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9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李明和王小飞两位同学要进行篮球的定点投篮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人各进行3次1分钟的定点投篮,以每次投中个数为成绩。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统计图:
观察,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问题:谁赢了?为什么?
2、 王小飞再投一次,(课件出示成绩统计图)
问题:现在谁赢了?为什么?
发现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平均数
1、合作讨论
讨论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时,该怎样比才公平?
2、 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为例)能计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教师适时板书:(7+3+8)÷3
=18÷3
=6(个)
问题:(1)、“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我们是怎样求出7、3、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
小结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引导:不计算,有办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移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说一说:根据刚才以多补少找平均数的过程,说说你对平均数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个球吗?“6”表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认识平均数的特征。
3、 即时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求王小飞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数量。
组织汇报,交流方法
结论:通过比较平均数,谁赢了?
通过这次比赛的经历,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4、 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不会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2)、小明家去年4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是16吨、24吨、35吨、21吨。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吨)。
2、你能想办法求出他的语文成绩吗?
(1)、先估测一下:语文成绩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讨论。语文成绩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队参加市舞蹈比赛,评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队的最后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发认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评委却宣布最后得分是95分。这是为什么?
师:请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套圈统计图(每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看套圈比赛的录像,出示统计图。
1、这幅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想一想,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
(1)学生讨论交流哪一队套圈套得准一些。
(2)提问:怎样比才既合理又公平呢?
(3)揭示:要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就是要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
2.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先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讨论交流。
(1)通过移多补少,直观揭示平均数的意义
(2)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列式计算:5+9+8+6=28(个)28÷4=7(个)
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估一估
(2)算一算:11+4+8+2+5=30(个)30÷5=6(个)
这里的3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次比赛中,男生套得准一些。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1)比较
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2)提问: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3)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三、拓展练习,深入理解
1.练习用“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1)出示校运动队三年级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三名学生)
提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平均肺活量吗?
交流: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2)出示三年级部分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四名学生)
提问:算算他们的平均肺活量。
比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平均肺活量比一般学生要大。
2.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出示游泳馆录像并配音:一天小明去学游泳,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30厘米。小明心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学游泳不会有危险。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想得对吗?
(2)学生交流
3.利用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特点判断平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出示并配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规定:心跳次数平均每分钟在120~200次为运动量适宜,低于120次为运动量过小,高于200次为运动量过大。
我们对小明在游泳过程中的心跳情况进行了统计。(出示:心率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心率(次/分)150160180170140
(2)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些什么?
(3)他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可能是下面哪个答案?为什么?
①130次②160次③190次
(4)根据平均数的这个特点,你能说出这个平均数的范围吗?
(5)小明的运动量适宜吗?
4.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一高一矮两名学生
指一指:他们俩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什么位置?
(2)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体坛明星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矮)
指一指:另一位体坛明星大概有多高?
(3)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高)
指一指:这位运动员的身高大概在哪里?
猜一猜:他是谁?
(4)出示新浪网上的NBA排行榜
找一找:有平均数吗?
想一想:姚明的总得分比特里要高,为什么他们的均分却相等呢?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平均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均数教学设计02-14
平均数教学反思03-09
八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05-10
《求平均数》教学反思04-16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优秀05-09
平均数教学心得体会06-23
五年级数学教案:“求平均数”教学设计206-05
《平均数》 教案05-30
《平均数》说课稿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