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8 10:46: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12 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李秉德,《教学论》)

  2、 “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教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P321)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P176)

  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段玉山20xx P4)

  根据一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的过程。(《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P200)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古典教育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育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评价形式。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开始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乃至对近代各国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育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育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测量逐渐受到批判,教育测验逐渐向教育评价发展。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19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教育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况)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诊断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xx.12 P354 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学习论》施良方著1994p333)

  二、我国地理教学评价现状(《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编)

  1、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

  以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厉害性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功能失调

  ②评价重心偏离

  ③评价标准机械

  ④评价方法单一

  ⑤评价对象被动

  (万国平,李家清,张胜前.“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新视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

  2、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与传统相比的'转变:

  ①评价目标发展化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4、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观察与提问

  2、交流式谈话

  3、纸笔测验

  4、问卷调查

  5、成长记录袋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诊断作用

  2、导向作用

  3、调控作用

  4、激励作用

  六、地理教学评价功能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

  1.促进学生改进学习

  2.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xx P200)

  七、评价方法与工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评定量表与检核表

  4、档案袋评价

  5、口语评价与轶事记录

  (《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李坤崇著)

  八、教育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学生——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同时本身也参加评价。

  (2)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根据学生的状况被评价。

  (3)家长和当地居民——根据学校的说明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同时也基于不同立场参与评价。

  (4)教育行政机构——根据学校家长提供的评价信息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各种调查信息,为学校和学区提供支持。

  (5)第三方机构——由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外的人员构成的,进行外部评价的机构。

教师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选取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为描写对象,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丰收在望的北大荒秋景图。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

  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文本中延伸。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powerpiont电子幻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出示:荒)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生交流)

  2、(教师板书:北大荒)

  这是一个地名。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师生交流:荒芜的地方······)

  3、图片展示,补充文题: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今天,我们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样呢?

  5、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与词句对话,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词语带入文章再读读课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2、交流。

  四、书写生字,巩固提高。

  第二课时

  一、激趣质疑引入

  1、上一节课,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课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呢?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词语来谈一谈。

  2、交流小结: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二、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过渡:你最喜欢哪里的美,就请大声地朗读吧。然后再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

  1、读后交流。依回答课件出示相应语句。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引导理解:

  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写法,再展开想象这美丽的流云还会像什么,完成填空。)

  【预设语段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预设语段三: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划出相关语句。从中体会拟人句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交流】大豆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像一团团火

  2、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②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级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这份赞美之情。)

  三、思维拓展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现。

  七、涵咏:与作者对话。

  1、作者笔下的北大荒确实是“北大仓”啊,美得让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吧。

  (班级赏读,读中积累内化)

  四、课外延伸:美文欣赏

  【出示】

  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黄澄澄的谷子,红彤彤的高梁,淡褐色的大豆,袅袅的炊烟,一幅“喜看稻蔌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秋收美景。农田里,鲜红鲜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宛如舰艇,驰骋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劈开麦浪、滚滚前进。它们走过一线,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金

  五、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1、画一画。请大家动手画一画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画什么地方就画什么地方。可以画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画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可以画可爱的豆荚,可以画火红火红的榛树,也可以画流云的色彩斑斓……

  2、写一写。读了《北大荒的秋天》,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大家也去观察一下家乡的秋天,把你的收获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景美物丰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令人陶醉

教师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马说》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包括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诗词。四篇文言文分别为:《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订鬼》《马说》,五首古诗词分别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本单元的诗文都是中国古代名家的名篇。教材入选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经典,培养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基本内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我基本上可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1、 朗读课文,读准停顿及重音,读出语气,并熟读成诵。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说出文章大意及重要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

  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点拨,能够说出本文的深层含义,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中充溢着作者的愤懑之情。文章提示了当时人才被埋没的弊端,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马说》的内容大意。

  2、能清晰、流利地背诵出《马说》。

  3、在反复诵读中,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通过自主研读,结合老师的补充材料,能说出《马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初三年一班共有学生60人,人数比较多,男女各半。整体而言,班级明显不够活跃。但分析问题条理全面的大有人在,文言朗读节奏感比较强也大有人在。所以,在教学《马说》时,可有针对性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一般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纪律性较强,组织课堂较为轻松。

  在学习《马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说”这种文体,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所以学生对于如何在文中发掘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并不是毫无头绪的。再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所以要让学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并不难。学生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工具书,自主解决,只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可不过份深入。

  此外,因为《马说》创作的时间距离今天已经很久远,教学需要通过补充课外有关的史实资料、作者的生平资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作者、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发掘《马说》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微妙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利用早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特别是班级几位参加过朗诵比赛的同学。

