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09:58: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1

  预习提示

  1、在实际问题中,为便于记录、计算引入正、负数体会其引入情境;

  2、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表示。

  知识目标:

  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能力目标: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目标:

  体会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要求

  巩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篮球赛的组织者出售球票,需要付给售票处12%的酬金,如果组织者要在扣除酬金后,每张球票净得12元,按精确到0.1元的要求,球票票价应定为。

  (A)13.4元(B)13.5元(C)13.6元(D)13.7元

  2.一商店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彩电的进价是2400元,则彩电的标价为()。

  (A)3200元(B)3429元(C)2667元(D)3168元

  3.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

  (A)2150元(B)2200元(C)2250元(D)2300元

  4.一个商店以每3盘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录音带,又从另外一处以每4盘21元的价格购进比前一批数量加倍的录音带。如果两种合在一起以每3盘k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到所投资的20%的收益,则k值等于()

  (A)17(B)18(C)19(D)20

  二、解答题

  5.某城市有50万户居民,平均每户有两个水龙头,估计其中有1%的水龙头漏水。若每个漏水龙头1秒钟漏一滴水,10滴水约重1克,试问该城市一年因此而浪费多少吨水(一年按365天计算)。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月21日20时—年1月22日20时)。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①.00表示存入20xx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

  ,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

  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1)仔细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介绍: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3.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1)仔细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

  (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

  (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试着表示出来。

  4.课件出示练习题。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

  (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学习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丰富了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负数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小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认识负数,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使学生真正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我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收入 5000元用+5000元来表示,支出 5000元则用-5000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3

  学习重、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1、比比看谁快:

  (1)比0大的数叫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前加上“-”号数叫负数;

  (2)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集合里:

  -10,6,―7,0,―2.25,―,10%,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 …}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2、想一想: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这个月他们的体重增长值;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数学>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

  教学内容:教材P3---P6

  学习目标:1、整理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一、自主预习与互动学习:

  1、阅读教材:P3---P6

  2、阅读材料: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数学老师。身高1.75米,体重74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小学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思考讨论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3、在同一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意义;

  4、(1)向东行进-50米,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某水泥厂计划每月生产水泥吨,一月份实际生产了1100吨,二月份实际生产了1350吨,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每月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各是多少?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内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思想:本课时“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介于四年级教材中的初步认识和七年级教材中的系统认识之间,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师生双方互动作用的历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含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难点:

  1、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2、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能说明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关系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显示气温计,找到0℃

  师述:0℃是水形态的分界线。在0℃时,水是冰水混合物。0℃以上水是液态,0℃以下水是固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冰。那么,0℃以上的温度应该怎样读?0℃以下的温度应该怎样读?

  (1)学生齐谈

  (2)师问:零上的温度和零下的温度表示的.是具有什么意义关系的量?生回答。

  (3)师问:我们把零上的温度归为什么数?零下的温度归为什么数?

  生回答,师板书

  2、课件显示一组数据

  -2 4 -7.08 +23 - 0 +1.5

  (1)读出上面的数据

  (2)分类:

  A:4 、+23、+1.5(正数)

  B:0

  C:-2、-7.08、- (负数)

  (3)强调:正号可以省略,但负号必须写上。

  3、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正、负数

  二、探究新知

  1、举例说明正数和负数的相反意义

  (1)师示范:妈妈今天收到200元,记作+200元,她今天支出200元,又该怎么记作呢?(-200元)

  (2)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的相反意义。最后由记分规则引入教材。

  2、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A、课件显示例题1

  (1)明确记分规则

  (2)指导学生观察成绩表,解决问题

  问题一:三局比赛后六(1)班的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六(2)班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问题二:如课六 (1)班要赢六(2)班,至少还需胜多少局?说明理由。

  (3)尝试应用

  教材第74页 “试一试”第(1)题

  (1)导入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

  (3)解决问题,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最后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问题二:先由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策略,方法可多样。

  3、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

  (1)观察太空游戏时间表

  提问:在这个数轴时间表上O点是什么时刻?

  -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什么时候修正航线?什么时候做太空实验?

  (2)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同桌交流)

  (3)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指名回答,交流解题策略。

  (4)计算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

  西 小华 小明 东

  (单位:米)

  -200 -100 0 +100 +200

  相距?米

  (5)讨论:在一些情况下,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能抵消吗?为什么?

  (6)结论:在表示数量的多少,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正、负数相隔的部分却不能抵消。

  三、检测大过关

  1、放映课件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填空

  A、湖底( )于水平面120m,说明湖有( )米深

  B、山峰( )于水平面1600m,说明山有( )米高。

  C、湖底与山顶相距( )米。

  2、完成“练——练”第1题

  (1)理解题意,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1)理解题意,师提问:怎样求温差?

  (2)求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讨论:用题目中介绍的方法你会算吗?我们该怎么算呢?

  交流:北京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的部分在气温计上分了几部分?这两部分啥在一起,就是北京的温度?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巧妙地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着探索与应用的快乐,因此,我以认读气温计的温度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全体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有目标,有层次地创设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循序渐进地让每位学生有自由发现,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译精彩。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5

  一、概述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一课时,45分钟.

  3.正数与负数这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

  3.多媒体教室.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1)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像+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____。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精品06-12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12-16

《负数》的教学设计11-06

《负数》教学设计11-26

负数教学设计12-23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6篇01-15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1-05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2-12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5篇)03-24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