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1 14:36: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常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常用(15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学生边听边想或思考,听完后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教学时间】

  两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

  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要求:

  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二、生字学习

  游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对学生认读不牢的字进行巩固。

  三、老师范读

  要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的赞叹。

  学生听后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疑问。

  四、自读课文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

  五、写字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

  2、问问学生:

  你都记住那些字了,能谈谈你记字的方法吗?

  3、教师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

  区:一区。巨:一巨。

  六、练习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抽读本课生字词。

  2、教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3、自读、齐读课文:

  ⑴看图读,启发想象,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⑵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⑶读读、想想、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

  4、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5、背诵喜欢的自然段及课文。

  二、交流

  把准备好的黄山奇石的图片或奇形怪状的石头拿出来,给小朋友介绍奇石的样子。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3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

  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二)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

  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谁来背一背?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1)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看懂图意,了解景物特点;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1、学会14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我们这课介绍的是黄山的石。(板书课题)从课题中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黄山上奇形怪状的岩石。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图。

  二、观察图。

  出示挂图或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插图。逐幅观察图,初步了解黄山有山峰、云海、树木苍翠、一派壮观、秀丽的景色。还有各种形色的石山。

  三、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黄山景物。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迅速扫读拼音,读熟后再连起读句子。

  第二遍,要求看看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几种奇石。用笔画出各称。(仙桃子、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读生字和生词。)

  四、生字教学。

  1、指名读、齐读小黑板上的生字,用生字组词语。

  2、分析记忆字形,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省”上下结构,上面的“少”字不带钩,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太长。

  3、指导抄写生字。新词。(每个字词、抄三遍)

  五、巩固练习:

  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能抓住景物特点。

  2、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秀丽风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观察第一幅图,指名学生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1、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先指名学生回答,师再讲解。)第一句:安徽省南部有个世界有名的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闻名”:有名。“中外”——:指中国和外国。“闻名中外”就是国内、国外都有名。

  第二句:“那里”,指黄山风景区,前半句是说黄山景色很美,后半句是说黄山的怪石更加有趣。“尤其”是特别、更加的意思。全班朗读第一段。

  二、观察第二幅图,读第二段。

  1、提出问题:这段介绍了哪种奇石?为什么叫它仙桃石?(仙桃石,它像一个大桃落在大石盘上。)

  2、朗读第二段。小组讨论回答上面之问题。

  师小结:这段话先告诉我们奇石的名称,后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

  三、观察第三幅图,读第三段。

  1、提问:这段又向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朗读后,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猴子观海、猴子抱着腿、望着云海。)

  4、理解词语:陡峭——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云海——从高处往下望时,下面的云像海一样。

  5、小结:这段先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后告诉我们奇石的名称。

  四、引导学生用学习前三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1、观察第四幅图。

  2、提出问题:第四、五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它的样子是怎么样?

  3、朗读后讨论回答:

  (第四段讲山峰的石头像一位仙人在指路,第五段讲有座山峰上的巨石,像一只雄鸡在啼叫。)

  理解词语:仙人——神话和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著名——出名。

  五、自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概括介绍了几种奇石。指名学生回答。(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球。)

  六、总结全文,朗读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诵文悟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的奇妙。

3、提炼主题。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读一读,写一写:

  峰、昂。

2、说一说,议一议:

  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看图介绍黄山的.奇石。

【用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黄山,师介绍黄山四绝。

2、师揭题: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黄山的奇石。

  补充课题:黄山奇石。

  二、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1、看课文动画,思考:

  黄山的奇石奇在哪儿?

2、生交流,师板书:

  形状奇特,名字有趣。

3、听录音,课文中又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奇石呢?

4、指名交流,师板书。

5、出示填空:

  黄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有

  有 有 还有。

6、学习生字:

  趣、抢、仙。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仙桃石:

① 自由读第二节,思考仙桃石奇在哪里?学习生字尽,强调是多音字。

② 再读课文,出示填空。

③ 学生交流。

2、学习3、4小节:

① 自由读课文,想想每块石头奇在哪里?

