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7-25 16:06: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轻缓

  夜:沉沉欲睡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2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3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变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课文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 录像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三峡地理位置和三峡风光的资料。通过交流是学生理解“三峡”的.名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长江三峡工程。

  (2)播放录像,展示三峡风光,把学生带到美丽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欣赏。

  你觉得三峡的风光怎样?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引导学生抓住两岸险崖陡立,滩多流急的特点来描述。

  (3)、板书课题,明确这是一片略读课文, 同学们要尝试着自己去读懂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初读课文。

  3、莫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那些特点?

  二、研读疏导,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再多读几遍。学生莫读课问候,在喜欢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知道读懂以下几个句子。出示幻灯片(1)、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刘区;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2)于是,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种,两岸峭壁得到英,一起用项精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清还的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3)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的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是长江象是扎着眼睛,沉沉欲睡。

  通过品读、对比,使学生明确一天中。中午、下午、夜晚不同时间里,三峡江面的不同特点。

  4、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练读辅导,读中深化。

  1、浏览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的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3、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展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

  (4)请一名学生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5)请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一道有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三峡的风光和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4、三峡之秋

  早晨 中午 黄昏 晚上

  明丽 热烈 青色而透明 宁静而神秘。

  教后记:

  教学本课,我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重点词句,集体交流体会他们的美。学生把全文都画下来了。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我就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读, 再度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美丽。尤其是描写中午三峡景物的那一段, 由于我给学生标出了停顿、重音,学生在朗读时,语调时而激昂、热烈,时而舒缓、低沉,语速也能做到时缓时急。朗读效果较好。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6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在地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供课前交流。

  二、进入学习。

  1、导入:谈三峡。(学生可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也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的谈,还可以背一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

  2、学生用自发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学生讨论: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B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C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四、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把喜爱、欣赏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表达方法,体会情感。

  1、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2、作者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写三峡之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三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02-20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10-18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3-21

《三峡之秋》教案12-22

《三峡》教学设计06-22

《三峡》教学设计02-21

三峡教学设计 01-28

《三峡》教学设计(14篇)06-02

《三峡》教学设计14篇05-19

《三峡》教学设计(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