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小学

时间:2024-06-10 08:29: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小学,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

  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两幅图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

  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

  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

  预设交流一:

  研读重点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体会长城的长。

  ⑴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长龙)

  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

  理解重点词。

  ⑵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⑶ 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预设交流二:

  ⑴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⑵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⑶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

  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⑸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⑴ 预设交流三:

  ①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② 重点研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交流体会: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读:

  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④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⑤ 激情朗读,反复诵读。

  ⑵ 预设交流四:

  ①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

  ② 带着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

  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

  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

  1、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

  2、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

  3、播放歌曲《长城长》,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一、借助媒体,超越传统,巧现画面,有效突破重难点

  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传统教学时以看图为主线,图文结合,通过“三看长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如:初次读图,在看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有序表达方法,效果较好。利用两副画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直观形象的理解重点词句,简洁有效,一改以前词语教学时反复纠缠,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更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顺利帮助学生,为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巧妙”的重点收到了举重若轻的良效。

  二、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该如何灵活应对

  第二自然段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借此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原本设计以一名学生为主介绍,其余学生补充的环节,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可在实际教学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充分交流感受时,我就直接让一名学生进入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此时台下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出现我预设中的热烈场面,因此,我又反复“引导启发”,可还是费力不讨好,造成这部分内容拖拉疲塌。如果当时及时调整,以小组读书、讨论为主,再结合运用课件的图片资料,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再来朗读理解,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课堂,服务学生,达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活自如应对的境界。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小学】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3-27

《长城》教学设计03-05

长城教学设计03-28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09-27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11-01

【荐】长城教学设计07-05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2-22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9-16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