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标】
1、以“笑”为线索,梳理相关事件。
2、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孔乙己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提会作者的深意,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孔乙己与“笑”
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几次“笑”字?
14次。
这些“笑”包括了哪四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 孔乙己平日里被短衣帮笑
2. 孔乙己教“我”写字被笑
3. 孔乙己分豆给孩子们被笑
4. 孔乙己最后一次喝酒被笑
这些笑声来自短衣帮、掌柜、“我”和孩子们。
酒店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笑,他们在笑孔乙己的什么呢?
(1)短衣帮、掌柜在笑孔乙己的什么呢?
预设:
笑他脸上的伤疤——窘迫、窝囊废、没用、自取其辱、不知羞耻
笑他偷东西——没钱还不要脸、一事无成只能偷
笑他满口之乎者也——装腔作势
却捞不到一个秀才——无能、没用、痴心妄想
笑他被打断腿——不知悔改、没皮没脸
(2)“我”在笑孔乙己什么呢?
预设:
卖弄自己会写字——讨饭一样的人,也配教我,笑他低贱,笑他不识趣
“将来做掌柜的记账要用”——傻、没见识
(3)孩子们又在笑他什么?
预设:
孔乙己护着茴香豆的动作,他说的叫人半懂不懂的话。
笑他自言自语,胡言乱语,笑他傻,笑他疯,笑他怪。
二、不止于“笑”
(一)你觉得孔乙己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预设:
语言描写:“窃书不算偷”,自欺欺人,可笑。
神态描写:“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明明自己理亏,还要嘴硬争辩。
死要面子活受罪,可笑。
总被打,还要偷,不知悔改,可笑。
【重点品析】
动作:
“排”——一个个列在桌子上,排了九下。明明穷酸,还要摆阔,掩饰自己穷酸的本质,令人可笑。
(二)除了可笑,你觉得孔乙己还可呢?
1. 学生提炼,概括,交流。
预设:可怜、可悲、可叹、可气、可恨、可爱、可亲……
2. 重点品析
可怜:
(1)想象补白:孔乙己被打断腿这一晚的心理活动。
(2)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想象补白:孔乙己是怎么用手走的?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此时他的手与动作。
可悲:
(3)分角色朗读
“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提问:这一段对话中,省略了“掌柜说”“酒客说”,对话间似乎没有停顿,有什么效果?
明确:一句接一句,语速快,对孔乙己的故事很好奇,想问个究竟。(但绝不是关心,而是看热闹。)把孔乙己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提问:“许是死了。”句号换成感叹号好不好?
明确:对于孔乙己的遭遇,他们是漠不关心的。不认为惊讶,不感到同情,只是不轻不重地随便说说。(板书:人人皆漠视)
小结:同学们,这样的一个人,令人感到可怜、可气、可悲、可叹。他的境遇是怎么样的?他一直在被嘲笑、被侮辱、被伤害。酒馆里的人们笑得越大声,孔乙己的命运也被衬托得越是悲惨了,这就是以笑写悲。
三、“笑”的深意
1.孔乙己在喝最后一碗酒的时候,交代了一句话“酒要好”,暗示了什么?
(之前的酒都是羼水了的)
2.鲁迅在哪里其实也交代了一笔呢?
关注第二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羼水”是什么意思?
“羼”这个字,上面是房顶,下面三只羊表示羊群。本意为羊群杂居在一起,所以引申为羼杂。羼水之后,酒就变淡了,变淡的酒变成了薄酒。那么变淡了的酒,象征了什么呢?
明确:淡薄,凉薄。这一笔写的就不只是酒了,写的是当时的社会,人情凉薄。
【链接材料1】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链接材料2】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鲁迅《祝福》
(1)想一想,作者鲁迅觉得孔乙己可笑吗?
明确:恰恰相反,鲁迅觉得最可笑的,是这些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头还拍手叫好,咀嚼别人的痛苦为乐的人。
(2)写《孔乙己》,鲁迅的目的是?
明确:唤醒愚弱的国民,改变国民精神。
四、“笑”的反思
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同学们是否也有过或看到过这样的时刻,将别人的痛苦放在嘴巴里咀嚼,当作自己生命的乐子;拿着键盘,在网络上把所谓的“瓜”吃成了人血馒头……(分享交流)
我们都或多或少见过,或自己做过这样的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到今天为止,《孔乙己》仍富有生命力。
老师希望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经历,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生命,能够让我们能够充分地怀着悲悯的情怀,关注那些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或许等到那一天,《孔乙己》就过时了,我相信,鲁迅先生比谁都更期望那一天的到来。
【《孔乙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孔乙己》教学设计11-04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02-04
《孔乙己》教学反思04-05
孔乙己教学反思04-22
孔乙己说课稿07-15
《孔乙己》的教案05-25
《孔乙己》说课稿07-22
孔乙己教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