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望梅止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梅止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望梅止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酸、精”10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燎、酸、润”三个字的页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止、舌、骑、根、灵、导”。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 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0个生字。
2 在语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 你们吃过梅子吗?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尝一尝梅子的味道。
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2 口渴的时候,想到它的'酸味,嘴里会有什么感觉?出示:酸
学生字“酸”
(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湿润起来,不觉得口渴了。)
你们知道哪个成语说了这个意思?
3 出示课题:望梅止渴齐读学习生字“止”——书空
说明:
课题的导入,让学生亲自尝尝梅子的味道,说说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质疑解惑。
1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学生提出疑问。
3 归纳后出示: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怎样?
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4 看多媒体动画,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期,()带着十万大军经过一片()。当时(),将士们(),()。他灵机一动,用了()的方法,结果()。
5、交流。简单介绍曹操。交流收集的资料。
6、学习生字:“舌、燥、导、根、期”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读字组词,交流记法。
(3)老师指导:
加一笔,变变变:古+();王+();止+()
导——书空燥根——找姐妹字导——扩词
思考: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7、为什么要望梅止渴?交流出示句子:
(1)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2)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口干舌燥?
8 指导读这两句句子。(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解疑。先解决了“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这两个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舌、燥、导、根”,并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
9 说话练习: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附近又根本没有水,曹操想:()。
说明:
这一环节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部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10 同桌互读2、3小节,讨论: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结果如何?
说明:
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继续解决其余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正确解决疑问。
11 交流: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
12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曹操,一位学生读第2节第2句话。
13 师生合作表演朗读第2节。
说明:
通过角色扮演和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曹操的聪明与机智。
14 学习生字:灵——开火车读准音;理解“灵机一动”的意思。
骑——交流记法。
说明:
生字学习各有侧重点,不面面俱到,能提高识字的效率。
15 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
(1)齐读第3节。
(2)学习生字:“精”——与“请、请”区别。
(3)说话练习: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望梅止渴”的巧妙,同时积累了所学的词语。填空部分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
16 讨论:将士们走出荒
《望梅止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三、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望梅止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精”9个生字。能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到“精”字的页码,积累“精”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等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止、舌、骑、根、灵、导”。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等词语。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选词造句。
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为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的目的,同时又是一个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尝试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1)根据老师所给的词语试背第一节。
(2)根据老师所给的句式来试背第二节。
(3)师生配合背第三节。
3、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说明:背诵课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可以是关键词语,可以是有关句式),这样,从扶到放,让学生分节背诵,可以化难为易,从中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三、拓展训练。
1、将士们在曹操的带领下,顺利地走出了荒原。但是,一路上他们却没有看到梅林,这时,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想。将士们说:“。”
2、小组讨论,分组交流。
3、总结。
出示:我们在遇到危急的'情况时,千万不要着急、慌张,应该沉着冷静,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自读、齐读句子。)
说明:通过拓展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曹操的聪明与机智。同时渗透情意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道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灵。(注意上面最后一横不出头。)
2、指导书写:导。(注意上面要封口,不能写成“己”和“已”。)
3、指导书写:骑、根、舌、止。
4、学生书写。
说明:写字时,应让学生先了解字型结构和字的笔顺,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书写。对学生较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本课生字中,“灵”要求学生注意其笔顺;“导”应注意字的上半部分要封口。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巡视,关注学生的书写态度、姿势和执笔方法。
【《望梅止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06-17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3篇06-2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07-11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06-27
《蚕丝》的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