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4 12:16: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微课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微课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

  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电子白板软件录屏,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辅助教学的短视频、音频,通过网址链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学会正确朗读诗歌。

  2、在微课程的独立学习中,完成进阶测试题,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3、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目标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微课课堂,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什么是“知人论世”,并且通过“知人论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PPT1-2)

  二、听读,初感知

  (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初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PPT3-4)

  (二)听完了范读,大家是不是发现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分别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欣赏诗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它的意思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关于杜甫,同学们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创作历程,可分几个时期吗?对,共分四个时期(PPT6)下面就请大家点击这个链接:xxxx,去具体了解一下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历程。(如不能连接网络,预设超链接PPT15-17)

  (二)同学们,此时你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们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课本下的注释了吗?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接着我们来关注《春望》的写作背景,也请看到书下注释,其写作背景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再听,悟情感

  (一)带着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再次观看并聆听这两首诗的朗读视频。请大家细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感受它们不同的感情基调。PPT9-10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你体会到了吗?

  五、自读,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理解,随着音乐,感情朗读《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最好读两遍呢。PPT12

  六、小结,明学法PPT1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杜甫的两首古诗,了解到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请大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品读杜甫的第三首诗《石壕吏》。

  诗歌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隧道,通过它我们与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们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今后请多一些诗歌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Ppt14配乐结束微课的学习。)

  今天的微课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打开本课的“进阶测试”,自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祝学习愉快,再见!

微课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是《比喻句的学习与运用》,授课老师是武穴市实验小学的朱丹老师。

  一、导入

  请看图片,(出示课件图片弯弯的月亮)。师问:弯弯的月亮像像()。你想到哪些与它相似的事物了吗?(留白)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像镰刀。你又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物呢?是的,它们形状很像。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像大月饼。你又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物呢?因为,它们之间形状,颜色很像。也就是说,两种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点。

  二、进入新课

  由一事物联想到了很多与它相似的事物。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喻句。

  刚说出这些比喻句,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呢。这就是比喻句的魅力!现在,你肯定迫不及待地想去学习比喻句了吧,那我们赶快继续吧!

  三、讲授新知

  1.什么是比喻句呢?

  定义: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2.比喻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组成: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达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请看例句:树叶上的露珠,像一滴晶莹的珍珠。”

  本体是“露珠”、喻体是“珍珠”、比喻词是“像”。

  3.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好似、犹如、仿佛。

  4.找一找。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

  又大又红的苹果好似红灯笼高高的挂在树上。本体:苹果喻体:灯笼比喻词:好似。你找对了吗?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判断是否是比喻体的方法“三看一比法”一看:本体二看:喻体三看:比喻词一比:比本质

  接下来,老师出示几组句子,大家来辨一辨吧!你做对了吗?

  5.说一说。出示课件

  现在你已经认识、了解了比喻句,仔细看图,我们来学习说比喻句吧

  (1)雨下的很大。

  (2)树上挂满了红苹果。

  (3)皑皑的白雪犹如又如。

  6.比喻句的魅力

  现在你已经会说比喻句啦,真不错,快来大显身手一下吧!将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秋天到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2)下雪了,田野上铺了一层层厚的雪。

  (3)小猫在白纸上踩下几个脚印。

  (4)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5)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树。

  四、拓展延伸

  这节微课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位新朋友--比喻句,而且同学们已经会说比喻句啦!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多运用!本次微课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微课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请打开补充习题,24课独立完成第三大题。(开火车回答问题)家景:家庭近况;日里:白天的时候;无端的:无缘无故;素:一向从来;如许:如此多这么多。

  看来大家对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已有所掌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这样一位少年,请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向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就是闰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生气勃勃害羞朴实的农村少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再读交流

  1。请大家默读6到18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雪地捕鸟)()()()小标题概括可以采用划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进行完成后,同桌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

  这些有趣的是,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没看到过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事,叫做什么事呢?对稀奇事。

  2。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如果你是作家,鲁迅,你觉得他最想做什么?(月下刺猹,雪地捕鸟)为什么?因为用的笔墨最多,其他两个故事,只是简单的介绍,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详略结合。

  3。让我们一起来和闰土月下刺猹吧!

  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倾听说一说你的感受,边听边批注(相机巡视指导)

  交流:从捏走刺这些动词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从奔窜滑等词看出猹的狡猾,从侧面也表现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到现场来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带黑帽子的是闰土,因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说着,带红色帽子的是我,因为我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着)就让我们请人来扮演他们表演当时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读对话。真精彩,通过你们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认同,多么有趣的经历呀,也难怪作者对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开头便先写了刺猹的情景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色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少年?(项带银圈),见她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而那猹却将身子一扭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一段文字中,先写景,还有雾,在写人有近有动,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紧张刺激,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写作景物人,抓住动作是描绘的内容,具有画面感。板书(景物人动作)

  4。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自主学习6到8段小组交流。①通过()等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闰土

  小组汇报:通过扫支撒拉等词,仿佛看到了闰土捕鸟时手脚灵活,操作熟练的画面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闰土。

  我什么都有的鸟类列举,我看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闰土。(出示课件)

  5。看来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写一写海边拾贝的画面吧!

