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学习猜谜语。
二.课前准备
1.苹果乐园图及红苹果粘贴纸。
2.房子图。
3.本课第二题中的词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诱人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智慧老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有香又甜的红苹果。(出示苹果园)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里都住着谁吗?(房子里住着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小组学习。
A.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如:我们要拜访走字儿的家)
B.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哪个小组说的最多,就在哪组的苹果树上贴一个红苹果。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学生交流课外认识的汉字)
A.在老师分的房子图上写上其他偏旁,并说说谁住在里面。(小组合作学习)
B.集体交流,给说的好的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三)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游戏找朋友:老师将词写在词卡上,分给学生,学生找到对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3.看图铁词语。(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把词贴在图下)瞧!这些图片也来找朋友了,谁来帮帮忙呢?(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四)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越多,小朋友高兴吗?(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小组讨论: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谁说的好就给他们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4.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每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呢?智慧老人准备了两则谜语来考大家,看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悄悄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同学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A.在小组里互相猜谜。
B.小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一、课前谈话
1.板书——达人。
2.这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特别火爆。叫做?(达人秀。)喜欢看达人秀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达人?(用脚弹钢琴的音乐达人刘伟;水晶球达人胡启志;自学成才的机械舞达人卓君。等等。这些达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书:奇)。
二、激趣导入
(一)走进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1.刚才我们了解、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奇人。我们宁波人冯骥才爷爷用一篇篇文章也记录下了当年天津卫码头的一个个奇人。先来一睹为快吧。轻轻地读一读。(出示: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这些人物,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2.《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说集,写了17位天津卫的奇人轶事。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共17篇。读过这本书的人们常常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书:妙。)
(二)引出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要从这17个故事中选取一个来读一读。(板书:刷子李)一边写板书,一边问:从这个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刷子李到底有哪些高超的技艺?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三、抓“奇”学文,细嚼正面描写。
(一)汇报出示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句子。谈体会。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师生交流,顺学而导。
1.品读: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刚才我们找出来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刷子李刷的墙壁好?(联系: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无缝、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总结:效果奇。
2.上面五个句子,除了写出了“效果奇”以外,还从什么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和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与刷子李一身黑对比。
(3)总结:规矩奇。
3.重点交流理解: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重点品读描写动作的词语。)
(2)你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技艺?(出神入化、无人能及、炉火纯青??)
(3)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还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成了( ),他成了()。
(4)总结:这里又抓住什么写出了刷子李的“奇”?(动作奇)
(三)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师: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刷子李粉刷墙壁的现场。通过对刷子李刷墙动作之奇,立的规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一)默读圈划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品悟,已经感悟到刷子李是个奇人,可是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想一想,曹小三内心对师傅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在句子边上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师:谁找到第一处写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关句子。)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师:哪个词直接反应了曹小三对师傅的看法?(板书:半信半疑)教师在课件上示范用红笔圈出把个词语。这就是一种概括与批注的方法。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词,就可以圈出来,如果没有,就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词写在边上。下面请大家按照这种方法,自学其它几处描写曹小三的句子。
2.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批注。(板书:五体投地、一落千丈、发怔发傻)
4.曹小三第一天当学徒,他的视线从未离开过师傅的黑衣白点,那么他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里话吧,(出示练习)
一天,我拜刷子李为师。对于师傅的那手绝活,我心里一直()。今天是我跟师傅出去干活的第一天,我果然看见他穿着一身黑,心想:( )。他每刷完一面墙我就仔细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我想:( )。当他刷完最后一面墙,我在给他点烟时,竟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我心里一惊,想:()。最后我发现那是师傅抽烟时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我( )。
5.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里变化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板书:侧面描写。那么文中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写。就是——板书:正面描写。)
五、拓展阅读,加深认识,揣摩方法。
(一)拓展阅读《泥人张》。
“奇在人物,妙在故事。”这一评价在《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其它16个故事中是否也有这样感受呢?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泥人张》(文章略)。
1.出示阅读思考:
(1)泥人张技艺高超表现在那儿?划出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呢?
