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 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阅读《爱的教育》,了解亚米契斯。
二、导课
1、出示书《爱的教育》,交流对这本书和作者亚米契斯的了解。
2、出示课题《争吵》,正音:争 翘舌后鼻音。
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各自有什么表现?结果怎样呢?这件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
2、重点字词,借助字典和上下文来理解。
3、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缩 承 缘愤 毕 戒 既
正音:缩 承 愤 既
字形:承 缘 毕 既
比较:即 和 既 / 缘和 绿 /毕和必 /即 和 既 /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如:嫉妒的“嫉”读阳平,“胳膊肘”的“肘”读翘舌,“服侍”的“侍”,“挨到了放学”的“挨”读阳平
3、交流,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情?围绕“争吵”写了哪些内容。
按“争吵前,争吵时,争吵后”来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作者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争吵的起因
1、自由读,想想“我”和克莱蒂为什么会发生争吵?从字里行间,你对“我”和克莱蒂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品析
示例:
生:“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蒂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从“忽然”“碰”可以看出,是克莱蒂碰了我,导致我弄脏了本子,引发争吵。
生:克莱蒂是无意的,从“突然”和“碰了胳膊肘”可以看出,而“我”却“火了,骂了他”,“我”这样的态度,克莱蒂却“微笑”道歉了。别人无意碰了自己,而且是好朋友碰了,并且马上就态度很好地道歉了。
生:被克莱蒂弄脏的本子,是“我”给“小石匠”抄的每月故事,说明“我”很关心同学,从《爱的教育》前面的故事里,我知道“小石匠”也是安利柯的朋友。所以,安利柯才会这么生气,和克莱蒂发生争吵。
生:克莱蒂面对安利柯的责骂,“微笑”地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态度很好,而且“我不是故意的。”语气是平缓,并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我觉得克莱蒂是个很有礼貌,很善良的孩子。
生:所以,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克莱蒂得奖了,“我”有点嫉妒他。虽然“我”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3、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你们平时和同学会为什么而争吵?
示例:
生:会因为别人踩了我一脚;因为男生欺负我们女生;自己心爱的钢笔被同学碰掉地上,摔坏了;别人故意把我推倒;别人弄坏了我心爱德的东西;别人不带我玩……
师:是呀,在生活中,争吵的原因可真多,争吵也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发生,那我们改如何正确看待争吵,如何远离“争吵”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争吵》
回顾:安利柯和克莱蒂为什么而争吵呢?
二、学习“争吵”部分
1、自读课文“争吵”部分,圈划出争吵中两人的`表现,体会他们的内心。
2、品读体会:
示例
安利柯:“很不舒服”“报复”“……也……也……” 因为,心存嫉妒,所以,克莱蒂的无意之错和歉意反而激起他的报复心,故意把克莱蒂的本子也弄脏了。
克莱蒂:“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举起手来”“急忙缩回”“我在外边等你!”克莱蒂为安利柯的故意报复很生气,因为他想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但又很善良地在老师发现的瞬间把举起的手缩回。很大度,很宽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研读“争吵”之后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意
1、出示父亲的话,交流,自己从父亲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2对照克莱蒂和安利柯在争吵后的不同表现,体会“高尚”的真谛。
3、默读课文“争吵之后”,完成表格:
安利柯
克莱蒂
心情:
动作:
神态:
语言:
你的体会:
4、结合填写表格,品析课文,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克莱蒂的宽容和善良,安利柯的明是非、及时反省。
5、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体验。
四、总结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的教育”?