  2、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生平经历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3、让学生自行安排课外时间背诵全文。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全体学生先默读两遍附文《骥遇伯乐》,然后大声朗读三遍,注意节奏。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设计说明:首先,用小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多遍的朗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让学生增强对附文大意的理解、体会。再者,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复述能力。)

  2、解读标题,复习“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大屏幕显示)

  3、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先集体背诵《爱莲说》,再初读文本《马说》。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背诵《爱莲说》,一方面巩固、加深记忆背诵成果;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对《马说》的全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去除陌生休状态,是对文本探究前的热身。)

  (三)再读课文,读出文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手头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它们在文中的意义;标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在笔记或课文的空白处写出你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2、然后就近交流,以解决你阅读中的问题,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以便向老师或全班同学寻求解答的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大致内容。

  4、全班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模仿,通过模仿纠正字音、句读的错误,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起示范作用,并由他们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课文。(课前可进行朗读指导,特别是个别指导)

  6、全班再齐读,再次加深对文意的感知。(要求读得通顺,不读破句。)

  (四)研读课文,能说出《马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韩愈生平经历资料的情况,有意识地将搜集的资料引到本文的创作背景上。

  2、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搜集到的相关材料,教师加以解释、引导,加深学生对作者当时创作背景的认识。

  3、每一个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各自大声朗读,有情感地朗读),并思考以下的问题(大屏幕显示问题):

  ①文章开头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②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

  (设计说明:朗读是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教师从旁点拨。

  5、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重音和语气,要读得响亮、沉稳、流畅。可采取以下方式来读:个人朗读,集体评议;小组内互读、互评;朗读挑战赛(教师也可参与);男女生竞读。

  (设计说明: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教师的参与,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朗读中增强文言语感,加深对作者心境的体会。)

  (五)深入文本,读出意趣

  1、边读边画,画出能传达作者心境、情感的词句,指出:

  哪些词句附着作者的情感?作者想要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并说说你这样推断的理由。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但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3、师生一起背诵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设计说明:此环节特别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的不同语气。)

  (六)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说说你所知道的其他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大屏幕打出提示内容)

  你还知道哪位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写下了什么作品?作品什么内容?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梳理这类作家作品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示。)

  (七)本课小结,教师寄语

  怀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与苦难总是同在,当我们身处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要丧失信心与希望,学会珍惜一切,因为磨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力。

  希望每位同学通过磨炼,都能如愿地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

  (八)布置作业:

  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

  (设计说明:设计具体的、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有话可说,并有所得。)

教师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明白小鸭喜欢游水。

  2、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尝试涂色。

  活动准备:

  1、小鸭子玩具一只。

  2、水池形白纸若干。

  3、白色或黄色纸制小鸭若干。

  活动过程:

  1、和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今日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孩子在猜谜中,熟悉小鸭子的特征。教师:“小鸭子说,你们和我一齐玩吧。”教师指导幼儿学小鸭子走路,学小鸭叫。在玩耍中,让幼儿了解小鸭子的特征,激起对小鸭子的喜爱之情。

  2、为水池灌水。

  引发情景,教师:“小鸭子在我们那里玩累了,它想游泳了,它来到我们的'水池边一看,里面没有水了,怎样办呢?”幼儿:“我们帮它放点水。”教师:“我来放点水吧。”教师用蓝色的蜡笔从水池的底部涂起,并形象地发出咕噜噜的流水声,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桌上也有小水池,你也让你的小水池装满水吧,那么小鸭子就会到你的水池里来游泳了。

  3、幼儿涂色。

  教师指导幼儿用蜡笔在水池形纸上涂色,指导重点:将颜色涂满,教师:“小朋友,水池里的水越满,小鸭子越喜欢来玩哦。”

  4、带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没个小朋友的水池里都游来了一只小鸭子,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小鸭子都在干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猜猜我们把这只小鸭子放到水里,会怎样样?”一齐将玩具鸭子放到户外的水池里,结束本课。

教师教学设计5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又值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后来在节度使严武的保荐下,做了节度使参谋等职,严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辗转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带。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流。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处漂流时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这首《登高》,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养成能鉴赏类似诗歌的能力。(投影)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赋予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投影)

  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都学过吧?现在齐背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影)

  在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8个字写了9处景物。前三句一个名词一处景物,这些景物写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凄凉的画面。面对着这样的景物,远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曲中的这些景物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赋予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是意象。

  现在大家听我读一遍,注意我读的感情、节奏。

  找几个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鉴赏诗歌:

  同学们来说一说看完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来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教师: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教师:这六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急风在猛烈地吹着,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鸣。水中青色的小洲,沙滩上白色的沙子,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听来却是一种哀鸣,鸟儿和雄鹰展翅飞翔还不一样,而是在盘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

  教师:我们把对景物的领悟与杜甫当时的处境和命运联系起来思考,说说这些景物在诗人看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冷清而凄凉的画面。

  教师:咱们再来鉴赏一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叶纷纷而下,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在这样的情境下,想一想诗人能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遍地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滔滔不绝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华就这样逝去,却没有建立功业。不由得使人悲上心头。

  教师:颈联中有一个字可以说很明显的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虑是哪一个字?

