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9 09:57: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时间:11月3日

  地点:乐山小学远程室

  班级:乐山小学三(1)班

  内容:《掌声》第二课时

  教师:乐山小学杨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课文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英子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英子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吗?

  3、教师归纳小结:自卑忧郁

  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读读这一段。

  3、这时的英子和原来的英子有什么不同?

  4、忧郁的英子变活泼开朗了,多么令人高兴啊!我们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呢?

  5、指名读、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6、课文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学生提出问题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体验“掌声”

  1、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迅速读一遍,从中找出答案。

  2、交流

  3、同学们一共送给了英子几次掌声?(两次)

  4、第一次送给英子的掌声是什么时候响起的?

  5、走向讲台,一个腿脚有残疾又自卑的英子来说容易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交流找到的.句子。

  7、理解“犹豫”一词。

  8、你想对英子说点儿什么呢?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9、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0、比较句子

  出示句子:

  (1)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六、联系课文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

  学生交流

  七、小结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八、板书设计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刚刚欣赏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之后,我们又开始上课了。我看同学们现在还都沉浸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是的,这首乐曲的旋律太美了,老师也被这优美的琴声陶醉了,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这首钢琴曲叫什么名字?一起告诉老师?

  2、对,这就是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过的由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叫《月光曲》,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月光曲》。

  板书:

  月光曲

  二、初步理解,筛选提炼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并且让同学们充分地朗读了课文,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通过检查,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2、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些什么?谁来谈一谈?

  3、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很仔细,收获可真不少,那大家上节课通过读课文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4、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看来同学们读书确实动脑筋了,特别是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提得更好,这也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同学们说说看,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读书)对,读书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想只要同学们用心深入地去读书,发扬上节课认真读书的精神,解决这几个问题并不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三、重点感悟阶段

  1、学习2~5节,解决第一个问题:

  ⑴那好,下面同学们就自由朗读课文2~5节,边读边想: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同学们要边读书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

  ⑵同学们看黑板,第一个问题谁解决了?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①贝多芬看到盲姑娘爱好音乐,特别想听贝多芬弹琴。

  ②对有这方面的原因,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③那仅仅是因为盲姑娘想听贝多芬弹琴吗?谁再来谈谈你的理解?

  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呀,贝多芬看出盲姑娘如此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竟还这样酷爱音乐,所以非常同情她。

  ⑶指导朗读: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谁能把你的体会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②读得不错,但不是很好,谁能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酷爱?

  ③读的好多了,但哥哥的难过心情没读出来,那妹妹是随便说说吗?她这样说是为了什么?对呀,怎样读才算安慰?同学们练习读一读这段话,谁再来试试?

  ④读得很好,谁能比她读得更好?

  ⑤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穷兄妹俩的对话。谁当皮鞋匠?谁当盲姑娘?同学们看看他俩读出穷兄妹的心情吗?

  同学们说他俩读得好不好?

  如果贝多芬听了也会为你们兄妹俩弹琴的,不过不是穷兄妹俩。

  2、同学们,贝多芬非常同情盲姑娘为她弹奏了一曲,已经圆了盲姑娘的心愿,那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

  ⑴谁来读一读课文6、7两小节,其他同学边读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

  ⑵同学们看黑板,这个问题谁读懂了,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盲姑娘听得入了迷,贝多芬先生吧。

  ②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电脑课件。)

  ③你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仅爱音乐,也懂音乐。)

  ④对,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谁再来谈谈你的见解?

  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谁能读出盲姑娘此时的心情?试一试好吗?

  ⑷读得不错,盲姑娘激动的心情你读出来了,但语气很不够。

  ⑸同学们想一想,盲姑娘此时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有什么?

  (惊喜。)

  ⑹对,盲姑娘又激动,又惊喜,谁能读出这种语气?

  ⑺同学们就像她这样齐读一遍。

  四、学习联想部分

  1、同学们,当贝多芬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着清幽的月光,再一次弹起那美妙的乐曲时,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种什么景象?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说不出来不要紧,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现在默读第九自然段,书上写得很清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

  2、那是一番什么景象?谁来读一读课文?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电脑课件),默读这一番景象,边读边体会,从穷兄妹俩仿佛看到景象中,你觉得这首乐曲中的曲调是怎样变化的?开始怎样?接着呢?最后又怎样?

  4、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

  5、下面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开始声音和节奏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6、接着呢?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7、最后这首乐曲中声音和节奏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出示电脑课件。)

  8、看来同学们也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也懂音乐。这样吧,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老师看谁能被这优美的琴声所陶醉?

  9、同学们都被陶醉了,那你们想象到那月光照耀下的大海了吗?

  10、那同学们能不能伴着乐曲来朗读一下这番景象?同学们先伴着乐曲练习朗读一读。

  (电脑音乐。)

  11、那下面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番景象?

  12、谁还愿意读一读?

  (电脑音乐。)

  1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段配乐朗读,同学们说好不好?(电脑配乐)同学们读的好极了,这番景象太美了,这么美的文章如能背下来该有多好啊!同学们课下试着背下来好吗?

  五、总结(放音乐)

  同学们,刚才老师被优美的琴声和你们有感情的朗读深深地陶醉了。是的,美妙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就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这个名字吧。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音乐家,我们才可以欣赏到这么美妙的音乐,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像贝多芬一样,奏出我们生活的最强音,平时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这堂课吧。下课!

  【板书】

  月光曲

  为什么弹?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找准切入点,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过程】

  (题目:“掌声”先写好。)

  一、谈话导入

  1、这个课堂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有很多听课老师)是的,今天来自嘉兴各县市的老师都来听我们上课,作为实验小学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对他们的欢迎?──掌声。

  2、同学们真热情 ,周老师为你们鼓掌 。猜猜:周老师鼓掌,是表示什么?

