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前文,总结引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两遍。
二、看词读好,找感觉。
1、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力求把它读得有板有眼。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2、出示多音字“更”和生字“聒”,给学生强调。
3、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哪个地方停顿。: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学生齐读)
4、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升千帐灯”(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三、思意质疑,深入文。
1、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作者除了“身”在帐篷?还身在何方?
结合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征途的艰辛。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3、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4、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教师放音乐。(学生齐读。)
5、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6、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7、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8、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9、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
10、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四、拓展激问,深入感悟
1、是啊!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问的好!谁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对家人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2、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问纳兰性德,表达相互的思念之情。
3、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
四、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萧萧风雪难入梦
心在故园羁旅怀乡情意浓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4、小结: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4、小结: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3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为“自然之趣”专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起入选本单元的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日本的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巴金的《鸟的天堂》、贾平凹的《月迹》。《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羁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既有长途羁旅风光,又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情怀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教学目标】
读词,能字正腔圆、有韵味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知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在情与景的融合中了解词的意思。
想象,通过对故园的想象,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军旅之行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长。
叩问,在移情叩问中升华情感,赋予语文课堂以力度和深度。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配乐诵读积累思乡诗句,入情入境。教师导语:远离故土时,一缕春风、一片落叶。都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思乡的心弦。这种思念之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教师导语: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段风雪,感悟一份离情。
【设计意图:配乐诵读思乡的诗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诵读诗词的状态,又能积少成多积累诗词。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2、聚焦作者
设身处地:如果你是侍卫中的一员,这样一路走来有何感受?
教师导语:在康熙的身边有一位侍卫,他叫纳兰性德。他学识广博、诗词造诣深厚,被后人誉为“满清第一词人”。此次他以三品武官、一等侍卫的身份随皇帝东巡祭祖,他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
【设计意图: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词意打下基础。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引发学生的求知之心。】
3、品读
感悟一、读出语感
请翻开课本93页(课件)把《长相思》仔细读2遍,注意读准字音,力争字正腔圆。
读诗词,不但要读得准确,还应该读得有节奏,请再读2遍,注意停顿和轻重缓急。
读诗词,不但要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韵味来。欣赏课件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词的语感。】
教师导语: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读出“词情”是这一板块的重点。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抑望、孤独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学生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然而“聒碎乡心梦不成”,军旅途中的帐篷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教师板书一个大大的令人心碎的“碎”字。再次朗读课文,令学生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叩问感悟“相思”情
教师导语:《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从军呢?指生回答。
教师导语:。一路跋涉,一路风雪;一路行军苦,一路相思情。他也曾问过自己,就在此次征途中纳兰性德还写下了另一篇词作《菩萨蛮》。分角色表演。
教师导语:。是啊,这么多的人,因为纳兰性德的出征都难以入眠,都在盼望他早日回家。千言万语,道不尽相思离别情;万语千言,说不完相思离愁意。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注重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以情感人,读出情感。分角色环节,旨在让学生更深入体相思离愁意】
教师导语: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生默读《长相思》)
教师导语: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这节课的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吟唱声中再一次感受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读出美感。】
4、课后推荐诵读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等,读一读,唱一唱,并在班级内开展一次思乡主题的展示会。
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4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名叫纳兰性德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
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指名朗读。
三、学习该词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2听老师朗读《长相思》上半阙,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诗人纳兰了吗?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这千里迢迢的旅程谁来读给我们听。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将士们白天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词的下阕告诉了我们答案。
5、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近纳兰性德,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6、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7、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8、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配音乐,教师范读)你们看到什么了?
大家看到了_______的纳兰性德。这是在征途中的词作者,让我们把画面切回他的故园,想象一下在他魂牵梦绕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你的笔把这幅美景这下来。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大家一起读:长相思
9、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四、对比阅读:李煜《长相思》
1词的主要内容2表达的情感3运用的表达方法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04-29
关于长相思教学设计06-1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1-27
优秀教学设计08-01
优秀教学设计04-24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优秀教学设计——《船长》优秀10-25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23
《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06-24
数轴优秀教学设计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