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5-26 10:43: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争吵》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争吵》教学设计优秀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准确区分字形。积累“嫉妒”等词语。

  2、抓住人物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故事的发展。

  3、感受到朋友之间应该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真切地感受到朋友之间应该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有句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其实,小朋友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会儿吵,一会儿好。(板书:争吵)争吵对你来说并不陌生,是吧?记得曾经为什么事和谁吵过吗,简单地交流

  2、在一位作家的脑海里也深深地记得小时候和一个小伙伴吵架的事,并且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因为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争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两人的名字。介绍作者和《爱的教育》

  2、读后简单交流:“我”和克莱蒂因为被子弄脏的事情发生了争吵,最后,克莱蒂宽容地原谅了我。

  3、检查读字词:

  嫉妒胳膊肘骂声服侍承认缘故原谅防御戒尺高尚

  (1)指名领读。(2)重点读好:嫉妒胳膊肘服侍

  4、找出你觉得最难读的一段多读几次,指名交流读。

  三、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争吵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1—4自然段)

  2、交流,抓重点句: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1)我真的不嫉妒克莱缔吗?(嫉妒和误解)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嫉妒的: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指名读。纠正字音:哼

  ·此时“我”在想什么啊?——(还说不是故意的,都在笑呢!明明就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小结: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理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人家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谈一谈。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轻轻地读好“我”这一句埋怨的话。

  (3)我的嫉妒并不仅仅停留在想法和说话上,进而变成行动上的报复,引读: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我在外边等你你。

  (4)如果你是“我”,你会这样做吗?(明确“嫉妒”于事无补)

  (5)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宽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四、紧扣悬念,深化感知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第5、6段)——我后悔、矛盾

  2、后悔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回读: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连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从克莱谛这细微的动作和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是这样,我感到了不安。

  (2)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克莱谛是好人

  ·能当一回摄影师,展示克莱谛在家服侍母亲或在我家做客时的慢镜头吗?

  ·是啊,回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感动啊,所以我才会觉得,读:克莱谛是个好人……

  (3)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4)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而是悲哀

  ·什么样的眼神是“瞟”?通过这样的眼神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读: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爱、善良的克莱谛的眼神里已流露出悲哀、害怕失去朋友了啊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我看懂了这眼神的含义,有点心虚后悔了。

  3、矛盾

  (1)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4、感受“我”的品质

  道歉还是不道歉,我的心里确实很矛盾,从这你感受到主人公“我”的品质。——善良、真诚……

  小结:争吵最后怎样顺利解决,为什么给我留下了那么深的印象,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第一行。

  1、匠:扩词,石匠木匠铁匠,注意笔顺

  2、承:注意笔顺、笔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事情节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吵》,知道了争吵的原因和争吵后我的内心感受。请你用简单的话来概括。

  2、那么,争吵是怎样解决的,我们自己去读课文7—13自然段

  二、感受宽容

  1、自由朗读7—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让争吵的矛盾顺利解决的

  2、简单交流:是让争吵的矛盾顺利解决的。(克莱谛的宽容、友好)

  3、从哪里读出了这份友好和宽容

  (1)重点句: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我”想着待会儿出去,所以手里拿着;而克莱谛想的却是。

  ·能想象当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吗?

  ·带着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读好。

  (2)“不,安利柯!”……“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友好与宽容:微笑、拨开、温和。课文中哪些词也是这样写出了克莱谛的温和: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瞧,微笑与温和的力量多大啊!读好克莱谛的话。

  4、对话朗读。

  三、体会父亲的话,提升感悟、

  1、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你想说什么?

  2、父亲对此的评价是什么?

  学习重点句: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指的是谁?

  (2)父亲为什么这样说?是啊,父亲的话让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的父亲。

  (3)读好父亲的严厉、高尚来。

  四、写字

  注意:缘、愤、戒、毕、既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⑴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⑵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⑴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⑵他们为什么争吵?

  ⑶“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3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的话,课前布置学生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2.本课要求认的字比较多,可以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如,“嫉”“侍”“瞟”“尚”可以分别与“疾”“寺”“票”“躺”进行比较。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弄错,也要加以强调。“嫉”读二声,不读四声;“哼”读hng,不读hēng,意思是表示不满意或者不相信;“侍”读shì,不读sì。指导写字时要抓住难点,如,“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共九画,其中第五画是弯钩,不是竖钩;“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笔顺是:一戒,部首是“戈”,可以与“或”相比较,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既”的第七笔是“”,不是“丨”。注意不要和“即”相混淆。

  3.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这一点,同《检阅》一课有相似之处。

  5.结合重点词句的学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

  朗读“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段落,可以先深入了解争吵后“我”的表现和克莱谛的表现。如,“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再来看克莱谛的表现:“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说“我也等着你”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只是想到防御)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是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认真想一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含义完全不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可以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6.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要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而不必要求他们作全面系统的理解。但教师要对零散的意见作梳理或小结。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7.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在交流时,要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

  8.课后思考练习一,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项活动要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

  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之前,要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建议学生把“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三题是建议学生把父亲说的话抄写下来认真体会。父亲的话有的是“我”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有的是父亲知道了吵架这件事之后说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说一说(参考教学建议6)。

  小练笔,是引导读写结合的题目。在这里让学生来写写自己的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可以指导学生试着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内容真实、反映同学友情的片段。小练笔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当堂完成。

  9.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或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4

  内容:小语第6册

  题目:15课《争吵》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带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1、边读边画重点问句。

  2、谈谈自己懂得什么?

  3、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组织讨论。

  4、文中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四、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读父亲对话。

  2、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什么?为什么?

  五、课后准备:

  预习《绝招》

  反思: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是学生生活的缩影,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学时,我抓住语文教学应为协作服务的宗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在教学时,我采用读、画句子的方法,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同学之间要相互谅解、团结和友爱,而后悔又不想。不敢面对克莱谛矛盾内心。学文后,我让学生续写以《我和某某的争吵》为题,写争吵后内心活动的描写。

  这样既学习了课文,用文中写作方法来指导写作,联系学生,生活受到团结友爱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5

  一、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认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克莱谛和我为什么争吵?)

  二、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他们两个是怎样争吵的呢?

  2、学生自读1—4自然段。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4、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尽力维护朋友的自尊心)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5、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6、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7、请学生组内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经典)05-08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12-13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08-17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优】02-29

争吵教学设计07-27

《争吵》教学设计07-30

《争吵》教学设计12-30

争吵的教学设计12-14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04-21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