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3 18:21: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2.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汇。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乐(用时:9分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读。

  (1)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感悟“大大的”“长长的”与“大”“长”的区别。

  (2)指导朗读:强调重读“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要慢点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大脑袋、长尾巴。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语“一群”“快活”,明白“大大的”“长长的”比“大”“长”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3.学生用多种方式读第1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1.“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2.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在朗读中体会“甩”的意思。在这里“甩”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3.“快活”和“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四、巩固生字,指导认读(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塘、脑、袋、灰”四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词语。

  3.把生字放回原文,在语境中识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3.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塘”“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袋”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脑袋”一词中读轻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深入学习(用时:3分钟)

  1.复习生字、生词。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二、图文结合,自读自悟(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几个小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4)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变化的?

  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什么样?

  4.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4)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2.学生回答: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四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3.按老师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一组同学戴头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1.学习第2自然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2)随机教学“迎”,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3)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哇、两、捕、就、阿、姨、哪、宽”和多音字“教”。

  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先试着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一读第3自然段,接着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3.注意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 “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三、小组合作,拓宽思路(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学习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学习。

  (师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帮助其他人解决更多的难题。) 学生根据搜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

  1.蝴蝶的成长过程。

  2.蝉的成长过程。

  此环节教师应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等9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摹。

  3.指导反馈。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词。

  (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内临摹。

  2.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规范字。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十二单元围绕“英雄”这一主题,讲述英雄的故事,展现英雄在危难时刻、为正义的信念无所畏惧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英雄”的概念,崇敬英雄,向英雄学习。《江凡》一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的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赞扬了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危险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二、设计思路

  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江凡》一课,我拟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把“交流搜集到的火灾中救护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随文识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二课时集中精力研读课文,重点学习在火灾中小江凡表现的句子,解读人物的个性,再通过对比大家在火灾中的表现和借助环境描写的铺垫,使得学生从心里更加敬佩江凡,并能联系平时表现,思考自己要向江凡学习什么。基于此,我设计了“读一读,画一画,品一品,读一读”这样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设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学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生字,注重字义与字形的联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在火灾中救护的方法。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三、初步感知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十岁的江凡在火灾中成功地救出了自己和30几位邻居的事情。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随文识字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七、指导书写

  八、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2、继续搜集火灾中自救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自己选择受感动的段落抄写;能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对话、交流、质疑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江凡在火灾中的.冷静、机智、沉着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事情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

  2、难点: 在阅读中展开联想。

  三、教学互动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悟

  师:上一节课,咱们认识一位小英雄,他叫(江凡),课文大家都会读了吗?词宝宝乘着火车跟我们见面了。来,跟词宝宝打打招呼吧

  1、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火焰、迅速、蔓延、惊醒、惊慌、镇静、咳嗽、杂物、摸着、烟雾腾腾、烧到、思索、逃生、终于、呛、

  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江凡是个怎样的人呢?

  3、学生交流

  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江凡是个这样的孩子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江凡是个这样的孩子呢?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边读边找有关句子,让学生初步明白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精读感悟、体验情感

  1、精读描写小江凡的句子。

  (1)、画一画表现江凡的句子

  (2)、读一读表现江凡的句子

  句子1: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句子2 :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

  (3)、品一品句子

  师:你喜欢这两个句子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两个句子主要写江凡的动作,请大家拿起笔用“▲”画一画写江凡的动作词语。

  学生画词语、交流

  (4)质疑

  师:你知道在火灾中,江凡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学生交流

  (5)读一读

  师:同学们,要读好这两句话就要把这些动作的词语读好,读响亮,你们试一试。

  学生试读、指读、评价读、齐读

  (6)总结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通过整体感知体验“江凡是个怎样的一个孩子”,并紧紧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读一读”中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受到情感熏陶。总结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

  师:在火灾中,小江凡想尽办法找到了楼门,难道楼道里的人们没有找吗?他们在干什么呢?

