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0 10:14: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诅咒、珍藏、指点”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述琴声的语句。

  2、联系“我”的感受,品读描述老妇人语言的语句,感受她的完美心灵。

  3、感受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忙令“我“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引入

  1、揭示课题

  2、复习课文主要资料

  师: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我和一位老教授之间的感人故事,谁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3、复习对“我”和“唯一的听众”的了解

  过渡: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此刻我们一齐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

  ◆交流

  ◆板书: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

  “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

  ◆交流

  ◆板书:热爱音乐

  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理解“音乐白痴”

  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词卡:音乐白痴)说明他们觉得——(生:我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

  4、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

  师:昨日我们已经查过字典,谁来说说“指点”是什么意思?

  (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5、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明白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透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这天课文主要描述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完美的心灵。

  二、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

  1、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我发现这四句大家都找到了,看看是不是?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但是,我每一天早晨都在那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一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多谢你,小伙子。”

  ◆但是还有一句很多同学都漏掉了,有谁找到了?

  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你认为这句也是老教授说的话?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一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2、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就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一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

  (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资料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老人是怎样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我们一齐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我:“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资料,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此刻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资料,说说此时你会怎样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我?(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透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一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一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此刻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此刻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

  她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啊。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

  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我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3、理解第一个“秘密”

  自从和老人初次相遇之后,我的心里便珍藏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你明白了吗?

  4、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体会对我的鼓励

  1)第一句

  ◆引读:

  我每一天都会如约来到林中,应对着耳聋的听众拉起难听的琴声,而她总不忘说——

  ◆指导读句

  老人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才会让听的人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呢?

  自我练、指名读

  2)第二句

  ◆引读: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开始渐渐发生变化,有一天——

  ◆再来一次,要让听的人深受鼓舞。

  三、学习第9节,感受“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理解“指点”,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

  1、老教授的话有没有令我发生变化呢?自由读第9节,结合重点句子说说。

  ◆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而此刻,我已经不在乎了。

  (充满自信)

  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认真练习)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大长琴艺)

  2、联系老教授的话进一步体会“指点”的方式

  1)看来“我”的身上的确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此刻你觉得老教授有没有指点“我”?

  2)联系老教授的话说说她是用什么方式指点“我”的?

  交流,板书:

  耳聋赞美

  3、深入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

  ◆体会老教授装聋的良苦用心

  ☆借助提示练习说话

  这样的指点方式,给了“我”什么?又令老教授失去了什么呢?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

  老教授___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__,她却失去了(务必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怎样做)

  ☆小结:

  老教授是为“我”而“聋”啊!

  (在“聋”上加上双引号。)

  ◆师生配合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

  ☆虽然老人是——(引读板书: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学生说话)

  3、理解第二个“秘密”

  4、联系下文体会珍藏的方式

  ◆读读第12节,你觉得我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

  (不道破,每一天拉最好听的曲子给老人听。)

  5、引读第12节

  于是,——,每一天都这样坚持着,我渐渐找到了音乐的感觉——(音乐起)我和老人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看到老人——(透过老人的这些动作和表情,猜猜她此刻是什么情绪?——而此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对她的——)之后——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读老人的5句话

  我总会想她对我起用心良苦的指点,记得初次相遇时她曾对我说——,每一天清晨,我拉完曲子停下来时,她总不忘对我说——,有一天,她竟对我说——,这些都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完美的回忆。

  2、总结:

  这天我们学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自我博大的胸怀、完美的心灵呵护了“我”对音乐的热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演奏家,但是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就应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感受生活的完美。让我们一齐记住这位每一天清晨里“我”——(再读课题)

  板书:指点

  唯一的听众“我”

  完美的心灵(装耳“聋”赞美)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是教授热爱音乐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应对成百上千观众演奏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刚才大家一一起听了一段小提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刚才大家都得如痴如醉,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

  2、文中的听众是谁?(爸、妹----很多的听众)

  既然有那么多的听众,作者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呢?

  这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

  二、感知课文

  1、作者为什么就写这位老妇人呢?自己读课文。

  (1)这位老人对我的帮助。

  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

  (2)说说对这位老人的了解。

  身份、外貌、为人

  个别连起来说说。

  三、研读课文

  1、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人呢?

  读文中的1-2小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他是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

  你从哪儿看出。(白痴句子-------读好)

  (2)、他也是非常喜欢拉小提琴的。

  你从哪儿看出。(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

  (出示:第二小节)

  你是怎样感到的。(从神圣、伟大的事情、悠悠的小令、庄重、隆重等词体会。)

  是啊!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的人,拉出的小提琴却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在锯床腿,尽管如此,但他还是一个人走出家门认真地拉。

  谁来读。

  2、老教授是怎样引导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呢!

