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概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3 07:39: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并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情况。

  3、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和说理等过程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感受数学的美,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三角形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问题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三角形的概念

  1、出示世博会的有关图片,引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归纳: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记作:△ABc

  Ac b cBa

  (2)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

  (3)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

  (4)∠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二)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操作并填表

  从四根小棒(12厘米、8厘米、6厘米、4厘米、)中任选三根拼接三角形

  (1)先选择三根小棒

  (2)再将选择的每根小棒的长度填入表格中

  (3)最后拼接,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实验次数 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 画“√”“×” 2、思考:三根小棒的长度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交流)

  3、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a+c>b,b+c>a

  4、判断:下列线段(长度单位: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1)2、7、8 (5)3、3、3 (2)3、8、5 (6)2、6、3 (3)3、5、4 (7)7、7、2 (4)4、9、6 (8) 5、9、5 ? 在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按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按角: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变式:

  (1)三角形的三边为4、9、x,求x的取值范围?

  (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x,求x的值?

  (三)探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的情况。

  1、学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

  由几何画板演示,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

  高: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中线:联结一个顶点及其对边中点的线段

  角平分线: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2、完成下列表格

  有关线段 图形 结 论 A高 BA中 线 cH BA角 平 分 线 cM BP c3、问题:

  (1)在锐角三角形中,画出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三边上的高,观察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的情况。ADG BcEFHI

  (2)归纳: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3)思考:探究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的情况。

  (学生回家完成)

  (四)课堂小结

  1 、请学生来谈一谈收获、体会、困惑等

  2、教师小结

  (1)本课知识

  三边关系

  中线、高、角平分线

  不等边三角形

  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基本元素和有关线段

  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和说理等过程初步体会分类思想,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证实猜想的正确性。

【三角形的概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角形教学设计12-19

三角形教学设计04-29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2-15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05-13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07-04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06-29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01-1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05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07-24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