  明确:“悲”字。作客在外,已经是够可悲的了,却又是离家万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伤而愁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年岁已大,却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登高台,作者的心情怎样,自然不难理解。

  登高台想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生中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现在却已两鬓斑白,岁月已逝。壮志不得申,如果有酒来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办法,可是却已戒酒了,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痛苦。

  教师总结:对于这首诗,它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八种景物,来渲染出一种冷清而悲凉的气氛。为本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在颔联中,一个“悲”字,把作者的悲伤感情直白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点规律,一是抓住诗中的意象的特点。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些意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明显的“猿啸哀、鸟飞还、落木、长江滚滚。”这些意象及其特点明显的为本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字词,颔联中的“悲”字,就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这个字,进一步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读几遍,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由学生齐背一遍。

  鉴赏《送友人》:刚才我们总结了学习诗歌的两点规律,现在大家就来鉴赏一下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投影)。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来鉴赏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发言。(略)教师略加指导、分析。

  总结本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学到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本课只是为同学们学习诗歌提供点借鉴,知道些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鉴赏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出一些规律,从而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登高

  杜甫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关键字:悲

教师教学设计6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师教学设计7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2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有关赵州桥的图片

  五、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一段的阅读方法,说说这一段的段落意思,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句。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那么它为什么能如此闻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远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设计,是个创举。第2段就写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

  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⑶、找找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

  ⑴、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所以课文第1-3句具体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第4句: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解释:横跨:因为发大水时,河水不但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⑵、这段话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句?(出示这句话)

  3、小结第二段。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好后读一读,集体订正。

  谁能说说这一段话主要讲了赵州桥什么?(坚固)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2自然段从它的设计上的创举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而这一段则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下面请大家看课文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⑵、说一说这一段的重点词句是什么?(精美的图案)

  2、回答问题。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请大家读读第3小节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但坚固总结第2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是指这段课文介绍的重点。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⑵、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⑶、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②、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③、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请一学生读。

  这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所以这一句话是把前面列举的三种图案作了概括。这里用先列举后概括的方法把图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4、小结这段话的第一句,总起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接着通过三种图案分述它的美观,最后,又总结了所有的龙像活的一样这种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桥的美观。

  (四)、小结。

  第二、三自然段课文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用过渡句连接起来。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引背第3段。

  板书:

  赵州桥 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美观(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教师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 x(x+5)得: 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教师教学设计10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评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业评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业评语的重要性应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的设计。

  “无声胜有声”——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

  而把教师的评语搬上学生的作业本,就给师生的互动开启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本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刚开学时我不认识几个学生,有时认识也叫不出名字来,就在我为这个而焦急万分时,作业评语为我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如张子怡同学,刚开始我对她并不熟悉,一次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其质量比上一次要差得多,

教师教学设计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xx;(2)xxx;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x,

  得x,xx 得x,

  即x 、 合并同类项得x。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

  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2);

  (3);(4)、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2);

  (3);(4)、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得到;

  (2)从,得到;

  (3)从,得到;

  2、小明在解方程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出示投影6)

  用移项解方程:

  (1);(2);

  (3);(4)、

  【教法说明】这组题增加了难度,即移项变形是左右两边都有可移的项,教学时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解答书写,可提醒学生先分组讨论,各组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教师归纳出最严密最精炼的解题过程,最后全体学生都做这几个题目。

  学生活动:5分钟竞赛:规则是分两大组,基础分100分,每组同学全对1人加10分,不全对1人减10分,互相判题,学习委员记分。

  (出示投影7)

  解下列方程:

  (1);(2);(3);

  (4);(5);(6)、

  【教法说明】这组题用竞赛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互相评判更增加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变形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这是重点、②检验要把所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