2、结合生活经历,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
五、作业
1、和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3、自己和同伴间发生过争吵吗?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争吵,写清楚争吵是如何化解的,自己的感受。
4、继续阅读《爱的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 ) 争辩( ) 聚精会神( )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 )风景秀丽,( )物产丰富。
⑵ (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 ( )在校内或校外,我们( )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争吵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二、导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三、再读课文
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中遇到了其中的一篇《争吵》,平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意大利在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所以我对这篇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向都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一向都存在着一些困惑。
《爱的教育》上学的时候我读过,但是之后有事情给耽搁了没有读完,当时读的感受觉得太喜欢那里面描述的情景了,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所有的矛盾都那么容易迎刃而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承担职责,遇到好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荣誉让给别人,那里的人都个性的善解人意,无论怎样样的孩子最后都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是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个性是结合我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在校园中的孩子个性单纯,因为我们都会用真善美去影响孩子们,一旦发现他们如果有些不美的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期望他们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人。但是社会上是这样的吗?社会没有黑暗吗?社会里没有坏人吗?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会被人笑为“书呆子”,所以很多经历都是因为自己太美化了这个社会,但是我担心自己这样完美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们缺少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真正认识,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弯路,受到伤害。但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想用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来浇灌他们,但是就是这样坏人就能放过他们吗?坏人能因为他们的单纯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吗?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伤害了才反应过来原先在校园里经历的都是迷幻的、都是空想的,我想这也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困惑、矛盾。
争吵教学设计 4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
〖教学预设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板书: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
【板书设计】
争吵
宽容、友爱 知错 认错
重归于好
应该……不应该……
【听后反思】
整堂课设计没有问题,只是操作还不够理想。
1、一堂课前松后紧,结果生字还落实不了,最后草草收场。
2、读书百遍,歧义字见。读的时间不够,读的没有层次。
3、三年级了最好做到读写结合,特别是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争吵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1)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
(1)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围绕“我”和克莱谛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我”受到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领导加深理解和体会,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
争吵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⑴ 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⑵ 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⑴ 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⑵ 他们为什么争吵?
⑶ “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争吵教学设计 7
教材简介:
这首童话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本文作者金逸铭,选作课文时删去了“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一句。第七单元的课文《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做为补充教材配合使用。就本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来看,是综合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的好材料,也可安排在期末教学,通过学习激励学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2、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课前准备:
1、字典公公和各种标点符号的头饰。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初识标点。
1、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可热闹了,原来是来了一群标点符号,都有些谁呢?请你猜一猜。
(1)长得像个小蝌蚪,可是不在水中游。(逗号)
(2)有人说我像瓜子,有人说我像芝麻,有人说我像只手,牵着并列的词语走。(顿号)
(3)我像六颗滚圆滚圆的弹珠,多惹人喜爱。(省略号)
(4)形状像个大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问号)
(5)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脾气数它最大。(感叹号)
(6)小小符号圆溜溜,话要说完少不了我。(句号)
2、生猜出谜底后,师出示教具(按课文第149页的图案制作出各种标点)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群标点符号在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他们到底在吵什么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来学习金逸铭叔叔写的一首有趣的童话诗(边说边板书),该怎么学呢?
2、生讨论学法:读通课文,有不懂的做上记号与同学一起学……
3、初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能读懂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自学得最棒,合作得最好。
三、自学反馈,领悟情感。
1、反馈:指名分节读,正音。
2、读了这么多次课文,你们知道这群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什么吗?(大家都认为自己很重要。)
3、师:他们到底谁重要?还请每人做个自我介绍吧。请再读课文,模仿一种标点符号的语气、动作来介绍。
4、生自由准备后逐个请出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作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参与点评,感悟每个符号都认为自己重要。
5、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包括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组内排练这场不可开交的争吵。
6、请一组表演、合作出色的上台戴头饰表演,老师扮演字典公公。播放歌曲,活跃气氛。
7、讨论: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8、交流: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能不能让大家知道?
9、师小结:是呀,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师边说边出示句子)
四、拓展延伸,掌握作用。
1、师:听了字典公公的话,又听了你们的`想法,标点符号们手拉手唱起了美妙的歌。出示标点符号歌。生齐读。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真美妙。
2、同学们,我们在运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句中的标点为我们准确的表情达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请看一则招生广告:幻灯出示广告(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从前有位教书先生要招收学生,他对外贴了一张招生广告:上面写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可是通知上没有一个标点,当穷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当富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结果呀,是穷人的孩子不交学费就能上学,富人的孩子则要很多报酬。这位老师巧妙地发挥了标点的作用。今后我们在写日记,写文章时要正确运用常用的标点。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
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毫无生气的标点符号拟人化,赋予了标点符号不同的个性,非常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全文读来朗朗上口,以“标点符号比功劳”为主题展开,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有因其趣味横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这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确是标点符号教学极好的一个素材。
在教学当中,我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争吵教学设计 8
课题
15争吵
课时
3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4、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的话,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难点:识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字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把课文读流畅。
难点:个别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字典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1、板书出示“吵”,指名说说自己对“吵”的理解:
查字典,正确理解“吵”的不同意思。
2、板书出示“争吵”,指名读:
“争吵”的“吵”什么意思?“争吵”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五课的题目就是──学生齐读课题。
你想从课文知道什么?指名质疑。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训练、落实本单元有关字义的.确定。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阅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自主探究性阅读确定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那我们就快打开书本来读读课文吧!先请小朋友们──明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文中有关的生字找出来认认读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3、反馈检查:
⑴多音字的认读:
板书出示“哼”,你能读准这个字吗?随机引导学生明白它有两个读音:heng hēng。
理解不同读音意思不同。(先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再查字典验证。)
⑵检查生字认读:
卡片出示,开火车认读,随机正音──指名认读生字──齐读。(“肘、侍、承、尚”是翘舌音,“竟、哼、承、谅、尚”是后鼻音……)
指名认读,扩词,随机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生字和卡片后的词语。
⑶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正句,难读的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4、整体感知课文:
请小朋友们放出声音来把课文正确流利的通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结合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思考。
同桌说一说。
指名交流,初浅地解答课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谁和谁争吵──“我”安利柯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争吵的结果怎样──我们又和好了……)
倡导自主识字,发展学生独立识字、独立读文能力。
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
争吵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 理解“嫉妒”一词。
⑶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 “我觉得……多好!”