  我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但又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而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管一个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那么,这位老人又是怎样引导我成为一个会拉小提琴的,而且拉得非常好的人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文细细品味寻找答案。

  (1)、师引读:就在我拉小提琴,很快又沮丧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背后有人,--------出示第3小节一起读。

  (2)、一位极瘦极瘦的人妇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在这之前老人一定看到了什么?(庄重、沮丧)

  (3)、此时,老人的内心可能在想什么?

  多善良的老人啊!

  (4)请你用第一人称,把老人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更真切了。(小练笔训练)

  (一天清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小伙子------用心拉------但十分沮丧---我要想办法鼓励他,让他找回信心。)

  写好之后说给同学听。

  老师引读:当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时,老人叫住了我说---------当我没有反应时--------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她说----------

  (1)读一读老人说的三句话,想一想老人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把小提琴拉得更好些

  给我信心

  让小伙子不自卑

  不要有顾虑勇敢地拉

  (2)这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善解人意)

  让我们用我们的深情把老人的真情读出来。

  3、老人的三句在我听来是那样的温欣,而父亲和妹妹他们认为我拉的小提琴是在锯床腿,而这位老人却这样说,我被老人诗一样的语言打动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什么事?

  (以后,每天清晨,我---------)

  想一想老人是用什么办法让我恢复自信?(语言、眼神、行动)

  是啊!老人就是用她的语言、眼神、行动鼓励我,给我自信。在老人的称赞和鼓励“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

  四、结课

  老人的真情让我感动,我变得自信了,变得勇敢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板书:

  唯一的听众

  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

  缺乏信心-语言-眼神-行动-恢复自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情分析: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鼓励 有勇气

  有信心

  感激 有毅力

  《唯一的听众》课内阅读练习

  (一)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促使“我”这样做的动力是(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 )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会( )。

  (二)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括号中的词语让我看到了一位( )的听众。

  (2)老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写写你的理解。

  ( )

  (3)写出描写老人听“我”演奏的句子并读一读。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三)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她的形象描写。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功之处,例如:

  1.课的伊始,没有很好的拽住学生的质疑,当学生提问到“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而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在处理老人与“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一问题时出现故障,课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准确,如果提问“我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与老人相遇的?”然后让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学生对课文有一个了解之后就很容易回答了。或者是老师用一句过渡语直接引出“我”沮丧的心情。这样就能省一点时间。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提示问题不恰当,课堂上我才猛然间感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说不出什么,所以在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如果问:“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我听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师过多提问学生满头雾水的现象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了。不至于出现教师苦苦的追问也出不来自己想要的答案。其次,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的读课文,我感觉把语言单拿出来体会效果不好,应该放置语段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过程中要穿插读的训练,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人的用意。在处理老人的神态描写环节也同样犯了这一个毛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三个不平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补白训练比较新颖,但是学生说的不是很恰当,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得不透彻。

  4.课结尾处,表达方法的总结效果不好,我觉得原因在于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点拨的不及时,强调得不明显,也可能这个总结放在这一环节就不合理?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第二课时都应该干些什么?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通过上课感觉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文本,不会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决,没有任何方法。这一现状正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在老人的指点下,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白痴──真正的的小提琴手)

  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成为真正的的小提琴手,这奇迹的创造者老人到底有什么本领?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

  2、交流,读一读这3句话,你发现了相似之处吗?(“平静地望着我”)

  3、出示第1句“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⑴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望着我?(沮丧)

  ⑵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羞愧)

  ⑶ 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

  ──老人看到青年一个人在林子里拉小提琴,声音很不好听。一会儿,青年就沮丧地放下小提琴。老人想:_________。

  ⑷ 于是,老人叫住了我,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

  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带着你的这些体会,运用你的表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分组读。

  4、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坚持了好久好久,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2句: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⑴ 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⑵ 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老人这样说是对我的一种……

  ⑶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是……

  ⑷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变得怎样了?从哪里体会到?

