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30 13:02: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灰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灰雀教学设计(15篇)

灰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 汇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 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

  ⑶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 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

  ⑷ 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爱)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⑶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⑷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灰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灰雀教学设计3

  课文内容分析:

  一、课文内容解说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寻找灰雀,用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每次”“经常”“找遍”等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关心。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从中能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都可透过这些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

  本课教学以图画为支架,通过三幅图梳理内容,对话阅读中读出男孩抓鸟、放鸟的故事,由3幅图变成5幅图,通过小组合作,重新整合,课文的故事变成孩子的故事,故事更丰盈,学习更有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学情分析:

  1.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教学要点之一“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已有了尝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掌声》的学习,学生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心情变化”,也为本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做了铺垫。

  2.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依据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地分析还不到位。因此本课教学抓住对话文体特点,紧扣单元要素,以各种任务情境布置孩子寻找灰雀失踪跟男孩有关的线索,推进阅读,发展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了解对话外的含义,读出文本中未曾写出来的故事,理解故事里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四、教学流程: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排序触摸课文中的事

  1.直接导入,学习生字。

  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灰雀

  (1)学习生字“雀”。雀是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去钩,下面部分写时注意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演示“雀”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加深印象。

  (2)你们见过灰雀吗?是呀,书本上就有三只可爱的灰雀,出示图片。

  (3)他们长什么样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4)随文学习词语。

  认读“胸脯”,第二声,轻轻拍一拍我们的胸脯。

  认读“婉转”,正音。

  理解“惹人喜爱”:你知道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吗?让人生气就可以说——惹人生气,伤心,让人疼爱可以说——惹人疼爱

  小结:学词语举一反三,积累就越来越丰富了。

  (5)朗读句子,读出对灰雀的出喜爱之情。

  2.梳理故事要素:你还记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1)随文教学“郊外”,郊外是指哪里?

  ①出示字典上的意思。

  ②通过看图片进行选择,理解郊外的'意思。

  (2)故事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更要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课文吧!

  3.初读课文,借助图片感知内容

  (1)列宁与灰雀的故事场景,老师画成3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故事的顺序排一排吗?

  (2)出示图片,指名同学排一排并说明排列依据。

  (3)同学们,图片2中(圈出)这只灰雀去哪儿啦?

  (4)让我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5)交流: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整合字词学习,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以图片排序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本故事有初步的了解。以本单元“带着问题默读”语文要素为教学手段,初次默读课文,思考灰雀究竟去哪了?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的联结前后内容,初步明确灰雀失踪与男孩有关这个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信息,并把注意力指向列宁与男孩的对话内容,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

  (二)阅读侦查发现故事中的“事”

  1.学做“阅读侦察兵”

  大家都从对话中发现灰雀被男孩抓走了?我们当一回阅读侦察兵,看看小伙伴是如何做阅读侦察兵的?出示微课:

  小朋友们好,我在阅读《灰雀》这篇课文时跟你们一样认为灰雀的失踪跟男孩有关,究竟是不是男孩抓的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线索,当我读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时,我停下来想,男孩说话结结巴巴,心里肯定有问题,他在撒谎,他可能看见过灰雀,这肯定是一条重要线索,我就把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一名优秀的阅读侦察兵,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线索,画出横线后停一停,根据线索想一想,赶紧来阅读吧!

  创设情境:挑战3星级阅读侦察兵。

  (1)学生根据挑战目标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A.同桌两人交流。把你找到的线索和想法跟同桌交流,交流中可以补充,讨论。

  B.汇报分享,代表同桌两人的讨论,可以这样说:“我和同桌经过讨论,发现……”

  C.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

  (2)小结:大家都把男孩说的话作为线索,知道是他抓了鸟,后来这只鸟呢?

  (3)(出示男孩抓雀、放雀的图片)真不愧是阅读侦查兵,会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阅读侦察兵”的学习情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寻找男孩抓走灰雀的线索为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话中男孩说的话,男孩抓鸟的思路一步步在学习,交流、倾听过程中清晰起来。三年级孩子喜欢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方法和路径融合在挑战的任务中,教无“痕”,学有“迹”。通过学习单相互分享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充分展开,让课堂的学习在发生,学生学习过程清晰可见。

  2.整合故事里的故事

  (1)现在,课文已经有5幅图,男孩抓雀、放雀2幅图片应怎么放呢?

  (2)小组赶紧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排序并说明理由。

  (3)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

  (4)这个故事真有趣,课文中的故事与对话中读出来的故事重新组合,成为一幅连环画。

  【设计意图】从课文内容读出3幅图,再从对话默读中读出文本没有写出来的故事画成2幅图,最后把5幅图重组,学生的思维得以激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眼前。图片重组是把文本内容与文本外的内容进行整合,学习任务充满趣味性,小组汇报的内容有凭据,合作学习任务落地,成效显现。

  (三)读写思考走进故事里的男孩

  1.再当阅读侦察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1)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

  (2)小男孩在说这些话时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写下来。

  (3)汇报交流,通过触摸男孩的心理,体会男孩抓雀是因为喜爱,放雀是因为心中有爱,善良体贴,对灰雀的爱更高尚。

  2.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1)自由练习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变化:心虚——肯定——笃定、坚定。

  (2)师生合作读,师读列宁的话,生读小男孩的话,读中进行朗读指导。

  (3)男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你们却读出了语气的不同变化,已经走进男孩心里了。

  3.聚焦男孩的品质,书写生字“诚”。

  现在,你对这位抓雀又放雀的男孩留下什么样印象?