  同学们写的都很有画面感,闰土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叙述着我不知道的新鲜事,让我不由得感叹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知道这么多,而作为少爷的我知道什么呢?老师,这里摘录了一段鲁迅先生早年学习生活的文字,请快速浏览,填一填。出示《早》课文节选

  当闰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鸟时,我在(读书)却不知道(如何捕鸟)。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时,我在(习字)却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当闰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时,我在(对课)却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当闰土在潮汛看鱼时,我在(描绣像)却没听过(鱼儿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读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我与闰土生活的对比表现,我内心的郁闷,无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现了,我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众说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两个小伙伴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都是用哭来表现,依依不舍,那可不可以把两人的哭的方式换一换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语言用词的精准)

  虽然他们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真挚的友谊,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闰土的机制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留在鲁迅的记忆中,即便他们从此再未见面。

  在文中,作者说从此再没有见面,但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再一次回到离别20余年的故乡,见到了成人后的闰土,他们是否如少年时一般亲密无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补充习题拓展练习思考相关的题目。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微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

  2、知道3种类型缓冲溶液;

  3、学会判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

  4、试讲解缓冲原理。

  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

  三、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7.45?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

  1、什么是缓冲作用?

  2、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有那两部分组成?

  3、根据缓冲溶液的组成,常见的缓冲溶液有哪三种类型?

  〖深入探究:

  1、强酸及其对应的盐(如HCL和NaCL)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2、在CH3COOH和CH3COONa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NH3.H2O和NH4CL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aH2PO3 和 Na2HPO3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精讲点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建构知识) 缓冲溶液类型:弱酸及其对应盐中要注意多元弱酸如H2CO3 和NaHCO3可构成缓冲对,但H2CO3 和Na2CO3是不能构成缓冲对的,也就是说要构成缓冲对其抗碱成分在抗碱的过程中必须转化出抗酸的成分,抗酸的成分在抗酸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化为抗碱的成分。

  〖范例剖析:(学生自主完成)

  1、对于缓冲作用的叙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对抗外来酸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B 能够对抗外来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C 能够对抗外来大量的酸或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D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碱或适量的稀释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2、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CH3COOH和CH3COONa B.NH3.H2O和NH4CL

  C.NaH2PO3 和 Na2HPO3D.HCL和NaCL

  〖问题导学2:

  1.试说明缓冲原理

  〖学习札记:(总结学习过程与收获)

  〖板书设计: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3.缓冲溶液三种类型。

  〖强化练习:

  1.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缓冲溶液能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或碱。

  B.强酸或强碱也具有缓冲作用。

  C.人体内的各种缓冲对使体液PH保持不变。

  D.人体血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对是H2CO3 - NaHCO。

  32.能力提升:

  1、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CH3COOH和CH3COONa B.NH3.H2O和NH4CL。

  C.NaH2PO3 和 Na2HPO3 D.HCL和Na OH。

微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分配:

  8分钟

  教学方法:

  录屏型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五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片头:(20秒以内)本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了解作者(ppt演示):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3.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词句,体会深情。

  4..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

  结尾:

  (10秒以内)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谢谢聆听。

微课教学设计7

  一、指导思想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和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精彩。根据我校电子白板配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通过此次培训,教师将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丰富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环境的种种弊端,技术真正融合于课堂之中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训目标

  1.对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科的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师基于互动技术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子白板及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引领教师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课程整合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学技能、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操作、交互式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备授课系统应用等专业技能。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

  五、培训内容

  1.为了确保培训过程顺利实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个方面的培训内容:

  (1)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功能培训

  意在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让教师对电子白板应用有一个细致的认识,产生兴趣。在演示型培训的过程中,讲师会逐步渗透电子白板初级使用的基本功能,如产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养的培训。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知识和教学应用技巧培训硬件基础知识

  软件安装及设备调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软件开启方法。版面快捷键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四种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学资源应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绍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资源库使用。

  4.如何利软件的脱机使用进行备课。白板与学科巧结合案例,学科组进行。

  六、培训方式

  1、教务处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协同落实。

  2、主要形式

  (1)指导教师开展讲座,讲述使用技巧。

  (2)教师听取讲座,并做笔记。

  (3)教师间充分讨论解决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师做一份课件,作为本次培训考试的作业,作业要求打印上交。

  3、关于电子白板培训的视频与相关的资源的下载地址: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校园qq群

  七、培训要求:

  1、提高电子白板运用的意识,真正使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子白板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电子白板运用能力,将电子白板运用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电子白板也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关键。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电子白板的基本运用及课件制作。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即行政、教务处、教研组共同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3、教师请按活动安排及时上交培训材料。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九、培训奖励机制

  1、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2、相关资料未按时上交者、未完成听课任务者扣相应考评分,具体办法见《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教师考评细则》。

