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4 13:46: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 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 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 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三、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3. 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

  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 ∶ 173。

  4. 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 ∶ 20,第二杯是1 ∶ 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 ∶ 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 课外延伸

  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具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呢?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联系

  四、作业

  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2、出示两道文字题

  (!)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1、书本53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1、2

  练习十二3、4、5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xx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

  ,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6

  知识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根据比的意义或者比的基本性质来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中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看到这一题目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比例是什么?比例和比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会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区别吗?等等。这节课,我们就展开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在干什么?对,这是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你知道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2)出示数据:看到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周长,面积,长宽的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10/3(板书:比)

  (3)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比”的知识。(求出比值)

  (4)同学请看,这是其它不同场合用到的国旗,请分别算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汇报.师板书)

  (5)你有什么发现吗:(比值相同)这些国旗的大小相同吗?但比值相等,两个比也就相等,我可以用等式来表示:板书:5:10/3=2.4:1.6像这样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还能写出几个吗?(汇报:板书)

  (6)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板书:意义)

  (7)说起比例,它必须是各两个条件,一个是……另一个是……

  2.教学比例的判定

  (1)课件出示: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一下下面这四组,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汇报:为什么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3)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板书:1:2=():()

  师小结:像这样的比例能写完吗?只要比值是1/2就可以了。

  (4)“比”和“比例”的区别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比例有4个项,我们把外边的两个叫做外项,把里面的两个叫做内项。

  (2)谁来说一说(1:2=6:12)这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现在把内项和外项分别相乘,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汇报,板书:外项的积=内项的积)

  (4)检验

  (5)师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7)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是否成比例。

  (8)师: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我们既可以用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9)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判断)

  12:6和10:51/2:1/3和6:4

  1.5:3和15:0.32/5和12/30

  汇报:

  (10)师:五分之二和三十分之十二相等吗:(板书:2/5=12/30)它是一个比例吗?说出你的理由?(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三.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想一想,你填数的根据是什么?)

  1.5:3=():4()/40=9/60

  ():4=9:()

  四.课堂小结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写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3.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组织、引导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

  (一)教师发布信息。以声音、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出示下列信息(见课件)谈话:我们虽然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数,但,像18%,25%,37.3%,7%,22%,70%这样的数,仍需要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人们称这样的数为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学生发布信息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百分数)吗?在哪儿见过的?请说来听听。信息交流分两步进行,

  1.分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三)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从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

  二、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请问: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及时地在黑板上作简要的记录(如意义,读,写等)

  当学生谈不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时,教师便质疑:人们为什么不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关系,而大量地使用百分数?难道百分数与分数不同吗?(板书: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三、自学释疑,达成共识

  (一)学生自学(课件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师: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个或哪几个问题?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请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教师了解、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为释疑做准备。

  (三)师生释疑、解难

  1.组长汇报本组同学自学、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提示:一个组选取一个问题来重点汇报,主要介绍你们组是怎么理解的?

  汇报时,教师还要提醒: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2.针对组长汇报,引领或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把一个一个的问题加以理解(做到不流于形式,不规定学生必须先回答什么问题,再回答什么问题。)

  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去领会——将分母统一为100便于比较的道理。

  关于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入手,逐步感受——百分数是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即,百分数是“分率”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辅以练习。

  [练习]

  说一说,自己搜集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将百分数的意义叙述成“……是……的百分之几”的形式

  关于百分数的写法

  先抽取几名学生从自己搜集来的百分数中各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写法;再师生互评,并谈自己搜集时的写法是否正确,从而规范写法。关于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先让学生谈一谈,当学生谈不到或谈不清楚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到了吗?你是在哪些地方收集到的?老师在每次考试后都要填写这样的表格,这里也有百分数(示课件)。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百分数的世界(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要研究的吗?看来大家对百分数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今天我们主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补充课题)。

  齐读目标:

  1、理解意义。

  2、掌握写法。

  3、预期效果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相信同学们有了课前的研究,一定能顺利完成,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信息发布会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研究,说一说资料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同学们的信息发布使我们理解了更多的百分数,到底什么是百分数呢?(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就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选一选:

  71%100%

  (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你会选择填写哪个百分数?能不能填100%?为什么?