  2、品读火灾中人们表现的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火灾中人们表现的句子。

  句子1: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喊声、哭声、咳嗽声和火苗的呼呼声混成一片。

  句子2:惊慌的人们挤来挤去,碰倒了堆放的杂物,撞上了停放的自行车,却找不到出去的大门。

  (2)汇报交流

  (3)引一引:

  师:这两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说明当时人们的心情,是那一个呢?(惊慌)你什么时候也有过的这样的心情?能用“惊慌”说个句子吗?

  (设计意图:由此及彼,寻找关联点,抓住重点词让学生体会火灾中人们的惊慌,为感悟江凡在火灾中能机智、镇静救出大家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4)读一读

  指读、评价读、范读、女生读

  3、交流火灾情况的句子

  过渡:师:楼道里的人们这么紧张、这么慌乱,这是为什么呢?

  (1)小组继续合作学习描写火灾的句子。

  句子1:火焰迅速蔓延,很快烧到了楼上。

  句子2:楼道里烟雾腾腾,呛得人无法呼吸,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什么也看不清。

  (2)汇报交流。

  (3)引导想象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4)情景训练: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感受“无法呼吸,睁不开眼”的情景,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是怎样呢?

  (5)观看火灾的课件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处于感性的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运用情景和多媒体,再现火灾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总结课文

  师:是啊,小江凡就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不乱救出大家,真了不起。现在,你们知道小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灾中救出来了吧?

  (1)学生交流

  (2)感情朗读表现江凡的句子。

  (设计意图:叙事课文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时,我直扑课文重点句,让学生把最佳精力用在感悟课文、解读人物的个性,再通过对比描写和环境描写的铺垫,烘托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使得课文能浑然一体。)

  三、感悟江凡的话,升华主题

  过渡:

  师:事后,当大家都夸奖小江凡是个英雄,他却很谦虚。男同学把江凡说的话读一读。

  (1)男同学朗读江凡说的话

  (2)师:听了小江凡的话,你是不是更喜欢他呢?为什么?学生交流。

  (3)总结:江凡觉得自己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有了学校的教育和爸爸的帮助,他是多么谦虚的孩子啊!

  (4)全班齐读小江凡的话。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师:小江凡当时才十岁,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读了小江凡的故事,你想对江凡说什么呢?

  1、学生自由表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例子谈感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联系自己谈体会,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2、总结: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大家遇到事情也一定能向小江凡一样勇敢、镇静、机智。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作业乐园

  1、抄写自己最受感动的自然段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搜集你敬佩的英雄的图片或资料。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4

  年级: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数鸭子》

  2、听:《鸭子拌嘴》

  3、动:歌表演《数鸭子》

  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们在门前大桥下数鸭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爷爷风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别贪玩忘了上学,还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考试时千万别抱回“鸭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器合奏,以小镲为主要演奏乐器,另外还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等。

  教学目标:

  1、能以自然放松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数鸭子》,进行歌表演。

  2、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民间打击乐器采用力度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民族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数鸭子》,在歌唱中注意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寻找生活中的“巧嘴巴”。

  难点:感受打击乐器以敲击快慢、轻重的节奏来体现鸭子拌嘴的'场面。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头饰、乐器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用一个你喜欢的字来跟着琴唱一唱。

  三、节奏导入

  1、“我是李老师。”

  学生可以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张永强。”

  再请名字是两个字的同学说一说:“我是何帆。”

  2、幻灯片出示:

  请学生们用一个“呀”来读一读这段节奏。

  四、新歌教学

  1、在导入2的前提下,为这段节奏填词。幻灯片出示说白部分的歌词:“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停顿来读一读)

  2、简介这段说白的出处,同时简单介绍童谣歌曲的组成。

  3、播放录音伴奏,老师范唱(自然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4、初听歌曲旋律,跟着有表情地哼唱。

  5、听唱法教学歌曲

  6、在歌唱中了解反复记号的运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7、播放《数鸭子》,边听边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动物有哪些?(鸭子、老爷爷、小孩)

  8、跟着录音,自主地进行歌表演(由模仿到再现到创造)

  9、以小组为单位,角色分配,再上台演一演(一组表演,另外几组歌唱)。

  五、欣赏

  “小朋友们,看到过鸭子吵嘴吗?”

