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品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之情,学会珍惜生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歌曲《送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了解作者,引出《城南旧事》。
教师导语: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出示图片)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回到台湾,她非常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把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这本书非常感人,后来被拍成电影----《城南旧事》。播放歌曲《送别》,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们对作者和这本书,还有哪些了解?
师:我们了解到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林海英童年的件件往事,每每回想起那段童年生活,她心里都涌动出几丝伤感,也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心声吧。学一学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吧。-----板书
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伴着优美而略带感伤的音乐《送别》,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汇报交流
识字,注意“嚼”的`读音及写法。强调“傻”“卸”字的写法。
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哪几个片段?
看骆驼咀嚼。
看骆驼脱皮毛。
关于铃铛的遐想。
怀念骆驼队。
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指名读,谈谈感受,并带感受读。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师: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一画,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观察仔细、描绘生动)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你想象一样,作者当时什么样子?体会到什么?
(想象这时候“我“不自觉”地咀嚼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谈体会)。
生交流,我体会到: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那样长的牙,骆驼是怎样咀嚼的?自由读句子。怎样磨来磨去呢?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师做动作理解“交错”)读句。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结:如果让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段童年趣事,你会用哪两个字?
生:汇报。
师板书-----天真
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四、课堂小结
作者用细致的观察,美妙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骆驼咀嚼的有趣场景。突出了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
五、巩固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熟读、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教师引导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当堂仿写有关童年生活的片段。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方法:感情朗读法、自学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简介作者与背景: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窃读记》吗?作者是谁?(出示作者资料介绍,学生齐读)
2、揭示课题:
①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板书),看看这个课题有什么不同?
(三个词加两个间隔号)
②谁能说说读了这三个词你的'脑海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有关童年时的回忆是由骆驼发起的,而她对老北京景色和人物的回忆都笼罩在暖暖的冬阳下,这种回忆带着特有的温度,特有的气息,特有的情味。)
③齐读课题:
她把她在北京城南经历的那段时光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这本书的序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谈联想与课文真正要表达的那种怀念而感伤的情绪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是这种距离,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们之间的差距为后面的学习,无论是在内容理解上还是在情绪体验上,既提供了一种铺垫,又使得下文的展开和深入变得更容易而自然。】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预习情况,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童年往事?
(板书四方面内容,同时指导“嚼”字的书写及读音,强调这是多音字。)
2、你们对哪部分印象最深?
(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小标题的方式板书四个方面:学咀嚼谈系铃想剪毛忆骆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通过初读课文使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能够整体简洁地感知课文大意,并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渗透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全班交流
过渡:我们就从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学咀嚼”这一部分学起。
a学咀嚼: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简单的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
2、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句子,学生交流:
①吃相:说明喜欢骆驼,要不然怎么会对骆驼的一举一动观察的那么仔细。(师肯定生说出了对骆驼的喜欢,指名读。)
②“我看呆了”:看出来非常喜欢,入迷。
提问:林海音看得入迷了,自己的牙怎么会动起来呢?
师:老师明白了,这里“我看呆了”中的“呆”字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呆头呆脑的呆,是什么意思?(认真入迷、投入)。
③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认真入迷的做一件事或看一件事,自己也跟着情不自禁的动起来?
(指名回答:肯定他的发言,让他读一读。)
④“那样丑的脸……”
“丑”字说明她非常喜欢,才会学做动作。
师:你读懂了作者并不讨厌它,还很喜欢它,否则作者怎么会看呆了呢?
⑤感情朗读体会“我”的傻样。
⑥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当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指导背诵这一段)
3、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过渡:下面这三部分,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挑选一段进行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朗读方式读一读,再互相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b谈系铃:
1、父女俩在讨论什么?父亲的观点是什么?女儿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你更喜欢谁的观点?为什么?(同桌合作读,读出不一样的语气。)
3、你有自己关于“驼铃的遐想”吗?
