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1 08:25: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4=4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〇4小鹿比小兔-----4〇5

  小熊比小猴多4〇3小兔比小鹿-----5〇4

  最多最少

  4、填一填

  7〇34〇93〇35〇810〇1

  2>□6>□6=□□=8□和□<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大于:>、等于:=

  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6-3-16+1+2

  10-5-22+2+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顺序。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该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观察动画,寻找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问:车上还有几人?

  你会列式解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例,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

  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

  (3)教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直接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

  7-2+3=8

  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单些?

  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简洁。)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树图,要求学生根据先根据图1说出图意,再出示图2,获取数学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列这样的简便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6+2-3=5

  集体分析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

  3.分析算式,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道简便算式与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1)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2)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同连加和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从左往右算。

  三、巩固练习

  1.图式结合题。引导学生根据部分算式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闯关题

  (1)计算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运算的顺序。

  (2)送鱼雷回家图。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将鱼雷送回自己的家,集体核对结果。

  (3)看图说话列式。

  谈话:动物游乐园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根据老师的要求,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请同学说说老师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第75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7-2=5

  5+3=8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闯关游戏,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游戏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08-2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09

《练习2》教学设计06-23

《练习7》教学设计06-21

练习课教学设计04-03

《练习1》教学设计04-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08-12

数学一年级上册《动物乐园》教学设计06-26

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练习课》教学设计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