  1、初听乐曲,思考:是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的?

  2、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小鸭子拌嘴的旋律,感受一下像不像小鸭子拌嘴?

  3、开动脑筋:小鸭子是怎么拌嘴的?带上鸭子头饰,扮演小鸭子拌嘴的情形。

  4、拿起身边的打击乐器,模仿鸭子拌嘴的敲击。

  六、拓展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作曲家安志顺作曲的背景。

  2、多媒体播放安志顺《老虎磨牙》,感受老虎磨牙的神态。

  3、思考: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打击乐器?幻灯片出示《老虎磨牙》中的乐器,认一认。

  七、课堂小结

  1、用你身边的打击乐器,给《数鸭子》伴奏。

  2、结束课堂。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工整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学生:了解自己家人的生日。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孩子们,读了《天蓝色的纽扣》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想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硬”“省”“零”“鞋”“睁”“镇”等字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可采用分段读、指名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

  4.再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细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2.找出胖胖熊想给妈妈买哪几种礼物的句子,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舒服”“很好”“又干净又漂亮”“最快乐”等词句,体会其在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4.你有过胖胖熊这样的秘密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完成课后第3题,老师表扬填得多的孩子。

  2.给妈妈(或爸爸、爷爷、奶奶……)写一句生日的祝福语。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老师点拨。

  3.学生练习,自评、互评。

  4.书写生字注意“冒”“睁”“零”字的字形。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P56~58算得对吗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时间:

  xxx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课件导入。

  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对的呢?

  出示p56页挂图。提问学生在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118=256答:应付256元

  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反馈,用256减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对的.。

  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

  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300-44=256,可以用加法来验算:256=44=300

  300256-44+44=256300

  3、完成p56页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三、新知运用

  完成p57页试一试习题

  四、巩固提高

  完成p57、58页“练一练”1~6题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课堂。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使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3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4—11小节,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小动物的故事,是谁呢?(板书:青蛙)它有一个什么愿望呢(板书:看海)对,这就是9、青蛙看海。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2、师简单回顾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的内容,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三小节。

  3、看,就是这只青蛙(贴图:青蛙)想去看海,大海在哪儿呢?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师板画。

  过渡:是啊,不登山怎么能看见大海呢?这令小青蛙的心里更加失望。这时谁出现了?松鼠是怎么说的?

  二、精读课文第4—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要求:先划出松鼠的话,再读一读。

  2、读句体会:

  (1)小松鼠看到青蛙失望的`时候,对它说了什么?出示:你想看海吗?

  松鼠的话中表达了对青蛙的什么感情?(关心)谁能做小松鼠关心一下小青蛙?评读,集体练读。

  (2)小青蛙是怎么说的?你能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小青蛙失望的心情读出来?练读。

  谁愿意来做做这只小松鼠和小青蛙,也来问一问,答一答?分角色朗读。

  (3)听了青蛙的话,松鼠又是怎样引导小青蛙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真有耐心)

  练读句子。

  (4)小青蛙接着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青蛙也来跳一下?好,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也来跳上一个台阶吧!(板书:一级)觉得怎样?难吗?(容易)对呀!这下小青蛙有点信心了,谁再来有信心的读一读小青蛙的话?

  (5)小松鼠看到青蛙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又怎么引导的?出示:再跳一下!那就让我们再跳上一级。师生学青蛙齐跳。(板书:又一级)

  (6)看到小青蛙又跳上一级,松鼠是怎么说的?出示: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它为什么这样说?(相信它,鼓励它)让我们都来鼓励鼓励小青蛙吧。练读句子。

  小结:小松鼠真会帮助人,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了信心。你们想演一演吗?

