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小学,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
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两幅图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
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
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
预设交流一:
研读重点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体会长城的长。
⑴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长龙)
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
理解重点词。
⑵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⑶ 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预设交流二:
⑴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⑵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⑶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
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⑸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⑴ 预设交流三:
①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② 重点研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交流体会: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读:
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④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⑤ 激情朗读,反复诵读。
⑵ 预设交流四:
①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
② 带着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
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
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
1、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
2、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
3、播放歌曲《长城长》,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一、借助媒体,超越传统,巧现画面,有效突破重难点
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传统教学时以看图为主线,图文结合,通过“三看长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如:初次读图,在看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有序表达方法,效果较好。利用两副画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直观形象的理解重点词句,简洁有效,一改以前词语教学时反复纠缠,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更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顺利帮助学生,为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巧妙”的重点收到了举重若轻的良效。
二、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该如何灵活应对
第二自然段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借此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原本设计以一名学生为主介绍,其余学生补充的环节,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可在实际教学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充分交流感受时,我就直接让一名学生进入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此时台下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出现我预设中的热烈场面,因此,我又反复“引导启发”,可还是费力不讨好,造成这部分内容拖拉疲塌。如果当时及时调整,以小组读书、讨论为主,再结合运用课件的图片资料,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再来朗读理解,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课堂,服务学生,达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活自如应对的境界。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3-27
《长城》教学设计03-05
长城教学设计03-28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09-27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11-01
【荐】长城教学设计07-05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2-22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9-16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