② 学生交流。

③ 学习生字:

  峰、陡峭、昂、朝;

  理解:陡峭、昂。

  四、朗读课文,拓展

1、朗读课文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给好朋友听。

2、指名看图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

3、师小结。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指导书写昂。

【板书设计】

  猴子观海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 天狗望月 大自然的杰作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朗读、观察与想象中认识黄山、了解黄山,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启发想象,重点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介绍,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黄山奇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一块块有趣的怪石,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因此学习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对黄山奇石的热爱之情去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在诵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带上动作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一段,读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画出来。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介绍给更多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四绝。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导游去游览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小叶子或小桃子认一认。

  3、合作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区、尤、其、仙、盘、峰、胳、膊、巨、当、脖、著、形、状。

  ⑴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教师巡视,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⑵组员互当小老师,带领全组同学认读生字。

  ⑶组长检查组员学习情况,并进行抢答。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⑴齐读。

  ⑵同桌互读。

  ⑶开火车检查。

  5、帮生字找朋友。

  6、再读课文,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听听自己是不是读的更熟了。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⑵学生汇报,师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看看读读:

  ⑴课件演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⑵师:在这几种奇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请你自由选择景点,练习朗读。

  3、汇报交流、指导方法:

  ⑴指名交流,说说自己选择了哪块奇石,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能把石头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⑵以仙桃石为例,重点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怪石动作的几个字飞、落,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加深印象。还可以请学生为表演的同学配音,要读出同学动作的有趣,这样又进行了朗读的指导。

  4、读读演演:

  ⑴用同样方法分组自学其他怪石。

  ⑵学完后,小组在全班交流中进行展示读。

  (相机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5、读读背背:

  ⑴练读全文,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起立读哪个?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四、配乐朗读,美读感悟

  1、看配乐风光片。

  2、师:黄山石真是奇妙,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的美,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课文吧──在音乐中齐读。

  五、作业

  1、画怪石。

  2、把你想象中的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全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优秀绘画,展评表扬:

  选出作业中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二、当当小导游

  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的美丽风光。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导游,领着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⑴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呢?你能像小导游一样,把你最喜欢的石头介绍给同学们吗?

  ⑵在小组内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同学,鼓励加上动作和生动的表情,使自己的介绍能够吸引游客。

  2、发挥想象:

  想象最后一段,想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⑴自己练说。

  ⑵同位互说,说要说清楚、听要听仔细。

  ⑶全班交流。

  3、欣赏黄山的其它奇石: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跟我走。

  (课件演示黄山其他的石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吗?

  (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介绍课本以外的黄山奇石。)

  三、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神仙、盘山、山峰、胳膊、巨石、当时、脖子、著作、形状。

  2、读一读:

  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自由读、同桌检查、指名读。)

  3、记一记: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4、写一写:

  ⑴仔细观察生字,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⑶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

  (飞落)奇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教学后记】

  因为学生没去过黄山,对黄山了解也不多,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感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通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发挥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本课生字较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7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区游玩?有些什么感受?

  2、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有一处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叫黄山。那里的岩石真让人叫绝,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由课外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概读

  1、学生自读26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划上记号。

  2、学生说出奇石的名称,教师板书。

  3、质疑:

  ①作者写这些石头有何不同?