  三、朗读课文,角色表演

  1、同座位分角色朗读,要求:记住它们的话,通过想像加以适当的动作。

  2、请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到登山途中时)小青蛙,看你气喘吁吁的样子,你累吗?累了怎么办?又是满头大汗的,渴了吧?该怎么办?你们这么累这么渴,还能再跳吗?看,这儿离山顶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呢,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吧!(学生要坚持登上山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出示: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什么是“不知不觉”?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

  3、同学们,看完了表演,小青蛙最终是怎样登上山顶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4、登上山顶的小青蛙和小松鼠终于看到了大海,看,(多媒体:大海的画面)小青蛙,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想说些什么?小松鼠呢,你想说些什么?

  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青蛙说?

  2、看完大海,回到湖边的小青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它的伙伴们,于是,小伙伴们也想去看看大海,可它们也觉得这山太高,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你会怎么跟它们说?

  3、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五、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卡片:登

  (1)读准字音,强调后鼻音。

  (2)教学“”登字头。师范写,学生书空。

  (3)“登“字是什么结构?怎样才能把它写美观、端正?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同上述方法教学:级、阶。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能做到用右手传递接力棒;能积极参与游戏,与同伴密切配合。

  学习内容:

  迎面接力

  学习时间:

  第十五周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集体练习后,一组组轮流做。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队伍整齐,动作规范,反应迅速。

  2、明白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能快速做出反应。

  3、相互交流。

  组织:四列横队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复习游戏的方法,着重练习右手传递接力棒的两人配合动作。

  2、游戏中重点提示两人传接棒的动作配合和跑的规定路线。

  3、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迎面接力”比赛,讲解比赛方法及规则。

  6、及时总结学生的比赛情况,并提出要求。

  7、邀请传接棒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及时进行点评。

  8、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迎面接力比赛。

  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跑的规定路线,反复进行两人右手传接棒的配合练习。

  2、游戏中能正确对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积极参与练习,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4、根据老师的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5、遵守比赛规则,积极投入比赛,相互合作,相互鼓励。

  6、乐于反复游戏,掌握方法。

  7、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活动,相互观摩学习。

  8、积极投入比赛。

  组织:两列横队面对面站立八路纵队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握胫竞走接力”,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提示学生在走的过程中不能起身,走成直线。

  2、及时点评各组比赛情况,并提出要求。

  3、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接力。

  学生活动:

  1、明白方法及要求,相互配合,顺利完成。

  2、队员之间相互指导帮助,积极与组长配合。

  3、乐于反复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教师活动: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相互交流评价。

  2、师生再见。

  组织:四列横队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好娃娃》。

  2.能大胆地尝试表演歌曲中各种人物的动态及情感,积极与同学合作进行音乐戏剧表演。

  3.知道要尊敬长辈,待人有礼貌,在家里应该怎样对待爷爷、奶奶。

  教学重点

  能用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好娃娃》

  教学难点

  尝试表演歌曲中各种人物的动态及情感,积极与同学合作进行音乐戏剧表演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好娃娃》

  选用谈话法导人,让学生谈谈各自在家里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等老人。通过谈话,营造一个愉快、温暖的“家”的.氛围,从中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歌曲教学采用听唱法,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再根据歌词内容随乐即兴表演,为下面的音乐戏剧表演作好铺垫。歌曲演唱要求自然亲切,热情括泼。

  2.音乐戏剧表演《好娃娃》

  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场景”、“分角色”的随音乐表演活动以突出“家“的氛围

  (1)分组,每组组成一个“家”

  (2)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

  (3)选择道具,布置场景,分角色自由练习。

  (4)创设情景,各个“家”分别边唱边表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课《泉水》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四、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稚嫩而富有童心童趣,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通过有效的朗读,想象,说话,他们清澈的眼睛就能发现成人不能发现的美,他们纯净的心灵就能感受到事物的'美好,以及给人方便和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本课综合运用谈话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策略,遵循媒体组合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文本的有效结合,创设情境,努力使视、听、读、想、说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能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简洁而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过程。

  六、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别运用了中央电教馆资源课件、电脑进行教学,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三、自由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读书解疑。

