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1
课题: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不同的乐曲来形象地描绘各种动物,理解音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体现它们的特点的(旋律,速度,音色,强弱等)
2、通过欣赏,让学生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及音乐表达的情绪!
教学重点: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之选曲
教学难点:听辨各种不同乐器的音色;如何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
教学内容:
1、格里格《蝴蝶》
2、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3、安志顺《鸭子拌嘴》
4、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5、圣-桑《动物狂欢节》之《母鸡和公鸡》
6、圣-桑《动物狂欢节》之《乌龟》
7、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大象》
8、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布谷鸟》
9、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
10、圣-桑《动物狂欢节》之《终曲》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midi音乐,钢琴,动物造型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展示:幻灯片1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创设课前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呀?
(学生:老虎,狮子,大熊猫,猴子,河马,大象等等)
今天呀,在森林里,动物们在举行一个狂欢节,我们一块儿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出席了这次快乐的聚会呀?
展示:幻灯片2、3、4
(有小鸟,狮子,鸭子,蝴蝶,小蜜蜂,天鹅,乌龟,大象,母鸡,公鸡,布谷鸟等等)
你们能模仿他们的叫声吗?
首先出场的是美丽的蝴蝶,我们来听听,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蝴蝶优美的姿态的呢?
展示:幻灯片5(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钢琴来表现蝴蝶,旋律的流动感和紧凑的节奏来表现蝴蝶飞舞时的婀娜多姿!)
第二个出现的是蝴蝶的好朋友―小蜜蜂,请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跳舞的吧!你能猜出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速度如何?
展示:幻灯片6(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乐曲来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用小提琴来表现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速度:快速!)
在森林里的一个小湖边呀,我们看到了一大一小的两个鸭子,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吵起了架,我们来听听一首《鸭子拌嘴》,看看是如何一回事?用哪个乐器组来表现他们的形象的啊?
展示:幻灯片7(播放音乐及展示问题)
展示:幻灯片8(圣-桑创作《动物狂欢节》的由来)
展示:幻灯片9(《动物狂欢节》十四个乐章代表的动物)
1、序曲与子王进行曲8、长耳人
2、公鸡与母鸡9、布谷鸟
3、野驴10、大鸟笼
4、乌龟11、钢琴家
5、大象12、骷髅
6、袋鼠13、天鹅
7、水族馆14终曲
展示:幻灯片10(先出音乐,提出问题)
该乐曲是用何种乐器来表现这种动物的呢?速度,情绪是怎样呀?
(大提琴的音色来表现咆哮的狮子!)
展示:幻灯片11(先出音乐,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动物呀,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的呢?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呀?
(用小提琴来表现母鸡,钢琴来表现公鸡!)
展示:幻灯片12(播放乌龟的音乐)
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乌龟缓慢的动作?
(低音弦乐器的'音色来表现乌龟)
如果改变了速度和音色,你会觉得象乌龟吗?是怎样的一种情绪?(链接小提琴音色的midi音乐,速度加快)
展示:幻灯片13(先播音乐,再猜动物是什么?----大象)
该乐曲是用何种乐器来表现这个动物的呢?速度又是怎样呀?
(大提琴来表现大象,中速!)
你听过布谷鸟的叫声吗?你能模仿它吗?如果你是位作曲家,你会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布谷鸟的美妙的声音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圣-桑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布谷鸟的?
展示:幻灯片14(布谷鸟的音乐,提出问题)
(用长笛的音色来表现布谷鸟)
《天鹅》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首曲子了,下面我们来欣赏,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圣洁的天鹅呢?速度是如何呢?
展示:幻灯片15
(大提琴表现天鹅,钢琴表现静静的湖面!)
最后,森林里的动物都跳起了舞,音乐在欢乐中结束,我们大家来听一听,跳一跳!!!