  ②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是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三、导读

  根据学生兴趣,从写得详细的四种奇石里选一段导读。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学生点出的奇石图象),指名对图回答,教师板书重点动作词。

  3、小结:这一段先告诉奇石的名称(样子),后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名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遵循主体教育的思想,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其次抓住奇石的`样子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最后让学生于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仿读

  1、总结学习方法。基本程序为自读思考图文对照说样子小结写法感情朗读。

  2、同法学习详写的余下三段。

  3、比较写法。

  作者写这四种奇石,有的先告诉名字,后写样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写样子,后写名字,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这样写富有变化。

  [通过前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后文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四段的构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较,引起学生注意其中的变化,这是通过变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五、品读

  1、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两段练习感情朗读。可分小组展开读、评。

  2、推举23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指导、评议。

  3、教师小结学生的朗读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这里突出读的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读的内容,再次强化学生的选择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前面所学知识,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品味黄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创造性读

  1、齐读最后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样子,同座互相说一说(出示怪石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指23名学生边演边说,师生共同评议。

  4、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试着仿说一段,这既是一次听、思、说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又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来总结,畅抒心中之情的同时,又培养了说话能力。教师顺势而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 飞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伸 叫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透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潜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搞笑。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这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样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搞笑”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搞笑)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搞笑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述它奇特、搞笑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齐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搞笑,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透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貌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能够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十分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搞笑?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必须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搞笑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貌?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搞笑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搞笑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此刻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搞笑,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能够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能够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板书设计: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猴子观海搞笑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家乡”主题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安徽省南部黄山风景区上的奇石。开篇便简明扼要说出黄山风景区中外闻名、景色秀丽神奇,给整篇文章定下了神奇、赞美的基调。

  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同时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难点:对黄山奇石的奇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复习旧知

  词语过关,开火车读词语。

  二、谈话导入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黄山奇石。(板书:黄山奇石)

  2、你最喜欢标题的哪个字?为什么?

  生:“奇”奇特在哪里?

  三、初读黄山,了解石之名。

  师:自由轻声读文,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说了哪几种奇石?

  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女指路、金鸡叫天都……(师板书)

  四、走近黄山,感受石之奇。

  1、师:这么多神奇的石头,你最喜欢哪个呢?同桌交流。

  生汇报:

  A生:“仙桃石”

  理解“好像”抓住“飞”、“落”。指名朗读。

  师:你能用上“好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吗?出示例句:巨石好像一只美丽的孔雀,拖着美丽的尾巴站在峭壁上。

  巨石好像()

  B生:“猴子观海”

  师:陡峭是什么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生:坡度大、直上直下。

  师:谁能来做一做这些动作?“抱”、“蹲”、“望”、“一动不动”。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拟人修辞。做动作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闭眼试着想象画面,背诵。

  师:你能用上“真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吗?

  示例:哇!这怪石真像一只蹲在山头的天狗,静静地望着远方。

  哇!这怪石真像()。

  2、自学“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出示自学要求。

  师:除过这些文中还提到了哪些石头?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除过奇石还有三绝,云海、奇松、温泉。欣赏视频,师配词朗读,生谈感受。

  生:震撼、神奇、惊艳、美丽、神秘、高耸入云。

  师板书神奇秀丽,中外闻名。

  五、回顾黄山,品味奇之法。

  师总结文章出示板书修辞手法、详略得当。

  六、作业。

  收集奇石图片,模仿课文写一段介绍,合成有趣的照片读本,和同学们分享。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区游玩?有些什么感受?

  2、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有一处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叫黄山。那里的岩石真让人叫绝,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由课外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概读

  1、学生自读2~6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划上记号。

  2、学生说出奇石的名称,教师板书。

  3、质疑:

  ⑴作者写这些石头有何不同?

