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4 08:30: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教学设计【荐】

长城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 离现在多远 怎样筑长城 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字形:

  隔砖旋

  ⑵字义:

  垛口瞭望射口

  三、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⑵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3-28

《长城》教学设计03-05

长城教学设计03-27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09-27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11-01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06-10

【荐】长城教学设计07-05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2-22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