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

时间:2024-08-22 08:26: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拥有计算机、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应用型人才被社会广泛欢迎,探索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成为摆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部门的课题。

  二、社会网络人才需求状况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行业企业都开始依赖网络技术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没有网络,企业就无法实现信息化。由此看来,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随之成为当前网络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实施网络化建设的部门严重缺乏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区区几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人才供应能力远远小于实际的社会需求。

  三、高校网络人才培养情况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社会问题。

  网络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一门学问,网络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因此,针对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很多高校组建了网络实验室,在网络实验室里提供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在网络实验室的学习,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开展网络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网络实验室虽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但学校平常上课的时候,是一节实验课讲一个具体的实验,比如这节课讲VLAN划分,下节课讲动态路由。学生可能每节课都学得不错,可是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们整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就不清楚了。开展设计性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在网络实验室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能够综合以往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单项实践技能,通过贴近实际的设计题目,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为使网络设计性实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即通过了解不同网络的需求和功能,研究网络的布线方案等环节,写出网络的总体需求分析报告,绘制网络结构图,进行布线选型和设备选型,确定IP地址分配方案以及网络管理方案,并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测试。

  其次,合理拟定设计题目。经过对目前各行各业网络应用状况的认真考察和研究,共设题目五个,分别是:校园网络设计、智能小区网络设计、政府办公网络设计、企业网络设计和校园公共机房网络设计。五个题目的内容大致包括了目前网络组建的几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条件下的网络在需求上的特点,对建网初期最重要的需求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根据各设计题目的应用特点,分别策划各设计任务的背景条件。如校园网题目的背景为“一所学校有6栋5层楼宇,平均每栋楼宇有节点150个,具有一般校园网络的基本需求,其中教务管理节点30,分布在6栋楼宇的不同楼层;另外某台分布层交换机上连接有提供学习资料的服务器,以及学生宿舍楼和教工宿舍楼,学校规定学生只能访问学习资料服务器,但不能访问教工宿舍楼。”等,使题目的设计更真实,针对性更强。

  最后,完成。要求学生根据各自题目的具体要求,了解相关网络的建设情况,写出网络的总体需求分析报告,确定网络逻辑结构并绘制网络结构图,进行布线选型和设备选型,根据情况进行IP地址设计(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地址列表),写出网络管理方案(要注重网络安全的考虑),在模拟环境下测试关键技术的网络连通情况,并练习使用专业网络测试议进行线路测试。

  在这个设计性实验方案中,学生需根据任务背景中的一些特殊组网要求,在网络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连接配置,由于所设计的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都是一些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所以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益处。整个过程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三)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效果

  通过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网络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对各种常见网络的搭建环境有了直接的认识,掌握了不同环境要求下的组网方法。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设计性实验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真正了解了网络组建的步骤,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企业中的网络技术人员要承担网络设计、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等类工作,大的企业会设立不同的岗位,各自分派专人负责,而中小企业往往要求一岗或一人身兼数职。经过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网络建设工程中从需求分析、物理设计、逻辑设计,到设备选型、布线施工、网络安全设计、网络管理方案,再到测试验收等建设网络各环节的流程及其设计方法,对于未来的求职从业来说,从技能的训练方面会有更多的优势,从择业的范围上会有更多的适应性。

  四、结束语

  在社会对于网络专业人员迫切需求的前提下,在高校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操作技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2

  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线终端设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也得到广泛的使用,教职工和学生对随时随地能接入网络进行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而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迅速发展,WLAN已经经历了四种标准,发展到了现在802.11n标准[1];高职高专自身的需求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相结合,促进了无线校园网的发展。

  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与有线网络的建设不同,无线校园网应该更多的考虑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等;另外,高职高专院校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如何建设性价比最高的无线校园网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1建设的模式

  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借鉴现有的无线城市的建设模式,无线基础设施由电信运营商投资,采用移动网络与Wi—Fi融合的方式实现。

