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1 12:15: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

  第二课时:朗读回味,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

  学生朗读《神话故事千字文》(节选)

  一、谈话引入:

  刚才同学们朗读的千字文中,就蕴藏着好几个神话故事呢: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中华传统文化相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宝库,去学习《盘古开天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4、自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

  三、朗读感知语言,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1、朗读感知第一段:

  齐读。想象“混沌一片”的景象。出示130亿年前的宇宙图片,帮助理解。再读。

  2、朗读感知第二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开天辟地)。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朗读。学生模拟“开天辟地”的声音。齐读最后两句话,找出反义词,读一读。齐读全段文字。

  3、朗读感知第三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顶天蹬地)。朗读盘古“顶天蹬地”的句子。学生体验“顶天蹬地”,体味盘古的艰辛。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学生对盘古诉说心里话。指导感情朗读。

  4、朗读感知第四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变成万物)。教师引读“写变化的句子“,训练学生的语感。边读边想象。想象补充”变化“,理解省略号。配乐感情朗读。想对盘古怎样说?

  5、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感情朗读。提出中心段。再齐读。

  四、学生配乐美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盘古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2、课件出示:推荐神话故事读物;

  六、总结谈话:

  下节课,我们回味读文,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蹬地

  变成万物

  (想象神奇)

  教学反思: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住“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二、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说。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2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相信下面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你们一定熟悉,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吧!(多媒体显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西游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一侧。

  3、认读词语,抽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住主线,理清条理。

  1、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2、第一段: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3、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盘古醒后

  4、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结合实际理解一丈有多高。弄清多音字“倒”。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

  5、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 ”,找共同点,与水有关。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词语,指名读。此时盘古倒下后,板书----盘古倒下后

  6、第五段,指名读。

  四、精读品悟,感悟英雄。

  过渡:读了一遍课文,许多同学就有些神奇的感觉了,想仔细体会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吗?

  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

  (1)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一:“…抡起…,…猛劈……”

  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引导读。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

  (1)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实践体会人物: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站起来,怎么顶?(师读句子,师生一起做动作,师注意观察用力同学的表现。)

  (3)问特别用力的同学,“盘古”为什么腿神蹬得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这么长?眼睛为何瞪这么大?你们都和盘古一样,用尽力气顶住天,蹬住地。坚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觉?

  (4)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5)师引读: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师: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3、学习第四段

  过渡: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读第四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把看到的巨大变化,神奇的画面读出来。

  (3)集中指导背诵;(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4)课件出示全段,齐读感受神奇的变化。

  (5)激发想象:表达神奇画面难道仅仅是文中写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大胆想象。

  (6)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每人想一句。

  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盘古图

  4、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劈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5、练习复述。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投影其他神话故事图片)

  2,老师从图书室借来了一些神话故事书放在图书角,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分享。

  六、作业: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引导学生认识神话这种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三、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王母洞的传说、百鸟衣等(中国神话故事网)有时间,读一读。

  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资源。

  自制幻灯片?网络。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故事导入:

  前几天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神话故事,你能把你搜集到的或者看过的神话故事介绍给大家吗?(也可以采用《学案》“活动芳草地”由老师讲主要内容,让学生猜故事题目的方式进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较多,不妨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让学生试读。

  混沌抡起猛劈缓缓浊蹬着地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血液祖宗。

  多音字:倒了下去。

  3、自由练读课文,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讨论集中到文中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研读感悟:

  四、回顾小结,质疑。

  五、书写指导:

  重点:降、创、辽、液、滋、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看动画说讲了什么故事。

  三、看第一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

  四、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展开。

  研读第二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1、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他醒后作了件什么事?

  劈开天地后,天地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自由轻轻读这句,发现了什么?填一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几对反义词。

  ()而()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而()的东西,慢慢(),变成地。

  浊——( ) ( )——( ) ( )——( )。

  这些反义词使天和地的特点更加凸现。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上反义词,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

  二、研读课文: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三段。

  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二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谈谈对人类老祖宗盘古的印象。读好这一段。

  学生做盘古的动作,体会盘古的艰辛劳累。

  2、重点研读第四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a、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序号标出来,并读出来。

  b、边读边想像,人类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c、这一段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再来找一找。

  d、练读这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

  三、练习复述。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四、完成练习。

  睡----醒后-----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倒下以后。

  教学反思。

  一开始气氛没有活跃起来,所以课堂有些沉闷,回答问题的比较少,声音也不响亮。我的情绪有些受影响,有些教案中设计好的也没讲出来。

  这节课的前三个自然段讲得还可以基本上把内容讲出来。盘古开天地的支撑动作让学生做,这个环节设计的比较好,但由于学生做的时间太短没有体会出累来,就觉得盘古似乎也不累,有些影响课文的理解。

  能自己概括段意。然后再具体讲盘古的那些变化,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

  让学生根据省略号谈盘古的其他变化这一环节较好,学生们兴致勃勃畅所欲言,想象得也很丰富。

  盘古的动画很好但最好只播一次,第二次播放有点不必要。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4

  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5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看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如何读课题。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认识一下盘古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词可以把他们圈画出来。

  2、识记生字词

  (课件出示)血液倒了下去逐渐

  下降创造猛劈

  滋润混沌抡起缓缓肌肤

  3、找中心句

  (1)词语会读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相信读通这篇文章就不难了,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篇课文那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内容?请你们默读课文,把句子画出来。

  (2)生汇报(课件出示)

  (3)小结: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同学们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

  (4)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创造这个词不好写,我们来写写这个词。

  三、走进神话

  创造之路十分艰难,那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你们的疑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混沌

  1、混沌什么意思,盘古沉睡多久?

  2、全班读。

  (二)学习盘古醒来

  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醒来的盘古会做些什么呢?天和地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

  2、盘古醒来做了什么?谁来说说。

  (1)生汇报(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2)对比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3)指导朗读,读出力大无比

  3、天和地又有什么变化呢?

  (1)生汇报

  (课件出示)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自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对反义词)

  (3)合作朗读确定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上升对下降天对地)

  (4)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东西上升了,哪些东西下降了?

  (5)还有没有什么发现(缓缓、慢慢、渐渐互为近义词)

  这些词都表示什么意思?那我用慢慢分开、慢慢上升、慢慢下降好不好?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表示相近的意思,说明作者不仅用词准确,而且丰富,表示慢的词语原来有这么多啊,祖国的词汇真丰富啊,这些词同学们可以课后抄在积累本上。

  (6)小结: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真是越读越有滋味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聪明的盘古却担心起来了,他在担心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哪些词是写盘古的动作(顶、蹬)

  (3)我们也来当一分钟的盘古吧。

  (4)在这一分钟里,你们感觉如何?盘古保持这个姿势多久?几年过去了,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几十年过去了,盘古——;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盘古还是——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忍着浑身的疲倦,仍然——

  (5)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可当场写也可回去写)

  (6)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

  2、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6

  【学习目的】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学习准备】

  教师提供xx条件下的教学课件《盘古开天地》;

  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

  1、同学们,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评价:肯定学生书读得多、知识丰富)

  2、神话故事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观看配音乐的'动画《盘古开天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评价:肯定学生看得仔细)

  三、激发复述兴趣,熟读课文

  1、动画片好看吗?你觉得这段动画片还缺点什么?激发讲述的兴趣:像配音演员那样为动画片配上解说词。课文就是我们的台词。

  2、(提出学习任务)我们首先要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配出来的动画片才更好看。

  3、学生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反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后评价。(肯定学生认真倾听)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1-08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2-08

《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08-30

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03-28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04-26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08-31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08-18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07-12

[荐]《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1-06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