(各种动物是如何先后出现的,戴有头饰的同学要仔细听辨各种音色)
三、反馈教学
出示表格:
动物形象
主奏乐器
速度
表达的情绪/情节
蝴蝶
钢琴
中速
优雅
蜜蜂
小提琴
快速
热烈
鸭子
打击乐器:镲
中快
俏皮
天鹅
大提琴
较慢
高贵
狮子
大提琴,钢琴
中速
威武
母鸡和公鸡
小提琴,钢琴
快速
活力
乌龟
大提琴
很慢
缓慢的
大象
大提琴
中速
坚定有力的
布谷鸟
长笛
中速
清脆
四、课堂小结
最美的声音来自大自然。除了今天我们在课上听到的各种动物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于动物的乐曲吗?
(《百鸟朝凤》、《金蛇狂舞》《空山鸟语》……)
忙碌的学习,紧张的节奏。我的心灵重新召唤了许多童年的自然的声音:春日化冻小溪的潺潺水声,稻麦在夏风抚慰下的抽穗声,远归的燕子在我家住的本地房子梁间歇息的咕咕声,新年椿糯米粉的木臼声合着袅袅炊烟的咚咚声,还有皑皑大雪覆盖的田野上,小鸟觅食的翅膀扑扑声。你们呢,你们还能告诉我,你们曾听到过的美丽的自然之音吗?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清晨,听鸟雀从窗前啾啾地飞过;入夜,听清风柔柔地掠过林梢。放松我们的心灵,去倾听最美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教学后记:
这是初中教材上的一节欣赏课,我将其运用到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于“动物”这个话题,可能小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一些,课堂气氛也比较活一点!我将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做了补充,中西结合了一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将各种森林里的动物巧妙地表现出来,在愉快,轻松的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是体现了现在音乐教学中新课标中强调的以学生的审美情趣着手,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去感受,去感知,去想象!!!
音乐教研员申屏娜点评:
本课教师能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兴趣转移快、好奇心强的心理,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谈话、游戏律动、参与表现等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及多种方式感受、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音乐欣赏课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传统欣赏教学模式,并将内容相关的乐曲有机结合,组成快乐的“动物园”,使音乐欣赏课“活”“动”起来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进程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
本课的流程为: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二、指导欣赏、启发想象(创设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倾听音乐,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
三、体验实践、感悟迁移(通过参与、表现(演)、评价,提高学生感知美,认识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小结本课、巩固积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并延伸)
整节课既融入了小、中学衔接教法的探究,又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等新的教学理念。
如果再能注意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师生互动的体现就更好了!
《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中师音乐专业班《音乐欣赏》课本下册第三章:浪漫乐派时期的作品欣赏。我认为此课程在外国音乐作品欣赏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最为丰富多样,而且涵盖了许多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尤其具有代表性,他的作品既传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吸收了新的发展成果,在技术和风格上都独具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动物狂欢节》广泛出现在小学和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可见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明确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天鹅》及第十四曲《终曲》;
2、难点是: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四、学生情况分析
022班是一个二年级的音乐班级,班上的学生非常认真地学习音乐,并且课堂气氛总是非常活跃。在过去的一学年里,他们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已经学到了一些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标题为《动物狂欢节》的音乐作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力。然而,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方面,他们还缺乏一些知识和内容的掌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讨论法是一种融合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通过引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讨论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他们通过设定问题或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启发,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交流和学习。此外,在讨论法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团体活动等方式来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讨论法,现代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和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这种利用网络技术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互动。综上所述,讨论法是一种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方法。它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练习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灵感源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引导创作法”。通过练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进而编写出适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
六、教学过程
1、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三曲《天鹅》
这个过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仔细聆听音乐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学生需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2、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四曲《终曲》
这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提出问题,然后一起探讨并得出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展现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讨论教学设计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自选《动物狂欢节》中的一首曲子作为教学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互相提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共同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突出了师范性。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于: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3、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4、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突出了师范性;
5、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6、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问题探讨欠深入;
2、教学过程中设备出现一点小故障,致使提交问题这一环节显得不够通畅;
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评委们的指导、帮助。谢谢!
【《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动物狂欢节说课稿07-21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12-21
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06-12
《动物过冬》教学设计02-22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02-07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03-23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11-30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11-14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11-10
《动物的尾巴》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