  【设计意图】当故事中的事被揭晓之后,故事中的人物就走进学生的视野,从男孩前后语言的变化出发思考,说话时心里在想什么?把语言与内心建立联结,因为这样说才这样想,因为这样想才这样说,借助课堂作业本练习,把男孩内心想法写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让思维深入,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施的努力方向。

  (四)结课设疑引出故事中的列宁

  我们都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知道吗?列宁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直接说,他在与男孩对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事中的列宁。

  第二课时

  (一)聚焦对话走进列宁内心世界

  1.升级阅读侦察力,体会列宁的话中话。

  (1)再读列宁的话,随文学习“或者”“可惜”。

  (2)追问: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可能在想些什么?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一只鸟儿?

  (3)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列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2.再读列宁说的话,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

  【设计意图】与男孩的心理活动相比,列宁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单凭上下文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可能较难揣摩。通过教师的适时追问,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慢慢接近并触摸到列宁的心理,体会到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是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学生的思维力可以通过这样一次次深度思考,得以长足发展。

  (二)再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1..添加表示心情的提示语,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焦急——担心、难过——惋惜——故作疑惑、惊讶——欣喜

  男孩:吞吞吐吐、心虚、紧张——肯定——笃定、坚定

  预设:

  第四自然段: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虚地)说、男孩(紧张地)说;

  第九自然段:列宁(故作疑惑地)问、列宁(故作惊讶地)问。

  2.恢复课文原貌,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3.全体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尝试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设计意图】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前后关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在学生对男孩和列宁的内心想法有了一定体会、对他们的话分别进行了练习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对话的朗读指导,既降低了难度,又确保了对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采用添加提示语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气。再恢复课文原貌,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便可水到渠成。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爱的不同

  1.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句子,交流。

  (1)列宁喜爱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的话。

  (2)男孩喜爱灰雀:男孩的话,以及男孩抓雀、放雀的行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

  (1)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机学习“诚实”。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3)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体会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爱灰雀的基础上,提问“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再一次尝试,学生从而体会到: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继而追问: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与全面。

  (四)课堂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1.写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教育知错就改

  《《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文共20xx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灰雀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⑶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①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②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③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小朋友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小朋友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示。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同学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协助他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俺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同学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同学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同学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小朋友,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同学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同学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小朋友,理解小朋友,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小朋友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小朋友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竞赛。

灰雀教学设计7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18.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灰雀教学设计8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⑴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书):读、画、体会

  (师巡视,辅导)

  ⑵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

  (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惋惜的心情。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抽生读)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师板书:

  爱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生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教读,生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如果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放鸟归园)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表扬学生卓有见地的话语。

  (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二、阅读评价

  三、领悟表达特点

  四、生字识记与书写

  ,《灰雀》教学设计七

  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的生字与词语。

  2、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后小结】

  情融于课文,却溢于言表,如何让学说真切地感受作者蕴涵于文中的这种情感。必须让学生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世界去走一遭。学习这一课,运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列宁和孩子,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悟、分角色品读,让情感激发情感,让心灵滋养心灵,学生读得投入,感情读效果非常好。教师语言的渲染,多媒体的吸引,把学生真正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灰雀教学设计9

  一、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里,和他们打招呼。一天,列宁有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随机点击课件:列宁在树下仰望灰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提出学习要求: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找到。(板书:列宁 找)这时,列宁看见一个男孩。列宁和男孩说了什么?

  (1) 要求:自由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此时的心情。

  (2)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段落。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也不见鸟儿综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什么样的心情?(板书:说)读列宁说的话体会。

  (1) 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对灰雀的一种怎样的心情?(板书:爱灰雀)

  3、师:可是,列宁喜欢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呢?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1) 读课文4、8、10节,指名朗读检查。

  (2)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读后体会:这时,男孩在想什么?

  (3)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欢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板书:男孩捉)

  4、小结:列宁爱鸟,给它自由,男孩爱鸟,把它捉走,让它失去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5、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感动下,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板书:放)看,它们又在欢唱了。不过,树下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课件显示:列宁和男孩在看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质疑。

  4、小组讨论,解答: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头?鸟儿不会说话,为什么列宁要和它说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男孩知错就改,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上海孩子的新,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板书:爱诚实)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可爱)总结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收集故事,提高积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回家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准备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设计10

  ◆ 教材理解: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认识到错误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天真和知错能改,一个“爱”字贯穿全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围绕灰雀的丢失与复得,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教学中就抓住重点句子:A、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B、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C、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学情分析:

  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自己读书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设计思路: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本文讲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是一篇极好的思维训练的文章,课文中没有一处明确地说明鸟儿是小男孩捉走的,但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因此在这次的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底气不足。

  课上,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但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 预设目标:

  1、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与思想感情,并领悟列宁对男孩的“爱”对鸟的“爱”有所不同。

  2、 能从列宁教育男孩爱鸟护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意识。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预设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词语的复习(投影)

  2、难写的词语,练写一遍。检查、并及时指导。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B、 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连板书绘成一颗爱心)

  灰雀

  板书: 列宁 男孩

  爱

灰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查找列宁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蜜蜂引路》,还记得是和谁有关的故事?(列宁)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他有关——《灰雀》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2、学生汇报,相机了解列宁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词语是否过关。

  4、汇报: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特别要注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

  7、正音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

  4、师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儿去了?