教师教学设计12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其次,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新生入校通过学月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学情,及时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暂以初中教材为主线,高中教材为辅线,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在课堂中形式多样复习初中知识,根据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抓好基本知识和能力“双基”工程,根据各班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实行初高中学习的“缓冲期”。教师一定不要为了赶进度匆忙教学,而忽视了重书本,重规范,重过手,重基础的“四重”原则。再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作笔记等方面都是我们教师应考虑的话题。所以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指导学生预习的习惯,朗读和背诵范文习惯,如何查阅和使用工具书习惯以及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指导他们如何作笔记,如何整理和规范作业本,笔记本和错题本,要求所测试或运用过的相关试卷资料汇集成册,用不同颜色的彩笔钩画出所讲的语言点。在讲题中多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在适当引申中寻找规律。再者,课堂注重实效,形式丰富多样化。高中起始阶段着重落实“双基”和“四重”上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在练中学语法,重点突出,精讲易懂,以趣味性教学进行听说训练,适当运用口语,举例通俗易懂有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记忆范文比赛,戏剧表演,对话或圣诞晚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的用语方面上抑扬起伏,激情四射也是高质量课堂的保证。上课内容要有特色,形式各异,要始终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适度的紧张感。要多让后进生展示自己,多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其实现价值和荣誉,体味成功的喜悦。在评讲试题中多运用启发式设问,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不能一味讲下去,成了全堂课是“填鸭式”教学方法。高中学习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听说训练方面借助多媒体听歌曲,听精美范文和看英文片等多样化训练,学生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和讨论迫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教师教学设计13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教师教学设计14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在西胡垌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讲课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准备,开始上课得到时候,脑子好像完全不听指挥了。刚开始我让学生翻开课本地14页,地3 章的题目会“1~5的认识和加减法”,我顺手就写在黑板上了。这首先就是课题书写不正确。接着新课导入,我要求学生观察教材14~15页上的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的比较仔细,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直观感知能力强的时期,我没有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去开展教学,所以学生的兴趣并不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4个向日葵”“3个花”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使用数量词不当的错误并去纠正他。这个问题是我得师傅胡老师提出来的,她指出小学的教学活动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并且贯穿。我有次感到了小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培养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1~5的`认识”重点只是认识,学生能通过数数来认识1~5这5个数。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课时中也要求数字范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挑学生上黑板上写,把自己最漂亮的字体展示出来。学生虽然之前已经接触过1~5各数,但基础参差不齐,我为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而让学生直接范写,其实是不严谨的,毕竟小孩子还是小孩子。教师应先范写,然后再让小学生模仿着写,刚开始一定要要求严格,

  在课堂纪律方面,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为注意到其他同学的状态,没有刻意去维持纪律 ,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这一点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缺乏对同学的倾听。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特别指出“xxx听别人回答问题听得多认真啊”,多鼓励多表扬,我相信孩子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养成。

  听过我的课后,其他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议,我已经记了下来,并且胡逐步改正。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会不断进步的!

教师教学设计15

  XXXX系

  XXX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向大家展开介绍。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英语》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根据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项:

  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语音、全部语法、常用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行文结构;

  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生活情景、学习情景、工作情景展开内容,遵循情景、遵循认知规律,将各种情景重构、有序的整合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课程内容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基本以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相关话题展开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学习过后使用频率较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运用能力。

  (二)内容序化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时间发展顺序,内容从新生的入学开始讲起,提出怎

  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之后插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交友、兴趣爱好、假期、家庭、购物、环境等,一致到学生即将毕业、求职等连贯性的话题展开课文内容。全部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深入,不离学生左右。

  (三)资源利用

  1.纸质材料: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及听说教程1,2,3册以及《新时代大学英语同步测试》1,2,3册。建议学生可参考的'书籍《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指南》,本分简单的课外读物。

  2.网络:主要是词典查询、适合口语学习的欧美电影、电视剧、在线英语广播等

  3.媒体:通过电视频道观看对外新闻。

  4.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讲以上几种资源搬入课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以教学单元的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讲解,教师点评和补充并给与讲解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力练习中设计一系列与话题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任务,让学生用于张口,教师给与点评。

  (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视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使用下列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话题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资源。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分为两个方面: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根据话题内容,自行准备词汇、熟悉课文内容。根据词汇量,自行归属A、B、C三级。给出相关问题。

  如第一单元中,给出问题“提出大学生活成功的几条建议”。

  学生根据自己的级别准备不同的内容,A级的同学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答案,并给出1-2条成功的建议,B级的同学要求背诵或复述答案,C级的同学要求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能流利朗诵。

  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进行内容引领,点出本课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子、语法、结构。 之后在学生中进行“攻防游戏”,分两个大组,相互提问问题,如单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

  最后进行学生的评价得分,成绩=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和 (二)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

  2.有计划地组织好教与学,强调课堂总结f

,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能力。

  3.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的锻炼,并使其树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理念。

  以娱乐、竞争、升级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更扎实的掌握英语知识。 六、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上体现了行动导向和分层教学的方法。

  2.组织实施中,采用了分阵营竞争法,升级法等,调动的学生积极性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教师教学设计(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教师的教学设计11-26

教师教学设计11-10

教师优秀教学设计01-02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18

教师的教学设计15篇12-03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21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16

老师,您好! 教学设计12-20

教师教学设计(集锦15篇)01-11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