(3)找出精彩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二)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六:板书设计
规矩奇
刷子李 动作奇
效果奇
半信半疑
曹小三一落千丈
名不虚传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秋游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 学重 难 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 学准 备:情境图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图意。
2、结合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同学们先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不能上船的人数。
45+25=70(人) 90-70=20(人)
重点指导第一种算法的竖式,问:每一步都求的是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请你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5、算一算。
89―36―27=100―54―38=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8 55 67 16 4 ― 2 5― 1 7― 3 4― 1 2( )( ) ( )( )
2、计算。
77―33―2596―39―45 100―91―8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 秋游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空着的座位数数。 45+25=70(人) 90-70=20(人)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我求疑释疑的能力,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在自我实践、体验、感悟中拓宽阅读空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
2.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
三、学习准备
1.根据导读自读、自悟课文,提出学习疑问,自学生字词。
2.查阅有关诺贝尔的资料。
3.师了解、收集学生疑问并写好小黑板。
四、学习课时: 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课、说说编编
1.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出示词语:专利延绵思忖愚昧遗嘱死而无憾诺贝尔)
(1)读一读;
(2)说一说意思;
(3)连一连,请选择你喜欢的几个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编一段话。(可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或自由选择内容)
2.小结学法、板书课题:诺贝尔用自己无私与博爱的精神谱写了人生的《最后的辉煌》
(二)以疑激思、体验感悟
1.通过自学课文和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关于诺贝尔的.那些知识和事迹?(生说,师择机引导、提升并板书。如:诺贝尔发明家企业家巨大贡献巨额财富)
2.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课前老师收到许多有水平的疑问卡,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涉及课外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是释疑解难的高手?(出示小黑板并请一同学读题)
3.问题征答台:
(1)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这个心愿如何实现的?每次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至于其他的款项应该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前提?
(3)在诺贝尔的遗嘱中为什么要写上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这句话在他的遗嘱中有什么作用?
(4)课文通过那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5)为什么要以《最后的辉煌》为题,而不用《一生的辉煌》或《诺贝尔奖金的由来》、《永远的辉煌》为题?
(6)为什么说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上的贡献?
(7)为什么说诺贝尔一生充满传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结合收集的材料自主选择问题回答。)
4.生说,师择机引导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体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朗读、感悟、升华并板书。(如:捐助医学设诺贝尔奖名垂青史发展科学与文明)
5.看板书小结全文,谈学习感受或收获。(可从情感、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方面说)
(三)、学习语言、发掘潜能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受到启发。我发现这课用了许多关联词,你们愿意根据课文内容或掌握的材料和老师来一次关联词补句大战吗?(师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考老师,最后生生互考)如:
1.我虽然生在瑞典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成就大事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心胸狭窄的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就终日笑容满面。
(四)实践体验、深悟砺志
诺贝尔传奇的一生及诺贝尔奖激励了无数人们勇攀科学高峰。你知道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间况吗?好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姓名、国籍、种族、主要成就奖金类别出一期小报。比一比,看那组出得好!(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人类科学与和平
科学家巨大贡献 发
诺贝尔捐助医学 展
企业家巨额财富名垂青史
设诺贝尔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
“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 要求读通顺
(2) 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初步应用乘法概念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口算后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提出: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
1、观察感知。
(出示主题图)师: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2+2=6 4+4+4+4=12)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操作感知。
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
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
3、对比感知。
出示花片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用加法怎样列式?是几个几?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三、认识乘法
1、乘法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2+2+2+2=8)
讲述: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感知乘法的简便。
出示电脑8个2,100个2,让学生列式,比较: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指导看跳绳图,让学生独立列式。
四、练习应用
1、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沟通联系。
联系刚才的摆一摆、试一试、主题图以及复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 第1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2枝?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让学生独立列式。
4、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 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 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 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 作业推荐:
1. 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 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1-2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