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
2、分酥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③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⑤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2
一、导入
假如有人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哪一朝、哪一代最为人们所熟知?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既不是巍巍大汉,也不是赫赫盛唐,而是本应该鲜为人知的一个小小的时间段——三国。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历时不过70余年,其中既无曹操在《短歌行》中所期盼的“天下归心”的局面,更无王粲在《七哀诗》中所向往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只是战火纷飞,龙蛇混杂,纷纷攘攘的一片。
相信罗贯中先生从来没有想过:他写下的这一本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二、入题
1、《三国演义》及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 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2、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
3、杨修介绍
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
三、研读课文
问1:杨修因什么而死?“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分析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从而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得出“性格决定命运”的结论。并且重点分析杨修参与家族统治的纷争导致的最终的结果。)
曹操:阴险残忍、机变狡诈、虚伪、善于权术,自私自利、残暴、率性、不安、多疑
杨修: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疏放不羁、张扬个性
问2: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在于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后人诗曰: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它是“三分实,七分虚”,作者站在“拥刘反曹”的立场上赋予了杨修更多的正义之气,给了曹操更多的反面的评价。事实上,对杨修之死,《三国志》记载:“太祖既虑终始有变,以杨修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可见,主要的缘由还是因为杨修参与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鸡肋”事件只是他杀杨修的一个借口而已。
然而我们知道,杨修的性格应该说是造成他死亡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从杨修身上又得到了怎样的认识呢?请从为人处事角度加以分析探讨。
五、作业
1、历史上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3、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小说的叙事结构。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发生过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详尽的讲述了这些故事。《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杨修之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杨修。
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
环境:战场。
2、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复述,并拟小标题。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三、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1、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
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其它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何不同?
总结: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矛盾中逐渐凸显的。由板书可知曹杨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由最初的智力游戏的对抗上升到后来的.人格政事的冲突,逐步激化。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当他们的矛盾冲突处于顶点时,曹操便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了。
四、比较启迪,明晰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
如果课文调整成这样的顺序
先写六个故事,再写鸡肋事件杨修招致杀身之祸,好不好?为什么?总结:本文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把时间闪回到过去,补充叙述一些事情,这种叙述情节的方法就是补叙。补叙的好处是:深刻的挖掘了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丰满。本文先用顺序的写法展开杨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经意的客观叙事,实则构思缜密,不动声色。再突然起笔,活生生的一个杨主簿便身首异处,出人意料,然后再用补叙内容来消除人们的惊奇,之后又自然的说回来,可谓天衣无缝。这种叙事结构,同学们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平淡无奇的事情也可显得一波三折。
五、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六、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七、作业
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目标2.3;难点是目标3.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 (5分钟)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分8块内容,分别是:
(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
(二)做一做注音与解释。(3分钟)
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三)讲一讲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10分钟)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五)论一论(3分钟)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3分钟)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 残忍多疑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卖弄聪明 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3分钟)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八)练一练(10分钟)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
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该环节是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利用课外或第二节课完成。
三、结束。(2分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小结本课。
呼应开头,放松心情,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课中插入一个视频,是为了学生能感知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点,“七步诗”的插入,是个临时发挥,也恰到好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我竭诚地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说课稿12-31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08-26
《杨修之死》读后感04-30
杨修之死读后感04-30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03-30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12-12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精品01-28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热门)11-24
普罗米修斯优秀教案设计08-25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1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