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二、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四、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五、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六、安排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前思: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定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排 中 游 流 唱 两 岸 树 苗 绿 江 南”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课前介绍;
2、清越的古筝音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绿油油”朗读时应读成“lǜ yōu yōu”。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音乐欣赏)
(一)、悟江南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读得美些。)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
A、教师巡回,随机正音。
(圈圈读读你认识的字,当小老师念给全班同学或同桌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认字。)
B、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出示树木“密”和“疏”进行比较。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禾苗绿油油)(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积累:风景如画)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小结:江南的小河多,有许多鱼虾,种了很多水稻,是个特产丰富的地方,所以称为鱼米乡,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人在其中就像走进画中一样,所以就说“小小竹排画中游”。(积累:鱼米之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课文分析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⑶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四、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语言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会听的人怎样听,不会听的人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听。难点则为学习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幽默,使用排比加强语势,大量使用问句,反问,设问使文章亲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的特点。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听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在课内拓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听觉,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至于拓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而且问题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获取过程。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关于媒体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本节课应用的媒体主要有幻灯片、录音和动画设置。分别应用在各环节之间。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