  自主建设:借助校园网的有线网络,自主建设针对校园范围内的无线网络,本文主要讨论针对自主建设的方案。

  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2无线校园网设计与建设

  2.1设计与建设原则

  校园无线网络设计及建设应从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高性价比、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及绿色环保等方面充分考虑。

  1)安全性:在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校园的网络信息安全。

  2)可靠性:无线校园网涉及网络节点较多,整个网络应该可靠、稳定的运行。

  3)易用性: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要方便用户接入,用户接入网络仅需一次认证,在覆盖区域内实现无缝漫游。

  4)高性价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按照信号范围最大化的原则实现校园的无线覆盖。

  5)可扩展性:无线校园网络在网络管理、网络结构、网络容量等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6)易维护性:无线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要具有优秀的监控、分析和处理能力,一旦某个无线节点出现故障,应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自动查找故障节点,并提供恢复建议,使无线网络系统很快恢复工作。

  2.2规划

  无线校园网的前期规划必须从用户的业务需求、覆盖范围、网络应用的密度、覆盖建筑的结构等各方面的需求[2]。

  现阶段无线校园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移动教学、随时互动辅导、电子网络课堂教学、科研与实验等;范围应覆盖全校园;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是面积大,建筑相对集中,人员主要集中在教学楼和宿舍,教学楼的教室单间面积较大用户多,宿舍楼的单间多且面积小,教室和宿舍相应的要增加覆盖强度;在业务需求方面,应以教学为主,提供网页浏览、流媒体播放等流量较小的网络应用,限制网络游戏、高清电影等大流量的网络应用。

  从技术上讲,无线校园的规划应采用实地实测、现场勘测、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于校园的大部分范围应该采用实测的办法,主要包括操场、食堂、大

  礼堂、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区域,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初步的覆盖方案;对于无法实测的区域,要进行现场勘测;同时也可以使用无线网络规划软件,模拟无线校园网络覆盖效果;结合现场实测、勘测和规划软件结果,可以得到最终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2.3无线网络部署

  为了达到最优的覆盖效果,可以采用室外直接覆盖、室外覆盖室内、室内直接覆盖、室内分散式覆盖等多种方案。

  室外覆盖方案适合于操场、花园、广场等开阔的区域;室外覆盖室内方案对室内覆盖的补充,适合学生宿舍、小型教室无线覆盖的补点;室内直接覆盖方案适合于大礼堂、图书馆、报告厅厅、教室等用户密度高,信号衰减小的区域;室内分散式覆盖方案适合于办公室、学生宿舍、家属楼等密度不高,信号衰减大的区域。合理配置各种方案可以在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的同时,保证无线信号质量。

  2.4安全问题

  建成的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方式,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能够及时发现和防护常见的无线攻击。

  在接入认证和数据加密传输的过程中应使用安全性较好的协议,如WPA/WPA2/WAPI等协议,而非安全性较差的WEP协议;提供Web Portal认证和802.1x认证等多种方式,确保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能够及时检测和防范非法AP,防止用户连接到非法AP上而导致泄密。

  在无线校园网内部应该能够全面防护ARP攻击、DOS攻击等常见的网络攻击保障网络的稳定性。

  2.5业务应用

  无线校园网相对于有线网络可以发挥随时随地方便接入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业务,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科研等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如提供校园网络直播、在线课堂、即拍即传、提供基于位置或的页面推送(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终端界面直接弹出个性化的界面)等。

  2.6管理和运营

  校园无线网络范围覆盖广,无线接入点比较分散,管理存在存在一定难度。无线网络的管理应该实现对所有涉及的设备的管理,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POE交换机、无线控制器及无线AP的统一管理,使无线校园网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方便管理和运营。

  在运营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免费提供或收费的方式。如果收费的话,应实现基于用户、时长和流量的计费,并实现与学校的一卡通系统对接以方便计费和管理。

  3结束语

  总之,无线校园网络建设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满足教职工和学生通信、教学、办公和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对促进学校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起到重要作用。无线校园的建设必须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符合规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无线网络的质量。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楼实习报告02-04

学校教学楼建筑设计合同04-22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7-0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06-14

教学设计方案【热】06-1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