  五、品析课文。

  1、创设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

  2、品析“泉水流进山腰水池”的情景。

  (1)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段落,轻声读一读。

  (2)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3)与生活实际联系,理解“天然水塔”。

  3、品析“泉水流过山间平地”的情景。

  (1)个别学生读一读。

  (2)指导读“火红的杜鹃花”和“美丽的身影”。

  (3)随机出示课件,品读“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4)说话训练:“______像_________。”

  4、品析“泉水流到山坡果园”的情景。

  (1)小组读一读。

  (2)联系个人实际理解“大口大口地喝水”。

  (3)品读“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5、品析“泉水穿过山谷”的情景。

  (1)描述理解“尽情地歌唱”。

  (2)品读“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6、小结,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泉水流经的四个部分。

  8、品析泉水的流程。

  六、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由带着动听音乐的泉水录像的播放,引导学生欣赏泉水,激起学生对美好的泉水的向往,板书课题。

  低年级学生要以识字为主,即使第一课时已把生字学完,在第二课时也要进行复习,充分利用课件巩固生字词的读音。生字词读好了,学生才能把课文读流利,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要求学生自由、流利地课文。

  请学生与小组的成员一起合作,以喜欢的读书方式找出:课文中描写的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课件出示泉水流经的四个地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随着泉水去旅游,泉水所见就是他们所见,学生自然就走入了文本,进行了与文本对话的旅程。

  课件图片与课文结合,动态出示泉水的话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泉水的话,感悟泉水的特点“多”。

  运用课件手段,使学生对“火红的杜鹃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等抽象的词语一目了然,通过定格与不定格的动静播放,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悟意,提高朗读水平。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形式,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感悟。借助课件中“尽情地歌唱”的画眉鸟,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词语,变得有声有色,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又有助于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培养。

  珍视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深化感情,畅谈感受,突破课文难点。学生的读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读就读,能背就背,想演就演。图文结合,了解泉水的流程。

  “泉水除了流过课文中写到的四个地方,他还会流到很多地方,帮助更多的朋友,他还会去帮助谁?”生生互动,以想象为驱动力,升华学生感情,提高学生认识,为他们的个性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3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当北京风景以及风俗民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受北京的伟大、美丽,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2、教学策略二:

  提出任务、自主上网学习。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学习任务:

  ①从“天安门”、“立交桥”这两个景点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到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

  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

  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你最喜欢的景点。

  3、教学策略三:

  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在查询信息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目录和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校园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介绍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策略四:

  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他们的电子板报制作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这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学策略五:

  查询资料,拓展延伸。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何时作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文本天安门、立交桥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多媒体文本本节课学习任务学习第2、3自然段。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上网学习。HTML有关北京的网站学习第2、3、3自然段。学生在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让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多媒体网络学生自主完成的电子板报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媒体播放器抒情的钢琴曲配乐朗诵全文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初游了北京,已经领略到了北京美丽的景色。下面,谁来说说我们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天安门立交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这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出示学习任务

  师: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们愿不愿意当小导游把北京天安门和立交桥的景色介绍给他们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景点当中任选一个,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块合作,上网访问网站,查找有关的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然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当中制作成电子板报;最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把北京美丽的景色向游客们描述出来。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开始上网学习吧!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

  ①上网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

  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电子板报;

  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

  这一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把所要讲授下一页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内容,避免了盲目性。

  四、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

  1、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开始上网查询资料,在WORD中制作成电子板报。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2、小组推选小导游,在组内试说。

  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在查询信息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从网站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成电子板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交流反馈

  1、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的景色呢?