4、男女生分角色读。
c想剪毛:
1、汇报感受。
2、人怎么能跟骆驼比呢?体会在小作者的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
3、自己读,体会这种感受。
d忆骆驼:
1、汇报感受,展示朗读。
2、提问:联系课文想一想,她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3、师和一名学生合作读,再和全班学生一起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广度和深度,着重通过想象、抓细节描写、人物的对话,再现情境,将文字转换成鲜活的画面。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动手练笔打下了基础。】
四、动手练笔。(10分钟)
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有趣、天真,感受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我想这跟作者的描写也是分不开的。谁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生动、有趣呢?(学生汇报所得)
1、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是写的基础。
2、描写角度不同:抓细节描写,侧重心里的想法感受,侧重描写对话。
3、当时的事情是怎么发生,就怎么记录,读起来才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样。
练笔:挑选一件童年趣事,用上述方法,写一段话。(师挑选两三个作品当场点评)
【设计意图:展开“小练笔”,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同时也照应了本单元习作训练的主题——童年趣事。】
五、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1、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林海音写这篇课文的时候已经42岁了,所以她会说——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师引读,生接读)何止是这件事呀!板书中的这些事都不会做了,因为——童年却一去不还了。(生接读)
2、出示林海音在《苦念北平》中的一段话,感受她对老北京景、事、人、物的想念之深。(师配乐朗读)
4、课件出示作者照片及《城南旧事》的海报:
师述:有导演将她的回忆拍成电影《城南旧事》,用胶片书写了北京城南的那段往事。片中插曲《送别》也因其脍炙人口的旋律被世人传唱。
4、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在原文中写道“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所以——齐读。
【设计意图: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联系全文内容,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设计意图:作业一是课后练习题中的作业。作业二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回到那段抒情的文字。因为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才能整体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心情。】
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附文:学生习作(分阶梯)
童年趣事
在我二、三岁的时候,我们院子里有许多猫,每次我下去看见猫就学着猫的样子。我把我的小手往地上一放,屁股抬得高高的,猫一摇尾巴,我就摇屁股,猫叫一两声,我也学着叫。妈妈看见了,连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并说:“这孩子,上辈子就是一只猫。”我对妈妈嘻嘻地笑一下,又去玩了,妈妈大声的对我说:“不许再学猫啦,再学我打你屁股。”我转身对妈妈做了一个鬼脸,就跑了。
童年的趣事
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童年的趣事却让我永远也忘不掉。
在20xx年夏天,爷爷让我吃西瓜。我兴奋极了!我在吃西瓜时,一不小心把黑子吃了下去。我赶紧去问爸爸。“爸爸,把黑子吃了会怎么样?”我害怕地问。爸爸看见我害怕的样子,爸爸故意装成惊讶的样子说:“呀!把黑子吃下去,肚子里会长一个西瓜。”我一听赶紧跑到厕所,向外面使劲吐。看我的趣事好笑吧!
遛狗
我遛狗去了。
到了浐河边,那大狗一猛扑,睁着大眼睛,摇着大尾巴,就直向河中扑。我手上的绳子似乎在滑走。
大狗转过头来,瞧,它那大嘴边上沾着白沫子,鼻孔中有节奏地呼着热气,还“汪……汪……”地叫着,似乎不把我拉下水不罢休。
一分钟过去了,我和狗依旧作着斗争。后面传来了人喘息的声音,弟弟来了!我一分神,狗又一使劲,于是……
“扑嗵”一声,我下水了。
童年趣事
童年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奶奶家,我在奶奶家,奶奶家的后院有一只红色的会说话的鹦鹉,每天,我都会对鹦鹉说:“你好!你好!”,鹦鹉都会这样回答:“好——好——好——”逗得我都快笑掉大牙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体会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骆驼回忆童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体会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骆驼回忆童年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城南旧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回忆课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回忆童年。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体会学骆驼咀嚼和骆驼系铃铛的美好想象。用笔画出给自己印象深的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学骆驼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1: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的?她为什么能把骆驼写的那么传神?
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呆字我看得很投入。感受作者的天真幼稚。
感情朗读,出示视频学生看骆驼咀嚼,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填空朗读,练习背诵。
预设2:交流骆驼系铃铛的美好想象一部分。
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抓我的问题和爸爸的回答,体会爸爸的笑。
从爸爸的笑中你体会到什么?
练习想象说话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5、自学后两件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为什么会有想帮骆驼剪毛的想法?
从我追问骆驼的去向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练习填空。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课件出示。
1.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2.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骆驼系铃铛的想象淡淡的伤感
想帮骆驼剪毛浓浓的怀念
追问骆驼去向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02-1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01-2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06-27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05-24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06-13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07-25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最新05-2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品10-0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08-1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