  5、我变得琴技越来越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出示第3句: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______。”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6、小结;师生引读:

  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再次感受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带给我的力量。齐读3句话。

  7、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升华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3、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老师也希望我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沮丧、羞愧)关怀、帮助、鼓励(有勇气、有信心)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得很失败,总体感觉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分析原因如下:

  1、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鉴于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而我原先的设计只是让学生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由于一开始,学生没有理解“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一段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于是想象当“我”沮丧地放下小提琴,老人想什么就让学生感觉十分困难。由于没有深入体会老人的语言,所以后面两次“平静地望着我“理解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了。

  2、整个设计注重内容分析、情节分析,一问一答,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朗读不到位。

  3、过分强调了挖掘教材而破坏了文章原来的美感。设计的都是填空题,形式也太单调。

  4、本人没有投入到教学中,语言缺乏激情。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揣摩文章表达方式,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在交流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具准备】

  1,搜索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月光》

  2,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激发情感,质疑激趣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出示两段话)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 就像是在锯床腿。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曲,请你轻声读读这两段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什么疑问

  2,导入新课:是啊!一个曾经是音乐白痴的人居然成为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这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那位耳聋的老人,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近那位耳"聋"的老人,走近那神秘的——唯一的听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舒缓轻柔的小提琴曲,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课堂,近而直接走入形成对比的文本段落,在亲近文本时,读有所获,读有所疑,再加上教师亲切带有悬念的话语,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字音,用心读一读课文

  2,检查生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a读一读

  白痴 沮丧 神圣 悠悠 隆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羞愧 洋溢

  慈祥 割舍 蹑手蹑脚 大吃一惊

  b从课文中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铺满( ) 独享( ) 充满( )

  感受( ) 举行( ) 面对( )

  演奏( ) 珍藏( )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这位唯一的听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部分词义应是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选词填空是为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然后抓住开题后的疑问——我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得益于谁 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在潜心读文,思考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又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三,走近对话,感受人物

  过渡:大家说得真好,这确实是一位真诚善良,用心良苦的老人。

  (一),轻声再读课文1——8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缩小学习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划找描写老人语言的语句,深入地感受这唯一的听众的用心良苦。

  (二),交流:

  1,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

  (1)她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听到我糟糕的琴技,老人的话里充满了理解和尊重)

  (2)老人真的耳聋了吗 那她为什么说自己聋了

  (她故意装聋,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虑,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谎言其实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3)老人不仅装聋,还提出了什么请求 老妇人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表情 什么语气

  (老人的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在激励我练下去,多么爱护我的老人啊!)

  (4)这老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吗 他们听我拉琴是什么感觉

  (5)朗读指导:最亲的父亲和妹妹说我拉琴像锯床腿,而老人却愿意每天做我的听众,真是用心良苦啊!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

  交流时重点抓住老人善意的谎言,以及家人与老人态度对比描写,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调动表达欲望,畅所欲言。通过细细地读,深情地读,感受老人的高尚品质。

  过渡:就是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我从沮丧羞愧变得有了几分自信,这是一个大转变啊!

  2,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她感受到小伙子进步很快,不断的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2)听了老人的话,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出示)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我会————————。

  (那种感觉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所以我们千万别吝啬自己对他人的鼓励)

  【设计意图】

  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疑,再通过思考交流解答是学习的好方法,同时出示的说话训练,不仅与文本紧紧相连,而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魅力。

  3,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改成第一人称述说:有一次,老人对我说:"————————。"

  (2)我的琴声居然能给她带来快乐,让她觉得幸福,这说明了什么

  (3)想象说话:我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这一老一少在音乐流淌中相互给对方快乐,融洽得让我忘记了……

  【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不能让学生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句式的改写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课堂中应渗透。想象说话,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在老人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老人的话,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齐读。

  【设计意图】

  层层深入地读,是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这样于朗读体味中更能让学生领悟人物的品性,从心底受到感染与滋养。

  四,深情小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聆听了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感受到她那分良苦用心。(板书:良苦用心)下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追随作者走近那位老人,去深切地品味那无声的语言——老人的神态动作所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设计意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总结了本课学习内容,也调动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做下铺垫,明确了目标。

  五,作业

  1,抄写课文词语和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动作的句子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青年人成材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写“我”练琴遭冷遇;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经过,写“我”在林中练琴遇知音使得琴技不断提高,而这一切是由于老妇人给我的鼓励和爱护使我有了信心,流露出对老妇人的感激之情;第1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在舞台演奏生感慨,再次点明老妇人对我的影响。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富有美感,如:“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独享的幽静。”这的确真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想法,在质朴的同时那“和谐” 、“幽静”却给人美的感受;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他们拥有独立阅读的机会,与小组交流讨论的时空,让他们凭借着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进而有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文的语言文字,内容情感篇章结构特点,本课着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文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美好,去感受人世间的大爱。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的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美好

  4、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间的真情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六、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音乐,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听着这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然后告诉老师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乐曲《月光奏鸣曲》)

  生:我觉得这首曲子是由小提琴这种乐器所演奏的。

  师:看来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位音乐家,是的,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月光奏鸣曲》是由小提琴所演奏的。它的音色是多么的优美,可是要想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那得付出多少艰辛,要经过多少磨难呀!而一位被父亲与妹妹认为他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究竟他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