  (2)学校合唱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这里又可以填哪个百分数?填71%,说明什么?填100%又说明什么?如果在合唱队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你们觉得会填怎样的百分数呢?

  98%

  (1)小红的身高是姐姐的()。

  (2)小红的身高是()米。

  通过刚才的辨析,你们知道了什么?

  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相比的结果,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相比的结果,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同学们真棒,通过课前小研究和我们小组的力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目标,恭喜你们!

  通过任务一的信息发布,老师发现大家都会读百分数了,会写吗?

  任务二:信息展示会

  1.自学83页百分数的读写法。

  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一个百分数大声地读出来,并漂亮地写出来。

  3.派一名代表选一个百分数写在黑板上。

  这么多的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一样吗?

  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看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再看一看,哪个写得漂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写一写:这里有十个百分数,看谁写得规范又漂亮!

  停!你写了几个?直接说出你写了几个太简单了,你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猜你的完成情况吗?

  第二个目标顺利完成!

  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2)从上题写出的五个百分数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2、小组订正。

  3、语文课中也有百分数,想看看吗?

  4、畅所欲言谈收获。

  老师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是100%的满意,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有收获,相信大家一定会成功!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问:天气越来越冷,老师想去买一套保暖内衣,在商场里选了这样两套衣服。在看了合格证以后发现这样一些信息,请你来帮老师选一选,买哪一套比较好?(出示课件)

  明确:100%棉表示这件衣服是全棉的,65.5%棉表示这件衣服含有65.5%的棉。

  (二)新课教学

  1、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举例说一说。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个这样的数。

  总结:像刚才这样的数,都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中的“%”叫做百分号。

  2、理解意义

  提问: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这样表示吗?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明确: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14/100。

  提问:那么没有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多少?(86%)表示什么?

  提问: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表示收集到的百分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讨论)。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学生讨论75%、50%各表示什么意义。

  总结:分数既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具体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猜盐水的浓度。

  这里有一杯淡淡的盐水,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这杯盐水的浓度吗?这杯盐水的浓度是5%,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果这杯盐水的浓度很高,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一个百分数表示?为什么没人猜是100%?可能是100%吗?如果盐水的浓度是100%,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四)小结作业

  学习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谁能和大家分享分享?

  (四)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五)教学反思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想

  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3、意义。

  屏幕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百分数,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研究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你觉得这里的98%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多数同学能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你的理解,我希望我们四人小组里边能出现不同的想法。咱们比比,看哪些小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好不好?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4、同学们,三个百分数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含义,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三个百分数,尤其看看它们后面所表示的含义,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改成用分数可以吗?(屏幕出示分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你是一个顾客,到商店里面去买这个肉类,你想了解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你更希望看到百分数呢?还是更希望看到分数?为什么?

  6、既然鸽肉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吃一只鸽子吃到的蛋白质就要比吃一只鸡吃到的蛋白质要多呢?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所以,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无论你从生活当中哪里找到的百分数,低头看看它们的后面有单位名称吗?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达成目标:能试着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同桌交流。共同的地方1、分母都是100;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出示复习题,回忆有关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学生回答后,师说: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由教师告诉学生:象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师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

  (3)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边叙述边板书如下)

  (2)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师边板书如下)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从两个乘积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每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由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师板书:

  (7)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阅读课本第9、10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巩固发展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明: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个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比例。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3题。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先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复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1、同桌交流情境“庆祝六一”的预习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两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装饰教室还需要折多少只纸鹤?

  一共需要多少钱?

  扎礼品盒、蝴蝶结分别需要用多少米彩带?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哪些运算?