②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 指读。
⑶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 自读9~13自然段。
⑵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 指读9~13自然段。
⑷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争吵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一、“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
2、谈话: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
一些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用小黑板出示字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把自己认为易错的字指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嫉妒 原谅 服侍 承认 防御 高尚 哼 戒尺 胳膊肘 缘故
指名读。 齐读 。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开火车读,一人读一段。
读后交流:说一说课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个小姐是将争吵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
4、出示“哼,得了降,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1)请一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为什么原因嫉妒吗?
(3)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理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同学门平时有过这样的心理吗?举几个例子说说看。
(4)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5)“我”嫉妒后怎么做的?
(6)“我“包袱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
(7)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8)老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
(9)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0)学生自由发言。
(11)教师总结: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宽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颂扬了我。“
5、分角色朗读1~4小节,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争吵教学设计 1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 布置自学
1、 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 学习课文
1、 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 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 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 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 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 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中,一定因为一些原因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过争吵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争吵》,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
替 扛 骂 瞟 哼 抄
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检查。
石匠 墨水 缩回 承认 肩上 缘故 毕竟
戒尺 既然 服侍 防御 愤怒
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检查。
3、请同学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检查读书情况。
4、同位同学合作读书,边读边想:
⑴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一件事。)
⑵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我的本子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本子弄脏了。也就是吵架的原因;再写我为吵架而感到不安,但又没勇气承认错误;最后写克莱蒂用真情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以及我受的教育。)
⑶ 你能根据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吗?
(1~4为第一段,5~8为第二段,9~14为第三段)
三、指导书写
替 承 缘 戒 既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大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⑴ 我和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他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究竟是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⑵ 克莱蒂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从哪儿看出来?
(不是故意的,因为他做了解释)那么,我弄脏他的本子是为什么呢?(我是故意的,我想报复他)
⑶ 课文开头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⑷ 从争吵的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蒂是怎么样的人?
(我嫉妒心强,他宽待他人)
2、默读课文第五到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 的心情的句子:
⑴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我后悔,不该那样做。我在争吵过后为什么不安,又觉得后悔呢?从哪里可证明他是个好人?指导朗读
⑵ 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发现?
(我心理很矛盾,想认错,又觉得太丢脸,道歉的话说不出口。)
⑶ 克莱蒂不时的用眼睛瞟我,瞟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不愤怒,而是流露出悲哀?
(瞟:斜着眼睛看。因为他们平时很要好,他对我今天所做的一切行为表示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你!,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议一议。
3、分角色读第九至十三自然段:
⑴ 挨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换成等行不行?
⑵ 当克莱蒂走过来时,我为什么举起戒尺呢?
(因为父亲说过,做错了事,别人打你,不要还手,只要防御。)
⑶ 而克莱蒂是怎么的表情呢?找出描写克莱蒂表情神态的词。
(微笑、温和)
说明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你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⑷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思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了什么反应?为什么?
(连说了两次再也不了!)
4、齐读第十四段:
⑴ 这段写了什么?
⑵ 把本想不料换成别的词,让句子意思不变,可不可以?
(原本想,本来想;没想到,没料到。)
⑶ 读父亲说的一句话,想想什么意思?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3、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向克莱蒂学习,学会宽待别人,与朋友和平相处,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
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
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
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争吵教学设计 14
情景说明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一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争吵》一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板书发生矛盾――>心理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同学们,能否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给课文分成四段,用“//”做上记号,谁能上台来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
谁与谁发生矛盾?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安利柯克莱谛]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碰(无意)碰(故意)]
二、精心悟读――心里难受(第5至8自然段)
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心里都十分难受,哪两个词最能反映他们的情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默读5至8自然段,用“――”横线做上记号。学生交流时,老师板书[后悔悲哀]
(一)体会安利柯的“后悔”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分组思考。
2、第一组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后悔?(因我骂了他,还故意地碰了他,我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我很后悔)
3、第二组学生思考: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
①找出相关词句用“……”标明。
②你能用你的情绪读一读吗?那好,开始吧!他读得好吗?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
③谁能和×××同学一比上下呢?