  生:是老教授。

  师:对极了,是一位老教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教授那特殊的教育方式以及这位小伙子的成长历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声音响亮些,再来一遍。(生再读)

  【课伊始就播放课件,让《月光奏鸣曲》伴随着课文,第一副插图出现在屏幕上,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让他们真的走进课文中去,而这种情、境的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也激发了学生走进作者心灵世界的渴望,使学生与文本在思想上、情感上、智慧上产生积极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懂:悠、歉、溜等生字,遇到不懂读的生字或词语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组能成为识字冠军,不止会读还要懂得它的识字方法。(出示生字课件)。

  生(1):老师,我认识“溜”字,这个字读成liu,我是这样子记住它的:水(三点水)边“留”。

  生(2):老师,我认识“割”字,因为它是把“害”人的“刀”子,有一次我妈妈切肉时不小心割到她的手了,害得那天我好伤心。

  师:你不止是个孝顺的孩子,还是个懂学习的孩子,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记生字,我相信不久的你在学习上定有飞越,加油哦。

  生(3):我会记“仪”字,因为我们人要活得有意义。

  师:是呀,人要活得有意义,不要虚度光阴,因为时间真的太宝贵了。

  ……

  师:请同学们再根据生字找出它的形近字再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出错误的地方。(生相互检查,师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学得很认真,不止开动脑筋想问题,还联系生活来认识这些字,我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一定能迎刃而解的。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个观众演奏的事。

  师:嗯,概括得真具体,谁还有不同的看法呢?(没有)是的,本文讲述的就是“我”在一位老教授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个观众演奏的事,那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1):我认为它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一定能获得成功。

  生(2):我认为它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真诚的帮助加上热情的鼓励,才能帮助又树立起自信心。

  师:看,他们把书读得多用心呀,只有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我们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我”的成功历程。

  【通过自主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性感知,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要用心去读,读出你们的感受,在读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圈一圈,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一会儿,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出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师巡视)

  【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相互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你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明白,需要提出的请举手。

  生(1):我想问的是老妇人,她为什么欺骗“我”说她耳聋呢?

  生(2):我想问的是那么多的听众在听演奏,他为什么就单单地想起她那唯一听众呢?

  生(3):“我”在练琴的时候,心理和行动有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

  师:在没有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怎样的?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哪一组来说说,汇报你们的交流结果。

  生(1):在没有遇到老妇人之前,爸爸及妹妹说他拉小提琴就像在锯床腿,当时男孩应该是伤心的。

  生(2):我想他肯定很灰心,对练琴失去了信心。

  生(3):在没有遇到老妇人之前,爸爸和妹妹都说他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所以他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沮丧的。

  生(4):我补充,我想他当时肯定很想大哭一场,再也不想练小提琴了。

  师:是呀,一个人在音乐方面是白痴的人,为什么能为成百上千个观众演奏小提琴呢?到底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探究。

  【这一环节让学生集中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让他们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课堂上让学生多方质疑,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小结

  师:课文中讲述了老妇人通过她那独特的教育方式帮助了“我”找回信心,并为成百上千个观众演奏小提琴的事,那你们认为这个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我认为她是个善良的人。

  生(2):我认为她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生(3):我知道她是个在音乐方面有声望的人。

  ……

  师:是呀,就是这样的老妇人伴随着“我”的成长过程。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师:小伙子之所以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是因为他成功的背后得益于他那位——唯一的听众。那老妇人是如何教育他,使他成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说的话,并与小组同伴讨论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点)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悬念式的布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师: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使我感到十分的沮丧与灰心,从而不敢在家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谁能来告诉大家。

  生(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做一会儿。”

  生(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生(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课件出现以上三句话)

  师:你看他们读得多好呀,从他们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呢?

  生(1):从小雨的读中让我知道了她是位耳聋的老妇人。

  生(2):从他们俩的朗读中我不仅知道了她是位耳聋的老妇人,我还知道他在称赞小伙子的琴拉得好。

  生(3):从他们俩的朗读中让我体会到了这位老妇人一定是个善解人意的大好人。

  师:哇,你看,你们表现得太棒了。从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中竟能让你们学会那么多的知识,我想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可是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昨天小伙子在家拉小提琴时就像在锯床腿而今天他怎么能拉得这么好听呢?