  ⑵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是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三、导读

  根据学生兴趣,从写得详细的四种奇石里选一段导读: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学生点出的奇石图象),指名对图回答,教师板书重点动作词。

  3、小结:这一段先告诉奇石的名称(样子),后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名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遵循主体教育的思想,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其次抓住“奇石的'样子”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最后让学生于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仿读

  1、总结学习方法。基本程序为“自读思考──图文对照说样子──小结写法──感情朗读”。

  2、同法学习详写的余下三段。

  3、比较写法:

  作者写这四种奇石,有的先告诉名字,后写样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写样子,后写名字,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这样写富有变化。

  通过前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后文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四段的构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较,引起学生注意其中的变化,这是通过“变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五、品读

  1、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两段练习感情朗读。可分小组展开读、评。

  2、推举2~3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指导、评议。

  3、教师小结学生的朗读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这里突出“读”的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读的内容,再次强化学生的选择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前面所学知识,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品味黄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创造性读

  1、齐读最后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样子,同座互相说一说(出示怪石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指2~3名学生边演边说,师生共同评议。

  4、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

  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试着仿说一段,这既是一次听、思、说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又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来总结,畅抒心中之情的同时,又培养了说话能力。教师顺势而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1

  教材说明:

  捧读《黄山奇石》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更被黄山石的奇特所折服。文章虽短小,但却把黄山石的妙趣横生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好像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亲眼欣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一块块奇石,确实能勾起人们去黄山亲自欣赏、感受黄山秀丽神奇的冲动与欲望。近而使读者更加喜欢黄山石,喜欢黄山!

  学习目标:

  1、会认14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喜爱黄山、喜爱大自然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朋友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想敢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进入]

 二、初读感知,调动情感参与

  1、教师配乐边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2、学生听后谈感受: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3、同学们现在就自己读课文吧,亲自感受一下黄山石的奇特。注意要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石的奇特。让学生说出此时想说的话,谈出自己感受,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也确实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三、自主识字,体验学习快乐

  1、教师出示14个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课件,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汇报——“小老师教生字”:教师将14个生字做成苹果形的卡片放在小筐里,让学生到前面的小筐里取苹果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学生是取乐于模仿的,平时教师教学生字时的过程学生已记在心间,让学生当小老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学生积极踊跃,兴味盎然,其他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识字热情,学生真的成为识字的主人,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四、表情朗读,感悟山石奇特之美

  1、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想想文中都写出了哪些奇石?

  2、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练习朗读,看谁读得好。(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3、还能用其它形式表现出黄山石的奇特吗?(鼓励学生用背诵、表演、编故事、做导游等方式来表现。)

  [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基础,自我感悟才会有最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黄山石的奇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极积性,多方面多形式,学生必然会感受深刻,更真切地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五、拓展训练,想想说说

  1、黄山奇石还有很多,把你想象出来的用彩笔画一画,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2、根据自己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

  [教师安排这一环节,突出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安徽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问问家长、翻阅图书、上网查寻等方法找找有关黄山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个“我知道的黄山”小型汇报会,还要评出“小小黄山通”。

  [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相互交流,培养综合素质。]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的感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孩子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一一表述出来。朗读是得以完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因而组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是本课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让学生在初读中向往黄山的神奇,在研读中欣赏黄山的怪石,在品读中回味黄山的魅力。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语言,摹仿语言的同时也能创造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独自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尤其在学习初期更是如此。我们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学生提供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设计思路】

  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结合插图叙述石头的奇特。

  以读为主线。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地自由度,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态度,情感,价值观: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在假期中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今天呀,我们也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最能吸引你呢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说到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以此引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学中。)

  板书:黄山

  三,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黄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先听一听朗读吧!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板书:奇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并试着读通顺。

  3,⑴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⑵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经过两学期的识字教学,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做到了将认字语言化,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

  四,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认为哪几处怪石最有趣呢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有趣的地方。

  1,学习"猴子观海"段落:

  ⑴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⑵结合插图理解"陡峭", "云海";

  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

  认读"峰,胳膊".

  (设计意图:在课文中识字,轻松愉快,效果颇佳。)

  ⑶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

  ⑷表演读:我们能把"猴子观海"介绍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学生的活动不仅是肢体的,更是思维的,表演中包含着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⑸换角色读: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还会说话,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哦!

  (指名学生可以加进适当的动作。)

  ⑹情景表演:石猴在黄山顶上呆了好长时间,无数游客都与它合影留念,它想为大家介绍一次观海的景象呢!

