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09-27 12:02: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 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 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 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 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 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 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 生自由读。

  ②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 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 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 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 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 朗读感悟。

  ⑶ 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 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 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 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 老爷爷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 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 唱歌好听

  ③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敬父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0章。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主要介绍会计对象的具体含义、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凭证的应用讲述的是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

  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基本编制过程;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其中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

  第四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新编基础会计》,曲洪山、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电子邮箱:jiong0002@126.com;联系电话:3397811

  五、教学过程指导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

  理解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从会计的角度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会计专业的模式,分章节逐一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学生事前事后均没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条件导致的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教学状况下无法解决。要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增加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结论就是必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一定要下决心简化,该强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气强化,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简约化和结构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 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块为业务操作。即在教学中完成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后,就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流程,带领学生进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训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每一阶段主要业务的特点和运用复式记账法进行处理。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及会计核算程序等的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到会计实训的业务操作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精简,逻辑结构简化,避免学生对

  繁杂的抽象的各种概念的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教学, 应不分章节, 完全综合起来, 主线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即教师首先必须准备一套单步骤的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原始凭证( 复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后教师根据上述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 包括三栏金额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等)、总账、科目汇总表、报表( 这些凭证、账页及报表均与实际完全相符);最后组织学生从建账( 设置账户) 开始, 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环节的练习, 在练习时随时强调目前所处的环节, 并在每次练习结束后结合教材总结性讲述与本次练习有关的概念内容等。

  这样,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 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相关内容

  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求各有侧重。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总课时中留出8——10课时的时间,让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应增加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实训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

  3.体会课文的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了解企鹅的生活状态,搜集反映动物艰辛养护子女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通过“动物的母爱”这一话题,引出本课课题。

  2.读课题,企鹅爸爸是怎么抚育孩子的?交流已知信息。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几个有难度的词语,要求读准确,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三、再读分享,理解内容

  1.从课后题入手,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2.企鹅爸爸的哪些行动最能体现它对孩子的爱?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学生交流自己读的情况,汇报自己的感受。)

  3.抓住几个重点句,体会企鹅爸爸伟大的父爱。

  四、激情朗读,畅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摘录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

  企鹅爸爸

  难分难舍

  刻骨铭心

  冰雕石刻

  爱是付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

  炽

  作

  热

  《雨之歌》

  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

  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特征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比喻

  山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一只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它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从而揭示了做事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环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想他们的心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本剧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关注和热爱身边的事物和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那”、“满”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展开想象,关注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1)一朵朵,一簇簇,形状多,色儿艳,绿叶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鲜花、星星,读好词语。)

  2、小朋友喜欢鲜花和星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鲜花和星星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先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下这首小诗吧!(播放动画)

  2、这么美的小诗,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轻声。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最、满地、一朵、真、一颗(读准字音)

  喜欢、那里、星星、花儿、睡了、数着(读准轻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美吗?美在哪里?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用一个成语怎么说?(出示卡片,读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2、如果你就站在这样美丽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式: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也很喜欢这夏天满地的鲜花。看,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丽的花儿陶醉了。(出示图片)看,她说了什么?(出示第一节)

  4、自由读,边读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板书:多、美)

  5、指导朗读,抓住“满地”、“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读出鲜花的多。

  6、加上动作、表情读。(配乐练读、指名表演、想表演的一起来。)

  四、学习第二节。

  1、过渡: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图片)

  2、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觉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这个小姑娘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和第二节课文。)

  4、指名读,结合指导朗读。(“花儿睡了”要轻一点,抓住“满天”等词读出星星的多。

  5、配乐加动作读。(练读,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就帮帮他。指名表演,想读的一起读。)

  6、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老师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就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出示:我最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3、再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落叶、蝴蝶、牛羊图片。)你能像老师一样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出示: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六、指导写字:“那”、“满”。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世纪宝鼎》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本课时的教学以第二、三自然段为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鼎的艺术造型及它的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说明了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通过品读、赏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表达方法,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使学生从具体语境出发,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语展现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 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既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又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机会,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熟读——领悟——表演。即在多读中领悟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及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演把对世纪宝鼎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市级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而现今学生对此接触很少。文中一些专业性词语,如“浮雕、铭文、纹饰配制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鼎的样子”及专业性词语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世纪宝鼎”加以理解。学生们都有表现欲,课内设计的“赠鼎表演”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文的积极性,激发积累词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浮雕、铭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等词语。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领悟课文中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湛艺术和深刻的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激发情感

  1、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国人民赠予联合国一件珍贵的礼物,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世纪宝鼎)

  2、读课题。质疑: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的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赠予世纪宝鼎等。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愿望。]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作者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世纪宝鼎。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三、 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插图,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2、 出示“世纪宝鼎”图片,引导看图,理解“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等词语。

  3、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以读为主学习课文,同时有目标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在读中感受到世纪宝鼎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① 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写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与大交流讨论。

  [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独立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 讨论交流赠送宝鼎的意义。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相机引导理解“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③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等。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在读文中、在讨论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扩大学习面的作用。]

  ④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 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这两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如:介绍鼎的样子,用了数字写了鼎高、象征意义;词句准确、简明、语言精练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悟表达的角度再读文章,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了去“无米下锅之苦”。]

  五、 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

  1、 我们已经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联合国人员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所赠鼎的意义,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如你是联合国人员,你在接受礼物时应该怎么表示?

  2、 同桌互练,一人为中方代表,另一人为联合国接收礼物代表。

  3、 各组推选代表上台进行表演。(分两三组进行)

  ① 提出表演要求: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

  ② 评选优秀演员,颁发奖品。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说、演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布置练习

  自主选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教学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本课教学抓住文章重点,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世纪宝鼎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赠鼎表演”奠定基础。“表演创造”这一环节,能创设具体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发展了语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需要今后注意的是语言要更加简练,小组合作要更加细致。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点评:

  本教案设计能根据教材特点,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了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步骤。教案能立足于大纲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课文后,以“表演赠鼎”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交际,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品读、领悟写作方法”一环节,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很好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如果本课时的板书设计能用简笔画展示,会使学生更直观、更明了的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用“一言九鼎”说话或出示某艺术品,让学生加以介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