  生:老师,其实他不是拉得好听,而是把锯子带到了树林子里,只是老妇人不想让他伤心才这么说的。

  师:嗯,你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谁还想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老师,我想老妇人是为了让“我”在练琴的时无所顾忌才谎称是她耳聋的。

  生(2):老师,我觉得老妇人是在鼓励“我”,你听这一句“我想你一定拉得很好。”

  生(3):老师我从老妇人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他对小伙子的尊重。

  生(4):老师,我从“也许我会用心去……每天早晨”这句话中感受到老妇人希望小伙子继续拉小提琴给她听。

  师:听着你们对这些句子的解释,我也被这个老妇人感动了,是的,当听到“我”糟糕的琴技后,她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在练琴的时候无所顾忌,减轻负担,拾起信心。而这种善意的欺骗却是一种鼓励,希望我不要放弃,更主动当我的听众,这无中对“我”的练琴形成了一种督促。那我们怎样来读一读老妇人说的话呢?

  生:我觉得“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这句应该读得温柔些。

  师:你可以读给我们大家听吗?

  (生朗读)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我觉得她读得好听极了。

  生(2):我觉得她在读的时候“你吗?”这里声音在放低点就更好了。

  师:嗯,你真的可以当她的小老师了,那你来读一读。

  (生朗诵,全班读)

  生(3):我觉得“我想你一定拉得……请继续吧。”这句应该读出那种赞许的语气。

  生(4):我觉得“也许我会用心……,每天早晨”这句话应该读出那种真诚与恳切。

  师:你们讲得连我都想读一读了,那请你们也一起加入我的朗读中吧。

  (全班朗读)

  【读能引起学生的悟。透过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丰富的内涵,读出了情和意,读得更加的投入,从而体会得更加深切,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而教师不失实际的激励,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表现出积极思考,自主发现,不甘示弱的学习行为。】

  师:是呀,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分信心,从而每天早晨“我”都会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当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些什么呢?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课件出示)

  师:谁来说说此时此刻,老妇人她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我认为她感受到了琴声给她带来了快乐。

  生(2):我认为她已经感受到“我”练琴的进步。

  生(3):我认为她感受到了“我”在用心地拉着小提琴。

  师:是呀。老妇人就这么纯朴的一句话让“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1):应是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生(2):应是一种甜甜的感觉,那感觉比吃了蜜还要甜。

  生(3):应是一种喜滋滋的感觉,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师:是的,这就是老妇人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来未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让“我”继续朝着那目标努力着。那除了以上的句子外你还能找出老妇人说的话吗?

  生:老师,我能!

  师:这么有信心,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说吧。

  生:“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哦,你真聪明,那你还能告诉大家这是一句什么句吗?

  生:它应该是第三人称转述句。

  师:对!那请你把它改为直接引述句,能吗?

  生:能,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出示句子)哦,你的思维能力让老师为你叹服,那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她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

  生(2):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进步不断的赞扬。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了,她的赞扬和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那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使我爱上了小提琴,所以常常会忘记她是?

  生:常常会忘记她是聋子。

  师: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们另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沉思、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找一找对老教授眼神的描写,并小组讨论说说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谁来说说你从老妇人的这些眼神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当“我”拉出难听的锯床的琴声时,她的平静地望着我,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生(2):当“我”进步时她的平静,让“我”感觉到了她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我”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师:是呀,她那双眼睛永远都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了自卑,赢回自信。

  【课堂在自由、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形成了生生互助的局面。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让他们真正走入文中,与文中进行对话。】

  三、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师:“我”从老妇人那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我”从内心感激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同学之间要学习这种: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的精神。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现。现在我们班中有没有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人?请你写出让他感动的话,也让他找回自信心。

  (生写,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随着琴声把你诗一般的语言递给需要鼓励的同学。

  播放《月光奏鸣曲》

  【把学生再次引入情境,让他们联系生活,自主感悟,让他们在感悟中更深刻地体会爱的力量,从而使得情感的升华。】

  四、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关爱、鼓励→信心、勇气→力量→成功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资料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资料,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忙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最后能够应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唯一的听众)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资料。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忙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练习:

  1、正音:

  沮丧大搅甭想

  调弦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丧()幽()

  置()舍()

  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教师行间巡视,适当点拨。

  3、组词:

  锯沮蹑扰溢授

  据咀镊饶益受

  4、多音字组词:

  传舍乐觉

  5、填上适当的词语:

  真正的()可怜的()

  和谐的()美妙的()

  慈祥的()唯一的()

  有声望的()

  成千上万的()

  6、填关联词:

  (1)()每一天早晨,那位妇人都准时到树林听演奏,()我每一天演奏都极为认真,()两臂累得又酸又痛,()不间断。

  (2)我()能够应对观众演奏小提琴,是()得到了一位老妇人的帮忙。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一(1)。二(2-5)。三(6)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从不一样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唯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资料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情绪变化的句子:

  兴奋-灰心-内疚-信心

  我锯床腿的声音并没有打搅老人,她反而平静地看着我,她在默默地鼓励我。

  语言:(三句)

  (1)感受:从老人的几句话中,能够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我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同学试读,互相评议。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文,自主感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读出每句话的不一样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

  指导读好老人的语言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一向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2)“我”行动上的变化:“我”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有毅力,这些都来自老人的鼓励。

  (3)找出人物语言,读出语气。(感谢、称赞)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

  小结: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正是老人所期望的,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经过努力,“我”最后取得了成功。思考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1)“聋”为什么加引号?