  2,黄山的奇石数可多了,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几处吧!(用以上方法学习其他段落)

  (设计意图:培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完成对第一部分的学习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达到了学法迁移的目的。)

  五,品读课文,拓展想象

  1,我们知道黄山的奇石数都数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天狗望月"为例:

  ⑴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⑵"天狗"望到了什么呢它心里在想什么呢

  ⑶学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说,然后连起来说。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品读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2,"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的栩栩如生,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后,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出示奇石图片。

  ⑴分小组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讨论怎样说。

  ⑵指名说。

  (设计意图: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插上想象的翅膀,说出奇石之"奇".)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见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更是汲取他人学习收获的途径。)

  教学反思

  ——构建和谐让思维起舞

  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在赞美声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一句恰当的赞美能让让孩子欣喜若狂,拥有一种成就感。一句赞美的话并不难说,但是在平日的教学中发自我们内心对学生的赞美确实很少。其实,学生身上有很多动人之处,这都是要靠老师用心去发现的。赞美在孩子们的眼里,是老师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奖励,他们常常从老师的赞美中来悄悄地衡量自己,从赞美中获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赞美的话对孩子们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还要那么吝惜赞美的语言呢

  保护学生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刚踏进校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他们也很想通过老师,课堂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来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不管什么问题,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许独立思考。可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才得以让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特别是不受外界的约束,从而畅快的表情达意。为什么儿童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慢慢地下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的破坏。作为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破坏者,而应该是保护者,开发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想像畅所欲言,尤其是"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弹琴"等,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禁为他们精彩的表现喝彩。很多时候,我们总抱怨学生的想象力太贫乏,思维方式太单一,这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师忽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是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得省事,教学任务又完成得快。但这样造成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完全背离《课标》的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一种学习习惯,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实施课程改革。因而,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中的知识生成,它意味着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因而自主对话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主角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天地。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3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自由读一遍课文,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出示生字词,不同形式认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生答。

  (板书:神奇、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神奇、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自由读、画。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读一读来表现他的有趣;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愿意把喜欢的石头用画图表示出它的有趣,你就画。

  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互相介绍一下。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学生提到哪块石头就看哪一块。)

  (1)仙桃石:(出示)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这个仙桃会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想象。

  这么有趣的一块石头你们喜欢吗?书上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谁愿意带着你的喜欢来读读?(一生读)。

  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让人一听就觉得很有趣也不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喜欢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2)猴子观海: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给大家介绍?(学生介绍)

  (出示图)师:这只猴子可真大胆,站在山顶上,那它会看到些什么呢?

  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介绍。

  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会对游客说什么呢?(生说)

  说得真好,那你想不想把“仙人指路”这块大石头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想)

  自己试一试,最好能背过才能介绍好。试背一遍。引导学生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4)金鸡叫天都:(强调“都”是多音字)

  学生介绍。

  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黄山风景区是不是就这几块有趣的石头呢?

  (生:不是)

  还有哪些?指名说。生齐读最后一段。

  7、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课文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你能根据自己的想想来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有趣呀!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三)、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是那么奇特而有趣,同学们喜欢吗?其实除了书上介绍的,黄山上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奇石,你们看:你想不想亲自给它起个名字?

  (出示图片,生说)

  你能选一块自己喜欢的奇石,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或者模仿书上的样子把它介绍给大家听听,或者把它画给大家看吗?