  ⑴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⑵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组员补充。

  ⑷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2、师:除了美丽的天安门以外,北京的立交桥也非常漂亮,哪位导游愿意来介绍一下北京的立交桥。

  ⑴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⑵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⑶组员补充。

  ⑷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网络对全班同学广播典型的案例。

  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的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某组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假设、拟人”、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六、配乐朗读

  1、师: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配乐朗读。

  媒体播放优美的钢琴曲。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七、拓展延伸

  1、师:北京除了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两个景点之外,还有很多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请你们再到网站中去查询有关的资料。

  2、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内容外,你还从网站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八、教师总结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4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语文是拿手的科目,很容易忽视它。然而语文却是最不好学习的,也是最难把知识具体化的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科,是百科之母。语文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如果语文水平过低,会导致其它学科成绩难以提高,必将影响今后的学习。

  这学期身为班主任(教授语文)我每天检查的有:

  1、课文的预习

  2、钢笔字

  3、诗词背诵

  4、每周至少三篇日记、其中一篇达400字以上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语文这个世界里遨游,采摘到甜美的果子呢?老师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万世景仰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率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先哲们的意思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乐此不疲。

  2、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既是大家的老师,又是大家的朋友。我知道:凡是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每位学生的教师,大家就对之很亲切,愿意学习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课程。《学记》中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就是这个旨意。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沟通情感,使你们热爱我、信任我,是激发培养大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语文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非常希望我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而且我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超过我。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3、克服这几个方面的消极心理

  (1)、满足心理 语文有别于其它学科,不像英语,单词、语法背下来,成绩就突飞猛进,立竿见影。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犹如建一座大厦,先必须打好基础,然后才一层一层地建造上去,但永远没有最高。

  (2)自卑心理 自卑也是妨碍大家学习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别表现在成绩较为差的学生。我会给差一点的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心。另外,人各有不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会给大家多一些发展的空间。

  (3)厌学心理 在些学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4、学贵有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大家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是靠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叩开成功的大门的。学一篇课文,大家能质疑,就说明你们学习有了兴趣,动了脑筋,有求知欲望。

  课堂的质疑之处一是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

  5、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有成就的人总是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好了受益终身,习惯养不好则成就不了大的业绩。同样,对学语文来说,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义及相应用法在字典中都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条件。另外,有了字词典,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有些大家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大家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6、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文章的阅读还是汉语知识的练习,大家要多开动脑筋。

  7、让大家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8、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只有读美文、含英咀华,才能弄清一篇优秀作品的美妙之处。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

  要求大家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考查阅读文章。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线索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对文章的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然后是文章的现实社会意义。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其写作目的,或者要宣扬先进、批评落后;或者要揭示社会现象,引起我们深思;或者要介绍一个对象,让我们把握其特性等等。其写作目的、意图背后的就是作者有意无意展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例如宣传好人好事,是要给我们树立榜样,要我们向先进人物学习。

  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大家在课堂的自学当中,能概括描述文章大意,并对文章做全局性的把握。抓好文题,找出关键词句。文题和关键词句犹如一把打开问题的钥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求大家能够多多阅读中外古今名著、古诗词、现代诗等。

  9、要认真听课和练习。

  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因为老师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同时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练习也必不可少,且要有一定的量,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10、要注意表达。

  语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阅读是积累的功夫,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用的功夫。只有积累深厚,才能写得生动、说得简明得体。展示自己的语文功底。

  11、注意背诵和摘抄

  名篇名作、优美句子、警句格言、都可以成为我们背诵和摘抄的对象。特别是背诵古诗词。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以后我要求大家每天背诵一首诗(或词)

  12、练好字,每人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两篇毛笔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学语文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愿学生们能够插上翅膀,遨游于这碧海蓝天!

  语文,这一门应充满无穷魅力的学科,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们应该为它做点什么呢?

  三年阅读总量,最少也得在一千万字以上(我建议是二三千万字以上)。――每人准备一本可以锁的日记本,两本随笔。一人至少写一篇日记或者一篇随笔。随笔上交,日记则到时候则看情况,如果你认为我值得信赖,可以为你分忧解烦,你可以交给我。但日记是只为你自己写的。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指导写字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新|课 |标|第 |一| 网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设计02-11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1-20

小学教学设计11-12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6-28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0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4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5-15

小学阅读的教学设计07-24

小学歌曲教学设计09-14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