  (2)老人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填词练习:

  词的特点:叠词

  练习读好:

  齐读最后一层:

  回答问题:为什么总想起?(鼓励、帮忙)

  填词练习,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忙理解课文资料。

  回答问题,水到渠成。

  五、回归全文

  1、激情朗读:课文“平静地看着我”等句子。

  2、语言训练:向老人说些什么?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我的感情。

  朗读法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六、全文总结

  “我”对老人是一种什么情感?

  板书设计

  16、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

  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

  感激敬佩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内容,学会欣赏本文优美词句。

  3、深刻理解老教授的言行对“我”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4、通过老教授的神态描写,体会她的人格魅力,懂得对他人给予关爱与帮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促进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提升,懂得对别人表示欣赏、关怀与帮助。

  教学难点:

  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神态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对“我”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启发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月光奏鸣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入主题: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

  2、提问学生:刚刚在听音乐中,你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演示文稿显示:观众。请看课文标题:唯一的观众,齐读标题,让学生解释“唯一”,并提问:为什么这么美妙的音乐却只有一个观众?而这位观众又是谁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注音,会组词及注意文中的表达,并解决刚刚的两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多种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中“我”学音乐的境况和这位老妇人。

  2、通读全文后,谁能试着简单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从写人文章的手法上理解课文:

  1、提问:写人的文章一般会从那些方面描写人物?

  2、默读课文,画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把自己最喜欢词语、句子念给全班同学听,并表述你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和你喜欢的原因。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归纳内容:

  1、研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1)第一次:(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我的处境: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

  问题一、这时候,老妇人说了什么?

  老妇人的话:“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问题二、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感受:提问:课文没有具体文字描写此时作者的感受,那么我们怎么体会呢?

  根据老妇人未开口前我的心理和行为——a、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b、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可以推测出:我因为听到老妇人是聋人而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问题三、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老妇人的用意:出示词语“介意”,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

  (2)第二次:(学生自己归纳,并回答、交流)

  我的处境:我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见到老人吓了一跳

  老妇人的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的感受: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为什么既羞愧又兴奋?(体会文中“毕竟有人夸我了”)

  老妇人的用意: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第三次:

  我的处境: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观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老妇人的话:“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的感受: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老妇人的用意:鼓励我,催我上进。

  2、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至末段,感受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变化、家人的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a、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b、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我站得很直,我站着练琴了。

  c、尽心尽力地演奏。

  (一种向上的力量催我奋进)

  家人的反应:a、妹妹大吃一惊

  b、追问我

  (难以置信,反衬我的进步)

  我的成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趋。

  3、从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句子中,发挥想象,体会老人的心理活动:

  (1)、让学生寻找有关“平静的三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自己对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想象: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教师评议

  三、总结课文

  提问学生,情感升华:

  1、我的成功得益于什么?

  老妇人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使我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

  2、从老妇人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能促进人成功。对于落魄、迷茫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和关爱。

  四、作业:

  找一篇得到别人鼓励、帮助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

  第一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唯一的观众:老妇人

  二、故事的大体内容:

  我对音乐热爱、沮丧→老教授鼓励、帮助→我成功了

  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归纳内容:

  1、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第一次沮丧、灰心“是我打扰你了吗——请继续吧”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不要懊恼,灰心

  第二次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也许我会用心——就在每天早晨”既羞愧又兴奋持之以恒地练琴

  第三次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真不错——小伙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催我上进

  2、我的变化、家人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家人反应我的成就

  在家里练琴大吃一惊各种文艺晚会

  站得很直追问成百上千观众

  尽心尽力演奏

  3、“平静”的三次出现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1个新词.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

  1.字音:沮丧

  2.字形

  部首:幽,唐

  易错:打搅:不要写成"打扰".

  眶:右边共6笔.

  3.组词: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4.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词义.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5.词语搭配

  真正的()和谐的()慈祥的()可怜的()美妙的()有声望的()

  三,默读课文,分段

  (一)(1)"我"决定去山上的小树林里练琴.