  下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说话课,同学们都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好吗?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闪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认识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新授:

  1、通过的读课文,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祖国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5

  《黄山奇石》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丽的景观。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度挖掘文本中介绍黄山石“奇”与“趣”的基础上,借助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读说画演的灵活运用,在以读悟情、以说激趣、以画引趣、以演动情中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以情激趣、以趣诱知,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共享体验。学生与老师一起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旅游时所拍照片,相互介绍自己所参观的景点。

  教师与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介绍,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建立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引发学生本节课了解黄山的热情。

  2、揭示主题。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到过不少地方,去过这儿吗?(板书“黄山”两字)

  引导学生关注“黄山,而非开始就把学生局限在黄山的奇石上,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如有去过的学生,教师让去过的同学介绍所见过的黄山景观,不断激发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致。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识字方法把文章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初识字形,游戏识记。每两人一份装有生字的纸袋,采用“淘气的字娃娃藏在袋子里了,同位两人合作,一起帮生字妈妈找孩子”的方式认字形,运用如下形式在趣味中强化记忆字形。

  ⑴ 老师叫字宝宝的名字学生找;

  ⑵ 学生叫字宝宝的名字大家找;

  ⑶ 同位互相叫字宝宝的名字找一找。

  将识字过程由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变为有情有趣地读,有滋有味地记,有感有触地实践。

  3、分段朗读课文。带着“我能将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认出来”的感受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研读课文,品悟情趣

  1、设问探究:

  ⑴ 学生交流读文章后对黄山的了解。

  ⑵ 抓住学生交流中谈到的中心句子“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读了此句,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情景渲染。教师导语:是啊,黄山,人称天下第一奇山,苍翠俊秀的奇松、鬼斧神工的怪石石、喷涌不绝的温泉、变幻莫测的'云海被称为黄山四绝,在这些秀丽神奇的景色中,奇石最有趣了(板书“奇石”,补充完整课题),我们就先来欣赏黄山“奇石”。

  紧扣中心句,设问引路,激起学生研读的积极性,辅以教师语言的渲染、板书的强化,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探个究竟的热情。

  3、层层推进:

  ⑴ 默读文章,划出文中重点介绍的奇石名字。

  ⑵ 再读课文,将自己认为最奇特的石头样子划下来,读给同位听。

  4、趣中品悟:

  学生认为哪块石头最奇特,就先欣赏哪块,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欣赏的先后次序。

  “猴子观海”──

  ⑴ 讲讲想先看“猴子观海”的理由。

  ⑵ 读读文章中怎样介绍的。

  ⑶ 欣赏“猴子观海”石图片。

  ⑷ 对照图片再读文章中的描写。

  ⑸ 观看“小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的动画课件。

  ⑹ 指导学生读出体悟到的石趣。

  ⑺ 帮助老师确定“猴子观海”石在板画中的位置,重点理解“陡峭”一词。

  将说、观、演、画与朗读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在对奇石趣的体验逐步加深的同时,不断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动画课件展现了“猴子观海”石幻化的过程,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增强了对黄山石“趣”的体验。

  “仙人指路”──

  ⑴ 读读文章中怎样介绍的?

  ⑵ 请学生上台来,站在凳子上表演“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仙人此时说的话。

  ⑶ 指导学生把体会的石趣读出来。

  运用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枯燥的语言文字中蕴藏的情趣,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品悟到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⑴ 说一说认为石头奇特的理由,谁说的最充分就先欣赏他推荐的那块奇石。

  ⑵ 在说理由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再比朗读,谁读出石头奇特的样子,就先欣赏他推荐的那块奇石。

  ⑶ 欣赏课件呈现的两块奇石。

  对“仙桃石”、“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的欣赏,展开“说理由”与“比朗读”擂台赛,引导学生在主动地思、争相地说、动情地读、投入地看中尽情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四、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1、出示黄山奇石的其他图片,学生为叫不出名字的石头起名字。

  2、展示黄山秀丽神奇景色的风光片,学生为录象朗读配音。

  五、趣味练习,牢固掌握

  向家人介绍黄山的美景,向同学介绍自己旅游时最喜欢的景观。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1-02

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11-08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04-07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09-0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优秀07-25

黄山奇石生教学设计01-18

[精]《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0-11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15篇02-27

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15篇12-13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