横无理的铁罐。先面,让我们在研究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陶罐吧!(陶罐研究成果反馈)
(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研究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
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结局。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出色!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陶罐、铁罐图片,揭示课题,随即学习“陶”字,读准音,正确书写。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游戏检查,认读生词。
三、读中感,演中悟(学习1到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多形式读1到9自然段,读中理解奚落、谦虚、懦弱、相提并论等重点词语和句子。
3.表演读,感悟升华。
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以生动形象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领会寓意
(播放动画图片)现在陶罐、铁罐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假如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长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陶罐、铁罐图片)了解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2、揭题:《陶罐和铁罐》。
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指导写“陶”
二、复习词语,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两组词: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谦虚 朴素
2、读词语。
3、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师: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
来吗?再出示“轻蔑、恼怒”……
全班表演。
4、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
三、品读感悟
1、品读1~9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
(1)画一画
师: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A 生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言好好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B 画一画:为陶罐和铁罐画上表情(教师提供表情图,生选择)
(2)反馈交流:生先介绍为谁选择了什么表情图,为什么?(要求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内化文本)学生互相评议。
预案:※赏读铁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师言语激励、引导:会读,就理解了傲慢,理解了傲慢,就会读了。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赏读陶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谁能读出谦虚的神态)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并书空)
3、读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1)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生提问,解疑)
预案:氧化? 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
四、对话交流,内化体验
1、将陶罐和铁罐的扮演者留下来,与学生对话
1、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2、顺学而导:铁罐也有优点(坚固)
(随机板书)
五、快乐写字
1、课件出示:“陶、谦虚 恼怒”
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
六、以读引写,拓展延伸
(课件)过了几年,国王的御厨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陶罐,一个新的铁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出示陶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陶罐。(出示铁罐)这又是什么呢?板书铁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题质疑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观漂亮,不生锈,保存时间长,但不结实,易碎;铁罐结实而有用,但易生锈毁坏。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国王御厨里,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看课题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在好词好句的下面划横线,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字词。
谁来读一读你在书中画出的词语?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同学都用心去读课文,你们读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态度。
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铁罐是什么态度?(板书:傲慢轻蔑恼怒愤怒)陶罐是什么态度?(板书: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通过对话把陶罐和铁罐的个性鲜明的显露出来。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读陶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温和的语气。)表现出陶罐的什么特点?(谦虚、友善)
读铁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表现出铁罐的什么特点?(傲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课件出示对话。
3、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生:铁罐认为自己坚固。)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它们时,陶罐是什么样子?(生: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文物)铁罐呢?(生:铁罐却无踪无影。)(板书:无影无踪化为绣土)
3、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4、说说你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相处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无影无踪化为锈土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光洁朴素成为文物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从文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表情用不同的语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会更有感染力,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7-21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4-10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3-28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01-01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0-12
[荐]《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1-18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04-23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03-30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