  (二)(3-5)老教授在"我"练琴时,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

  (三)(6)"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四,讲读

  1.老妇人讲的几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问: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问:"从未有过的感觉:指的是什么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

  2.为什么"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正是由于老教授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才使"我"获得了成功."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敬佩之情.

  五,总结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溜走、割舍、抱歉、悠悠的小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4、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词语,教师重点指导“割、歉”的写法。

  理解“悠悠的小令”,读所在的句子,体会“反衬”这种写作方法。

  读“悠悠的小令”所在的段落,体会并理解写作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小提琴?都有哪些听众?心情有哪些不同?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然后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家人是如何评价“我”的琴声的?这样的评价对我来说犹如什么?“我”的心情如何?

  (四)、品读文字,体会情感

  过度:后来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我”,她是?

  1、品味描写“我”发生变化的句子,引出老人的“三次望”,体会人物情感。

  2、最美不过初相见

  读课文的4—6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老人语言的魅力。

  3、升华情感,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引读:在许多年后,当你遇到各种困难时,你的耳畔总会有一个声音对你说:“真不错......小伙子。”

  小结:也因为这种情感,他发现自己变了,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句子)。

  (五)、揭开美丽的谎言

  1、当你知道老人的真实身份后,你会说( )。

  2、拓展:读一读原文。

  3、大声的对老人说一句,“谢谢你,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人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教学重点:

  1、从老人的外在形象去分析其的内心。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能力。

  2、学生基本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能根据人物的外在形象去分析其内心活动。

  3、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都体验过成功和挫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听众”。

  理解“听众”,用什么来欣赏?一般在什么场合听,人数(规模)怎么样?

  2、板书“唯一”

  理解“唯一”的意思。

  3、“唯一的观众”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的?

  2.指导分段。

  (1)课文是以“我”前后变化为线索,请找出描写“我”以前的段落,和“我”后来的成就。(第1段自然段讲以前的“我”,第12自然段讲“我”后来的成就。)

  (2)第2-11自然段呢?(讲“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呢?

  四、深入分析,重点体会。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我”有什么爱好?家人是怎么评价“我”的爱好?(相机理解“白痴”“折磨”)

  2、如果是你得到这样的评价,你很怎么想?

  3、对此评价“我”又是怎样的感受?(理解“沮丧”)还有那些词可以表达“我”这时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我”还是那个“白痴”吗?从哪看出?(相机理解“无法割舍”“成千上万”)

  2、“我”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变化大吗?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变化之大?

  3、“我”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2、以点带面,品味课文第二部分。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逐次理解体会。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练习读好这几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B、“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的平静与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体会“一直”。

  ②老人又是怎样鼓励我?体会“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③老人谢我什么?你觉得应该是谁谢谁呢?

  ④面对老人,我又有什么感受?(体会:从没有过的感觉,相机理解“洋溢”。)

  C、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从此,我有了那些变化?(抓住“常常”、“又酸又痛”、“湿透”“尽心尽力”体会。)

  ②老人又是怎样看待我这些变化,怎样鼓励“我”?

  ③理解“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老人会想说些什么?

  3、这个老人是谁?从妹妹的反应你知道什么?你是否可以体会到“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了吗?

  五、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小结)。

  六、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人,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评价?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生状况:《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 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设想与目标: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我首先由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重点:老人是怎么鼓励我,让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在过程中安排想象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在难点的处理上,我紧紧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几次平静地望着”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那种无声的鼓励,深刻理解教授那种“看不见的爱”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的同时达到文理、情理、道理三理交融,从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如诗如画的场景,看着画面上那宁静的早晨,听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学生诵读最后一段,学生动情动心地读完了,在言已尽而意无穷之际,进一步升华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小提琴曲)

  教学重点:

  1、品味老教授真诚鼓励的语言,体会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从主人公的成功中悟出一个人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

  ──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

  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3

  《 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的教学完了,对于自己设计的这一课时教学,走下讲台的我想谈谈本课时教学的得失成败。

  教学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伊始,趣伊生”,虽然本课时已经是第二课时了,但是我还采用了由音乐导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带到优美的乐曲中,培养学生赏析能力。接下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老人的图片和统领文章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整体把握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好铺垫。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抓住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借读者的口说出来,从而掌握写人文章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升情感,以一个我的成功源自老人的鼓励、帮助,是不是缺少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辅线,提升文章的人文情感。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写人的文章,深化关爱的情感,并将本单元写人的习作前提,降低习作的难度。

  自我评价:

  我认为本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劫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载客的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中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感情,板书中体现出来。

  通过分组学习,将两条线索向前推进。

  课堂反思: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课堂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 感悟不够。虽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 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有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四、 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换,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朗读的量还不够,朗读的质还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继续训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体会“我”对一位颇有声望的音乐学院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设计