  (2)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

  2、回忆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你觉得列宁喜欢灰雀吗?(喜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默看课文,边看边做旁注。

  2、学生汇报: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3)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相机指导朗读)

  3、除了列宁喜欢灰雀,还有谁喜欢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因为他喜欢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从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学生读课文,做批注)

  5、学生汇报: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6、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文明理

  1、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其实,列宁小时侯也有类似的经历。(课外拓展:列宁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吗?

灰雀教学设计12

  教材简说: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会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正是这种感染和熏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儿吗?对,它叫灰雀。板书(灰雀)请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2、谁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自己去读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几只活泼的灰雀不仅惹我们喜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非常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灰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序号,难读的或者喜欢的部分可以多读几次,注意课文里的泡泡。

  2、检查词语。

  还见过什么渣状的东西?(饼干渣、煤渣、苹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

  昨天老师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有3句话很相似,而且特别难读,你们敢挑战吗?自己先练练吧!(自由读)指名读,发现什么?(标点不同,语气也不同。)你读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真棒。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谁来当火车头?他要是读对了,就让他一直读下去,要是读错就另请一位同学接着读,比一比,看谁的火车开得稳、开得久。

  5、小结:读书也像开车,练得多,练得熟,就开得稳,开得好。

  三、感知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刚才放声朗读课文,可以让我们读在口里,听到耳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不出声地默读课文,可以让帮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划出来,

  2、交流读。(师评价:哦,他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看来真的很喜欢;他还经常带东西给它们吃,就像喂养自己的宝宝一样!多么真挚的爱啊!)齐读。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教育无痕。

  1、引读: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吗?请大家读读3-10小节,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发现灰雀的下落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哪里读出来?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写小男孩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3、看来,小男孩说自己没看见是在撒谎啊!这小小的谎言连我们都看出来了,又怎么瞒得了列宁这位伟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对男孩的不诚实,列宁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列宁的话?

  出示句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列宁的话里里你读出了什么?(列宁对鸟儿的关心、担忧、喜爱)看来,列宁是希望用自己对鸟儿的爱来打动小男孩呀!

  (2)我听出了你的可惜,你在为什么而可惜?(为再也看不到可爱的灰雀,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远失去了自由,为小男孩不敢承认错误……允许多元解读。)把你的可惜读出来吧!指导朗读。

  4、引读:

  听到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同学们,这时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决定放鸟归林,他想:……)尽管男孩没有公开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过来。

  5、同桌分角色读:

  列宁真不愧是个伟人,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让小男孩知错想改。这段对话写得真精彩,里面藏着秘密,也含着真情。让我们好好地去读读吧!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对话,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6、指名分角色读。

  7、存疑: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吗?小男孩到底有没有知错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写字园,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写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导写“胸脯”,(因为表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二、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没有把灰雀放回树林?(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给大家讲讲你这两天来奇特的经历吗?(提示学生当时怎么被抓走,后来小男孩准备放你走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四、写字

  五、作业

  日记《灰雀历险记》

  课后反思:

  上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灰雀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组关于“名人故事”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的小事,但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1.多处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3、体现了男孩逐渐认识错误的`过程。课文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以对话为主。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懂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时我将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感悟人物心理。

  三、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教学时我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合作交流法、发现法等

灰雀教学设计14

  1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改也是诚实。

  2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2

  【讲授】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预设: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也没有找到。”哪个词?(找遍)找遍了是怎样找?如此细致,喜欢不喜欢?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此时列宁的心情是——谁来读?

  (5)“你好!灰雀……哪儿去了?”列宁把灰雀当成了——是啊,我们不是早就说鸟是——

  活动3

  【讲授】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1、列宁爱灰雀,小男孩爱不爱?只是他们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列宁爱,给它自由,小男孩爱,抓回自己的家里,谁的爱更博大?故事的结尾是灰雀——小男孩也——这个结尾好不好?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活动4

  【讲授】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灰雀教学设计15

  【创新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惹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体会列宁爱灰雀: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课件出示)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从而感受列宁的急切心情。

  (课件出示)③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引导、鼓励学生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2)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课件出示)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他是诚实的?

  (3)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4)指导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1、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爱,因为。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灰雀教学设计11-02

《灰雀》教学设计07-22

灰雀教学设计01-17

《灰雀》教学设计模板09-18

《灰雀》教学设计15篇11-05

《灰雀》教学设计(15篇)11-09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7-22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1-20

《灰雀》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09

灰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