④我们大家学着他们的语气来读一读。
4、第三组学生思考: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
①找相关词句。
②“诚心诚意”你能用个词代替吗?(真心真意)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③指名有感情地读。
5、“我”明知克莱谛不是故意的,而且还是个很可爱的人,自己又做了错事,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爱面子)“爱面子”体此刻哪句话里呢?(一生说,其他学生用“△△△”标明。)
①假如你就是安利柯,你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犹豫不决,心里很矛盾)
②体会矛盾的.情绪来读一读吧!
6、所以我们再回头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后悔,想改正,又没有勇气改正的复杂情绪,那里是心理活动描述,声音应读得再轻些,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朗读。
(二)体会克莱谛的“悲哀”
1、克莱谛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请学生找出“悲哀”所在的那句话齐读一遍。
3、“悲哀”是什么意思?(悲哀)
4、我故意碰了他还骂了他,他为什么不愤怒呢?说明他怎样?那他为什么要悲哀呢?
三、自主学习――和好如初(第9至13自然段)
1、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在行动和语言中,又有什么相同的表现?结果怎样?
2、“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了两遍并加上感叹号,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高兴、激动、愧疚)
3、“再也不了!再也不了!……”你们猜猜要安利柯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众说纷芸。
四、深化主题――明白道理(第14自然段)
1、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也高兴一下,但是父亲高兴吗?(不高兴)从哪儿明白的?(把脸一沉)请同学们把脸沉下去,齐读父亲所说的话。
①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
②你认为谁比谁高尚?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够对照黑板上板书来说。
2、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克莱谛和“我”两个人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知错认错宽容友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我和克莱谛发生矛盾后,克莱谛不怨恨“我”,而且主动和“我”和好,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知错就改,宽容友爱。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团结他人、宽容他人的?
3、能否把属于你们自己的小小故事也写进你的日记里呢?老师相信你们写得也必须十分不错!下课!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发生矛盾心里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安利柯碰(故意)后悔再不知错认错
争吵
克莱谛碰(无意)悲哀再不宽容友爱
[教学反思]
执教《争吵》一课,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和说的潜力,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直奔重点资料(争吵后的情绪)进行谈话、讲读、品读,以第五自然段为突破口,有目的地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②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③“我”明明白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学生说出“我”很爱面子,之后追问“你是怎样明白的?”这三个问题的理解,采取小组分工协作,抓关键词,透过自找、自读、他评、自悟、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后悔、喜欢、复杂的情绪。另外,在读“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句话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运用三种不同的语气来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学第9至13自然段,抓住“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在后面加上省略号,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用心性很高,说得也很不错。结合板书同学们从他们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时我让同学间相互说一说,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含蓄自然,水到渠成,点到为止。课堂小结之后,我又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宽容团结他人的”,在此为“写”作了铺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潜力。整
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感知――认识――实践的认知过程,渗透了思想教育,为知识转化为潜力、情感和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争吵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预防、毕竟、不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情中,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相互宽容,和好如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2.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争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天同学们在一块儿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齐读课题《争吵》.
二、学习课文 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 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板书:安利柯和克莱谛)
b) 他们为什么争吵?(板书:弄脏本子)
c) 怎样争吵?
“今天我和克莱蒂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蒂吗? 预设一:不嫉妒 预设二:嫉妒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
莱谛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谛,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
克莱谛得奖引起的。)
“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报复)
“我”的报复使克莱蒂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
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讨论中板书:,无意,故意)
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相信大
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d)争吵后怎么样了?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5-8自然段:
(l)用“——”画出争吵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我的表现:
不安:我觉得不安,气也全消了。
后悔: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矛盾: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 用曲线画出争吵后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
哀。
? 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
?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克莱谛心情怎样?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读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挨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自走在街上,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找出来读一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三、变式质疑 深入体验
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1) 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 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扩展延伸
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他什么?
五、作业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12-30
争吵的教学设计11-02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12-13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经典)05-08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04-21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08-17
《争吵》教学设计四206-01
[必备]《争吵》教学设计优秀05-26
争吵的教学设计15篇09-02
《争吵》教学设计(15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