  十、培训组织

  领导小组

  1、组 长: 副组长:

  2、组 员:

微课教学设计8

  【微课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选官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树,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此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确定科举选官制为本节微课讲授内容的主要依据。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和表面,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其次,学生的一些学习能力还不完全具备,在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评价等方面尚有欠缺。这些都是学生目前学习中的难点,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解决,使能力获得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卿世禄制,察举与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

  学生通过对中国选官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锻炼梳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创立的特点和积极意义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微视频课学习,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学习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断调整的。

  古代的制度为我们今天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科举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1300多年。这节微课我们就从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五个方面来学习科举选官制。

  设计意图:以解读课题导入,既点了睛又交代了任务,同时还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课讲授:关于科举选官制的五方面的讲授,依次是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其中,背景和影响两部分有所侧重,创立、演变和特点这三方面稍略。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出发点,五方面内容的设置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注重设问的技巧与作用,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希望能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三、微课结语:“一言概之,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促进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同学们,今天的微课——关于科举选官制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既结束了本课,又呼应了导入,既学到了知识,又略有回味。

微课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拨出的时间也很合理,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5.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微课教学设计10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微课教学设计11

  近期有幸参加了“国培20xx”,丰富的视频学习资源让我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这些视频资源都是我们平时急需的知识,比如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PPT教学设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这一视频与我平时自己的一些看法做个简单梳理。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我觉得应该具有如下几个要素。

  一是短小精悍、清晰明了。小,即微课容量小,目标明确。教学微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最佳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之间,加上片头片尾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二是主题突出、主线分明。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准,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以免节外生枝。此外整个微视频教学过程一般只有一条教学主线,在这一条主线上应突出重点内容,尽量避免无关的“侧枝旁叶”的出现。

  三是知识点简练、明确,针对性强。我们在制作微课PPT的时候,教学微视频内容应相对简练、明确,以解决某个问题为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一个微视频只选择一个知识点,应避免多而杂。此外由于微视频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和小

  结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等于就此省略,这些环节处理好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导入应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小结应做到干脆利落,但不管是导入还是小结都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耗费大量时间。

  四是联网分享,随时学习。我个人觉得,可以将制作的微课视频放在互联网网盘中进行分享。学生在家用电脑或者手机都能观看复习。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教学设计12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分层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借助《追赶天边的彩虹》,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识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学生说。

  3、是啊,扫清了识字的障碍,我们就可以自己阅读,看更多有趣的课外书了。我们的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就是我们星级表里的词语串成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有)

  二、明确标准

  1、我们的口号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级!”下面我们来到——“同步阅读”大擂台。老师指课件:

  同步阅读的评价标准:

  一颗星:清晰响亮;

  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

  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认真倾听,遇到带点的句子能模仿说话,奖励两颗星。

  三、同步阅读擂台赛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读,特别长的读一两个段落。学生自由练读(学生特写)

  2、四个大组推荐代表来打擂,根据朗读情况,全班同学用手势评价等级(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评价,当场在课件上点击星数。比两轮,总结擂台赛的结果,给予表扬。最后获胜的小组参与打擂的同学获得卡片等奖励。

  【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阅读做准备。】

微课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

  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C、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

  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这一小小的点拨,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实质性含义,为以后列出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

  B2x3

  Cx=1

  D||=、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六、小结作业

微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通过分享、交流,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之爱。

  教学难点: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感恩卡

  教学过程: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恩卡,分享感恩的快乐

  6、 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微课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过程与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4、重点: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掌握加聚反应历程;能够正确书写加聚反应方程式。

  5、难点:加聚反应历程。

  二、教学过程:

  1、导课: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制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课: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展示基本概念: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甚至几千万,通常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有时,又称高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等。

  学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如图: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吗?

  讨论: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判断不属于高分子。

  (2)、高分子的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结构并不复杂,往往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链节的相对质量×n

  (3)、高分子简命名:在单体名称前加一“聚”字。

  例如:

  单体: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试写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单体的结构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应: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实质:加成反应

  对象:含碳碳双键、叁键的有机物

  反应历程:flash动画展示乙烯加聚历程

  加聚反应特点:只有单体中双键或叁键上的碳才能成为聚合物链节的主链碳,其与碳链均作为支链。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应

  flash动画展示丙烯加聚历程

  (5)、练习:基础题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

  2、思考与交流

  单体名称

  单体结构简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练习:提升题

  1.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同B.两者都是纯净物

  C.两者的物质状态相同D.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2、请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

  聚合物:单体:CH2=CH-CH=CH2

  聚合物:单体:CH2=CH-CH3

  (6)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对高分子基本概念、结构、命名进行了了解;而是体会了不饱和键锻裂形成高分子的过程,这一加聚历程是我们本次课的重难点。

【微课教学设计集锦15篇】相关文章: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4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10-19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08-10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07-31

微课教学设计(15篇)11-02

微课的教学设计15篇08-11

太空生活趣事多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09

自相矛盾微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08-09

语文课教学设计06-28

体育课教学设计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