  2、这些知识在我们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

  3、全班交流,展示。每个同学整理完后,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则运算、关系、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

  加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的所有的运算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搞清楚各种运算的意义。

  4、师生总结。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本第71页第1题。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四则运算的意义。

  2、课本第71页第2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3、课本第71页第3题。

  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4、课本第71页第4题。

  让学生自己给算式找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评。

  1、想一想,填一填。

  (1)58+58+58+58=()×()

  (2)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37=()68×37=()25、16÷0、37=()

  (3)在()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0、43()1000=4302、46×()=24、6

  12、5()100=0、1250、03×()=30

  ()×0、3×8、54=064×125=()×8×125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为支援地震灾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献爱心活动。

  (1)五、六年级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2)五年级学生捐款数是四年级的几倍?

  (3)六年级学生捐款数正好是三年级的8倍,三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

  (4)全校教师捐款比六年级的3倍多80元,全校教师共捐款多少元?

  (5)如果全校共有2000人比六年级的6倍少200个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不要让学生养成简单模仿的习惯,要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交流、评价。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感受?

  2、课外延伸。两个数相除,商9余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等于867,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加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学反思:今天复习的是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对这一直感到很烦恼:如果单纯地让孩子回忆意义和法则,全部到位,一节课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练习的时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背诵法则是否表示他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了呢?这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今天我并没有强求学生背诵意义法则,特别是法则,主要是结合具体的习题练习来复习。显然,学生也更喜欢更愿意通过习题来复习,而不是枯燥地背诵。

  练习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和验算,主要考虑这两者的计算方法几乎一样,有共通性;第二层次是分数四则计算,第三层次则是估算,这是我本学期增添的内容

  在练习中,特别强调了计算中的余数处理问题,如5400÷2600,我让学生明确计算时可以写成54÷26,但确定余数时必需回到原式;又如70、5÷2、5,也通过同样的道理让学生明确余数应该结合原数确定。在课后练习中,同样的情况,由于课中进行了练习,错误明显降低,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认真研究习题,做到预先计划,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会读写百分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的,是学生新认识的,与前后内容无关联。

  2、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百分数势在必行。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的知识,老师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学的很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表现的也不错,都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对百分数的了解不是太多,因此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2)、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4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子说明。

  生1:加、减、乘、除。

  生2:列举算式……

  (2)课件出示教材70页1题。

  庆祝“六一”。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运算?

  预设

  生1: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6+39=65(只)。

  生2:我根据第一幅图提出问题,还要折多少只纸鹤?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0-26-39=55(只)或120-(26+39)=55(只)。

  生3:我根据第二幅图提出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5×52=78(元)。

  生4:我根据第三幅图提出问题,扎蝴蝶结用了多少米彩带?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8×=9(m)。

  生5:我根据第四幅图提出问题,平均每组有几名同学?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4=9(名)。

  (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解答,用课件展示相关算式)

  (3)结合上面的算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全面,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下表)

  算式

  意义

  加法

  26+39=65

  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120-26-39=55或120-(26+39)=55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1。5×52=78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8×=9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36÷4=9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

  预设

  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

  生2: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种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四则运算的关系。

  (1)陈述加与乘、加与减、乘与除相互间的关系。

  预设

  生1: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加法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而减法是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加法和减法是互逆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生3: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把一个数进行平均分,求份数或每份数,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陈述加、减、乘、除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预设

  生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生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生3: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生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生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定律、法则。

  能正确地、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

  教学过程:

  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

  计算(58/15+7.8-3.5÷7/15)×5/7时()比较简便。

  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

  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总结其规律。

  试做教材91中第11题、第12题。

  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1/2+1/31.5+1/23/4÷3/484/7×025.4÷12+33/4

  脱式计算。

  完成教材91页第13题。学生计算后,要说说估算的方法,通过估算和计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91页第14题、15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思维过程)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六年级《比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07-26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6-22

六年级《百分数意义》教学设计07-01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9-03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教学设计06-29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07-19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06-28

教学教学设计06-15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7-27

六年级《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