  (……欢迎……对学生的赞扬……等。)

  3、同学们真聪明。不过,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听课,周老师真是好紧张啊!同学们能不能也鼓励鼓励我呀!(学生可能用话语,也可能用掌声……)如果是掌声,就追问: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4、谢谢同学们,听到你们的鼓励,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那么现在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9课《掌声》。

  二、前后对比,感受变化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英子。

  (学生接说。)

  谁来说说,英子原来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说,教师板书:

  忧郁、自卑……

  2、一个那么忧郁、那么自卑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3、交流:

  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她的活泼?

  (或开朗或自信。)

  (如:我觉得英子是一个开朗的女孩。)

  板书:

  开朗、自信

  (她和同学一起做游戏了,不再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了。)

  (如:我觉得英子是一个自信的女孩。)

  (她不仅敢在同学面前走路了,甚至还敢跳舞了。她知道她跳舞的姿势肯定比走路还难看,但她还让同学教她跳舞……)

  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开朗的英子,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啊!让我们高兴地再读读这句话。

  三、研读课文,聚集掌声

  1、引导学生质疑:

  点板书:

  英子原先很自卑、现在变得很活泼,学到这里,你有没有新的疑问?

  (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从那以后”,是指什么时候?)

  2、过渡: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不过,周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读课文,想想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读课文。

  学生交流: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是同学们的掌声让英子发生了变化。)

  3、过渡:

  大家都说是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认真地去研读研读课文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掌声的句子。

  4、交流:

  谁来说说,你找到了描写掌声的哪句句子?

  ⑴ 学生说描写掌声的两句句子,师出示:

  句子1: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句子2: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哦,原来英子得到了两次掌声。请男同学读第一次掌声,请女同学读第二次掌声。

  ⑵ 学习第一次掌声:

  这样的掌声是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给英子的?让我们将目光先移到第一次掌声响起之前,移到英子身上,找找描写英子的 神态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将故事。……”

  读。

  交流: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英子。你从英子的哪个动作或神态体会到了什么?

  方案1:

  ①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她为什么低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英子立刻低下头体会到英子不想上台、胆怯……

  (动作演示立刻低头)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时,英子在想什么?

  (上去?不上去?同学会不会嘲笑我?……我该怎么办?我应该上去吗?老师怎么会叫到我呢?我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到我的腿!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那么好,我肯定不如他们的。)

  这样的心理,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就叫……,犹豫──

  读读这句话。

  你还从英子的哪个动作或神态体会到了什么?

  ②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她犹豫了一会儿,她是在犹豫什么呢?

  如果你此刻就是英子,是怎样的心情啊?

  再读读句子,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谁对这句话还有补充?──-“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无奈、矛盾。

  你该怎样把英子的这份无奈读出来?指名读──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句话。

  你还从英子的哪个动作或神态体会到了什么?

  ③ 英子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我从终于走上了讲台体会到她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走上去的。)

  (这里可以看出英子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经历了长久的.思想斗争才上来的。那哪里又可以看出她经历长久的思想斗争呢?)

  我们读读。

  师:英子是多么犹豫,多么矛盾,但在万般无奈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这热烈又持久的掌声告诉她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说:英子,_____________。

  过渡:我发现大家都有一份关爱同学的情意,让我们把这份鼓励通过朗读传送给英子吧!齐读。)

  ⑶ 学习第二次掌声:

  这鼓励的掌声使英子泪流满面。那同学们为什么还要响起第二次掌声呢?这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像刚才一样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出示:“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交流:故事讲完了为什么又响起掌声?

  (如,因为英子的声音很 动听,普通话很好……)

  这次,大家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说:英子,____________。

  (仅仅告诉她这些吗?)

  是呀,虽然英子行走不方便,但是并不代表她其他方面不好,她普通话很标准,声音很动听,她很有才华。

  所以故事讲完了──学生读“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⑸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是多么激动。有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如果你是英子,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或怎么说?

  学生交流,学生多叫几个。

  引读课文:是啊,对同学们感激的话语千千万万,而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学们,刚才你们有没有想起在她上讲台时,也是这么一摇一晃地上来的。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两个“一摇一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自卑,第二个……自信。)

  (她的心情变了,她不再自卑了。不再怕别人歧视了,她内心的残疾医治好了……)

  过渡:还是那个一摇一晃的走路姿势,但英子的心情已发生了变化。这变化要归功于──同学们的掌声。

  是掌声使英子不再害怕,是掌声使英子充满了自信,是掌声使英子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

  我们再来高兴地读读写英子变得开朗了的这句话。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四、读英子的信,感悟掌声内涵

  这掌声使英子永远不会忘记,事隔多年,英子上了中学,她把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融进了她的信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英子的来信。出示小英的来信:(师深情地朗诵)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师深情地朗诵。

  2、我们一起来读读。

  3、学到这里,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你认为这掌声还包含了什么?

  4、带着这份理解我们再读读英子的来信。

  5、过渡:

  读了英子的故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法。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纸。

  出示写话练习:

  读了英子的故事,你最想对____说?

  ⑴ 提示:可以对英子说……可以对处于困境的人说……可以对自己说……

  ⑵ 你觉得掌声是什么?

  (在音乐中写话。音乐《掌声响起来》画面为英子的来信)

  ⑶ 小结:

  刚才你们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就是掌声,但这又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中,有鼓励,有夸奖,有浓浓的爱心。

  我们不要忘了,掌声是最好的礼物。当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把掌声送给他;而当自己处于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朋友的掌声。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欣赏《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掌声

  ↓

  犹豫 → 开朗

  自卑 自信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掌声》的教学设计02-23

《掌声》教学设计06-04

掌声教学设计05-01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23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26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17

(精选)《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0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31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