  一 课时安排:一教时。

  二 教学过程:

  (一) 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二)四人一组讨论,再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我因拉不好琴,感到沮丧和灰心;一位耳聋的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打动我,鼓励我每天早晨练琴;我从妹妹那儿知道,我那位唯一的听众,原来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根本不是聋子;为感谢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依然每天早晨用我的心去为她演奏。)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人爱护、鼓励年青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谢之情。)

  (二) 默读课文,对照注音,读准字音。完成自读检测题一、五。

  (三)自读课文。

  1.结合自读检测题二先自读,后可小小组讨论。

  提示:1、2句表达了我对练琴依然是认真严肃的,从“神圣”“伟大”“庄重”“隆重” 这些词语看出。这些词语该读重音。

  第3句,写我得到了鼓励,有了几分兴奋和信心。第4句写我演奏成功了, 感谢那位唯一的听众,依然每天早晨去为她演奏。

  2.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再从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妹妹说的话读一读。体会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调读。然后完成自读检测题三。

  提示:老人的话要读得亲切平缓些。

  “我猜想......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读平直调。“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可读降调。

  妹妹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是一种奚落挖苦的语气,也可读降调。

  “......而你竟说她是聋子。”是一种惊讶激动的语气,可读升调。

  (四)讨论自读检测题四,然后自己完成。

  建议:这道填充题,要学生独立用文字表达恐怕有一点难度,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稍作点拨。

  (五)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读的,读得最好的片断录在音带上,放给自己和同学、老师听。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转述故事,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2.由“静”入手,读懂老妇人这一形象。

  3.感受人物高尚的情操和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寻章摘句,品读词语,悟出老妇人静的外表下隐藏的丰富情感。

  难点:读懂老妇人举动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过于琴。”古人认为琴是传递心曲最好的途径。正因如此,范仲淹一生爱琴,且一生只弹一支曲子《履霜》;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有关于琴的故事,但这琴不是七弦古琴,而是一把小提琴。……

  书写课题特意将听众写成繁体字:唯一的聽众

  (虽然我们现在已不用繁体字,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听众的听的繁体字,当中有一个“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贴近这篇课文,走进这个故事中。)

  (二)心贴故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尝试运用这些成语以第一人称简要地复述本文的故事。

  离家 蹑手蹑脚

  回家 难以置信 自信

  演奏 尽心尽力 潜滋暗长

  琴技 大吃一惊

  观众 成百上千

  (三)心贴心

  1.从大家刚刚的复述当中我们发现文中的“我”后来有了成百上千的观众,可为什么要称这位老妇人为“听众”而且是“惟一的听众”? 让我们寻章摘句,先找到描写老妇人的句子,试着用文中的一个字形容老妇人这位惟一的听众。(静)

  2.你能读懂老妇人的静吗?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品味这些句子,心贴着老妇人的心去思考,在这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心情?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她的静是一种(静是一种娴静儒雅之气,静是一种肯定鼓励之意,静是一种温柔呵护之情,静是一种聪明智慧之举。)

  3.这样一位颇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能一直坚持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树林里,一个人静静地听“我”拉琴?

  老妇人对音乐的爱

  老妇人对青年一代的爱

  “我”对音乐的爱

  追求音乐的执著劲儿

  (对艺术的钟爱让他把这份爱也洒向了热爱艺术的青年,人格越伟大的人越平和。)

  (敬)

  4.老音乐家为何要编织谎言骗“我”,为何不亲自教“我”技术要领?

  (精神的教育远胜于知识的传授)

  (境)

  (四)心飞扬

  (可留为作业)“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当“我”得知真情后,还是一直早早地来到林子里,为这唯一的听众演奏,请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我”在得知真情后第一次为老妇人演奏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真正从心底流出来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朵;真正用心创造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利,而是为了寻找知音。)

  四、回扣题目,总结

  老妇人带着对音乐深深的敬意,把爱洒向了一个钟爱艺术的青年,她用平静的眼神、平和的话语,给“我”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美好境界,她用心听出了“我”的心中之曲,所以她称得上是“我”唯一的听众。

  此时我们再来看题目,我写的这个繁体的“听”。它的右半部分不仅有“心”字,更有一个“德”字的右半部分。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我们通过用心贴近故事,贴近人物,看到了这位老音乐家从心中迸发出的智慧,从心里流淌出的品质。

  板书:略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15篇04-02

【精华】《唯一的听众》教案4篇06-07

有关《唯一的听众》教案四篇06-0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06

dtnl教学设计01-17

《夜色》教学设计01-13

《心声》教学设计06-0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6-08

《牧童》教学设计06-03

《掌声》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